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恒久远,英雄永流传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hen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张艺谋的《英雄》上映的时候有这样一句广告语:侠义恒久远,英雄永流传。江湖心未老,侠客梦不醒。这是中国人极具特色的民族心,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值得沉思的一种文化现象。时至今日,对武侠梦的演绎越来越风起云涌,从司马迁到金庸,从《英雄》到《功夫》,以及当前大量充斥荧屏的武侠剧,似乎中国的武侠世界一直在延续发展,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武侠世界已经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津津乐道于武侠的功力高深、侠义精神、快意恩仇、江湖义气,而没有人去反思,没有人去追问,更没有人去批判,一任这种与这个时代要求并不一致的杂音,兴盛留存。
  武侠文化首推一个武字,无武便成不了侠。实际很早以前武侠这种提法主要是因为,这些“侠”是用“武力”去解决人世间的一些问题,并不是这些侠的实际武功有多高,这和当今人们理解的武功有很大出入。在最早的武侠中,最著名的有晋国的豫让,吴国的专诸、要离,齐国的聂政,卫国的荆轲。他们并不全都精通武艺,但经历却非常相似:最初都是蛰伏民间下层的豪杰或游侠,后来受到某些权贵的赏识和敬重,于是他们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舍身行刺这些权贵的仇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中国早期的武侠人格特征和伦理价值取向——士为知己者死。这一新型观念对民间社会影响重大,知恩图报,从此成为了中国大众的行为规范和积淀于文化深层的古老民族传统流传至今,可是没有一个人去问这个“知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该不该去报,去报的又是什么样的“恩”?但无论怎样,这一时期的武侠其“武功”并不怎么出众,真正能一击而中的几乎没有,而使他们成名的也不是他的赫赫武功,而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式的慷慨激昂与豪情壮志。
  “侠”一词出现于战国晚期,是“养士”之风盛行的产物。韩非子给“侠”下的定义为“弃官宠交谓之有侠。”《韩非子·五蠹》载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但最早和最精确的恐怕还要数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记载:“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司马迁对侠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准确地勾画出“侠”最基本的特征,成为后世侠客争相效仿的一种侠客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给侠是以一种很正式的名份,而且司马迁还特别写了一章《游侠列传》,这将侠提高到一个较高的社会地位,后世除班固的《汉书》在卷92著有《游侠传》外,其它史书中再没有了侠的踪影,侠成为远离正统社会的一个影子,每个朝代都有,但再无人记载,也无人敢记载。可是班固的《游侠传》与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已大有出入,究其原因:一是侠士已经开始脱变,二是统治者对侠士的看法已经转变,三是儒家已经确立了正统的地位,而那些“以武犯禁”的侠自然也就只能呆在“江湖”,而再也进不了“庙堂”了。
  于是武侠文化不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适应时境和满足生活的努力过程中创造形成了一群以武功为手段,以侠义精神为指导,特立独行,行侠仗义的侠客,并进而形成一种以侠义精神为制度,以侠义精神为规则的游离于正统统治之外,而处于民间江湖之中的武侠社会,从而形成了一种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今天对武侠的盲目推崇产生的必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泛滥。武侠文化的产生实质上是大众心理的一种折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盲目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潜在文化趋势,反过来说也就是中国的现实社会中缺少有个性或特立独行的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时间较长,在封建统治初期还有一部分人有一种不屈从、不盲从、不随众的特立独行的人,如《史记》里记载的各式“游侠”,但一旦封建统治从各个方面都成熟以后,这种特立独行的人就少了鲜有再见。所以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把国人的人格特征概括为“温良”,用他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或许多可以将真正的中国人称为被驯化了的动物。温良的人格确实存在着“温顺和儒弱”的缺陷。今天看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屈从权势,从众随俗的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由此可见,武侠文化中寄托的是大众对英雄的心理需要和推崇,也可以说今天武侠热恰好说明我们需要一种英雄、一种人格力量、一种具有特立独行人格的人。现实生活中又缺乏这种精神力量,所以我们需要这种心理替代或补偿。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种心理替代或补偿只是在精神层面而言的,或者只允许在精神层面想一想,特别是今天以法制为主的现实生活根本不允许有以个人好恶而快意恩仇的大侠出现,所有一切是非都要在“法律”这一标准下去判定,而不是大侠的一人之见。
