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导有效教学,提高课堂绩效,应是历史课堂改革关注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导演角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以培养学生情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近几年来,我在历史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以小结的形式,让学生对教材的某一部分进行总结
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指定的内容谈自己的认识或得到的启示,可以是一些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这种学习方法较适合各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积累知识的余地。
二、以年代尺的方式总结历史大事
这种方法使用起来很简单,对知识的整理归类也很有效,一目了然。如用年代尺来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事,先画出一个年代尺,在上面标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7年香港回归等基本史实。然后进行分类,如会议类,外交成就类……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可强化学生的时空能力、纵横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收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效。
三、以简史的形式对某类知识加以总结回顾
这里说的简史只是就某些结束的,而且分散在各章节的内容而言,要求学生进行分阶段的叙述,整理成册,并表达一定的观点。此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可多可少,可以以谈观点为主,也可以以知识梳理为主,但无论哪种,都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分散在很多章节,对这一知识的归纳,学生就可以写简史来完成。
四、以小论文的形式,更好地表达学生观点
目前的研究性学习,最终的学习成果多是通过小论文来实现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很有利。
例如以“抗日英雄”为论题可指导学生先简单介绍几个人物的典型事例,然后再写从中你受到的情感教育;如果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交状况”为论题,这个知识跨度很大,要求学生要通读教材,纵观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事业的地位、成就进行归纳概括,然后阐明新旧中国外交状况不同的根本原因及自己的认识。
五、自制辅助材料——历史小卡片
将某些知识点归类,摘录在一页独立的纸张上,这便于随时随手记忆。用这种学习外语的方式来学习历史,也可以收到知识系统记忆牢固的效果,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
六、利用家乡历史古迹和影视资料,增加历史的感受和体验
历史有丰富多彩的时间和人物,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如果只追求对历史知识或规律的把握,就无法让学生真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发展需求,就只能让学生成为历史的旁观者。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其生命成长,无论是人格建树还是智慧产生,都不是单靠外部力量就能完成的,更为重要的是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和自我建构。为此,历史课堂应让学生去体验,感受真实的历史,以历史主人翁的角度去“经历历史”,让他们与历史同呼吸,同感受,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比如在我们学习辽金史实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文物古迹,让他们感受到这段历史,如位于前郭哈拉毛都镇的塔虎城是保存比较完好的辽金古城遗址之一;位于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的大金得胜陀颂碑是目前东北女真文碑刻文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是研究金代历史,特别是研究女真族的宝贵资料。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历史记录片等等。
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方法可以提升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果。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和历史教师的永远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应踏着先辈探索的足迹,伴着新课改的春风,与时俱进,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一、以小结的形式,让学生对教材的某一部分进行总结
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指定的内容谈自己的认识或得到的启示,可以是一些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这种学习方法较适合各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积累知识的余地。
二、以年代尺的方式总结历史大事
这种方法使用起来很简单,对知识的整理归类也很有效,一目了然。如用年代尺来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事,先画出一个年代尺,在上面标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7年香港回归等基本史实。然后进行分类,如会议类,外交成就类……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可强化学生的时空能力、纵横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收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效。
三、以简史的形式对某类知识加以总结回顾
这里说的简史只是就某些结束的,而且分散在各章节的内容而言,要求学生进行分阶段的叙述,整理成册,并表达一定的观点。此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可多可少,可以以谈观点为主,也可以以知识梳理为主,但无论哪种,都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分散在很多章节,对这一知识的归纳,学生就可以写简史来完成。
四、以小论文的形式,更好地表达学生观点
目前的研究性学习,最终的学习成果多是通过小论文来实现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很有利。
例如以“抗日英雄”为论题可指导学生先简单介绍几个人物的典型事例,然后再写从中你受到的情感教育;如果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交状况”为论题,这个知识跨度很大,要求学生要通读教材,纵观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事业的地位、成就进行归纳概括,然后阐明新旧中国外交状况不同的根本原因及自己的认识。
五、自制辅助材料——历史小卡片
将某些知识点归类,摘录在一页独立的纸张上,这便于随时随手记忆。用这种学习外语的方式来学习历史,也可以收到知识系统记忆牢固的效果,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
六、利用家乡历史古迹和影视资料,增加历史的感受和体验
历史有丰富多彩的时间和人物,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如果只追求对历史知识或规律的把握,就无法让学生真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发展需求,就只能让学生成为历史的旁观者。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其生命成长,无论是人格建树还是智慧产生,都不是单靠外部力量就能完成的,更为重要的是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和自我建构。为此,历史课堂应让学生去体验,感受真实的历史,以历史主人翁的角度去“经历历史”,让他们与历史同呼吸,同感受,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比如在我们学习辽金史实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文物古迹,让他们感受到这段历史,如位于前郭哈拉毛都镇的塔虎城是保存比较完好的辽金古城遗址之一;位于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的大金得胜陀颂碑是目前东北女真文碑刻文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是研究金代历史,特别是研究女真族的宝贵资料。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历史记录片等等。
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方法可以提升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果。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和历史教师的永远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应踏着先辈探索的足迹,伴着新课改的春风,与时俱进,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