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北省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问题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是全省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11年,我省印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15年,农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2%,实现节能90万t标煤,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15万t、5万t”的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我省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二五”以来,我省新能源系统站在全省的高度,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周密细致的工作部署,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难题,着力促进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本文基于近期对我省农村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节能技术推广情况的调查,重点谈谈我省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农村能源节能技术对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
  一、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二五”以来,按照“稳增长、抓特色、重科技、保安全、强保障、促增收”的工作总基调,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为保障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于此同时,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突出表现在:
  (一)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不可忽视
  部分地方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不少地方还存在着“重工业污染治理、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思想,对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足够的敏感度,忽视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随着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有增无减,畜禽养殖污染、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已经成为了影响农村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据统计,河北省农村人畜粪便的利用率仅仅为1%,而我省各类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仅建成沼气工程2810处,仅占全省养殖小区和养殖场总量的0.5%。如果能将这些能源充分利用起来,将对农村环境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不亚于重工业污染治理。
  (二)农民增收节支是重中之重
  农民增收节支是任何农村工作最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是农民增收节支的最迅捷、最见效的途径。但目前我省农村新能源建设比较单一,工作重点一直停留在户用沼气池建设上,农村的冬季取暖、街院照明、秸秆乱堆乱放等问题仍然大范围存在,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多能开发力度不够。如秸秆资源除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种菇和少量能源化利用外,还有约1170万t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占农村年产秸秆总量的22.5%。生物质能源是二氧化碳零排放能源,与供应日益紧张商品能源相比,秸秆作为宝贵的生物质能源资源,却被大量闲置或焚烧。如果能将剩余秸秆进行能源化利用,可相当于每年节标煤542余万t,能减排二氧化碳1409万t、二氧化硫4.6万t。这些能源如能充分的开发利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一次能源的使用量,成为农民增收节支的有效途径。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上日程
  如何从农产品方面加大力度,减少、杜绝质量安全问题,保证农民的身体健康,也是农村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是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保证。比如沼气的开发利用,不仅为农户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新的能源,“一池三改”美化了生活环境,同时沼肥、沼液可以为田园提供清洁的“肥料”,不仅能使瓜果蔬菜生长得更加茁壮,而且脱离了化学物质的污染,保证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再如,现在还有一部分地方的农民喝不上干净的水,建设清洁水源也是当前的突出问题,大中型沼气工程、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建设,能有效的减少污染物排放,保障农民的饮用水安全。但目前我省在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以及大中型沼气工程、生活污水净化池等方面的建设上,明显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多地方的沼渣沼液白白浪费,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很低,全省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仅有159处,这些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都是不小的威胁,必须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确保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
  这些都让我们意识到,只有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必须坚持推广资源节约型技术与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相结合,以降低农业生产生活用能消耗、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积极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为重点,构建节约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农业循环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格局。
  二、农村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节能技术推广的主要经验
  近年来,我省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农村能源节能技术推广作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坚持走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污染物无害化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相配套、成熟技术全面协调推广与新型技术试点示范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有效增加了清洁能源供应,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主要经验有:
  (一)形成了各级政府推动、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各地方对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订了严格有效的工作措施,并以典型示范的模式带动所辖区全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实践表明,农村节能减排大有作为。
  (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27项节能减排实用技术,并向社会推广
  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加快发展、保证质量、提高档次、完善功能、多能开发、突出效益”的二十四字方针,认真进行探索研究和试点示范,总结推出了农村城乡居民生活用能节能减排、增收节支的二十七项技术:即户用沼气,养殖大户(小区、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联户沼气,秸秆生物气化、裂解气化、固化炊事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住宅及学校校舍太阳能采暖房,太阳灶,太阳能温室种、养殖,地热采暖、种、养,地缘热泵制冷、制热,户用小型风力发电、风力提水,农村省柴节煤灶、吊炕,炊事采暖节能煤炉,地下燃池采暖,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处理等技术。   (三)形成了符合河北实际的建设模式
  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设计的原则,积极推广联户供气四种模式:“一站一村”模式、“一站多村”模式、“一场一站一园一村”模式 、“多级利用”模式。结合农村新民居建设,重点建设“三合一”楼房式、“四合一”别墅(平房)式低碳减排工程。农村楼房社区实施秸秆沼气、粪便及固体有机垃圾沼气、生活污水沼气净化“三合一”配套工程建设;农村别墅或平房住宅区在“三合一”的基础上,增加太阳能热水供暖、集热墙热风供暖、隔热保温节能和秸秆成型燃料炉具供暖、沼气壁挂炉增暖等系统,形成“四合一”模式,实现供气、供暖、垃圾污水处理及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支持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和设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分类创新联户沼气工程模式示范建设,规范建设内容;围绕联户工程逐步由以农户炊事为主向炊事采暖和高质利用转变,推进厌氧罐用材、进出料设备、净化压缩设备、沼气发电机、固液分离机等装备制造及连续发酵工艺、增温保温措施标准化建设。
