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服,顾名思义,军人的服饰。由于军人带有独特的职业风格,军服也由此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军装采用的是一种制式服装,透过一个国家、一个时期军服的质地、颜色和款式,不仅可以品出时代的审美,同时可以读出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把每一款军装都看成一个时代的缩影,一点不为过。
制式军装走向世界
说起近代化,英国捷足先登。世界范围内,军服由松散的组合,走上近代化的整齐划一,英国也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再次做了敢于吃螃蟹的勇者。
近代之前,军服留给我们的印象,不外乎铠甲骑士、皮革长矛、矛盾组合等等。而十七世纪中期的英国内战时期,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国会军所有的步兵大胆而又极具智慧地抛弃了铠甲,索性穿布衣,造就了近代意义上的军装。这一实用的装束取代了繁琐的装饰,不仅帮助他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时又开启了军服改革的崭新时代。
内战后,国会军顺利地统一了军服。其中,最具有平民气息的,莫过于滑膛枪手们的整套军装,包括带帽沿的软帽、红色上装、长裤、亚麻布长筒袜和褐色皮鞋。这些装束,不仅在气味上迎合了国会军的民主理念,从心理上讲,也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因为,据专家分析,红色可以增加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在战斗状态看到红色,更容易使人心跳加快,达到斗志昂扬的目标。
无独有偶,英国之后,另一个欧洲强国——法国,紧跟其后推行制式军装。到拿破仑称霸时,法军在欧洲盛极一时,军装的改进也达到了顶峰,军装的设计与战争的需要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结合。其中,步兵的军装以法国国旗的红、蓝、白三色为基调色彩,上身为白翻领的蓝色燕尾服和白色背心,下身是带绑腿套的白色半长裤和带鞋钉的皮鞋,军帽为带绒球的平顶圆筒帽。
法国重装骑兵,则身着蓝色上装,外罩钢制胸甲,胸甲表面嵌有黄铜板和铜钉,下身是白色半长裤和长筒马靴,头盔是带翎饰的古典式铜盔,从外表就可以看出,这不愧是当时欧洲最为强大的一支军队。而法军骑兵的另一支——担任侦察和追击任务的轻骑兵,则是一身轻装,这显然是为了行动上的方便。
自此之后,军装进入了一个争奇斗艳的时代,传统的与现代的,“花瓶式”的与实用式的,共同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一战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加上火器的发展,对实战没有任何益处的军装在炮火面前显得没有任何好处,士兵们穿着这样“礼服”一般的军装再也找不到军人的自信和威猛。耀眼而又高贵的服装,不仅无益于战争取胜,反而很容易暴露自己,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军服改革的迫切性,在战争面前暴露无遗,制式军装在低调行走了多年之后,终于可以大行其道。
红色军队的军威象征
历史在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军服在马不停蹄地变革,军服的作用也在无限地扩展。现代军服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识别、一个象征,而是朝着综合性功能、系列化方向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同样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和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杂乱到统一、由简易到正规、由单一到系统的演进过程,展示了人民军队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美丽画卷。
便服、自制服、红色标志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诞生了。起义部队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身穿国民革命军的服装,为了加以区别,每人都系一条红领巾。谁都没有想到,这一缕红色,很快便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最终造就了一片红色的江山。回眸红色走过的痕迹,每一步都绣在了军服的纹理与针脚之中。
靠农民发家的红色队伍,在秋收起义中,参加者绝大部分是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他们穿的自然是农民、工人的便服。只有参加起义的军人,才会身着军装,而且还是原来国民革命军的军装。当然,一支队伍,不管它的组建有多么的仓促,一个识别的标志还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支由农民、工人、军人组成的队伍,就采用了古老而又神秘的红色袖章或红领巾作为自己的标志。即使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人民军队的服装也没有统一的样式,参军者自带的、老母亲给参军的儿子缝制的、打土豪得来的、战场上缴获敌人的,所有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军服的来源。
