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通过不断探索总结,采取综合措施,建立管护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县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以来,完成工程造林42.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1万亩,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居)。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再认识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的涉及面最大、投资面广、政策性强、成效性好、群众参与高的一项重大工程。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粮食价格不断上涨,木材价格持续低迷,给退耕还林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乡镇对退耕还林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对退耕还林工作关注程度少了,过问次数少了,工作力度也小了,出现对退耕还林由热变冷,一方面是各镇主管领导变化较快,新领导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情况不太清楚,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从事退耕还林这一工作,严格频繁的管理和检查,使得各镇主管领导和林业站长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提高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各方面再认识,对我们进一步确定目标,增强信心,继续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退耕还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退耕还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和耕地利用,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培植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木材原料基地,提高林业部门职能和地位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贡献,意义重大。
1退耕还林工程是关系民生的惠农工程,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退耕还林政策作为林业部门最重要的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惠农政策,开创了国家以粮食换生态、以政府支撑开展长周期生态建设的良好开端,体现了在生态建设中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2.退耕还林在林业部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占有重要作用和地位,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必须树立长远意识。
充分认识退耕还林工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退耕还林工程不可一蹴而就,也绝非朝夕之功。退耕还林工程从投资体制、政策机制、管理体系等多方面反映了林业生产的长周期特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保证了退耕还林经营管理的永续性。
3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偉业,做到干劲永不减,林业人要树立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
十多年前的龙里县茶香村属省级二类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砍树换钱是当时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刺梨种植)后,农民在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收入。如今,茶香村已成为贵州省刺梨良种穗圃和苗木供应基地,全村刺梨鲜果产量年均8万余吨,生态环境有了大幅改善,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2万元。
二、退耕还林支撑扶贫脱贫
1.龙里县把退耕还林工程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任务安排上向贫困村倾斜,各类工程项目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应退尽退。我县2017年上一轮退耕还林涉及退耕农户9971户,补助标准为134元l亩,年度兑现518.74万元,涉及贫困户1389户,兑现补偿72.11万元,户均补助519元。新一轮退耕还林涉及退耕户952户,补助标准为500元/亩,年度兑现250万元,涉及贫困户170户,补偿44.04万元,户均补助2596兀。
2.自2000年起,龙里县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林业项目资金,大力扶持群众发展刺梨种植业和加工业。目前,我县共有16.4万余农民种植刺梨,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农民2.4万余人,覆盖了全县85%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人均年收入实现了从不足400元到1.2万元的跨越。
三、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关日旦耕还林政策滞后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启动的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增加,使得退耕还林补助标准相对降低,影响退耕农户的积极性。一是国家实行农业税减免政策;二是实行种粮直补政策,补助标准每亩过百元,超过退耕还林第二轮补助标准;三是良种补贴政策等等。现行的退耕还林补贴标准是国家在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的,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明显偏低。加之,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导致退耕还林户收入远远低于种粮收入,影响了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毁林复耕存在潜在隐患。
对策建议:针对目前这种情况,要积极整合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相关的支农惠农政策和资金,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随着粮食单产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按照物价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切实保障退耕还林户的利益。
2.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滞后。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缺乏资金扶持,科技力量薄弱,退耕还林户对发展后续产业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二是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储备不足。退耕还林户长期从事单一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活动,部分退耕户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三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品种不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少,实力较弱,对退耕户的带动力度不强,带动面积不大,导致后续产业发展滞后。
对策建议: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步伐,发展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加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后续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逐步形成“多村一品”、“多镇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全力推进林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县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以来,完成工程造林42.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1万亩,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居)。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再认识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的涉及面最大、投资面广、政策性强、成效性好、群众参与高的一项重大工程。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粮食价格不断上涨,木材价格持续低迷,给退耕还林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乡镇对退耕还林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对退耕还林工作关注程度少了,过问次数少了,工作力度也小了,出现对退耕还林由热变冷,一方面是各镇主管领导变化较快,新领导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情况不太清楚,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从事退耕还林这一工作,严格频繁的管理和检查,使得各镇主管领导和林业站长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提高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各方面再认识,对我们进一步确定目标,增强信心,继续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退耕还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退耕还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和耕地利用,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培植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木材原料基地,提高林业部门职能和地位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贡献,意义重大。
1退耕还林工程是关系民生的惠农工程,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退耕还林政策作为林业部门最重要的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惠农政策,开创了国家以粮食换生态、以政府支撑开展长周期生态建设的良好开端,体现了在生态建设中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2.退耕还林在林业部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占有重要作用和地位,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必须树立长远意识。
充分认识退耕还林工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退耕还林工程不可一蹴而就,也绝非朝夕之功。退耕还林工程从投资体制、政策机制、管理体系等多方面反映了林业生产的长周期特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保证了退耕还林经营管理的永续性。
3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偉业,做到干劲永不减,林业人要树立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
十多年前的龙里县茶香村属省级二类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砍树换钱是当时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刺梨种植)后,农民在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收入。如今,茶香村已成为贵州省刺梨良种穗圃和苗木供应基地,全村刺梨鲜果产量年均8万余吨,生态环境有了大幅改善,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2万元。
二、退耕还林支撑扶贫脱贫
1.龙里县把退耕还林工程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任务安排上向贫困村倾斜,各类工程项目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应退尽退。我县2017年上一轮退耕还林涉及退耕农户9971户,补助标准为134元l亩,年度兑现518.74万元,涉及贫困户1389户,兑现补偿72.11万元,户均补助519元。新一轮退耕还林涉及退耕户952户,补助标准为500元/亩,年度兑现250万元,涉及贫困户170户,补偿44.04万元,户均补助2596兀。
2.自2000年起,龙里县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林业项目资金,大力扶持群众发展刺梨种植业和加工业。目前,我县共有16.4万余农民种植刺梨,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农民2.4万余人,覆盖了全县85%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人均年收入实现了从不足400元到1.2万元的跨越。
三、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关日旦耕还林政策滞后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启动的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增加,使得退耕还林补助标准相对降低,影响退耕农户的积极性。一是国家实行农业税减免政策;二是实行种粮直补政策,补助标准每亩过百元,超过退耕还林第二轮补助标准;三是良种补贴政策等等。现行的退耕还林补贴标准是国家在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的,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明显偏低。加之,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导致退耕还林户收入远远低于种粮收入,影响了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毁林复耕存在潜在隐患。
对策建议:针对目前这种情况,要积极整合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相关的支农惠农政策和资金,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随着粮食单产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按照物价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切实保障退耕还林户的利益。
2.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滞后。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缺乏资金扶持,科技力量薄弱,退耕还林户对发展后续产业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二是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储备不足。退耕还林户长期从事单一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活动,部分退耕户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三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品种不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少,实力较弱,对退耕户的带动力度不强,带动面积不大,导致后续产业发展滞后。
对策建议: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步伐,发展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加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后续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逐步形成“多村一品”、“多镇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全力推进林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