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报纸,猛然看到一则标题《魏巍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成遗作》。看着这则标题,我在震惊、落泪的同时,也不由回忆起2004年魏巍为我的书《狼牙山壮士宋学义》写序的前前后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河南省沁阳报社当记者,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宣传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
宋学义是我们沁阳北孔村人,他回乡后一直在村里务农。我与宋学义结识后,就被他那英勇顽强、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所吸引,不久便与壮士结为莫逆之交。一次我对壮士说:“自古以来,哪个英雄人物没有出书立传!将来我也要给你写一本书!”宋学义听我这么说,风趣地说:“那我可等着这一天呀!”
由于工作等多方面原因,这一等就是几十年,直到2004年秋季,我72岁、离休十多年了,才把宋学义的传记写完,此时距宋壮士病故已三十三年。捧着厚厚的书稿,我想,好书得有好序,这本书的序让谁来写呢?思来想去,我想到了大作家魏巍,因为他是当年采访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的第一人,他最有资格写序。当我通过朋友要到魏巍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时,我又犹豫起来——魏巍是个大作家,我是个无名小卒,他会不会为我的书写序呢?再则魏巍肯定也年龄不小了,他还有没有精力写了呢?最后,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魏巍去了一封信,恳请他为我的书写序。
信投出后,我忐忑不安,心想,信恐怕是泥牛入海,再也没有回音了。谁知,不久我便收到了魏巍的回信。写序的事,他不但欣然应允,而且还让我把相关资料给他寄过去。读着魏巍的来信,我真的想不到大作家魏巍这样的平易近人,我激动得连夜把书稿的摘要整理了出来。在魏巍为我的书写序的过程中,我们还数次电话联系,不但商讨具体的写作细节,而且他还多次回忆起他与宋学义的交往。
2005年1月中旬,魏巍把写的序寄了过来。只见他写到: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恐怕全国人民没有不知道的。事情发生在上世纪1941年秋季。当时日寇七万之众进犯我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企图将我一举摧毁。这场反扫荡战历时整整两个月,是很激烈,很残酷的。
我当时也在狼牙山部队中工作。狼牙山五壮士的事出在一分区老一团的七连。这个团就是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团,是当年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那个红军团队,有名的十七勇士也出在那里。我曾很荣幸地在这个团工作过,不过后来调到分区政治部编小报去了。这场壮烈的故事发生在九月二十五日。事件传开不久,我就很快从另一个团队赶到一团七连进行访问。也许可以说我是这一事件的第一个采访者。当时我在狼牙山下的一个村庄里,见到了七连连长刘福山,一个山东人,一只眼过去在战场上被打瞎了,外号叫刘瞎子。指导员是蔡展鹏。我当即同五壮士中生还的葛振林和宋学义两位同志谈了话,详细询问了当时激战的过程和一些细节。他们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动。很快我就为小报写了一篇社论:《壮哉,五大勇士》。随后我就写了一篇通讯,寄给延安总部的《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此稿我手中没有留存。我还写了一首歌词《五壮士之歌》,经作曲家罗浪谱了曲,也在边区唱开了。
狼牙山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全边区的人民。尤其在那艰苦、残酷的鏖战仍在进行的时候,发扬五壮士誓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指示在狼牙山上要修一座纪念塔,作为永远的纪念。这件事也落在政治部宣传科身上。当时就分配科里的王德恒同志领导其事。在那艰苦的年月中,要在狼牙山之巅修起这样一座巨塔,每天都要带领民工往山上背石头也是很艰苦的。但是后来还是把这座高高的白塔修成了。它庄严地巍然屹立在狼牙山之巅,对人民是激励,是鼓舞,对继续进犯的敌人则是一个威严的无声的警告。
我当时为“狼牙山五壮士塔”写了一首诗,题为《最高的塔》,用来纪念我们的壮士。现在我把这首诗抄录于后,并祝狼牙山五壮士永垂不朽!
宋学义同志是我的河南老乡。他的身体比较瘦弱。再加上跳崖后腰部受伤,很难在部队中继续干下去。1944年秋天,领导上决定他复员了。他临行之前,曾与我在一个名叫慈家台的山村依依告别。那时,路上还到处是敌人的据点,长途奔波,回到家乡也是很不容易的。建国后,他的家人也到过我的家里。
葛振林同志身体比他好,解放后任湖南衡阳军分区司令员。他往来北京开会,我们时常见面。前几年在狼牙山举行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纪念活动的大会上,我们还一同合影留念。他那次还受到聂荣臻元帅的亲切接见。听说他经常给青少年作报告,继续为革命散布火种。但愿他健康长寿!