要说人民军队第一次统一的、自制的军服,还是在1929年。红军用2万余元把自己的队伍装扮一新。军装、帽子、绑腿都选用灰粗布,上衣为中山装,下衣为西装裤,衣领缀一副红布制成的平行四边形领章,帽子为八角帽,上缀红布五角星帽徽。之后,红四军指战员穿上了崭新的军装,并在长汀城南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红军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自制的军装,这是第一次。
然而,当红军还没有发展到拥有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军装的时候,抗日战争的枪声就打响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服装样式基本上与国民革命军其它部队相同,只是左臂佩带长方形“八路”、“新四军”臂章,服装颜色为草黄色。1947年3月,我军正式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路”、“新四军”臂章也取消了,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军服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多数采用土黄色,中原部队则是灰色。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为全军统一服装样式、统一生产、统一供应提供了物质条件。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这一样式的军装,恰逢1949年10月的开国典礼阅兵式。草绿色,一夜成名,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对中国的红色队伍刮目相看。
系列化、功能化
寻常百姓一年换上几套衣服,甚至是一个季节换上几件,都不足为奇。然而,如果要给一个庞大的军队换着装,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中国军人的军服,从最初的单一,到上世纪80年代定型为系列化、功能化的军服,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中国的经济条件、传统民族文化和政治气候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中国军服发展至今必然经历了多次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小米加步枪”,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军队建设也向正规化迈进。“50”式军服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统一了军服样式。
之后,中国军服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和1965年的改装,到1987年,中国军服已经形成了定型、系列、多功能军服。在此期间,仍有多次小的改动,中国军服也由 此有了“55式”“62式”、“65式”、“78式”、“85式”、“87式”等多种特定的称号。这一时期,最为耀眼的军服改革主要莫过于三个年份:1955年、1965年、1987年。
“55”式军衔服堪称我军服装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军队的军容仪表焕然一新。军衔服装首次突破了人民解放军长期以来单一制式的军服局限,第一次有了两大类的军服礼服和常服。礼服主要配发校级以上军官,上佩种种缘饰、绣饰,配以白衬衣,藏青领带。主要用于主要场合和出国时穿着。朴实大方、庄重美观的礼服,较好地展示了我军军容,显示了国威军威。常服也分为军官常服和士兵常服两种,陆军为棕绿色,空军为上棕绿下蓝色,海军夏常服为上白下藏青色,冬常服为藏青色。
50年代,绚丽的军服中,女军人终于有了女性的军容。夏常服的设计,专门为女性设计了藏蓝色的裙服。’女兵更加成为军营里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这一时期的军服,清晰可见苏联的影子。“列宁装”、“中山装”等模式,在军营里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明显带有苏联风格,直观地体现了“苏联老大哥”的革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以后经过十几年不断改进,“55”式军服日臻完善,迈出了我军军服向体系化、系列化发展的第一步。
伴随着军衔制度而产生的军衔服饰,很快也随着军衔制的废止而退出了军营。在特殊的上世纪60年代,由于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我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装样式的决定。官兵一律戴解放帽、佩带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海军军服样式改为与陆、空军相同,颜色为深灰色。当时,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女军人军服衣料、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上衣口袋区分干部和战士,以领子区分男服女服。这些变化,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对军装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生活也不再是以往的样子。反映在军装上,样式呆板、面料落后的军服,与社会的发展和军队建设的需求愈来愈不相适应,“85”式军服诞生。但是,“85”式军服仍无常服、礼服之分,也没有制式的作训服,仍是单一军服体制,仍需进一步改进。
