刘震云为何说我们最缺“笨人”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1978年河南省高考状元刘震云,回到北大,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毕业生做了一场演讲,题目是《我們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赢得了多次掌声。
  无疑,台下坐的都是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头脑,未来的“知识分子”,刘震云的寄语,可谓意味深长。刘震云所说的“笨人”到底是指什么?他讲了两个亲人的故事。
  第一个是他的外祖母,身高只有一米五六,但却是方圆几十里割麦子的“头把镰”,速度特别快。她的诀窍是,割麦子的时候腰弯下去后,就不再直起来,一直埋头收割。弯腰割麦,是最痛苦的农活之一,如果你直起一次腰,就会直十次、就会割割停停,速度当然就慢了。
  第二个是他舅舅刘麻子的故事。舅舅是个木匠,他做的箱子、柜子是周围四十里最好的。舅舅打心眼儿里喜欢木匠这种活儿,别人看树是树,他看到一棵树,心里想的却是“要是能给女儿做嫁妆该多好”。他看到的树是木工的材料,这说明,他对工作的思考已经有了某种哲学味道。
  把个人故事上升到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刘震云还拿树作比喻:中国马路两边很多杨树,杨树长得快;而欧美发达国家则多是长得比较慢的松树、楠树。由此,刘震云寄语北大毕业生:“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麻子;举起你们手里的探照灯,照亮我外祖母没工夫直腰的麦田。”
  刘震云希望在座的北大学子更有耐心(像松树而不像速成的杨树),希望他们能像刘麻子一样勤于思考,希望他们像外婆一样埋头苦干,同时保持某种责任感——照亮麦田。在这里,麦田显然是一个隐喻。
  “笨人”的对立面是“聪明人”。可为何我们族群中“笨人”少,而“聪明人”多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笨人”容易吃亏,“聪明人”却利用了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迅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财富、资源或者名声。“聪明人”讨巧,“笨人”吃亏,而社会舆论总是站在“聪明人”一边,久之,就没人喜欢下苦功夫,做“笨人”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到处都是“聪明人”。“聪明人”割麦子,哪会像外婆一样出那么多力?“聪明人”也没什么耐心等待松树的成长。现在一些城市的“聪明人”,甚至都没耐心等待杨树成长,他们在道路两旁种树,哪一种流行就栽哪一种。但是,我们时代的症结正在于“聪明人”太多了,多到已经有了泡沫。“聪明人”太多的社会,必然是浮躁的。
  刘震云说的“笨人”,有点像理查德·桑内特所定义的“匠人”:专注于事物本身,“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笨”意味着没那么迫切地想得到结果,我们不但缺少“笨人”,有时也缺少“笨办法”。之前,上海电影节的一个主题讨论,就是呼唤用工匠精神来应对国产电影的质量危机,可见,在不同的领域,人们都发现了专注的“笨人”是稀缺的。稀缺意味着价值,也许属于“笨人”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选自《新京报》)
  【赏析】
  在我们这个时代,到处都是“聪明人”,到处充斥着浮躁和喧嚣,最缺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笨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最需要的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笨人”,属于“笨人”的时代已悄然来临,我们也要努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笨人”。
其他文献
为什么努力是没有用的?老师或父母老是说努力,努力就会走到巅峰——才怪。如果这样,不是所有人都走上巅峰了吗?没有人开始不努力,为什么后来不努力?因为努力没有效果。人生不是走斜坡,你持续走就可以走到巅峰;人生像走阶梯,每一阶有每一阶的难点,学物理有物理的难点,学漫画有漫画的难点,你没有克服难点,再怎么努力都是原地跳。  举个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决定成立聯合国。联合国的地址首选是伦敦、巴黎或
