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不断的星洲大爱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初,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社隆重举行了“星洲大爱奖”颁奖大会,褒扬了一批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热心慈善事业的爱心人士,把坚持了多年的星洲大爱活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公众人士在赞扬获奖者的同时,还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望:获得星洲大爱奖的,首先应该是星洲媒体集团,因为它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星洲大爱”,这四个闪光的大字,饱含着马来西亚华人和星洲媒体集团感人至深的情和爱。
  
  姐妹俩带起一支助学队伍
  
  2005年5月,我到马来西亚旅居不久,把该国《星洲日报》上的一篇文章《甘肃来信》推荐给了《甘肃日报》。文章作者潘碧华曾是“星洲”的员工,现为马大讲师。她3年前在北大读博士研究生时,无私地资助过甘肃边远贫困地区宕昌县新寨村的两个小学生,事情很感人。《甘肃日报》7月14日在全文转载这篇文章的同时,还发表了记者的长篇调查附记《寻访新寨村》,接着,调查附记又被《星洲日报》转载,两家报纸在中马两国之间搞了一次生动活泼的新闻交流,一时传为佳话。
  我没有想到的是,仅过了两个多月,就有了后续新闻。去年8月下旬,在姐姐潘碧华之后,也到北大留学的妹妹潘碧丝,把《星洲日报》读者自愿捐助的1万多元人民币,送到甘肃天水张家川,资助了更多的贫困孩子。
  为了确保所有捐资能直接用到贫困学生身上,潘碧华委托她北大的同学出面,请兰州大学出版社帮助联系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并负起监督工作。兰大出版社和天水市教育局把资助对象选定在天水县,三方一起在县教育局签订了协议。就这样,72名资助对象逐渐定了下来,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读者”名义捐助的这笔钱,一一落到了实处。
  其实,潘碧华在她的《甘肃来信》的结尾就提到过,在她毕业回国后,将由她的妹妹接替她的任务。潘碧丝此行,既是代姐姐践约,也是为了实现她们姐妹俩的共同愿望。
  碧丝和她姐姐一样,做事很低调,不愿张扬。签协议之前,她反复叮嘱同行的中国朋友:“我们是受星洲日报读者之托,不要宣传我们。实在要宣传,就宣传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和那些身在海外、依然心系大陆的侨胞,宣传那些国籍不同却有着相同爱心的人。”
  
  海外温情暖安徽
  
  如果说潘碧华、潘碧丝姐妹带动起来的资助甘肃贫困学童的队伍是一支西路军的话,那么,还有一支规模更大的东路军在进行着同样的善举,这就是在“星洲日报爱心助养儿童计划”下,由逾千名善心人士组成的资助安徽2500名贫困中小学生的助养团。
  2005年中秋,星洲媒体集团总编辑肖依钊——一位身材瘦弱的女士,风尘仆仆地走进了安徽省蒙城县农村。她先后考察了双涧镇张寨小学和孙沟小学,这里校舍破旧、简陋和老师辛勤执教的状况,令她惊心、揪心。她来到贫困农民的家中,和他们谈心拉家常,对他们的困难情况作深入采访,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贫困农家孩子的前途在哪里?”一趟不寻常的行程,一次次深入考察和交谈,在她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刻下了这个问号。
  她回国后,奋笔疾书在蒙城的所见所闻。不久,《星洲日报》用四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她的系列报道“农村孩子上学难”,同时配发了社论《盼民众响应爱心助养儿童计划》。这些情真意切的感人文字,加上24幅现场拍摄的彩色照片,还有连登四天的“爱心助养儿童计划”启事,在大马华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报社文教部里,要求捐助的电话和电子邮件接连不断,工作人员应接不暇,忙得不可开交。报社内外,掀起一阵又一阵捐助热潮,一支逾千人的跨国助学大军很快聚集在星洲大爱的旗帜之下。星洲媒体集团经过紧张的工作,与安徽省侨联共同商定,蒙城和涡阳两县3所学校的120名贫困学生被确定为首批捐助对象。
  2005年11月9日至11日,星洲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兼星洲日报社社长张晓卿以及肖依钊等,率领21名助养者代表,先后在蒙城县张寨、孙沟小学实施助学计划,并探望被助养的学生和偏远的贫困农村家庭,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在当地有关人员的协助下,他们把资助金和随身带的礼物,一一送到孩子们手上。张晓卿动情地勉励孩子们说:“我也曾是被人瞧不起的穷孩子,生活的磨炼使我比同龄的孩子想得更多更远。希望你们和我一样,立志求学,学习做人,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上进的机会。”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张晓卿一行和安徽省侨联反复磋商,制订了可行而稳妥的资助方案。他们接受省侨联的建议,将原定资助一个学生的金额一分为二,即每个学生每年的助养金为720元人民币,因为这已足够支付他们一年的学杂费,而且还有少量的生活补贴。这样做的结果,使资助的对象增加了一倍,由蒙城、涡阳扩展到全省更多的地方,2500名贫困中小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上学费用有了保证。
  初冬的皖北大地已是寒气袭人,马来西亚助养团的善举给这里带来了温馨的春意。对同是炎黄子孙的大马华人所给予的大力资助,从省政府到每个受惠的学生及其家长、学校,无不万分感激。海外温情已成为推动这些孩子勤奋上进的巨大动力。日前,张寨和孙沟小学已分别更名为星洲日报第一和第二爱心小学。
  