“87”系列军服的产生,可谓意义重大。为配合军衔制的实行,1988年起,全军陆续装备新军服,确定我军服装应逐步实行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化。研究人员还分别对陆海空军等83个团以上单位15000名干部、战士的体形进行实地测量,对近百万个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制定出新的军服号型。与此同时,有关单位还制作了批量样品,在不同地区部队中进行了服装适应性、卫生性、保暖性试验并广泛听取了部队的意见。
根据经济、适用、轻便、耐用、美观、配套、创新的原则,比较完善的常服、礼服、作训服系列出炉,不仅可以满足军人在平时、战时、礼仪等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需要,还体现了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新面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该军服由立领改成了翻领。有人评论说,这代表着封闭了数十年的领口终于打开了,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开放意识。“87式”军服,结束了“一件衣服当家,训练休息都穿它”的落后局面,官兵们的着装开始有了“讲究”的余地和条件,重大庆典和外事活动时有礼服,作战训练有作训服,平时生活有常服;文工团有演出服;军乐团、仪仗队有礼宾服。
与之前几次军服改革相比,“87”系列服装的形成,有着更为严密的基础。我军服装的历史和现状、历次服装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外军的有益经验、国家资源、技术水下、设备条件、材料性能等内容,都是这次军服改革的考虑因素。因此,“87”系列军服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威武、文明、现代化
人多数人都不会忘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于1997年7月1日进驻香港,以“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崭新形象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而格外耀眼的,便是展现新风采的新一代军服。我军驻港部队官兵穿着的军服,正是我军研制的新一代军服的雏形。
新一代军服研制的时代背景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全国人民生活的小康水平、世界各国的军服改革以及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都要求我军军服缩小与其他国家军服的差距,提高我军在世界军事舞台的形象和地位。
新一代军服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颜色系列。主要设置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4个系列。具体分为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人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9个部分。
不仅在颜色和系列设计上,这次军服改革的用料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从建国初期的低支棉平布军服、50年代的毛丝织物的军衔服、60年代的中档棉布军服、70年代的化纤混纺布军服、80年代的毛和毛涤混纺呢料军服,发展到90年代的系列化新军服,在用料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新军服的礼服用的是薄型礼服呢,春秋常服用的是薄型毛哗叽,夏常服用的是涤棉交织的色织布和军港呢。另外,每个士兵都有了一双样式美观的作战靴。经过这次改革,军服逐渐趋于配套。为弥补“87”式系列军服装饰太少,胸前太空的缺陷,新一代军服还设计了胸标、名牌等服饰。
中国空军50年来第一次更换服装,是在2004年11月29日之后我军换新装的那次。有人说,这是我军陆、海、空三军建军以来换上的最“靓”的装束。
这次换装,战士们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战士服装的料子是一种化纤仿毛植物,把涤纶纤维做成五页形的,而且在外观上看,与毛料衣服的外观是一样的,甚至手感比毛料衣服还要好一些。这种料子可以水洗,也可以用洗衣机洗。更方便的是,洗完了以后不变形,而且不用熨烫。这种性能的采用,是为了适应战士的使用环境而量身定做的。
军服经过历次改革,日臻完善。但是,随着世界军事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战争形式的变化,对军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人设想过这样一种未来军服,有防护的功能,防核生化、防热辐射等等。一个战士穿上军服以后,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有空调系统,具有防弹的功能,防核生化的功能,可以直接和最高统帅部联系,和最高统帅讲话。现在,这种军服只是一种设想,或者是一种努力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否定,未来的某一天,这种军服或许会成为现实。
