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快乐教学已经成为不同阶段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模式,快乐教学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效果。要想将快乐教学融入学前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准确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幼儿在游玩中感受到爱的存在,并将这份爱传递出去,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学前幼儿教育中快乐教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幼儿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一、定义
快乐教学属于双边教学的一种,其目的在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不断成长,在发展条件下获得更大的愉悦。
快乐教育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通过剪接、黏合、浓缩及扩充等方式,展现书本知识内容,再利用游戏、动作收拾、示范表演及多媒体等方式,展现书本内容,增强知识的灵活性、趣味性,营造舒适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前幼儿教育中快乐教学的目的
(一)明确教师的职责使命
学前幼儿教育中,教师是引导幼儿感受快乐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所以,幼儿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学前幼儿教育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推动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成长教育的引导者,还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对于幼儿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有着重要的启蒙引导作用。
同其他阶段的教学相比,学前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儿身体及心理年龄偏低,对事物的认知较为薄弱,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幼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快乐教学,则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做好幼儿启蒙工作,并通过不同教学形式的应用,同时幼儿教育水平,使幼儿在快乐环境下不断成长。
(二)尊重幼儿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营造快乐学习环境
目前,学前幼儿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6岁的孩子,不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及情感需求的重视度不够,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具备任何感知和认知能力,自然也就不会存在思想及情感变化。这种错误的认知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学前幼儿教育的作用和优势,相反还会阻碍幼儿的发展,为心理疾病的出现埋下隐患,影响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为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高度关注幼儿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通过积极的、合理的引导,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自身的优点,并通过鼓励和正确引导,确保幼儿更好地发展。对于一些活泼好动或毛病较多的孩子,教师也不要过于苛责和批评,应找到其优点,适当地给予孩子鼓励和引导,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其自主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并养成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不仅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可发挥快乐教学的作用,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三)丰富快乐教学活动
当前,要将快乐教学理念融入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因年龄较小,幼儿心性不定,正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在开展学前幼儿快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幼儿的这一特点,将游戏等日常活动融入教学中,让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掌握知识,加强自身思维意识的构建,学会主动进行事物的思考与记忆。同时,游戏等教学活动的融入能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主动参与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手脑并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加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革新优化,通过多领域知识的相互融合,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不同形式的活动及学习内容,以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另外,在快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幼儿交流沟通,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体会到快乐之源,增强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同感,达到丰富知识储备的目的。在采用游戏教学时,要避免程式化游戏活动,以免削弱幼儿的体验效果,降低学习兴趣。
(四)构建快乐合作交流平台
在学前幼儿教学中,合作交流是幼兒体验快乐的重要源泉。在合作交流中,幼儿可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来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交换意见,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或任务。在日后发展中,幼儿还需要与不同人群交流,合作交流的开展能够锻炼幼儿口才。在合作交流中,幼儿也会懂得分享的快乐。不过,现阶段幼儿教学中,教师对合作交流的重视力度不足,幼儿大多喜欢独自一人玩耍,认为这就是快乐,忽略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为此,学前幼儿快乐教学应注重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如开展玩具交换游戏,孩子通过交换玩具来了解分享带来的快乐,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保护他人物品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每个月举行分享生日快乐的活动,让当月过生日的幼儿收到其他小朋友和教师的祝福,在这个过程中,全班幼儿都能分享到生日的快乐。另外,还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自己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创景演示,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善心,加深其互帮互助的意识,使其体会到快乐之本。
(五)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一切事物开始的前提。在学前幼儿教育中,要想增强幼儿的兴趣,就需要不断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这样幼儿才会被吸引,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幼儿兴趣的调动对于学习积极性的增强、幼儿记忆和观察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基于此,在学前幼儿教育中,可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快乐教学的要求。
三、结语
学前幼儿教育中,快乐教学方法的应用,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也推动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进而满足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简介:蔡海怡(1984-),女,陕西华阴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定义
快乐教学属于双边教学的一种,其目的在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不断成长,在发展条件下获得更大的愉悦。
快乐教育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通过剪接、黏合、浓缩及扩充等方式,展现书本知识内容,再利用游戏、动作收拾、示范表演及多媒体等方式,展现书本内容,增强知识的灵活性、趣味性,营造舒适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前幼儿教育中快乐教学的目的
(一)明确教师的职责使命
学前幼儿教育中,教师是引导幼儿感受快乐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所以,幼儿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学前幼儿教育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推动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成长教育的引导者,还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对于幼儿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有着重要的启蒙引导作用。
同其他阶段的教学相比,学前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儿身体及心理年龄偏低,对事物的认知较为薄弱,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幼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快乐教学,则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做好幼儿启蒙工作,并通过不同教学形式的应用,同时幼儿教育水平,使幼儿在快乐环境下不断成长。
(二)尊重幼儿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营造快乐学习环境
目前,学前幼儿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6岁的孩子,不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及情感需求的重视度不够,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具备任何感知和认知能力,自然也就不会存在思想及情感变化。这种错误的认知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学前幼儿教育的作用和优势,相反还会阻碍幼儿的发展,为心理疾病的出现埋下隐患,影响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为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高度关注幼儿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通过积极的、合理的引导,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自身的优点,并通过鼓励和正确引导,确保幼儿更好地发展。对于一些活泼好动或毛病较多的孩子,教师也不要过于苛责和批评,应找到其优点,适当地给予孩子鼓励和引导,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其自主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并养成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不仅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可发挥快乐教学的作用,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三)丰富快乐教学活动
当前,要将快乐教学理念融入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因年龄较小,幼儿心性不定,正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在开展学前幼儿快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幼儿的这一特点,将游戏等日常活动融入教学中,让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掌握知识,加强自身思维意识的构建,学会主动进行事物的思考与记忆。同时,游戏等教学活动的融入能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主动参与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手脑并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加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革新优化,通过多领域知识的相互融合,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不同形式的活动及学习内容,以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另外,在快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幼儿交流沟通,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体会到快乐之源,增强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同感,达到丰富知识储备的目的。在采用游戏教学时,要避免程式化游戏活动,以免削弱幼儿的体验效果,降低学习兴趣。
(四)构建快乐合作交流平台
在学前幼儿教学中,合作交流是幼兒体验快乐的重要源泉。在合作交流中,幼儿可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来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交换意见,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或任务。在日后发展中,幼儿还需要与不同人群交流,合作交流的开展能够锻炼幼儿口才。在合作交流中,幼儿也会懂得分享的快乐。不过,现阶段幼儿教学中,教师对合作交流的重视力度不足,幼儿大多喜欢独自一人玩耍,认为这就是快乐,忽略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为此,学前幼儿快乐教学应注重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如开展玩具交换游戏,孩子通过交换玩具来了解分享带来的快乐,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保护他人物品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每个月举行分享生日快乐的活动,让当月过生日的幼儿收到其他小朋友和教师的祝福,在这个过程中,全班幼儿都能分享到生日的快乐。另外,还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自己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创景演示,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善心,加深其互帮互助的意识,使其体会到快乐之本。
(五)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一切事物开始的前提。在学前幼儿教育中,要想增强幼儿的兴趣,就需要不断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这样幼儿才会被吸引,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幼儿兴趣的调动对于学习积极性的增强、幼儿记忆和观察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基于此,在学前幼儿教育中,可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快乐教学的要求。
三、结语
学前幼儿教育中,快乐教学方法的应用,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也推动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进而满足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简介:蔡海怡(1984-),女,陕西华阴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