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依据学生基础差异和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是提高授课质量的重要途径。论文以MPAcc课程《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为例,探索如何基于学生基础差异进行课堂教学,并总结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研究针对性策略,为教学优化提供有效意见建议。
【Abstract】How to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and differenc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the MPAcc course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as an example, explores how to do classroom practice based on student basic difference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s in teaching process, researches targeted strategies, and provides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eaching practice.
【关键词】学生基础;差异;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优化
【Keywords】students basis; difference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optimizing for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086-02
1 我国专业会计硕士教学实践现状
专业会计硕士学位的特点是强调理论和实务并重。目前,专业会计硕士的培养模式没有完全脱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制约了教学成果向社会效益的转化。特别是不同就业期望、学科基础、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尚没有把握其基础差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统一授课模式,导致学生对授课内容消化不良。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的75名全日制MPAcc进行初步调研统计与分析,有72%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是会计学或财务管理,20%的学生本科专业为经济管理类,辅修会计学方向。5%的学生本科专业为经济管理类,但没有辅修会计学。另有3%的学生本科既不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也没有辅修会计学。
由于专业不同,导致了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其二,即便本科阶段专业相同或相近,但是本科阶段不同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也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有所差异;再者,由于年龄差异,应届生和往届生知识的遗忘程度各有不同,工作经历的反馈作用也有差异,进一步拉大了学生之间基础差异。
2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介绍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是MPAcc专业学位的核心课程,兼具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MPAcc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背离会计基本假设的非标准会计核算和报告内容[1];二是中级财务会计中未涉及的、企业不经常出现的交易、不具有普遍性或处理难度较大的会计核算。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各有关基本理论方法,了解会计工作前沿动态,提高实务工作能力。
通过对《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授课课堂效果、学生反馈、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初步了解会计专业硕士授课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并以此优化授课策略。
3 授课反馈分析
3.1 学生方面
学生由于基础差异,导致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总的来看,学生对课程设置、授课环节、授课内容基本肯定。大部分学生表示课程难度合理,理论知识全面,教师准备充分,案例生动。同时也应注意到,部分学生反映,课程实务性不强,并对概念、定义、解释等阐述更加清晰准确,加强交流沟通,以更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对于具备一定学科基础的学生来讲,《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是“老朋友”,他们接受比较快,在课堂互动中更加积极活跃,作业完成较好。他们希望讲授更多的实务操作,掌握会计的核心知识技能,希望教师加快基础知识授课速度,跳过重复的、无聊乏味的旧知识。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普遍觉得课程很难。由于会计学科特点,知识点密集、前后关联程度高,每节课下来都要学习大量的新知识,很难全面消化课堂内容,跟上教学进度。
3.2 教师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不一致,差距較大,甚至两极分化,教师很难兼顾所有学生听课效果:有些学生跟不上授课进度,提问或课堂练习环节表现不佳;另一方面,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缺乏学习热情,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差异,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兼顾大多数同学的接受程度,只能适时调整讲课进度和知识细化程度。但这种调整依然不能全方位满足各类学生。
4 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4.1 改进教学形式
采取混合型教学,将网络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 (MOOC) 的兴起,其易于使用、费用低廉的优点对传统授课方式是一种极大补充:学生可以预习和归纳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自身专业基础选择学习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积累,以更好消化理解知识;而基础相对有优势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完善知识体系。
4.2 科学设置安排学习时间
MPAcc课程设置中,前期课时设置较少,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集中答疑、慕课授课等方式尽快打好基础,迎头赶上,以便在后续的课堂中跟上教师授课节奏,更好地消化理解课堂要求和拓展知识点。
4.3 丰富教学手段
4.3.1 思维导图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准确全面地构建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结构性以及层次感,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实际中,由于所学内容理论性强、结构严密、前后关联、高度抽象,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建立有效连接,通过前后印证、对比分析等方式进行系统学习讨论。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图1),教师采用明确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所学知识,将线性的学习流程构建为结构化的层级学习体系,并有效解决各个重点内容间存在的内容割裂,帮助学生梳理思路,避免学过之后不知所以然。
4.3.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理论——实践的相互印证,完善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 对直接从本科进入MPAcc 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促进吃透理论并向实践转化。案例教学中,设置生动形象的情景,通过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训练,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3.3 层次化教学目标
全日制MPAcc 的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精通会计实务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应精通会计实务,精通会计核算,具备高级会计人才所必备的职业素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包括:发展理念、团队管理、业务管理等基础素质[2]。
【参考文献】
【1】付建设,王晓艳.MPAcc 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思考实践[C].学生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第三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论文集,2010.