军服迷上百姓庭院
大方、潇洒、英俊、威武的军服,似乎并不满足于军队大院的束缚,它在悄无声息之中走出了军营,与寻常百姓有了亲密接触的同时,引领了时尚的脚步。
战火肆虐的纷乱时代,迷彩、 帆布军装应时而生。在炮火硝烟面前无力回天的人们,却对血气方刚的军人,产生了崇拜之情,对他们所穿的服装也开始模仿。流行服装的设计师们,敏锐地捕捉到百姓的心理,在时尚服饰中掺入军装的色彩和因子。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时装设计者们都会上演一次军装潮流。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约翰就曾经发布过一组名为“红”的时装,而他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于中国的红军。优雅而又热烈的红军军装,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军装的流行也由此风靡一时。
现在一些民间服装的样式,随处可见军服的影子。例如,古代西欧的军士,为了防止敌人的箭矢射中咽喉和刀枪杀伤手腕,采用皮革或金属制成衣领或衣袖,既美观又实用。以后民间服装也纷纷仿效,据说现在西服衬衣上的硬领、硬袖,就是西欧古代甲胄领袖演变而来的。再如,现在很多人情有独钟的风衣,据说是源自早期的英国士兵。他们采用了一种防风避雨的外衣,领口可以关闭,也可以打开。当时,这种“拿破仑领”是前门双排扣,有前后过件和腰带。后来,这种式样流行于民间,发展到今天,就形成了长廊里风格多样的风衣。
如今,走遍京城的大街小巷,带有军服因素的服饰,可谓比比皆是。而且,时尚中的军装,已经突破了军营军装的保守和整齐,迷彩T恤、肥大的军裤、帆布背包等等,使男人更威武,女人更洒脱,无不透出一股新军服主义的味道。年轻人穿军服,既是内心对军人崇拜之情的表达,又是在对社会诉说着他们标新立异的气度。
军装似乎又有着极大的包容性,无论是显赫的贵族还是平民,都有充足的理由给自己买上一套有军装味道的衣服。有一位设计师曾经这样说,军装与华贵的礼服,就像是强烈的对比,正是这种对比,刺激了上流社会对潮流的品味。曾经红极一时的双排铜扣,正是源自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华丽与高贵。
而迷彩,更是老少皆宜的布料。顽皮的孩童,穿上迷彩的衣服,不论在地上如何摸爬滚打,家长都不用担心衣服会破;靠力气挣钱的人,对迷彩更是情有独钟。建筑工人、电力维修工、搬运工,大都会备有一套迷彩装,为的是实惠、结实、耐脏。
记者收笔之际,正值我军换发07式军服。7月3日,解放军新式军服发放仪式在北京军区举行,标志着中国军队换发07式军服工作正式开始。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说,新式军装实现了系列化、功能化、人性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军队的鲜明特色,而且符合世界军服发展的普遍要求,不仅更加“好看”,而且突出了部队履行职能的需要。
制式军装走向世界
说起近代化,英国捷足先登。世界范围内,军服由松散的组合,走上近代化的整齐划一,英国也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再次做了敢于吃螃蟹的勇者。
近代之前,军服留给我们的印象,不外乎铠甲骑士、皮革长矛、矛盾组合等等。而十七世纪中期的英国内战时期,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国会军所有的步兵大胆而又极具智慧地抛弃了铠甲,索性穿布衣,造就了近代意义上的军装。这一实用的装束取代了繁琐的装饰,不仅帮助他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时又开启了军服改革的崭新时代。
内战后,国会军顺利地统一了军服。其中,最具有平民气息的,莫过于滑膛枪手们的整套军装,包括带帽沿的软帽、红色上装、长裤、亚麻布长筒袜和褐色皮鞋。这些装束,不仅在气味上迎合了国会军的民主理念,从心理上讲,也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因为,据专家分析,红色可以增加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在战斗状态看到红色,更容易使人心跳加快,达到斗志昂扬的目标。
无独有偶,英国之后,另一个欧洲强国——法国,紧跟其后推行制式军装。到拿破仑称霸时,法军在欧洲盛极一时,军装的改进也达到了顶峰,军装的设计与战争的需要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结合。其中,步兵的军装以法国国旗的红、蓝、白三色为基调色彩,上身为白翻领的蓝色燕尾服和白色背心,下身是带绑腿套的白色半长裤和带鞋钉的皮鞋,军帽为带绒球的平顶圆筒帽。
法国重装骑兵,则身着蓝色上装,外罩钢制胸甲,胸甲表面嵌有黄铜板和铜钉,下身是白色半长裤和长筒马靴,头盔是带翎饰的古典式铜盔,从外表就可以看出,这不愧是当时欧洲最为强大的一支军队。而法军骑兵的另一支——担任侦察和追击任务的轻骑兵,则是一身轻装,这显然是为了行动上的方便。
自此之后,军装进入了一个争奇斗艳的时代,传统的与现代的,“花瓶式”的与实用式的,共同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一战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加上火器的发展,对实战没有任何益处的军装在炮火面前显得没有任何好处,士兵们穿着这样“礼服”一般的军装再也找不到军人的自信和威猛。耀眼而又高贵的服装,不仅无益于战争取胜,反而很容易暴露自己,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军服改革的迫切性,在战争面前暴露无遗,制式军装在低调行走了多年之后,终于可以大行其道。
