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将产蛋期分为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在产蛋期内,产蛋率和蛋重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一、蛋鸡产蛋规律
鸡群开产后,最初5~6周产蛋率迅速增加,以后则平稳地下降至产蛋末期。将每周蛋鸡的日产蛋率标在图纸上,将多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该鸡群的产蛋曲线。鸡群第一个产蛋年的产蛋曲线通常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产蛋前期是指从开始产蛋到产蛋高峰之前的时期(21~26周龄)。这个时期产蛋率上升很快,每周以12%~20%的比例上升,同时鸡的体重和蛋重也在增加,体重每天增加4~5克,蛋重每周增加1克左右。
产蛋高峰期产蛋率通常在85%以上,一般28周龄产蛋率可达90%以上。正常情况下,产蛋高峰期可维持3~4个月。在此期间蛋重变化不大,鸡体重略有增加。
产蛋后期产蛋率逐渐下降,每周下降0.5%左右,蛋重相对较大,鸡体重增加。72周龄时产蛋率下降为65%~70%。
由蛋鸡的产蛋规律可知,要想提高蛋鸡的年产蛋量,必须努力促进产蛋高峰期早日出现,尽量延长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减缓产蛋率下降速度。为此,必须根据各期特点给予充足的营养,实行阶段饲养、调整饲养和限制饲养等方法,使之更符合生产实际,这样才能保证鸡群健康高产。
二、饲养方法的调整
1. 阶段饲养
阶段饲养是根据鸡群的产蛋率和周龄将产蛋期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喂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这样既满足了鸡群的营养需要,又不浪费饲料,可谓一举两得。
生产中一般采取三阶段饲养法。开产至40周龄(产蛋率50%以上)为第一阶段,40~60周龄(产蛋率70%~80%)为第二阶段,60周龄以后(产蛋率70%以下)为第三阶段。
采用三阶段饲养法时,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依次降低,分别为17%、16.5%、15%,符合鸡的产蛋曲线变化规律和我国蛋鸡饲养标准。第二阶段可以在不控制采食量的条件下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浓度,第三阶段在降低饲料能量浓度的同时对鸡群进行限制饲喂,以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
采用三阶段饲养法,产蛋高峰出现早、上升快、持续时间长,产蛋量多。
2. 调整饲养
调整饲养是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使鸡群更好地适应生理与产蛋的需要。调整饲养更符合蛋鸡养殖的实际需要,是保证鸡群充分发挥遗传潜力,健康高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①按产蛋曲线调整饲养。调整时应遵循的原则:上高峰时要“促”,饲料营养先行;下高峰时应“保”,饲料营养后降。具体调整方法是:在鸡群产蛋还没达到产蛋高峰时,需要提前更换为高峰期饲料,以促进产蛋率的快速提高;在产蛋率下降1周后要更换为产蛋后期料。
②按季节、温度变化调整饲养。季节和环境温度对鸡的采食量与产蛋水平有较大影响。冬季环境温度低时,鸡的采食量增大,营养物质摄入量增加,因此需要提高饲料中能量水平,抑制采食,同时降低其他营养物质的浓度;夏季环境温度高时,鸡的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摄入量减少,此时需降低饲料能量含量促进采食,同时增加其他营养物质浓度。
③按鸡群状况调整饲养。当对鸡群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或鸡群出现异常时应调整饲养。如在断喙前后3天,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3毫克维生素K,可以减少出血;接种疫苗后,将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1%,可以减少应激;当鸡群出现啄羽、啄肛等恶癖时,可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时适当增加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这样有助于减少啄癖的发生;当鸡群发病时,可将蛋白质含量提高1%~2%,多种维生素含量提高0.02%等,这样可以增强鸡的体质,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在采用调整饲养法时,应以饲养标准为基础,保持饲料配方的相对稳定,尽量微调,不可大增大减,并且要注意观察调整效果,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对策,或恢复调整前的饲养。
3. 限制饲养
限制饲养是根据蛋鸡的产蛋规律,在产蛋高峰过后减少饲喂量,但不会对鸡的产蛋性能产生影响的一种措施。具体做法是:在产蛋高峰过后两周,每100只鸡的日喂量减少230克,连续3~4天。如果饲料减少后鸡群产蛋量的下降未超出正常范围,则保持这一给料量数天,然后再尝试类似的减量。如发现产蛋量下降异常,应立即将给料量恢复至前一水平。正常情况下,蛋鸡限制饲养的饲料减少量不能超过9%。