  爱心遍洒 绵延不断
  
  星洲媒体集团倾心从事的星洲大爱活动,同该报其他爱心行动一样,体现了“正义至上、引导舆论、散播大爱、情在人间”的办报理念。活动从国内开展起来,逐渐扩展到国外,影响深远。他们爱心不设限、关怀无国界的种种善举,感动了全球华人。
  2004年年底,印度洋大海啸引发强烈地震,受灾者众,“星洲”随即发起“海啸无情、人间有义”情义捐款赈灾运动,全国广大读者踊跃响应,在短短一周内,筹集到73万多元马币,通过国际救援组织及时送到灾区。
  去年年底,巴基斯坦突发地震灾害时,“星洲”正在为安徽的贫困学生筹款,鉴于其他媒体已展开募捐活动,他们没有加重读者的负担,但广大读者还是主动向报社捐了5000多元马币,他们再次及时转给了有关部门。
  柬埔寨战后华文教育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柬埔寨华人与海外华人世界的沟通和交流,“星洲”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培训和派遣了三批青年志愿教师到那里任教,架起了教育援助的国际主义桥梁。
  在星洲大爱的旗帜下,爱心助养儿童计划和捐助各地灾民的活动不断进行,它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大马妇女、家庭和社会发展部政务次长周美芬赞扬星洲媒体集团为国家树立了良好形象,是国家的“善心大使”。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1994年春,卸任不久的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与他的老搭档——原副社长冯健一起,来到苏南采访。这位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半个世纪的老记者,尽管在国外60个国家、国内400多个县市留下辗转奔波的脚印,但是到苏南采访还是头一回。在这之前,他也曾趁出差之便游览过太湖和姑苏城,领略过苏南农村的新风貌,为“天堂胜地”惊人巨变激动不已,但是“万事杂陈苦昼短”①的领导生涯,却使他一直未能实现到苏南采访的夙愿。现在,
随着企业外部市场开拓步伐不断加大,对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干部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是加快发展、维护稳定、建设和谐企业
从几年前的一省一报,到目前尚存的不足十家,历经格局调整和报纸整顿,逐渐失去行政保护伞的教育专业报,在强手如林的报业竞争中显得弱不禁风。
在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地市党报的优势,使报纸理论宣传更好地指导具体工作,许昌日报的具体做法是紧跟时代节拍,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三贴近”,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    一、贴近实际力求指导性    几年来,许昌日报牢牢把握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着力于结合好三个实际。一是结合许昌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工作实际,突出宣传人们学习、研究邓小平理
我业余写稿已40多年了,退休后,我仍然骑着自行车东奔西跑,街头巷尾,上问下访,遇到新鲜事就随笔记下来,写成稿件,寄往报社。天长日久,不仅促进了我读书看报的情趣,还充实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  平时的采访过程,往往给我带来许多乐趣。比如,一天早饭后,因为一点鸡毛蒜皮小事与老伴拌嘴,心里闷闷不乐,我气呼呼地骑着车子走了。当我走到老年大学门口时,听到院内锣鼓丁当的响声,到院内一看,原来是离休干部东百川夫妻
新闻侵权非自当今始。鲁迅先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著名演员阮玲玉之死而做文章《论人言可畏》,深刻讽刺了当时的一些新闻工作者,他们为了达到私人的目的,非法宣扬名人隐私,甚至捏造事实,毁人名誉,使阮玲玉身败名裂,最终不堪重负,服毒而亡。  上述事件属于典型的新闻侵权。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通过新闻媒体,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