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病名] 本书定消渴为病名。消渴之名,渊源于《黄帝内经》一书,该书在十余篇中记载了有关消渴的内容,虽有“消渴”、“消中”、“消瘅”、“肺消”、“膈消”等不同名称,但其含义基本相同。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亦取消渴之名,立专篇论述。自此之后,历代医家多沿用“消渴”之名。现代中医学术界,虽然对该病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公认消渴这一病名,故本书采用之。 [定义] 消渴病是因五脏禀赋脆弱,复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导致脏腑阴虚燥热,津液输布失调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为典型症状,但也有不少病人无典型症状,以尿甜为主要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中老年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