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大学出版定位学术出版, 不求大,不以盈利为目的, 严格把关学术质量。面对经营状况不佳、从业人员收入偏低的困境与数字出版的挑战,美国大学出版在坚守学术使命的前提下,积极谋求转型。这种坚守中的转型为中国大学出版带来诸多启示,中国大学出版应积极提升学术出版水平;借力商业出版,弘扬学术出版;积极发展数字出版。
关键词:美国大学出版;困境;转型;启示
美国的大学出版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目前,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AAUP)会员已超过130个。AAUP会员出版社各具规模和特色,大多坚守学术出版的宗旨,出书品种涵盖各个学科,并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数字化浪潮的冲击,美国大学出版社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其应对之道为我国大学出版的发展带来许多启示。
一、学术至上、不以盈利为目的美国大学出版
1. 定位学术出版
美国大学出版秉承大学教学、科研、传播知识的基本功能,出版学术、思想或者有创新价值的作品,其目标读者不是普通大众,而是高校师生及研究领域专业人士。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开始阶段,多为满足大学教学科研需要而成立的印刷所,印刷大学教授的著作或者讲义。此后,逐渐过渡到出版学术作品,作者也超越了所在大学的范围。创建于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一任校长吉尔曼认为大学出版社应服务于大学的三个职能:教学、科学研究和传播推广研究结果。同期及之后发展起来的大学出版社基本都定位于学术出版。
美国的大学出版社基本设在研究型大学。各个大学出版社依托所在学校的特色和学科优势,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成为它们一致的追求,其出版活动和学校教学科研相辅相承,形成较为鲜明的特色,而这种资源优势和特色也保证了出版社的出版水平和竞争优势。
2. 不求大,不以盈利为目的
19世纪晚期,美国的商业出版已经非常活跃,发展成一个高度竞争性的行业,学术出版费用高而市场狭小,吸引不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出版商,这也是大学出版社于这一时期纷纷成立的社会背景。美国大学出版社成立的背景和宗旨决定其发展模式不以盈利为目的,战略定位立足于“小而优”。由于坚持学术出版,美国大学出版社普遍规模不大,纽约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100多种,哈佛大学出版社、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130多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和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年出版新书200种左右。
同时,美国大学出版社一般书刊并重,大部分出版社都办有学术期刊,如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有40种学术期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年出版学术期刊50多种,这些学术期刊为它们赢得了重要的作者资源和学术声誉。虽然收入规模很小,但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
3. 严格把关学术质量
在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本著作从选题到出版要经过出版社学术出版委员会的严格把关。学术出版委员会的专家都是各个领域内的知名学者,多为本校的知名教授,对编辑提交的图书选题,他们负责讨论评议,最终给出出版与否的意见,如果委员会同意出版,出版社一般还会邀请该领域的外部知名专家对书稿进行评审,以保证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在此过程中,作品的学术水平是决定能否出版的因素,而不会考虑市场因素和经济价值。正因为如此,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的质量很高,赢得了读者和市场的信赖,很多学者也愿意在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己的著作,并以此为荣。
二、面对困境,积极转型
1. 经营状况不佳
近年来,受订单减少、大学财政支持减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大学出版社经营状况不佳,部分出版社经营状况陷入困境,出现消减经费、裁员甚至倒闭的状况。尽管也有像哈佛商学院出版社那样既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的出版社,但绝大多数美国大学出版社都是亏损经营(亏损面在90%左右),极少的盈利出版社盈利状况也不稳定。①
虽然美国大学出版社不以盈利为目标,但若亏损状况大大超出校方的预期,也会对出版社的正常经营和生存带来威胁。各大学出版社主要通过获得学校资助,或捐助、基金等的支持,维持出版社正常开展经营活动、保证学术出版的顺利开展。
2. 从业人员收入偏低,不利行业长远发展