红色军队的军威象征
历史在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军服在马不停蹄地变革,军服的作用也在无限地扩展。现代军服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识别、一个象征,而是朝着综合性功能、系列化方向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同样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和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杂乱到统一、由简易到正规、由单一到系统的演进过程,展示了人民军队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美丽画卷。
便服、自制服、红色标志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诞生了。起义部队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身穿国民革命军的服装,为了加以区别,每人都系一条红领巾。谁都没有想到,这一缕红色,很快便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最终造就了一片红色的江山。回眸红色走过的痕迹,每一步都绣在了军服的纹理与针脚之中。
靠农民发家的红色队伍,在秋收起义中,参加者绝大部分是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他们穿的自然是农民、工人的便服。只有参加起义的军人,才会身着军装,而且还是原来国民革命军的军装。当然,一支队伍,不管它的组建有多么的仓促,一个识别的标志还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支由农民、工人、军人组成的队伍,就采用了古老而又神秘的红色袖章或红领巾作为自己的标志。即使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人民军队的服装也没有统一的样式,参军者自带的、老母亲给参军的儿子缝制的、打土豪得来的、战场上缴获敌人的,所有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军服的来源。
要说人民军队第一次统一的、自制的军服,还是在1929年。红军用2万余元把自己的队伍装扮一新。军装、帽子、绑腿都选用灰粗布,上衣为中山装,下衣为西装裤,衣领缀一副红布制成的平行四边形领章,帽子为八角帽,上缀红布五角星帽徽。之后,红四军指战员穿上了崭新的军装,并在长汀城南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红军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自制的军装,这是第一次。
然而,当红军还没有发展到拥有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军装的时候,抗日战争的枪声就打响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服装样式基本上与国民革命军其它部队相同,只是左臂佩带长方形“八路”、“新四军”臂章,服装颜色为草黄色。1947年3月,我军正式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路”、“新四军”臂章也取消了,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军服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多数采用土黄色,中原部队则是灰色。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为全军统一服装样式、统一生产、统一供应提供了物质条件。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这一样式的军装,恰逢1949年10月的开国典礼阅兵式。草绿色,一夜成名,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对中国的红色队伍刮目相看。
系列化、功能化
寻常百姓一年换上几套衣服,甚至是一个季节换上几件,都不足为奇。然而,如果要给一个庞大的军队换着装,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中国军人的军服,从最初的单一,到上世纪80年代定型为系列化、功能化的军服,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中国的经济条件、传统民族文化和政治气候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中国军服发展至今必然经历了多次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小米加步枪”,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军队建设也向正规化迈进。“50”式军服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统一了军服样式。