【2】周迪生.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能力素质模型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Abstract】How to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and differenc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the MPAcc course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as an example, explores how to do classroom practice based on student basic difference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s in teaching process, researches targeted strategies, and provides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eaching practice.
【关键词】学生基础;差异;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优化
【Keywords】students basis; difference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optimizing for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086-02
1 我国专业会计硕士教学实践现状
专业会计硕士学位的特点是强调理论和实务并重。目前,专业会计硕士的培养模式没有完全脱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制约了教学成果向社会效益的转化。特别是不同就业期望、学科基础、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尚没有把握其基础差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统一授课模式,导致学生对授课内容消化不良。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的75名全日制MPAcc进行初步调研统计与分析,有72%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是会计学或财务管理,20%的学生本科专业为经济管理类,辅修会计学方向。5%的学生本科专业为经济管理类,但没有辅修会计学。另有3%的学生本科既不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也没有辅修会计学。
由于专业不同,导致了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其二,即便本科阶段专业相同或相近,但是本科阶段不同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也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有所差异;再者,由于年龄差异,应届生和往届生知识的遗忘程度各有不同,工作经历的反馈作用也有差异,进一步拉大了学生之间基础差异。
2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介绍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是MPAcc专业学位的核心课程,兼具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MPAcc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背离会计基本假设的非标准会计核算和报告内容[1];二是中级财务会计中未涉及的、企业不经常出现的交易、不具有普遍性或处理难度较大的会计核算。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各有关基本理论方法,了解会计工作前沿动态,提高实务工作能力。
通过对《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授课课堂效果、学生反馈、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初步了解会计专业硕士授课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并以此优化授课策略。
3 授课反馈分析
3.1 学生方面
学生由于基础差异,导致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总的来看,学生对课程设置、授课环节、授课内容基本肯定。大部分学生表示课程难度合理,理论知识全面,教师准备充分,案例生动。同时也应注意到,部分学生反映,课程实务性不强,并对概念、定义、解释等阐述更加清晰准确,加强交流沟通,以更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对于具备一定学科基础的学生来讲,《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是“老朋友”,他们接受比较快,在课堂互动中更加积极活跃,作业完成较好。他们希望讲授更多的实务操作,掌握会计的核心知识技能,希望教师加快基础知识授课速度,跳过重复的、无聊乏味的旧知识。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普遍觉得课程很难。由于会计学科特点,知识点密集、前后关联程度高,每节课下来都要学习大量的新知识,很难全面消化课堂内容,跟上教学进度。
3.2 教师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不一致,差距較大,甚至两极分化,教师很难兼顾所有学生听课效果:有些学生跟不上授课进度,提问或课堂练习环节表现不佳;另一方面,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缺乏学习热情,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差异,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兼顾大多数同学的接受程度,只能适时调整讲课进度和知识细化程度。但这种调整依然不能全方位满足各类学生。
4 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4.1 改进教学形式
采取混合型教学,将网络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 (MOOC) 的兴起,其易于使用、费用低廉的优点对传统授课方式是一种极大补充:学生可以预习和归纳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自身专业基础选择学习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积累,以更好消化理解知识;而基础相对有优势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完善知识体系。
4.2 科学设置安排学习时间
MPAcc课程设置中,前期课时设置较少,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集中答疑、慕课授课等方式尽快打好基础,迎头赶上,以便在后续的课堂中跟上教师授课节奏,更好地消化理解课堂要求和拓展知识点。
4.3 丰富教学手段
4.3.1 思维导图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准确全面地构建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结构性以及层次感,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实际中,由于所学内容理论性强、结构严密、前后关联、高度抽象,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建立有效连接,通过前后印证、对比分析等方式进行系统学习讨论。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图1),教师采用明确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所学知识,将线性的学习流程构建为结构化的层级学习体系,并有效解决各个重点内容间存在的内容割裂,帮助学生梳理思路,避免学过之后不知所以然。
4.3.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理论——实践的相互印证,完善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 对直接从本科进入MPAcc 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促进吃透理论并向实践转化。案例教学中,设置生动形象的情景,通过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训练,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3.3 层次化教学目标
全日制MPAcc 的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精通会计实务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应精通会计实务,精通会计核算,具备高级会计人才所必备的职业素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包括:发展理念、团队管理、业务管理等基础素质[2]。
【参考文献】
【1】付建设,王晓艳.MPAcc 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思考实践[C].学生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第三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论文集,2010.
【2】周迪生.上市公司财务总监能力素质模型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