美国大学出版社整体来讲都属于小型出版机构,工作人员不多。根据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统计的数据,美国大学出版社的雇员人数平均只有约30人,年销售额约为25万~5000万美元,工作人员收入普遍偏低。这种状况下,大多员工仍兢兢业业,满怀热情地坚守岗位,保证了出版社的运营并保持了很高的出版质量,其精神值得敬佩。②但另一方面,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保证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是维持行业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
3. 面临数字出版的挑战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发展方向,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根据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调查认知,读者对严肃的学术著作数字化出版的需求还不是很迫切,而只是乐于通过网上书店来购买图书。事实上,美国大学出版社的经营已经受到数字出版的冲击,作为大学出版社最重要的客户,很多大学图书馆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子媒体,包括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对大学出版社纸质学术专著的需求下降。在数字出版方面,由于措施、手段、实力和资源的不足,大学出版社落后于商业出版机构。如何积极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成为美国大学出版社面临的时代命题。
4. 坚守使命,积极转型
面对困境,美国大学出版社积极应对,引入商业化经营思路,从商业出版社引入经营人才,营销人员参与到出版的前期过程;拓展出版领域,适度多元化,尝试出版受众面更广的图书;积极进行数字化出版的探索和尝试,推出学术期刊的电子版,增加检索功能等附加服务,实现学术著作纸质和网络版的同步,利用按需印刷和计算机直接制版等技术来减少库存和印制成本等;同时,加强与大学的沟通和互动,争取获得更多支持等。 但无论如何转型,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宗旨并没有变化,仍然坚守服务大学和社会、服务学术研究、传播知识的使命。这种坚守中的转型为中国大学出版带来诸多启示。
三、对中国大学出版的启示
中国大学出版社发轫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办社初衷是满足各大学的学术出版与传播。由于出版业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在产业政策保护下,受益于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及大学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中国大学出版社得以超常规发展。今天,中国大学出版社不仅能在经济上独立于大学,还能反哺大学,为学校提供办学经费,这和美国大学出版社形成鲜明对比。从出版规模、经济规模和效益看,中国的大学出版甚至已经超越美国大学出版社,然而从出版水平和社会影响看,尚不可同日而语,以大学出版社的使命来衡量,中国大学出版尚需从美国大学出版学习与借鉴。
启示一:提升学术出版水平
中美大学出版对学术出版的理解有所差异。美国语境中,学术出版通常指代表学术研究前沿的期刊论文、专著和学位论文的出版;国内的学术出版是指由出版社完成的,以传播科学知识、学术研究成果、普及科学教育为宗旨的图书出版活动,其主要出版范畴是学术专著、高校教材、科普作品、学术散文等。③中国大学出版社国际意义上的学术出版比例并不高,甚至低于国内大型商业出版社。
和美国大学出版社相比,中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水平还不高,大学的科研水平差距是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有些高水平的著作并没有选择大学出版社,而是选择更著名的商业出版社出版。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某些学术著作还存在把关不严、学术水平不高的情况,反过来影响了出版社的声誉,形成恶性循环。中国大学出版社应学习美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机制和经验,发挥背靠高校研究机构的优势,充分开发资源、认真选题、严格把关,多出版高水平的著作,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建立良好声誉,和学者形成良性互动。另外应进一步强化期刊的作用,期刊是和出版社一体的,通过大力提高期刊质量,可扩大学术影响。
启示二:借力商业出版,弘扬学术出版
基于美国大学出版的发展思路与经验,中国大学出版社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走出一条学术出版和商业出版并重的道路,并借商业出版实现学术出版的发展壮大。大学出版社的使命是和大学的使命紧密联系的,学术出版、服务教学科研是其存在目标,依托大学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最终回归学术出版是其必然。
回归学术出版并不是要放弃商业出版,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表明,学术出版独立生存颇多艰难,从业人员收入偏低,也不利于出版社和学术出版的长远发展,因而学术商业并重、以商补学应该是中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方向,而教材、教辅材料等既属于大的学术出版范畴,也是出版社的重要收入来源,还应重点维护和发展。但同时,作为大学出版社,需注意维护出版社和所在大学的声誉,商业化应有所限度,应杜绝低水平、低俗的作品。