之后,中国军服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和1965年的改装,到1987年,中国军服已经形成了定型、系列、多功能军服。在此期间,仍有多次小的改动,中国军服也由 此有了“55式”“62式”、“65式”、“78式”、“85式”、“87式”等多种特定的称号。这一时期,最为耀眼的军服改革主要莫过于三个年份:1955年、1965年、1987年。
“55”式军衔服堪称我军服装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军队的军容仪表焕然一新。军衔服装首次突破了人民解放军长期以来单一制式的军服局限,第一次有了两大类的军服礼服和常服。礼服主要配发校级以上军官,上佩种种缘饰、绣饰,配以白衬衣,藏青领带。主要用于主要场合和出国时穿着。朴实大方、庄重美观的礼服,较好地展示了我军军容,显示了国威军威。常服也分为军官常服和士兵常服两种,陆军为棕绿色,空军为上棕绿下蓝色,海军夏常服为上白下藏青色,冬常服为藏青色。
50年代,绚丽的军服中,女军人终于有了女性的军容。夏常服的设计,专门为女性设计了藏蓝色的裙服。’女兵更加成为军营里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这一时期的军服,清晰可见苏联的影子。“列宁装”、“中山装”等模式,在军营里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明显带有苏联风格,直观地体现了“苏联老大哥”的革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以后经过十几年不断改进,“55”式军服日臻完善,迈出了我军军服向体系化、系列化发展的第一步。
伴随着军衔制度而产生的军衔服饰,很快也随着军衔制的废止而退出了军营。在特殊的上世纪60年代,由于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我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装样式的决定。官兵一律戴解放帽、佩带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海军军服样式改为与陆、空军相同,颜色为深灰色。当时,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女军人军服衣料、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上衣口袋区分干部和战士,以领子区分男服女服。这些变化,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对军装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生活也不再是以往的样子。反映在军装上,样式呆板、面料落后的军服,与社会的发展和军队建设的需求愈来愈不相适应,“85”式军服诞生。但是,“85”式军服仍无常服、礼服之分,也没有制式的作训服,仍是单一军服体制,仍需进一步改进。
“87”系列军服的产生,可谓意义重大。为配合军衔制的实行,1988年起,全军陆续装备新军服,确定我军服装应逐步实行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化。研究人员还分别对陆海空军等83个团以上单位15000名干部、战士的体形进行实地测量,对近百万个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制定出新的军服号型。与此同时,有关单位还制作了批量样品,在不同地区部队中进行了服装适应性、卫生性、保暖性试验并广泛听取了部队的意见。
根据经济、适用、轻便、耐用、美观、配套、创新的原则,比较完善的常服、礼服、作训服系列出炉,不仅可以满足军人在平时、战时、礼仪等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需要,还体现了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新面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该军服由立领改成了翻领。有人评论说,这代表着封闭了数十年的领口终于打开了,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开放意识。“87式”军服,结束了“一件衣服当家,训练休息都穿它”的落后局面,官兵们的着装开始有了“讲究”的余地和条件,重大庆典和外事活动时有礼服,作战训练有作训服,平时生活有常服;文工团有演出服;军乐团、仪仗队有礼宾服。
与之前几次军服改革相比,“87”系列服装的形成,有着更为严密的基础。我军服装的历史和现状、历次服装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外军的有益经验、国家资源、技术水下、设备条件、材料性能等内容,都是这次军服改革的考虑因素。因此,“87”系列军服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威武、文明、现代化
人多数人都不会忘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于1997年7月1日进驻香港,以“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崭新形象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而格外耀眼的,便是展现新风采的新一代军服。我军驻港部队官兵穿着的军服,正是我军研制的新一代军服的雏形。
新一代军服研制的时代背景是即将到来的21世纪,全国人民生活的小康水平、世界各国的军服改革以及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都要求我军军服缩小与其他国家军服的差距,提高我军在世界军事舞台的形象和地位。
