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州园林在中国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空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创造空间、追求空间美感上都独具匠心。通过认知实习对苏州部分园林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其和谐的空间布局;相互渗透的空间层次;园内丰富的视觉变化;藏露疏密虚实的辩证思维以及造园的四大要素即建筑、植物、山石、水体的合理运用,从而歸纳出江南私家园林空间营造的潜在规律。
关键词:空间艺术;苏州园林;视觉;建筑
引言
苏州园林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空间艺术。它以独特的建筑空间形式记载着文化历史的发展轨迹,不仅具有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造园思想。只有在体验了整个空间历程后,方能得出其感受,悟出其真谛,这种极为高超的空间艺术,使苏州园林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在咫尺之间,造就山林野趣。
对于留园,我将从空间的对比、层次与渗透的角度进行分析,留园中的每一个建筑经过老师的细致分析和介绍,会觉得每个细节做得都非常有意思。
一、欲扬先抑的空间层次递进(“藏”和“露”)
私家园林大多都位于市井之中,所以在掌握建筑物的尺度上是很严谨的,对比法则是一切艺术门类普遍遵循的基本法则之一,也就是中国园林建筑空间处理的艺术手法的重要方面。以留园为例,从整个留园的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对比的手法。欲扬先抑就是我要第一个分析的。留园的入口部分正是利用了这种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对园内的主要空间进行对比,加上光线较暗,甚感压抑,就在这沉闷的空间之后,柳暗花明,展现了中部主景区大空间,从而当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大片的湖景,便可以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一藏一露,大小空间的对比犹然明显,空间的韵律也由此体现。从入口的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留园的入口也是采用了园林中常用到的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从而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无限的效果。
二、疏与密
苏州园林是空间造型艺术,因此在总体布局和经营位置上也遵循了疏密相结合的原则,只有疏密有致才能使游者随着空间逐级递进产生收放自如的节奏感。苏州园林空间中的疏密关系,主要就是体现在建筑、植物、山石、水体以及他们的集合程度。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它的建筑并不是均匀散布的,而是有其内在的疏密关系。这种疏与密的关系突出了空间的多变性。
三、造园四大要素对空间的营造
苏州园林空间要素主要由建筑、山石、植物、水体构成,是最直观的视觉客体,是限定、分割、组织空间的必要条件。其科学定位、合理分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营造出更合理、科学的园林景观。
3.1 苏州的古典园林中建筑对空间的营造
宅与院的关系也是园林中的特色之一,它们的空间关系不仅仅是室内室外,还存在着互相划分、互相过渡的关系,例如两个庭院之间隔着一道矮墙,从中间的月亮门就可以感受到空间的纵深感和层次渗透感,利用空间的渗透会造成视错觉,使空间具有不可穷尽的深远感。
3.1.1 “廊道空间”
进入到园林里面,随处可见的"廊道空间",是江南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留园中不仅仅是游廊,建筑之间的连接,乃至于建筑内部的穿行空间都是有明显方向性的“廊道”空间。这种循环往复的“廊道”空间是贯穿整个园林的主线。留园中这种廊道空间的存在,使得留园的整个空间布局多而有序,在纷繁多变的空间中穿行仍能清楚的知道自身的所在。
总之,我们不难看出廊道在苏州园林中作为游览路线的重要性以及其作为中介空间反映出的独特艺术魅力。
3.2. 苏州的古典园林中植物对空间的营造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能够将美化功能与园林中必要的生态功能相结合,人们对于空间的感受也源于植物所形成的空间,植物在人化的第二自然中,已成为绿化的主体。因此植物空间的营造对于景观园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3.2.1 丰富空间层次
园林内植物种植密度相对较大,透过植物与其他景观、建筑协调搭配,创造富有情趣的空间。例如拙政园的中部园景,从曲折型廊道观察香洲,以树木枝干作为近景,小溪涓流为中景,香洲便隐退成为远景,这种“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手法,让我想起高中学过的一首词中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利用这样的层次组织形式丰富了空间层次同时也体现了苏州园林含蓄的设计风格。
3.2.2作为视觉中心和空间主题
园林内的名木、古木、生长姿态优美独特的枝木、有着悠久历史和观赏价值的植物,其本身就能够成为空间的重点和视觉中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留园中的“古木交柯”,位于中部景区的一侧,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它是由一颗姿态优美的明代古柏和一颗山茶树,两树枝干交错缠绕构成的“古木交柯”,寓意是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因此成为了园林中的一个由植物交织形成的空间焦点。
3.3 苏州的古典园林中山石对空间的营造