启示三:积极发展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的潮流不可阻挡,具有传统优势的大学出版如何在新时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成为一个时代命题。美国大学出版早已开展数字化出版的探索与尝试,中国的大学出版在此领域还滞后很多,长此以往,必定被时代抛弃,因此,中国大学出版应清楚认识数字出版大趋势,重视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整合学术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现代读者服务。国民阅读的习惯正在或已经改变,公共场所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无线网络覆盖,阅读工具正在转向新媒体,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的改变都要求出版社做出相应转变。
作为大学出版社,既有出版社的共性,又有大学出版的个性。大学出版社应该立足共性,发展个性,在数字出版领域发现和践行有大学出版特色的发展之路。应该说,面对数字出版大潮,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技术方面并无优势可言,其唯一可以称道的便是内容,这与美国大学出版是相一致的。所以,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努力方向应是丰富的数字出版内容产品,而不要去跟技术商拼技术。而且,这个内容还应是专业化的,甚至是学术化的内容,是其他出版商、技术商无法替代的数字化专业内容。只要有了好的数字内容,技术商、渠道商、平台商自然蜂拥而至。
同时,与美国大学出版一样,中国大学出版应立足自己的学校和学术,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学术传播和学术服务。在数字出版盛行的今天,服务变得尤为重要,也是所有出版商日益关注的话题,立足于大学的大学出版社更是责无旁贷,理应扛起数字化服务的大旗,通过数字化服务为大学教师提供高效快捷的电子课件、学术内容等各种学术服务,在最大限度满足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需求的同时,实现中国大学出版的学术传播价值。
综上所述,美国大学出版的发展历程、操守和转型值得我们借鉴,不论是由学术而及商业还是由商业回归学术,都说明植根大学、以学术出版为基础、面向教育大市场、适度多元化经营是现阶段适宜大学出版的发展道路,同时在数字化浪潮的背景下,大学出版社需打好根基、积极应对,探索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发展之路。
(谷俊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博士生)
注释:
① 张宏. 美国大学出版社:无赢利下的经营管理[J]. 大学出版,2005(2).
② 张近乐. 从美国的大学出版看学术出版精神[J]. 科技与出版,2007(8).
③ 曹恒娜. 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问题分析和发展方向[J]. 新闻与出版. 2011(5).
关键词:美国大学出版;困境;转型;启示
美国的大学出版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目前,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AAUP)会员已超过130个。AAUP会员出版社各具规模和特色,大多坚守学术出版的宗旨,出书品种涵盖各个学科,并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数字化浪潮的冲击,美国大学出版社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其应对之道为我国大学出版的发展带来许多启示。
一、学术至上、不以盈利为目的美国大学出版
1. 定位学术出版
美国大学出版秉承大学教学、科研、传播知识的基本功能,出版学术、思想或者有创新价值的作品,其目标读者不是普通大众,而是高校师生及研究领域专业人士。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开始阶段,多为满足大学教学科研需要而成立的印刷所,印刷大学教授的著作或者讲义。此后,逐渐过渡到出版学术作品,作者也超越了所在大学的范围。创建于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一任校长吉尔曼认为大学出版社应服务于大学的三个职能:教学、科学研究和传播推广研究结果。同期及之后发展起来的大学出版社基本都定位于学术出版。
美国的大学出版社基本设在研究型大学。各个大学出版社依托所在学校的特色和学科优势,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成为它们一致的追求,其出版活动和学校教学科研相辅相承,形成较为鲜明的特色,而这种资源优势和特色也保证了出版社的出版水平和竞争优势。
2. 不求大,不以盈利为目的
19世纪晚期,美国的商业出版已经非常活跃,发展成一个高度竞争性的行业,学术出版费用高而市场狭小,吸引不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出版商,这也是大学出版社于这一时期纷纷成立的社会背景。美国大学出版社成立的背景和宗旨决定其发展模式不以盈利为目的,战略定位立足于“小而优”。由于坚持学术出版,美国大学出版社普遍规模不大,纽约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100多种,哈佛大学出版社、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130多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和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年出版新书200种左右。
