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后记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330136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后记”,是我三十余年所作研究之回顾.细数从研究之初,受学人发现而鼓舞,到后来步步深入,得到意外结果的历程.近两百年来,学者皆视“今本”《竹书纪年》为伪作.但在1979年,我则证实了“今本”《竹书纪年》并非伪造.赞成我之观点的一派中,后来又衍生出两种意见.一种是我的意见,另一种是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的意见.夏含夷的意见,大抵针对我之观点而发(下文括号内数字代表相应各节).在我看来,“今本”《竹书纪年》完好保存了公元280年左右出土之《竹书纪年》竹简的原貌.该竹简古书,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除结尾几处散乱外,均编排有序.(以“岁”记之日期,乃后人加入,属微调,无碍全局)大体上,我以“今本”《竹书纪年》作底本,重订了夏、商两代的纪年(第1至第3节),并倚赖天文学发现,对简文加以修复,以使其更加准确.经修复的“今本”《竹书纪年》简文,现已数量过半(第4及第7节).夏含夷与我看法相悖.他认为,竹简出土时,已杂乱无章.晋代学者整理、编辑竹简,必然加以重组、改写(甚或杜撰).于是,他断言道,我所作之纪年研究,除周代部分,余皆毫无依据,不值一提(第6至第7节).此处有一关键问题.即,夏含夷发现之错简究竟发生于何时?又为何有人将周代成王纪年位处中段的一支竹简错置于武王纪谱结尾处,致使武王在周克商后的在位年份增添三年?夏含夷以为此举乃晋代学者所为,目的在于使乱简看起来有序、合理.我认为,错简在魏国时期,即竹简古书遭埋藏以前,必已造成.魏国时人之所以如此举动,乃是要支持魏惠成王在公元前335年宣言称王.据我观察,竹简排列有序,且我研究所得结果,亦可拿来与甲骨文、金文作对照(第5及第13节).夏含夷发现之错简,必在移动前即已存在.且要使错简成立,必得把成王纪年中有关周公去世、丧葬年份往前倒退十年.结果,周公死后所举行的稀祭竟然发生在他去世以前.这种改动,当然也就不可能发生在晋代,而属于魏国专家有意为之(第5、第7及第15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在第11节中解释了夏帝仲康五年九月朔之日食.要对此加以解释,就不得不假设战国时代对远古纪年作错误调整的人采用了章蔀置闰法,并据此要找到一个九月朔日时太阳位置在房的年份.他发现公元前428年恰是这样一个年份,且该年九月朔日为庚戌日.于是,他推断从公元前428年往前推1520年(一纪),即公元前1948年,情形也必相同.除此无法解释他提出的“1948”和“庚戌”的说法.可是若他用此推断法,他必得掌握一千五百年前历史的确切记载.因为他得知道确切的夏朝起始年和确切的日食年份,才能加以推断.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战国时代编写原本《纪年》的人大抵相同:均掌握确切的历史记载,并对此记载加以“修正”(见第3节).我们必须找到他们的动机和误解,才能对现存的《竹书纪年》加以利用,并推断出远古的真实年代和日期.此乃我写作《解谜》之目的.
其他文献
对于审计质量替代指标的研究一直都是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首先对目前研究中提及到的替代指标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接着对各个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随着时间的变
假如诸葛亮是安全员,有他在的项目一定很安全!翻开《三国演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故事家喻户晓。中华五千年,诸葛亮只此一人,他不可复制,却可以被学习
期刊
案例教学有助于微观经济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国内外的经济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教学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这一现实,从案例本身、学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现象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建立完善的会计道德评价体系显得非常的必要.本文主要
前段时间,笔者到项目出差,下班时项目部播放起了轻音乐,一改往常的叮铃铃,瞬间让人觉得轻松愉悦.仔细一了解,这是该项目部创建幸福项目部的细微之举,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
期刊
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相继发布了若干关于流动性监管的指引文稿,不断提高流动性风险的可计量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我国监管部门建立了新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文章基于传统的协整模型下的计套利方法,采用滑动更新数据的方法,即每一次平仓后,更新股票对的时间价格序列,重新进行建模。用更新的价差波动率作为判断交易信号,结合更新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