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33例PTC患者,均接受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将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4.7%(61/72),阳性预测值为66.3%(61/92)。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关(r=0.911,P=0.004)。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枚和≥2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4.5%(12/22)和70.0%(4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3枚和≥3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0.0%(19/38)和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4枚和≥4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5.1%(27/49)和79.1%(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枚和≥5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7.6%(34/59)和81.8%(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6枚和≥6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60.0%(39/65)和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

结论

PT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颈侧区转移存在密切关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主要出现在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时。当PT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时,可作为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量化指标,考虑施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单卵双胎(MZT)的发生、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ART治疗后获得临床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ZT的发生、处理及妊娠结局。结果(1)获得临床妊娠的5 908个胚胎移植周期中,多胎妊娠2 169例(36.71%,2 169/5 908),其中双胎妊娠2 012例(34.06%,2 01
期刊
目的探讨B超监护下的负压吸引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采用B超监护下的负压吸引术治疗的43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CSP预后的因素。结果B超监护下的负压吸引术治疗CSP的成功率达91%(39/43)。治疗成功患者的顶臀径(CRL)中位数为18.5 mm,失败者的中位数为2.0 mm
目的评估基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早期(临床拟诊为Ⅰ~Ⅱ期)外阴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探讨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外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其中行前哨淋巴结(SLN)探查的患者共7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岁(18~87岁)。手术方式包括SLNB、腹股沟淋巴清扫术(IL)和外阴肿物广泛性切除术,术中
目的通过对孕妇血浆中胎儿特异基因PLAC4和COL6A2等位基因杂合频率的检测,探讨其用于产前筛查21三体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门诊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的河南籍汉族人群500例(男、女各250例)为健康体检组,采用DNA测序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健康体检组受检者外周血中PLAC4和COL6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杂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异环磷酰胺(GI)方案治疗铂类方案化疗失败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接受GI方案治疗的27例铂类方案化疗失败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2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其中部分缓解(PR)10例(37.0%), 稳定(SD)13例(48.1%),进展(PD)4例(14.8%),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