同时,美国大学出版社一般书刊并重,大部分出版社都办有学术期刊,如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有40种学术期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年出版学术期刊50多种,这些学术期刊为它们赢得了重要的作者资源和学术声誉。虽然收入规模很小,但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
3. 严格把关学术质量
在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本著作从选题到出版要经过出版社学术出版委员会的严格把关。学术出版委员会的专家都是各个领域内的知名学者,多为本校的知名教授,对编辑提交的图书选题,他们负责讨论评议,最终给出出版与否的意见,如果委员会同意出版,出版社一般还会邀请该领域的外部知名专家对书稿进行评审,以保证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在此过程中,作品的学术水平是决定能否出版的因素,而不会考虑市场因素和经济价值。正因为如此,美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的质量很高,赢得了读者和市场的信赖,很多学者也愿意在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己的著作,并以此为荣。
二、面对困境,积极转型
1. 经营状况不佳
近年来,受订单减少、大学财政支持减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大学出版社经营状况不佳,部分出版社经营状况陷入困境,出现消减经费、裁员甚至倒闭的状况。尽管也有像哈佛商学院出版社那样既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的出版社,但绝大多数美国大学出版社都是亏损经营(亏损面在90%左右),极少的盈利出版社盈利状况也不稳定。①
虽然美国大学出版社不以盈利为目标,但若亏损状况大大超出校方的预期,也会对出版社的正常经营和生存带来威胁。各大学出版社主要通过获得学校资助,或捐助、基金等的支持,维持出版社正常开展经营活动、保证学术出版的顺利开展。
2. 从业人员收入偏低,不利行业长远发展
美国大学出版社整体来讲都属于小型出版机构,工作人员不多。根据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统计的数据,美国大学出版社的雇员人数平均只有约30人,年销售额约为25万~5000万美元,工作人员收入普遍偏低。这种状况下,大多员工仍兢兢业业,满怀热情地坚守岗位,保证了出版社的运营并保持了很高的出版质量,其精神值得敬佩。②但另一方面,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保证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是维持行业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
3. 面临数字出版的挑战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发展方向,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根据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调查认知,读者对严肃的学术著作数字化出版的需求还不是很迫切,而只是乐于通过网上书店来购买图书。事实上,美国大学出版社的经营已经受到数字出版的冲击,作为大学出版社最重要的客户,很多大学图书馆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子媒体,包括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对大学出版社纸质学术专著的需求下降。在数字出版方面,由于措施、手段、实力和资源的不足,大学出版社落后于商业出版机构。如何积极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成为美国大学出版社面临的时代命题。
4. 坚守使命,积极转型
面对困境,美国大学出版社积极应对,引入商业化经营思路,从商业出版社引入经营人才,营销人员参与到出版的前期过程;拓展出版领域,适度多元化,尝试出版受众面更广的图书;积极进行数字化出版的探索和尝试,推出学术期刊的电子版,增加检索功能等附加服务,实现学术著作纸质和网络版的同步,利用按需印刷和计算机直接制版等技术来减少库存和印制成本等;同时,加强与大学的沟通和互动,争取获得更多支持等。 但无论如何转型,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宗旨并没有变化,仍然坚守服务大学和社会、服务学术研究、传播知识的使命。这种坚守中的转型为中国大学出版带来诸多启示。
三、对中国大学出版的启示
中国大学出版社发轫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办社初衷是满足各大学的学术出版与传播。由于出版业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在产业政策保护下,受益于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及大学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中国大学出版社得以超常规发展。今天,中国大学出版社不仅能在经济上独立于大学,还能反哺大学,为学校提供办学经费,这和美国大学出版社形成鲜明对比。从出版规模、经济规模和效益看,中国的大学出版甚至已经超越美国大学出版社,然而从出版水平和社会影响看,尚不可同日而语,以大学出版社的使命来衡量,中国大学出版尚需从美国大学出版学习与借鉴。
启示一:提升学术出版水平