对蛋鸡进行限制饲养,遵循了蛋鸡的产蛋规律,既防止了蛋鸡产蛋后期过肥,提高了存活率,又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农业技术高级中学 邮编:063306)
一、蛋鸡产蛋规律
鸡群开产后,最初5~6周产蛋率迅速增加,以后则平稳地下降至产蛋末期。将每周蛋鸡的日产蛋率标在图纸上,将多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该鸡群的产蛋曲线。鸡群第一个产蛋年的产蛋曲线通常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产蛋前期是指从开始产蛋到产蛋高峰之前的时期(21~26周龄)。这个时期产蛋率上升很快,每周以12%~20%的比例上升,同时鸡的体重和蛋重也在增加,体重每天增加4~5克,蛋重每周增加1克左右。
产蛋高峰期产蛋率通常在85%以上,一般28周龄产蛋率可达90%以上。正常情况下,产蛋高峰期可维持3~4个月。在此期间蛋重变化不大,鸡体重略有增加。
产蛋后期产蛋率逐渐下降,每周下降0.5%左右,蛋重相对较大,鸡体重增加。72周龄时产蛋率下降为65%~70%。
由蛋鸡的产蛋规律可知,要想提高蛋鸡的年产蛋量,必须努力促进产蛋高峰期早日出现,尽量延长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减缓产蛋率下降速度。为此,必须根据各期特点给予充足的营养,实行阶段饲养、调整饲养和限制饲养等方法,使之更符合生产实际,这样才能保证鸡群健康高产。
二、饲养方法的调整
1. 阶段饲养
阶段饲养是根据鸡群的产蛋率和周龄将产蛋期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喂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这样既满足了鸡群的营养需要,又不浪费饲料,可谓一举两得。
生产中一般采取三阶段饲养法。开产至40周龄(产蛋率50%以上)为第一阶段,40~60周龄(产蛋率70%~80%)为第二阶段,60周龄以后(产蛋率70%以下)为第三阶段。
采用三阶段饲养法时,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依次降低,分别为17%、16.5%、15%,符合鸡的产蛋曲线变化规律和我国蛋鸡饲养标准。第二阶段可以在不控制采食量的条件下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浓度,第三阶段在降低饲料能量浓度的同时对鸡群进行限制饲喂,以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
采用三阶段饲养法,产蛋高峰出现早、上升快、持续时间长,产蛋量多。
2. 调整饲养
调整饲养是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使鸡群更好地适应生理与产蛋的需要。调整饲养更符合蛋鸡养殖的实际需要,是保证鸡群充分发挥遗传潜力,健康高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①按产蛋曲线调整饲养。调整时应遵循的原则:上高峰时要“促”,饲料营养先行;下高峰时应“保”,饲料营养后降。具体调整方法是:在鸡群产蛋还没达到产蛋高峰时,需要提前更换为高峰期饲料,以促进产蛋率的快速提高;在产蛋率下降1周后要更换为产蛋后期料。
②按季节、温度变化调整饲养。季节和环境温度对鸡的采食量与产蛋水平有较大影响。冬季环境温度低时,鸡的采食量增大,营养物质摄入量增加,因此需要提高饲料中能量水平,抑制采食,同时降低其他营养物质的浓度;夏季环境温度高时,鸡的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摄入量减少,此时需降低饲料能量含量促进采食,同时增加其他营养物质浓度。
③按鸡群状况调整饲养。当对鸡群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或鸡群出现异常时应调整饲养。如在断喙前后3天,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3毫克维生素K,可以减少出血;接种疫苗后,将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1%,可以减少应激;当鸡群出现啄羽、啄肛等恶癖时,可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时适当增加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这样有助于减少啄癖的发生;当鸡群发病时,可将蛋白质含量提高1%~2%,多种维生素含量提高0.02%等,这样可以增强鸡的体质,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在采用调整饲养法时,应以饲养标准为基础,保持饲料配方的相对稳定,尽量微调,不可大增大减,并且要注意观察调整效果,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对策,或恢复调整前的饲养。
3. 限制饲养
限制饲养是根据蛋鸡的产蛋规律,在产蛋高峰过后减少饲喂量,但不会对鸡的产蛋性能产生影响的一种措施。具体做法是:在产蛋高峰过后两周,每100只鸡的日喂量减少230克,连续3~4天。如果饲料减少后鸡群产蛋量的下降未超出正常范围,则保持这一给料量数天,然后再尝试类似的减量。如发现产蛋量下降异常,应立即将给料量恢复至前一水平。正常情况下,蛋鸡限制饲养的饲料减少量不能超过9%。
对蛋鸡进行限制饲养,遵循了蛋鸡的产蛋规律,既防止了蛋鸡产蛋后期过肥,提高了存活率,又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农业技术高级中学 邮编:06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