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岚昕:社会企业家先行者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属于姜岚昕的标签很多:企业家、教育家、管理专家、校长、慈善家等。
  他上午做完4小时授课,中午花2小时陪客户吃饭,然后马不停蹄地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晚上又要飞回北京……在本刊记者眼里,他身上的标签不是别人贴上去,是身体力行创造出来的。
  不忘初心,创办全国首所免费大学
  有些人赚了钱就去买私人飞机,有些人花几亿元抱得美人归,姜岚昕的花钱方式有点特别——喜欢做慈善,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灾区捐款、捐物,累计已超过5000万元。
  2009年,姜岚昕投入近3亿元打造出全国第一所免费大学。成立之初,有些人质疑这是噱头、炒作。4年过去了,毕业生优秀的就业率终于渐渐打消了这些质疑。姜岚昕动情的表示,“做免费大学不是慈善秀,它将会成为本人一生,包括下一代接班人的事业。”
  创办华夏管理学院的目的很简单,小时候家境贫寒,回想起上大学的头两年,姜岚昕说:“八分钱一个的鸡蛋,母亲一个都不舍得吃,攒到一个柜子里,凑够二十个就卖掉;家里只要攒够了几十块钱,就给自己汇过来,而父母却把烂菜叶子留着自己吃,好的菜都卖掉。”为了省钱,姜岚昕求学时被逼养成了周末睡觉的习惯。他苦笑着说:“睁着眼睛躺在被窝里,一动不动,就不容易饿,可以省下一顿饭钱。”是读书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因此,首创免费大学,目的就是用教育帮助穷苦青年“脱贫”,实现自己的大爱梦想。
  姜岚昕广泛接触企业家,了解他们的痛点:企业需要有品质、能自立、有奉献精神、能吃苦耐劳的员工,而现在不少独身子女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好。因此,华夏管理学院在教育学生方面更侧重于磨练学生品行:学校所有的清洁、维护都是由学生一起独立完成的;全校师生“早睡早起读经典、晨思暮省写日记、孝亲敬老做义工”,也就是说早上5点就得起床晨练,下午专业课结束后还得做学习、生活总结日记;晚上,还安排了“华夏阅读会”、华夏“好声音”、“华夏舞林大会”等。每个月的最后一天,被华夏管理学院定为感恩日,这一天要感恩帮助过的人。而每个月第一天又叫善意日,这天大家都要行善。
  “我们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还未毕业就被用人企业抢聘一空。”姜岚昕说。
  “大爱”升级,勇担社会企业家导师
  前几年,姜岚昕喜欢用一个词:大爱。然而和企业家打交道久了,对中国经济状况、民生问题看得透彻,姜岚昕发现“大爱”应该升级。“大爱”不是爱心泛滥,应把“爱”聚焦,把个人利益上升到社会利益,个人价值上升到社会价值,聚焦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才能得到最大的善报——在个人财富积累和社会价值上取得平衡。
  所以这两年,在给企业家交流时,姜岚昕经常向大家传递“做一个社会企业家”思想。在姜岚昕看来,商业企业家通过个人努力赚钱,然后拿出一部分做公益事业,做法值得肯定,但解决问题有限。比如,现在还有很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转型困难的传统企业、渴望创业的弱势群体等各种问题存在并需要解决。
  这些都是社会问题,但又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为此,姜岚昕把从国内外学习到的企业运营经验和方法,以及对于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存量经济的所见所闻,以开办企业总裁培训班的商业方式,倾囊相授帮助陷入转型困难的传统企业脱困。这既解决了传统企业的转型问题,又创造了个人财富。
  社会企业家模式一定比商业企业家模式先进吗?万科董事长王石曾说过,“企业家先要自赎,专心做单纯的企业家,企业价值不以捐赠多少款来评判。”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向姜岚昕的时候,回答一向流利的他,却沉吟了一会。他认为,对内,王石给他的员工提供了很好的福利,也很好地照顾了员工家庭;对外,对股东、合作商负责。其实万科就是一个社会型企业。社会型企业体现出的社会责任,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能让和它有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获得健康的正能量。
  姜岚昕表示,在未来,世华智业的投资集团将倾力打造社会企业家平台。他说,“做一个成功的社会企业家至少需要十年,而要成为一个社会企业家导师需要的时间更久。”看来,姜岚昕准备再次上路了。
其他文献
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是历史学与政治学科际整合的体现之一,既吸纳了政治学与历史学两大学科的学理资源,又经历了新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员,对于理解和解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
<正>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引入公民参与是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在当下中国的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中,需要讨论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引入公民参与,而是怎样引入公民参与。当我们将公民参与
企业在发展和创新过程中了解客户的需求非常重要。但是若我们仅仅了解客户的需求,可能得到的信息还远远不能让我们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流程脱颖而出。  比如百年前的亨利·福特询问顾客想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绝大部分的美国人都会回答希望可以得到一匹跑得更快的马。事实上,顾客购买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是为了帮助他们完成职能或情绪的工作,比如女士购买口红是为了美丽漂亮、取悦他人。  了解客户的需求,并非直接问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