中美大学出版对学术出版的理解有所差异。美国语境中,学术出版通常指代表学术研究前沿的期刊论文、专著和学位论文的出版;国内的学术出版是指由出版社完成的,以传播科学知识、学术研究成果、普及科学教育为宗旨的图书出版活动,其主要出版范畴是学术专著、高校教材、科普作品、学术散文等。③中国大学出版社国际意义上的学术出版比例并不高,甚至低于国内大型商业出版社。
和美国大学出版社相比,中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水平还不高,大学的科研水平差距是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有些高水平的著作并没有选择大学出版社,而是选择更著名的商业出版社出版。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某些学术著作还存在把关不严、学术水平不高的情况,反过来影响了出版社的声誉,形成恶性循环。中国大学出版社应学习美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机制和经验,发挥背靠高校研究机构的优势,充分开发资源、认真选题、严格把关,多出版高水平的著作,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建立良好声誉,和学者形成良性互动。另外应进一步强化期刊的作用,期刊是和出版社一体的,通过大力提高期刊质量,可扩大学术影响。
启示二:借力商业出版,弘扬学术出版
基于美国大学出版的发展思路与经验,中国大学出版社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走出一条学术出版和商业出版并重的道路,并借商业出版实现学术出版的发展壮大。大学出版社的使命是和大学的使命紧密联系的,学术出版、服务教学科研是其存在目标,依托大学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最终回归学术出版是其必然。
回归学术出版并不是要放弃商业出版,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表明,学术出版独立生存颇多艰难,从业人员收入偏低,也不利于出版社和学术出版的长远发展,因而学术商业并重、以商补学应该是中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方向,而教材、教辅材料等既属于大的学术出版范畴,也是出版社的重要收入来源,还应重点维护和发展。但同时,作为大学出版社,需注意维护出版社和所在大学的声誉,商业化应有所限度,应杜绝低水平、低俗的作品。
启示三:积极发展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的潮流不可阻挡,具有传统优势的大学出版如何在新时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成为一个时代命题。美国大学出版早已开展数字化出版的探索与尝试,中国的大学出版在此领域还滞后很多,长此以往,必定被时代抛弃,因此,中国大学出版应清楚认识数字出版大趋势,重视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整合学术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现代读者服务。国民阅读的习惯正在或已经改变,公共场所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无线网络覆盖,阅读工具正在转向新媒体,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的改变都要求出版社做出相应转变。
作为大学出版社,既有出版社的共性,又有大学出版的个性。大学出版社应该立足共性,发展个性,在数字出版领域发现和践行有大学出版特色的发展之路。应该说,面对数字出版大潮,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技术方面并无优势可言,其唯一可以称道的便是内容,这与美国大学出版是相一致的。所以,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努力方向应是丰富的数字出版内容产品,而不要去跟技术商拼技术。而且,这个内容还应是专业化的,甚至是学术化的内容,是其他出版商、技术商无法替代的数字化专业内容。只要有了好的数字内容,技术商、渠道商、平台商自然蜂拥而至。
同时,与美国大学出版一样,中国大学出版应立足自己的学校和学术,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学术传播和学术服务。在数字出版盛行的今天,服务变得尤为重要,也是所有出版商日益关注的话题,立足于大学的大学出版社更是责无旁贷,理应扛起数字化服务的大旗,通过数字化服务为大学教师提供高效快捷的电子课件、学术内容等各种学术服务,在最大限度满足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需求的同时,实现中国大学出版的学术传播价值。
综上所述,美国大学出版的发展历程、操守和转型值得我们借鉴,不论是由学术而及商业还是由商业回归学术,都说明植根大学、以学术出版为基础、面向教育大市场、适度多元化经营是现阶段适宜大学出版的发展道路,同时在数字化浪潮的背景下,大学出版社需打好根基、积极应对,探索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发展之路。
(谷俊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博士生)
注释:
① 张宏. 美国大学出版社:无赢利下的经营管理[J]. 大学出版,2005(2).
② 张近乐. 从美国的大学出版看学术出版精神[J]. 科技与出版,2007(8).
③ 曹恒娜. 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问题分析和发展方向[J]. 新闻与出版.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