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出生时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因为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水平程度的不同,会让孩子养成许许多多的个人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是对这些习惯的分辨、剖析和升华的重要时期,根据年龄的不同,每个孩子所反映出的行为特点不同,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教育方法就必须有所侧重。本文试从各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对策和教育方法。
一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重在培养
1.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2.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3.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学习习惯有待侧重
1.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2.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
(三)教育措施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极强,渴望获得生活和学习上的本领,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应该从心理上接纳他们,要把孩子当“人”来看,要尊重孩子的需求,要允许孩子犯错,同时要有极强的耐心,要学会等待。
二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的培养
1.学生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愿意努力遵守。但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2.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
(二)学习习惯逐渐树立
1.在上课听讲方面有了基础,基本能做到认真听课,懂得倾听他人发言,自己发言先举手。2.做到记作业准确,能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基本工整。3.能提出有见解的思考问题,在朗读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三)教育措施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喜欢过学校的集体生活,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见解,个别学生已开始具备领导才能,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学习上的求知欲极强,对于来自他人或书籍中的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对于学过或见过的词语开始学着运用。对于同伴的成功与失败有正确的判断。
三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有所侧重
1.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此段容易出现打架和争吵的现象。2.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
(二)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1.上课能注意力集中,但对于课程内容有意思的集中注意力时间长,自己认为没有兴趣的就不聽。2.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开始出现书写潦草现象。
(三)教育措施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此阶段是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过渡期。
四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方面
1.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2.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接触社会比以前多。
(二)学习习惯方面
1.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2.爱着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3.具备简单的写作能力,能运用所学词语和语句完成比较成型的习作练习。
(三)教育措施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情绪、行为、心理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老师的话语开始进行选择性地接受,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育应更讲究策略。
五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基本养成
1.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2.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
(二)学习习惯有待培养独立思考意识
1.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2.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3.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课堂回答问题开始慎重,积极举手发言的现象越来越少。
(三)教育措施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此阶段的教育更讲究艺术性,首先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产生极度的信任,其次要在教育方式上做到因人而宜。
六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带有“成人”意识
1.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2.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与辨析。
(二)学习习惯与中学要求有所差距
1.对母校和老师充满感情,但又不满足于小学生活,向往进入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环境。2.在集体学习时表现自己的现象越来越含蓄,喜欢用书信、笔记、日记等方式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教育措施
六年级学生喜欢在低年级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强势,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有初步的设想,开始议论升学等问题。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上开始出现涣散,对于师长的教育开始出现反抗,因此六年级教师更应常学习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找到他们的薄弱点进行“攻坚战”。
总之,小学各年级段的学生特点相异,教师在教育时应本着鼓励和帮助的态度,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细心发现存在的问题,耐心指导处事的方法,运用交谈、活动等方式,教会学生树立极强的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使其在小学阶段受到的教育成为塑造一生良好品质的教育。
一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重在培养
1.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2.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3.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学习习惯有待侧重
1.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2.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
(三)教育措施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极强,渴望获得生活和学习上的本领,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应该从心理上接纳他们,要把孩子当“人”来看,要尊重孩子的需求,要允许孩子犯错,同时要有极强的耐心,要学会等待。
二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的培养
1.学生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愿意努力遵守。但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2.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
(二)学习习惯逐渐树立
1.在上课听讲方面有了基础,基本能做到认真听课,懂得倾听他人发言,自己发言先举手。2.做到记作业准确,能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基本工整。3.能提出有见解的思考问题,在朗读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三)教育措施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喜欢过学校的集体生活,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见解,个别学生已开始具备领导才能,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学习上的求知欲极强,对于来自他人或书籍中的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对于学过或见过的词语开始学着运用。对于同伴的成功与失败有正确的判断。
三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有所侧重
1.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此段容易出现打架和争吵的现象。2.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
(二)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1.上课能注意力集中,但对于课程内容有意思的集中注意力时间长,自己认为没有兴趣的就不聽。2.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开始出现书写潦草现象。
(三)教育措施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此阶段是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过渡期。
四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方面
1.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2.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接触社会比以前多。
(二)学习习惯方面
1.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2.爱着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3.具备简单的写作能力,能运用所学词语和语句完成比较成型的习作练习。
(三)教育措施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情绪、行为、心理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老师的话语开始进行选择性地接受,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育应更讲究策略。
五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基本养成
1.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2.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
(二)学习习惯有待培养独立思考意识
1.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2.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3.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课堂回答问题开始慎重,积极举手发言的现象越来越少。
(三)教育措施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此阶段的教育更讲究艺术性,首先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产生极度的信任,其次要在教育方式上做到因人而宜。
六年级段
(一)行为习惯带有“成人”意识
1.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2.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与辨析。
(二)学习习惯与中学要求有所差距
1.对母校和老师充满感情,但又不满足于小学生活,向往进入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环境。2.在集体学习时表现自己的现象越来越含蓄,喜欢用书信、笔记、日记等方式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教育措施
六年级学生喜欢在低年级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强势,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有初步的设想,开始议论升学等问题。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上开始出现涣散,对于师长的教育开始出现反抗,因此六年级教师更应常学习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找到他们的薄弱点进行“攻坚战”。
总之,小学各年级段的学生特点相异,教师在教育时应本着鼓励和帮助的态度,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细心发现存在的问题,耐心指导处事的方法,运用交谈、活动等方式,教会学生树立极强的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使其在小学阶段受到的教育成为塑造一生良好品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