新一代军服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颜色系列。主要设置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4个系列。具体分为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人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9个部分。
不仅在颜色和系列设计上,这次军服改革的用料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从建国初期的低支棉平布军服、50年代的毛丝织物的军衔服、60年代的中档棉布军服、70年代的化纤混纺布军服、80年代的毛和毛涤混纺呢料军服,发展到90年代的系列化新军服,在用料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新军服的礼服用的是薄型礼服呢,春秋常服用的是薄型毛哗叽,夏常服用的是涤棉交织的色织布和军港呢。另外,每个士兵都有了一双样式美观的作战靴。经过这次改革,军服逐渐趋于配套。为弥补“87”式系列军服装饰太少,胸前太空的缺陷,新一代军服还设计了胸标、名牌等服饰。
中国空军50年来第一次更换服装,是在2004年11月29日之后我军换新装的那次。有人说,这是我军陆、海、空三军建军以来换上的最“靓”的装束。
这次换装,战士们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战士服装的料子是一种化纤仿毛植物,把涤纶纤维做成五页形的,而且在外观上看,与毛料衣服的外观是一样的,甚至手感比毛料衣服还要好一些。这种料子可以水洗,也可以用洗衣机洗。更方便的是,洗完了以后不变形,而且不用熨烫。这种性能的采用,是为了适应战士的使用环境而量身定做的。
军服经过历次改革,日臻完善。但是,随着世界军事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战争形式的变化,对军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人设想过这样一种未来军服,有防护的功能,防核生化、防热辐射等等。一个战士穿上军服以后,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有空调系统,具有防弹的功能,防核生化的功能,可以直接和最高统帅部联系,和最高统帅讲话。现在,这种军服只是一种设想,或者是一种努力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否定,未来的某一天,这种军服或许会成为现实。
军服迷上百姓庭院
大方、潇洒、英俊、威武的军服,似乎并不满足于军队大院的束缚,它在悄无声息之中走出了军营,与寻常百姓有了亲密接触的同时,引领了时尚的脚步。
战火肆虐的纷乱时代,迷彩、 帆布军装应时而生。在炮火硝烟面前无力回天的人们,却对血气方刚的军人,产生了崇拜之情,对他们所穿的服装也开始模仿。流行服装的设计师们,敏锐地捕捉到百姓的心理,在时尚服饰中掺入军装的色彩和因子。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时装设计者们都会上演一次军装潮流。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约翰就曾经发布过一组名为“红”的时装,而他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于中国的红军。优雅而又热烈的红军军装,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军装的流行也由此风靡一时。
现在一些民间服装的样式,随处可见军服的影子。例如,古代西欧的军士,为了防止敌人的箭矢射中咽喉和刀枪杀伤手腕,采用皮革或金属制成衣领或衣袖,既美观又实用。以后民间服装也纷纷仿效,据说现在西服衬衣上的硬领、硬袖,就是西欧古代甲胄领袖演变而来的。再如,现在很多人情有独钟的风衣,据说是源自早期的英国士兵。他们采用了一种防风避雨的外衣,领口可以关闭,也可以打开。当时,这种“拿破仑领”是前门双排扣,有前后过件和腰带。后来,这种式样流行于民间,发展到今天,就形成了长廊里风格多样的风衣。
如今,走遍京城的大街小巷,带有军服因素的服饰,可谓比比皆是。而且,时尚中的军装,已经突破了军营军装的保守和整齐,迷彩T恤、肥大的军裤、帆布背包等等,使男人更威武,女人更洒脱,无不透出一股新军服主义的味道。年轻人穿军服,既是内心对军人崇拜之情的表达,又是在对社会诉说着他们标新立异的气度。
军装似乎又有着极大的包容性,无论是显赫的贵族还是平民,都有充足的理由给自己买上一套有军装味道的衣服。有一位设计师曾经这样说,军装与华贵的礼服,就像是强烈的对比,正是这种对比,刺激了上流社会对潮流的品味。曾经红极一时的双排铜扣,正是源自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华丽与高贵。
而迷彩,更是老少皆宜的布料。顽皮的孩童,穿上迷彩的衣服,不论在地上如何摸爬滚打,家长都不用担心衣服会破;靠力气挣钱的人,对迷彩更是情有独钟。建筑工人、电力维修工、搬运工,大都会备有一套迷彩装,为的是实惠、结实、耐脏。
记者收笔之际,正值我军换发07式军服。7月3日,解放军新式军服发放仪式在北京军区举行,标志着中国军队换发07式军服工作正式开始。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说,新式军装实现了系列化、功能化、人性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军队的鲜明特色,而且符合世界军服发展的普遍要求,不仅更加“好看”,而且突出了部队履行职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