山石在苏州园林景观中是联络景物组织的空间不可或缺的中间媒介,叠石造山对园林艺术效果的点缀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下面我将举例来证实我总结出的结论。
3.3.1 分割空间,丰富竖向层次
对于像拙政园这样有着大型的园林空间的园林来说,常常采用将山石当作院墙的处理方式,为了避免空旷单调多借山石来把一个单一的空间分割成几个较小的空间,相比较于利用建筑围墙来分割空间,更贴近园林整体氛围也更加符合中国传统园林对于诗情画意的表达,自然情趣更为浓郁。
3.3.2 山石为主,植物为辅
园林中常常用到置石手法,在园林内或者庭院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配置体量硕大的山石从而起到点景作用。这样的结合方式使主体突出,经常在园林中起到框景、对景的作用,功能上又划分空间层次,丰富观赏效果。
3.4苏州的古典园林中水体对空间的营造
园林离不开植物,也离不开水,如果说,植物是园林之骨,那么水可以说是园林的血脉,俗话说“无水不成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体空间才是一个园林真正的灵魂和主宰。
3.4.1 分割空间,丰富观赏层次
为了不使空间单调,园林设计常用大面积的水将园内的空间分割成不同空间,以留园为例,留园主要就是以环形观赏路线为主,它的中部水空间位于主景位置,并且利用岛、桥、建筑和植物等建筑或构筑物,使园林中集中形式的水面用分割与联系的手法,增加空间层次。
3.4.2 布虚实,扩充空间
在苏州的园林风景中,水中的倒影也是营造园林美感的重要元素,由于折射形成天水一色的双倍空间效果。水中为虚,水上为实,实体景观加上水中倒影在视觉上扩大和丰富了空间,使原来单调的水面或明或暗,丰富景观空间在垂直方向上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四、结语
苏州园林的空间艺术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谐的空间秩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发扬光大。以上是我对苏州园林的空间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此次的苏州认知实习让我学到很多,设计从来不是靠在封闭的室内头脑风暴就可以完成实现的,多出去走走看看,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园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在空间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其精妙之处,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学习,设计远不止纸上谈兵那么简单,作为学生要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毅力从中吸取精华。
参考文献
[1]冯忠平.《中国园林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张锦秋.《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学》建筑学报,1986年10期
[3]邵忠.《苏州古典园林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环境艺术)
关键词:空间艺术;苏州园林;视觉;建筑
引言
苏州园林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空间艺术。它以独特的建筑空间形式记载着文化历史的发展轨迹,不仅具有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造园思想。只有在体验了整个空间历程后,方能得出其感受,悟出其真谛,这种极为高超的空间艺术,使苏州园林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在咫尺之间,造就山林野趣。
对于留园,我将从空间的对比、层次与渗透的角度进行分析,留园中的每一个建筑经过老师的细致分析和介绍,会觉得每个细节做得都非常有意思。
一、欲扬先抑的空间层次递进(“藏”和“露”)
私家园林大多都位于市井之中,所以在掌握建筑物的尺度上是很严谨的,对比法则是一切艺术门类普遍遵循的基本法则之一,也就是中国园林建筑空间处理的艺术手法的重要方面。以留园为例,从整个留园的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对比的手法。欲扬先抑就是我要第一个分析的。留园的入口部分正是利用了这种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对园内的主要空间进行对比,加上光线较暗,甚感压抑,就在这沉闷的空间之后,柳暗花明,展现了中部主景区大空间,从而当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大片的湖景,便可以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一藏一露,大小空间的对比犹然明显,空间的韵律也由此体现。从入口的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留园的入口也是采用了园林中常用到的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从而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无限的效果。
二、疏与密
苏州园林是空间造型艺术,因此在总体布局和经营位置上也遵循了疏密相结合的原则,只有疏密有致才能使游者随着空间逐级递进产生收放自如的节奏感。苏州园林空间中的疏密关系,主要就是体现在建筑、植物、山石、水体以及他们的集合程度。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它的建筑并不是均匀散布的,而是有其内在的疏密关系。这种疏与密的关系突出了空间的多变性。
三、造园四大要素对空间的营造
