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设计通过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参与体验,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触控屏的交互功能,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动手、动脑、动耳,全方位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熟悉音乐主题;渲染情境;整体感受;分段欣赏
教学内容:
选自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听赏《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初步了解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2. 通过聆听、对比、歌唱,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通过图谱、动画、肢体体验,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
3. 进一步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乐于参与各种音乐体验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三段体的曲式结构,熟悉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式体验、表现乐曲情绪的变化。
教学资源准备:
钢琴、交互式电子触控屏、板贴、平板电脑、“江南水乡”动画视频、 “牧童骑牛音乐线条”flash动画、 “牧童和牛嬉戏” flash动画、 “牧童短笛”水墨动画视频。
教材分析:
本课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此曲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该曲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牧童短笛》向人们展示了牧童放牧、吹笛、玩耍、回家的情景。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等特点。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听赏能力。但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脱离学生们的生活,学生们也缺乏这样的经历。为符合学生这一特定时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教学内容的需要,本次教学设计通过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参与体验,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触控屏的交互功能,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动手、动脑、动耳,全方位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
一、 渲染情境
师播放动画视频,生观看并谈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画面所表现的江南水乡来说,也有可能会从背景音乐的聆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播放江南水乡景色动画视频。利用交互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创设优美恬静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带领学生走进江南。】
二、 整体感受
1. 初听:《牧童短笛》。
师:你听到什么?有何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音乐的速度、情绪、力度、段落或者演奏乐器等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 邀请主人公。
师:今天这首乐曲中的主人公来到了我们音乐课堂,是谁呢?
【设计意图:拖拽出乐曲中的主人公。运用交互技术的拖拽功能,让学生亲自在触控屏上操作,既有参与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兴趣。】
三、 分段欣赏
【播放A段】
1. 聆听A段:这段旋律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 复听A段,感受体验:画线条,想象小牧童和牛儿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播放“牧童骑牛音乐线条”flash动画。利用交互技术的flash播放功能,引导学生随着动态的小牧童感受乐曲的旋律。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又增进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体验。】
3. 学唱A段部分旋律。
根据学生的想象,创编歌词并唱一唱。
①师范唱,生心中默唱。
②生跟着钢琴唱一唱。
【设计意图:拖拽出A段部分旋律和歌词。运用交互技术的拖拽功能,快速、便捷地出示A段部分旋律和歌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完整聆听】
1. 生完整聆听乐曲:听到熟悉的乐段,随音乐表现,不熟悉的乐段认真聆听。
2. 生找出相似的A’,说理由。
3. 出示简谱对比。
4. 生唱A段,师唱A’: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在大屏上圈画。
【设计意图:运用交互技术的书写功能,圈画A段与 A’段的不同旋律。交互技术的书写功能,让学生动手圈一圈、画一画,这样的手脑并用在全班同学的思维里形成了对比的模式,形象鲜明。】
师:这是A段的再现,是在A段的基础上稍加装饰,我们用A’表示。装饰后的旋律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播放B段】
1. 聆听B乐段:这段旋律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呢?
2. 復听B段。
师:这段音乐中有种反复出现、很特别的声音,你能用你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吗?