  三、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通过农村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节能技术推广来推动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应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来实现:
  (一)加大财力扶持力度
  国家列支了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各级应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同时,各级财政也要列支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推广进行补助支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科研力度。编写制定行业标准,实现生产设备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工艺操作标准化,为大面积推广奠定技术基础。
  (二)进一步加大多能开发的力度
  从农村能源的长远发展战略出发,加大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开发力度,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要加大技术示范力度,近期的重点是秸秆生物气化技术、民用秸秆成型燃料及配套燃烧技术(粮棉主产区)、沼气技术(规模化养殖场)、能源作物(甜高粱、甘蔗、甘薯等)种植及转化技术等。建议选择部分适宜地区建设一批集合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示范村,例如:采暖建设地下燃池,使用节能吊炕,住宅建成太阳房;炊事用能利用沼气、太阳灶,配合使用省柴节煤灶;洗浴用太阳能热水器;照明安装户用光伏电池,架设太阳能路灯;粪便污水、有机垃圾通过沼气池或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处理,并开展沼肥综合利用等。建成新农村多能综合开发利用和农村节能减排的示范村,对广大农村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三)研究制订相关扶持政策
  许多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成熟,但是,推广工作存在着分散多头、衔接不够、综合效益不高、重复建设等问题。建议从适合农村特点的、便于农村推广使用的技术和产品入手,组织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工作开展。如鼓励发展节能型农村住宅,各类新建住房建成太阳能采暖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加大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力度,建设地热采暖住宅楼,推广洗浴、养殖、种植等,实现地热水的梯级化利用,提高效益。加大风力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的力度,切实落实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价补偿政策。对从事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节能工作的企业,对使用沼肥的农业生产基地、园区等,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等。
  (四)推进产业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打造完整产业链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工程。建一处沼气工程,处理一处养殖场粪污或一个村的秸秆,供气一个村,配套一处服务网点,带动周边一片户用沼气,发展一个种植园区。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推进沼气大型化、工业化、产业化进程。
其他文献
一、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省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形成了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猪-沼-菇”、“一池三改”、“一池五改”等能源生态模式和经典循环农业模式。发展农村沼气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已
摘 要: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利津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期达到通过推广科技市场化运营模式,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抓好农产品产品质量“闭环式”管理,制定全县“智慧农业”远期规划,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加大政府资
摘 要:农作物化学植保是最重要的病虫害防除技术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保机械、农药与施药技术为植物化学保护的三大支柱,精良的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是农药发挥药效的重要手段与保证。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安全、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精准施药技术装备成为植保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作为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对精准变量施药技术装备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有广泛共识。该文重点介绍了适用于不同专
摘要:为了给桑葚热风干燥工艺、干燥设备研发及干燥过程的控制、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烘箱进行桑葚热风干燥试验,分析其在不同热风温度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并进行桑葚果干感官品质分析。试验表明:桑葚的整个热风干燥是一个降速过程,干燥初期降速较快,后期降速缓慢,提高热风温度有利于增大干燥速率,减少干燥时间。热风温度是影响桑葚干燥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桑葚干品的感官品质影响显著。  关键词:
总部位于苏格兰安格斯的精准农业解决方案先驱Soil Essentials宣布推出一个令人兴奋的新人工智能平台,旨在保护食品生产和环境。  SKAi(Soil Essentials Kore)人工智能项目,正在开发可再培训的智能摄像机视觉,以便识别、绘制地图并精确地将农用化学品应用于农作物。  Soil Essentials总经理Jim Wilson说:“我们对可行性项目“Grass Vision”
遂昌县是浙江省一个典型的山区县,23万人口,分布在20个乡镇203个行政村,人居集聚点非常分散,直接带来的是农民进城办事成本高。受村级集体经济整体较差、村干部待遇普遍较低等因素制约,加之原有乡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主要是以简单行政审批服务类为主,内容较单一,“便民”设计初衷未能有效体现。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互动加快、信息化趋势到来,农民对生产性、生活性的商业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对信息化普及的意愿越来
摘 要:该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种植距离和深度对小型骑行插秧机的动力输出(PTO)载荷谱的影响,以便对插秧机进行最佳设计。为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测量载荷数据,使用扭矩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逆变器开发了载荷测量系统。 在土壤条件相似的田地里,选择了四种植距离(26 cm、35 cm、43 cm和 80 cm)和三种种植深度(85 mm、105 mm和 136 mm)进行了实地试验。 使用雨量计数和Smith
“啪!”轻轻一扭开关,蓝色的火焰直往上蹿。“用沼气好,火力强,做饭再也不烟熏火燎了。”这是来自大足县棠香街道水峰村一位村民的感慨,而在38岁的水峰村村委主任陈虎心中,这句话就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肯定了。在沼气池的建设中,他功不可没。  沼气建设对于农村的大多数干部来说是一项不大轻松的工作,没有一种认真负责、甘愿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项艰巨而技术性强的工作任务。2006年大足县水峰村在村干部
自2015年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快递下乡”的意见》以来,不断推出新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快递网络的布局,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要想破解困局,取得快速的进展,必须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选择合适的农特产品作为“互联网 农特产品”商务模式的销售对象。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的农特产品要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就吉林省来说,梅河口、蛟河等地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于6月10日上午在北京展览馆盛大举行。这是自2005年以来举办的第七届国家级专业展览会,已成为宣传节能环保政策、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展示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也是着力推进《北京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的一次重要活动。  主办方针对PM2.5的热点问题,首次开设清洁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