苏州园林空间要素主要由建筑、山石、植物、水体构成,是最直观的视觉客体,是限定、分割、组织空间的必要条件。其科学定位、合理分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营造出更合理、科学的园林景观。
3.1 苏州的古典园林中建筑对空间的营造
宅与院的关系也是园林中的特色之一,它们的空间关系不仅仅是室内室外,还存在着互相划分、互相过渡的关系,例如两个庭院之间隔着一道矮墙,从中间的月亮门就可以感受到空间的纵深感和层次渗透感,利用空间的渗透会造成视错觉,使空间具有不可穷尽的深远感。
3.1.1 “廊道空间”
进入到园林里面,随处可见的"廊道空间",是江南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留园中不仅仅是游廊,建筑之间的连接,乃至于建筑内部的穿行空间都是有明显方向性的“廊道”空间。这种循环往复的“廊道”空间是贯穿整个园林的主线。留园中这种廊道空间的存在,使得留园的整个空间布局多而有序,在纷繁多变的空间中穿行仍能清楚的知道自身的所在。
总之,我们不难看出廊道在苏州园林中作为游览路线的重要性以及其作为中介空间反映出的独特艺术魅力。
3.2. 苏州的古典园林中植物对空间的营造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能够将美化功能与园林中必要的生态功能相结合,人们对于空间的感受也源于植物所形成的空间,植物在人化的第二自然中,已成为绿化的主体。因此植物空间的营造对于景观园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3.2.1 丰富空间层次
园林内植物种植密度相对较大,透过植物与其他景观、建筑协调搭配,创造富有情趣的空间。例如拙政园的中部园景,从曲折型廊道观察香洲,以树木枝干作为近景,小溪涓流为中景,香洲便隐退成为远景,这种“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手法,让我想起高中学过的一首词中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利用这样的层次组织形式丰富了空间层次同时也体现了苏州园林含蓄的设计风格。
3.2.2作为视觉中心和空间主题
园林内的名木、古木、生长姿态优美独特的枝木、有着悠久历史和观赏价值的植物,其本身就能够成为空间的重点和视觉中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留园中的“古木交柯”,位于中部景区的一侧,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它是由一颗姿态优美的明代古柏和一颗山茶树,两树枝干交错缠绕构成的“古木交柯”,寓意是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因此成为了园林中的一个由植物交织形成的空间焦点。
3.3 苏州的古典园林中山石对空间的营造
山石在苏州园林景观中是联络景物组织的空间不可或缺的中间媒介,叠石造山对园林艺术效果的点缀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下面我将举例来证实我总结出的结论。
3.3.1 分割空间,丰富竖向层次
对于像拙政园这样有着大型的园林空间的园林来说,常常采用将山石当作院墙的处理方式,为了避免空旷单调多借山石来把一个单一的空间分割成几个较小的空间,相比较于利用建筑围墙来分割空间,更贴近园林整体氛围也更加符合中国传统园林对于诗情画意的表达,自然情趣更为浓郁。
3.3.2 山石为主,植物为辅
园林中常常用到置石手法,在园林内或者庭院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配置体量硕大的山石从而起到点景作用。这样的结合方式使主体突出,经常在园林中起到框景、对景的作用,功能上又划分空间层次,丰富观赏效果。
3.4苏州的古典园林中水体对空间的营造
园林离不开植物,也离不开水,如果说,植物是园林之骨,那么水可以说是园林的血脉,俗话说“无水不成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体空间才是一个园林真正的灵魂和主宰。
3.4.1 分割空间,丰富观赏层次
为了不使空间单调,园林设计常用大面积的水将园内的空间分割成不同空间,以留园为例,留园主要就是以环形观赏路线为主,它的中部水空间位于主景位置,并且利用岛、桥、建筑和植物等建筑或构筑物,使园林中集中形式的水面用分割与联系的手法,增加空间层次。
3.4.2 布虚实,扩充空间
在苏州的园林风景中,水中的倒影也是营造园林美感的重要元素,由于折射形成天水一色的双倍空间效果。水中为虚,水上为实,实体景观加上水中倒影在视觉上扩大和丰富了空间,使原来单调的水面或明或暗,丰富景观空间在垂直方向上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四、结语
苏州园林的空间艺术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谐的空间秩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发扬光大。以上是我对苏州园林的空间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此次的苏州认知实习让我学到很多,设计从来不是靠在封闭的室内头脑风暴就可以完成实现的,多出去走走看看,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园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在空间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其精妙之处,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学习,设计远不止纸上谈兵那么简单,作为学生要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毅力从中吸取精华。
参考文献
[1]冯忠平.《中国园林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张锦秋.《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学》建筑学报,1986年10期
[3]邵忠.《苏州古典园林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