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性教育,管理好小学教育对发展教育事业尤为重要。怎样管理好小学教育呢?这就涉及到小学管理的定位问题。抓好定位是管理的前提,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作为小学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有正确的管理思想。本文着重论述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 理性创新 革新理念
一、教学管理必须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在教育的主旋律。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的场所。学生的素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人,即学生有完善的人格,是社会的可用之人,对社会起推动作用;二是成器,即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是社会的有用之人,在社会中找得到位置,派得上用场,能用自己或大或小的“技艺”推动社会进步。这应是学生是否“成才”的客观标准,也应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学校要达到育人目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确立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要让素质教育有成效,还得有先进的管理办法,只有先进的管理办法,才可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先进的教学管理是适应社会要求,是教育培养多规格人才的需要。社会是多姿多彩的群体,它需要各种类型、多样规格、各个层次、各具特色的人才。社会越进步、越发达,这种需求就越具多样性。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育既是全面教育,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培养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协调,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与周围世界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要求教育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征。知识经济要求教育者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上,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能提高;要求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多种层次、多种规格、高素质的人才。
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有了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创办特色小学校的需要。学校特色,就是在办学主体刻意追求下,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着眼于21世纪,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所拥有资源,正确评估自己所处的水平,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勾画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策略和基本目标,使教育行为完成理性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为素质教育走上更高台阶奠定基础。
二、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创新
理性是智慧的结晶,是理性体现。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的创新。管理要善于主动学习,带领出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管理在不断学习经验中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管理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
管理要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管理应该思想进步,处事科学。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管理准确无误。把管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把教学管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把教学管理置到工作中去验证,看教学管理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管理要有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谈心的内容面要广,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应与对方置于同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談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双重回报。
注重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管理需要创新,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遵守法律法规两项原则。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要摆正上下级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方式,学会善于表达意见的形式,获得上级领导的帮助和下级同事的支持。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三、教学管理必须执行革新理念
校本管理是当代学校管理改革的潮流。由于受“外控型”学校管理体制的长期制约,小学校普遍缺乏校本管理的传统与实践经验,校本管理制度化运作仍需一个渐进的实现过程。随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校的主体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这又为校本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应立足我国学校的现实基础,借鉴西方的校本管理,促进我国小学管理的革新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办学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不仅涌现出一些民办学校,而且民办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办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民办学校不仅拥有办学自主权,可以自主聘任校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自主决定学校财产的使用,而且能够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家长和社区的需要,能够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办学形式较灵活。随着民办学校办学经验的丰富及其优势的凸显,我国出现了介于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学校。可见,多年来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也为校本管理在我国的成长提供了广阔天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对子女教育越来越关注,不仅要求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呼声逐渐高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些企业也产生了参与教育的愿望,逐步形成了诸如投资取向、风险意识、利润导向、契约原则的企业教育理念,这无疑为改革官僚化的学校管理体制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社区教育的开展,学校管理者逐渐意识到学校与社区休戚相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立足和服务于社区。所有这些不仅锻炼了学校管理者的校本管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参与校本管理的主体意识。教学管理革新理念将给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关键词:素质教育 理性创新 革新理念
一、教学管理必须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在教育的主旋律。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的场所。学生的素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人,即学生有完善的人格,是社会的可用之人,对社会起推动作用;二是成器,即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是社会的有用之人,在社会中找得到位置,派得上用场,能用自己或大或小的“技艺”推动社会进步。这应是学生是否“成才”的客观标准,也应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学校要达到育人目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确立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要让素质教育有成效,还得有先进的管理办法,只有先进的管理办法,才可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先进的教学管理是适应社会要求,是教育培养多规格人才的需要。社会是多姿多彩的群体,它需要各种类型、多样规格、各个层次、各具特色的人才。社会越进步、越发达,这种需求就越具多样性。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育既是全面教育,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培养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协调,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与周围世界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要求教育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征。知识经济要求教育者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上,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能提高;要求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多种层次、多种规格、高素质的人才。
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有了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创办特色小学校的需要。学校特色,就是在办学主体刻意追求下,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着眼于21世纪,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所拥有资源,正确评估自己所处的水平,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勾画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策略和基本目标,使教育行为完成理性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为素质教育走上更高台阶奠定基础。
二、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创新
理性是智慧的结晶,是理性体现。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的创新。管理要善于主动学习,带领出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管理在不断学习经验中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管理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
管理要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管理应该思想进步,处事科学。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管理准确无误。把管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把教学管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把教学管理置到工作中去验证,看教学管理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管理要有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谈心的内容面要广,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应与对方置于同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談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双重回报。
注重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管理需要创新,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遵守法律法规两项原则。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要摆正上下级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方式,学会善于表达意见的形式,获得上级领导的帮助和下级同事的支持。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三、教学管理必须执行革新理念
校本管理是当代学校管理改革的潮流。由于受“外控型”学校管理体制的长期制约,小学校普遍缺乏校本管理的传统与实践经验,校本管理制度化运作仍需一个渐进的实现过程。随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校的主体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这又为校本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应立足我国学校的现实基础,借鉴西方的校本管理,促进我国小学管理的革新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办学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不仅涌现出一些民办学校,而且民办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办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民办学校不仅拥有办学自主权,可以自主聘任校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自主决定学校财产的使用,而且能够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家长和社区的需要,能够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办学形式较灵活。随着民办学校办学经验的丰富及其优势的凸显,我国出现了介于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学校。可见,多年来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也为校本管理在我国的成长提供了广阔天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对子女教育越来越关注,不仅要求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呼声逐渐高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些企业也产生了参与教育的愿望,逐步形成了诸如投资取向、风险意识、利润导向、契约原则的企业教育理念,这无疑为改革官僚化的学校管理体制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社区教育的开展,学校管理者逐渐意识到学校与社区休戚相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立足和服务于社区。所有这些不仅锻炼了学校管理者的校本管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参与校本管理的主体意识。教学管理革新理念将给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