3. 【出示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说感受。
【设计意图:拖拽出波音记号。运用交互技术的拖拽功能,强化学生对波音记号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再听B段,在声势图谱的提示下,用动作表现。
【设计意图:播放B段图谱 flash。与音乐节奏相结合的图谱 flash,让学生对B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一目了然,易于掌握且富有童趣。
欣赏水墨动画。
【设计意图:播放水墨动画。利用交互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把学生带入情境,调动了学生眼、耳、脑、心等多种感官体验、感受。】
四、 拓展延伸
1. 为乐曲起个合适的名字。
2. 为乐曲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形状。
【设计意图:①拖拽、选择不同颜色和形状;②屏幕截取学生作品。将音乐与美术进行学科整合,充分利用电子触控屏的屏幕截图功能和平板电脑的同步操作,将学生“对整首乐曲不同段落的不同感受——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形状”,通过分组讨论、亲自操作并现场生成。既即时地呈现了学生们的精彩创意,同时又展示了不同组的讨论结果。方便高效、信息量大、一目了然。】
关键词:熟悉音乐主题;渲染情境;整体感受;分段欣赏
教学内容:
选自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听赏《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初步了解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2. 通过聆听、对比、歌唱,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通过图谱、动画、肢体体验,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
3. 进一步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乐于参与各种音乐体验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三段体的曲式结构,熟悉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式体验、表现乐曲情绪的变化。
教学资源准备:
钢琴、交互式电子触控屏、板贴、平板电脑、“江南水乡”动画视频、 “牧童骑牛音乐线条”flash动画、 “牧童和牛嬉戏” flash动画、 “牧童短笛”水墨动画视频。
教材分析:
本课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此曲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该曲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牧童短笛》向人们展示了牧童放牧、吹笛、玩耍、回家的情景。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等特点。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听赏能力。但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脱离学生们的生活,学生们也缺乏这样的经历。为符合学生这一特定时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教学内容的需要,本次教学设计通过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参与体验,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触控屏的交互功能,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动手、动脑、动耳,全方位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
一、 渲染情境
师播放动画视频,生观看并谈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画面所表现的江南水乡来说,也有可能会从背景音乐的聆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播放江南水乡景色动画视频。利用交互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创设优美恬静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带领学生走进江南。】
二、 整体感受
1. 初听:《牧童短笛》。
师:你听到什么?有何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音乐的速度、情绪、力度、段落或者演奏乐器等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 邀请主人公。
师:今天这首乐曲中的主人公来到了我们音乐课堂,是谁呢?
【设计意图:拖拽出乐曲中的主人公。运用交互技术的拖拽功能,让学生亲自在触控屏上操作,既有参与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兴趣。】
三、 分段欣赏
【播放A段】
1. 聆听A段:这段旋律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 复听A段,感受体验:画线条,想象小牧童和牛儿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播放“牧童骑牛音乐线条”flash动画。利用交互技术的flash播放功能,引导学生随着动态的小牧童感受乐曲的旋律。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又增进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体验。】
3. 学唱A段部分旋律。
根据学生的想象,创编歌词并唱一唱。
①师范唱,生心中默唱。
②生跟着钢琴唱一唱。
【设计意图:拖拽出A段部分旋律和歌词。运用交互技术的拖拽功能,快速、便捷地出示A段部分旋律和歌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完整聆听】
1. 生完整聆听乐曲:听到熟悉的乐段,随音乐表现,不熟悉的乐段认真聆听。
2. 生找出相似的A’,说理由。
3. 出示简谱对比。
4. 生唱A段,师唱A’: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在大屏上圈画。
【设计意图:运用交互技术的书写功能,圈画A段与 A’段的不同旋律。交互技术的书写功能,让学生动手圈一圈、画一画,这样的手脑并用在全班同学的思维里形成了对比的模式,形象鲜明。】
师:这是A段的再现,是在A段的基础上稍加装饰,我们用A’表示。装饰后的旋律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播放B段】
1. 聆听B乐段:这段旋律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呢?
2. 復听B段。
师:这段音乐中有种反复出现、很特别的声音,你能用你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吗?
3. 【出示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说感受。
【设计意图:拖拽出波音记号。运用交互技术的拖拽功能,强化学生对波音记号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再听B段,在声势图谱的提示下,用动作表现。
【设计意图:播放B段图谱 flash。与音乐节奏相结合的图谱 flash,让学生对B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一目了然,易于掌握且富有童趣。
欣赏水墨动画。
【设计意图:播放水墨动画。利用交互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把学生带入情境,调动了学生眼、耳、脑、心等多种感官体验、感受。】
四、 拓展延伸
1. 为乐曲起个合适的名字。
2. 为乐曲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形状。
【设计意图:①拖拽、选择不同颜色和形状;②屏幕截取学生作品。将音乐与美术进行学科整合,充分利用电子触控屏的屏幕截图功能和平板电脑的同步操作,将学生“对整首乐曲不同段落的不同感受——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形状”,通过分组讨论、亲自操作并现场生成。既即时地呈现了学生们的精彩创意,同时又展示了不同组的讨论结果。方便高效、信息量大、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