  今天看来,武侠文化中体现出更多的是农耕文化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封建性的文化残余。对武侠文化的过分宣传,实质上是对工业社会、法制社会的一种失望,以及对人治社会的一种向往,对武侠们的渴望和对清官们的渴望一样,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武侠是远去的那个社会最底层老百姓编造出来的一个美丽的梦,今天的我们应该清醒了。武侠文化随着工业化、法制化的进一步加深其缺陷会越来越明显,最终将只是成为一种文化来被广大民众所缅怀,而侠客也是注定只能成为过去的故事,活在人们遐想的江湖世界里去行侠仗义。
其他文献
吴殿科先师于清宣统三年(1911)农历五月初六日出生在山西省太谷县贯家堡村一个“耕读之家”。  先师幼时,入本村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本。稍长,攻读“四书五经”。受到儒家教育及孔孟之道的洗礼。不久,考入太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由“凤山书院”改名)继续研习经史诸书,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理解,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础。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上本人的特殊爱好
期刊
我们哥俩在小学毕业升初中的那个暑假里没有写作业的任务,爸爸妈妈让我们跟住在同一社区的王老师学练武术,从2006年7月起到现在已有三年多。练武时间虽然不长,却有很多收获,没想到中国武术竟然这么好,我们觉得中小学生都应该从小就练武术。  学练武术的第一天,老师先给我们讲习武之人要遵守武德,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品质,作为中小学生练武术,起码先要做到不欺负别的同学。
期刊
陈家沟村位于河南省温县城东5公里的清风岭上,现有面积2万余平方米,人口2600余人,陈氏占总人口的70%。陈家沟南望黄河(不足5公里)与虎牢关、伏羲台、河洛文化(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等遗址隔河相望;西北40公里处的二仙庙、县域内的卜商墓、慈胜寺、司马懿故里、平皋古城遗址等环绕四周。陈家沟古称常阳村。陈氏始祖陈卜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山西省洪洞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脚
期刊
晨练 之一  晨练惊宿鸟,   雾薄罩澄江。  霞红挂天帷,  花香随风飘。    晨练之二  天地人一体,   精气神自豪。  恍惚风水起,   丹田温火燎。    武艺  刀如猛虎棍如风,  枪似银蛇剑似龙。  若问什么最重要,  拳是根本莫放松。    武学  少林武当二高峰,  阳攻阴防化无穷。  人天浑园真气满,  止戈为武仁者雄。    注:前二首作于1981年,后二首作于209年11
期刊
现代武术的发展让人担忧让人悲!正如歌曲里唱的:我的爱人!我拿什么来拯救你!这是每一个武术爱好者的心理呼声!为什么精湛优秀的传统武术沦落到如此地步?原因很多!如冷兵器的结束,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等等,先放下这些不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武术和文化的不和谐不统一组合!   影视文化是近百年来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娱乐文化。从70年代功夫明星李小龙到电影《少林寺》,电影以最快的速度将
期刊
在武术中针对人体动作常用到一个字--"招",同"着",是比喻手段、计策、办法的意思,又从不同角度叫作着数或招数、招法、招势等。习武者在交手中根据对手的变化而作出不同的动作,有的成功取得胜利,有的导致失败,经过一代代习武者地选择和提炼,逐步总结、传承下来许多相对实用、高效、符合技击规律的动作或动作组合,这就成为习武中常用到的招势。人们根据对招势本身质量水平的感觉,有的还称为高招、妙招。  拳有固定招
期刊
石磊,陈式太极拳陈鑫拳架著名传人,中国武带七段,现居开封某休干所。他虽然已是八十五岁高龄,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嗓音洪亮,中气十足;行拳走架,灵动敏捷。他刻苦学习太极拳,悉心研究太极拳,满腔热情地传播和推广太极拳,几十年如一日,寒暑不辍,成就卓著。他谦虚的美德和精湛的拳艺在拳界久负盛名。  石磊是本人姻兄。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四十多年中,我和夫人石爱先多次与石磊相聚。有时是我们到开封探
期刊
一、开路膝    招法单练:  1、单连法  (1)左门预备。  (2)左膝顶出阴门膝,位高同裆(图1)。  (3)连动不停,左膝一落再起,继续顶出阴门膝,位高同裆(图2)。   2、双连法  (1)左门预备。  (2)左膝顶出阴门膝,位高同裆(图3)。  (3)连动不停,右膝顶出阴门膝,位高同裆(图4)。    3、三连法  (1)左门预备。  (2)右膝顶出阴门膝,位高同裆(图5)。   (3
期刊
桑搏擒摔技术例71    动作说明:实战中,我由敌人背后发起突袭,迅速靠近恐怖分子,将左手自其两腿间迅速插入,用力向上提拉其裆部(图71-1);左手提拉恐怖分子裆部的同时,右掌以掌刃为力点,自上而下狠狠砍击敌人后脑或后颈部,以令其瞬间扑倒在地(图71-2);在恐怖分子即将摔倒在地的瞬间,我可迅速前跃,骑跨在恐怖分子背部上方,并用左手牢牢按住其后脑,同时用右手扣抓住其下颌,然后双手同时发力,右手上提
期刊
新年伊始,有着全国“武术之乡”称号的山西省太谷县就举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远威杯形意拳搏击赛”,为新年的武术大戏开了个好头。  这次"中远威杯"形意拳搏击赛是由晋中市体育局主办,太谷县体育运动中心、泰良国际搏击(北京)有限公司、晋中市太谷形意拳协会承办,山西中远威药业有限公司独家冠名举办的。时间从2009年1月1日至1月2日,地点在县体育中心体育馆。来自北京的6名运动员和太谷当地的11名运动员共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