期刊
这几天,假医学专家刘洪滨(有时写作“斌”)电视演戏,被媒体揭了底。地方电视台借假专家敛财的行为,受到广泛关注,进而引发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这将促进对老年人群体的保护,也为天下儿女做了一件好事。  老人尤其是城市空巢老人最让儿女放心不下的,除了生活起居,就是闹心的保健品推销。身边同事说起家里老人被骗买保健品或其他物品的事,很少有人幸免。除了电视推销,社会上还有各类公司举办的所谓科普讲座活动,他
期刊
日前,某地为整治市容环境,把路边的烧饼油条摊取缔,市民多有抱怨,认为政策给日常生活平添了不便。抱怨归抱怨,群众的早餐問题一直没解决。直到负责领导到社区走访听说这件事,做出上午8点前可以出摊经营的决定,问题才得到妥善处理。  老百姓说话直来直去,可能有些刺耳,但刺耳声中有民生。现实生活中,某些干部以影响工作开展为借口,忽视群众意见,殊不知,这样只会让矛盾越变越大。堵不如疏,多提供一些反映信息的渠道、
期刊
有位参加科考的书生,归途中避雨一家房檐下。房屋的主人是位老者,见书生身形消瘦,单薄的衣服已被雨水打湿,便请他进屋,让老伴儿煮山芋给书生吃。书生连吃两碗,笑言:“将来不会忘记您老的芋头之恩。”  十几年后,书生进身丞相,偶然间吃了厨师煮的芋头,想起那位老人,觉得没有之前吃过的香。便派人寻访老两口,用车子把他们接到京城。丞相见到老人,说:“您老的恩情我没齿难忘,您夫人煮的芋头又香又甜,烦请她再给我煮一
期刊
这件事,我听到后很受觸动。说的是这名千万富翁,每天早上只吃两元钱油饼,中午如果吃一碗8元钱的炸酱面,便会认为奢侈,晚上则就着咸菜喝玉米粥——粮食店数玉米碎粒最便宜了,两元一斤。快七十岁的人了,留着这么多钱不享受,省吃俭用的,身体垮了怎么办?再说,大家留着钱不肯消费,经济也拉不动的。  说话人长叹一口气,直接说答案:“学区房!”  这下明白了,原来千万富翁也就是个退休金三千多元的普通居民,只是他住的
期刊
孙犁念中学时,曾认真啃过章太炎的《国故论衡》。孙犁认为,如果不是时局影响和特定性格,章氏若一生从事书斋工作,那么其学术成就会更高。  然而,因性格使然,章太炎好谈政治,好作幻想大言,但多不切实际。因此,章氏在中国近代政治领域名望虽高,却无甚实绩。即使到了晚年,不能参加社会活动,他仍不甘寂寞,常发通电表示政治见解。  孙犁认为,章氏实际上只是以学术文章见长。章氏为文,好骂人,常让人吃不消。但孙犁指出
期刊
大凡贪官,总有一套自欺欺人的“理由”。“开发商吃肉,我跟着喝汤”,则是不少贪官落马的贪腐“理由”之一,也是他们内心失衡后的自我补偿。  海南省文昌市原副市长符涛生就是这种贪腐逻辑的信奉者,结果成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典型。  他落马后说:“开发商们个个腰缠万贯,一个工程赚的钱够他们享用很多年。这些工程是我帮他们拿到的,他们发财吃肉时,自己跟着喝些汤也在情理之中……”  2006年4月的一天,一个叫
期刊
央广网消息,“状元笔记”“学霸手写笔记”正成为网购热卖商品,商家宣称“本商品适合全国各省市”。敢吹这样的牛,得有多无知。  善于学习的人,他们的态度和经验也许值得学习,但更有价值的,是学生对自己学力的判断、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能“知己”。优秀的学生,他的学习往往有些个人特质,有人记忆力强、有人思辨能力强、有人善于举一反三、有人长于见微知著、有人习惯于查漏补缺;路径也不尽相同,有人以
期刊
认识一喜好旅游的人,体魄强健,爬遍了天南海北的山,赏遍了全国各地的水。用他的话说,自己的心灵是被清泉涤荡过的,与我们这些闭守在家不近山水的人无法共通。我一度也曾钦佩于他。  偶尔一次向他感慨,说他有欧洲人的心境,舍得将收入的三分之一拿来作为旅行费用,不似我们这些柴米油盐之人,被起伏的物价撕咬着,始终挣脱不掉物质羁绊。不想他却神秘一笑道出天机,像他这样喜欢出行的人,当然要有一些省钱的秘诀,否则挣再多
期刊
有一位大二的学生写信给我,说他学了自己不喜欢的金融专业,想要退学重新高考,学摄影,将来当一个私家摄影师。但他的家人认为金融赚钱而摄影只会砸钱,不让他退学。他在信中问我:“那我的梦想怎么办?梦想不应该比成功和金钱都重要吗?”  最近我看了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想来你也听说过。上演之前我聽了许多恶评,说一个父亲强行把自己未竟的摔跤梦安在女儿们头上,逼她们训练,最后获得世界冠军,可是,不是自己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