关于葛振林的一生,已有河北余炳年著的《壮士葛振林》一书问世,而宋学义的历史,却只有极片断的文字见诸报刊。现在,河南作家李成杰、李大鸣、李东风等同志编著的《狼牙山壮士宋学义》一书,以回忆录的形式,系统而形象地描述了这个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民族英雄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再现了狼牙山那场载入史册的战斗,反映了他回乡后,有功不居功,甘当普通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克服困难、不懈奋斗的业绩。这无疑是一件历史的幸事。我当年曾为有这样的英勇不屈的战士而骄傲,今天又为能有记录这样的英勇战士一生的书而欣慰。
感谢作家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也很乐意推荐这本书。
魏巍
2005年1月2日
在序中,魏巍竟然称我为作家,我在激动不已的同时,也知道这是魏巍对我的尊重,我也不由打心里更加敬重魏巍了。书有了序,马上就要印刷,这时我又为谁题写书名犯起愁来。我想,一事不烦二主,还找魏巍吧。真的又没想到,魏巍不但写了书名,而且还一下子写了两款书名,一款是横排着写的“狼牙山壮士宋学义”,一款是竖排着写的“狼牙山壮士宋学义”。魏巍的心真细呀,他连书名是横排、竖排都想到了。
在魏巍的大力支持下,我的书《狼牙山壮士宋学义》终于赶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出版了。书出版后,我给魏巍寄去样书后,本想亲自去北京看望他,可由于我身体不太好一直没有成行。谁知现在他已经作古,连见上一面的机会也没有了,我只有赋诗一首来表达我对这位平易近人的大作家的思念:
文曲殒落天地悲,
日月掩面泪纷纷。
凤凰长舞红飘带,
东方屹立可爱人。
(李成杰,男,离休干部,原河南省沁阳报社副总编辑、河南省沁阳县宣传部副部长,离休后被评为河南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河南省沁阳报社当记者,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宣传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
宋学义是我们沁阳北孔村人,他回乡后一直在村里务农。我与宋学义结识后,就被他那英勇顽强、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所吸引,不久便与壮士结为莫逆之交。一次我对壮士说:“自古以来,哪个英雄人物没有出书立传!将来我也要给你写一本书!”宋学义听我这么说,风趣地说:“那我可等着这一天呀!”
由于工作等多方面原因,这一等就是几十年,直到2004年秋季,我72岁、离休十多年了,才把宋学义的传记写完,此时距宋壮士病故已三十三年。捧着厚厚的书稿,我想,好书得有好序,这本书的序让谁来写呢?思来想去,我想到了大作家魏巍,因为他是当年采访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的第一人,他最有资格写序。当我通过朋友要到魏巍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时,我又犹豫起来——魏巍是个大作家,我是个无名小卒,他会不会为我的书写序呢?再则魏巍肯定也年龄不小了,他还有没有精力写了呢?最后,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魏巍去了一封信,恳请他为我的书写序。
信投出后,我忐忑不安,心想,信恐怕是泥牛入海,再也没有回音了。谁知,不久我便收到了魏巍的回信。写序的事,他不但欣然应允,而且还让我把相关资料给他寄过去。读着魏巍的来信,我真的想不到大作家魏巍这样的平易近人,我激动得连夜把书稿的摘要整理了出来。在魏巍为我的书写序的过程中,我们还数次电话联系,不但商讨具体的写作细节,而且他还多次回忆起他与宋学义的交往。
2005年1月中旬,魏巍把写的序寄了过来。只见他写到: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恐怕全国人民没有不知道的。事情发生在上世纪1941年秋季。当时日寇七万之众进犯我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企图将我一举摧毁。这场反扫荡战历时整整两个月,是很激烈,很残酷的。
我当时也在狼牙山部队中工作。狼牙山五壮士的事出在一分区老一团的七连。这个团就是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团,是当年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那个红军团队,有名的十七勇士也出在那里。我曾很荣幸地在这个团工作过,不过后来调到分区政治部编小报去了。这场壮烈的故事发生在九月二十五日。事件传开不久,我就很快从另一个团队赶到一团七连进行访问。也许可以说我是这一事件的第一个采访者。当时我在狼牙山下的一个村庄里,见到了七连连长刘福山,一个山东人,一只眼过去在战场上被打瞎了,外号叫刘瞎子。指导员是蔡展鹏。我当即同五壮士中生还的葛振林和宋学义两位同志谈了话,详细询问了当时激战的过程和一些细节。他们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动。很快我就为小报写了一篇社论:《壮哉,五大勇士》。随后我就写了一篇通讯,寄给延安总部的《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此稿我手中没有留存。我还写了一首歌词《五壮士之歌》,经作曲家罗浪谱了曲,也在边区唱开了。
狼牙山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全边区的人民。尤其在那艰苦、残酷的鏖战仍在进行的时候,发扬五壮士誓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指示在狼牙山上要修一座纪念塔,作为永远的纪念。这件事也落在政治部宣传科身上。当时就分配科里的王德恒同志领导其事。在那艰苦的年月中,要在狼牙山之巅修起这样一座巨塔,每天都要带领民工往山上背石头也是很艰苦的。但是后来还是把这座高高的白塔修成了。它庄严地巍然屹立在狼牙山之巅,对人民是激励,是鼓舞,对继续进犯的敌人则是一个威严的无声的警告。
我当时为“狼牙山五壮士塔”写了一首诗,题为《最高的塔》,用来纪念我们的壮士。现在我把这首诗抄录于后,并祝狼牙山五壮士永垂不朽!
宋学义同志是我的河南老乡。他的身体比较瘦弱。再加上跳崖后腰部受伤,很难在部队中继续干下去。1944年秋天,领导上决定他复员了。他临行之前,曾与我在一个名叫慈家台的山村依依告别。那时,路上还到处是敌人的据点,长途奔波,回到家乡也是很不容易的。建国后,他的家人也到过我的家里。
葛振林同志身体比他好,解放后任湖南衡阳军分区司令员。他往来北京开会,我们时常见面。前几年在狼牙山举行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纪念活动的大会上,我们还一同合影留念。他那次还受到聂荣臻元帅的亲切接见。听说他经常给青少年作报告,继续为革命散布火种。但愿他健康长寿!
关于葛振林的一生,已有河北余炳年著的《壮士葛振林》一书问世,而宋学义的历史,却只有极片断的文字见诸报刊。现在,河南作家李成杰、李大鸣、李东风等同志编著的《狼牙山壮士宋学义》一书,以回忆录的形式,系统而形象地描述了这个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民族英雄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再现了狼牙山那场载入史册的战斗,反映了他回乡后,有功不居功,甘当普通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克服困难、不懈奋斗的业绩。这无疑是一件历史的幸事。我当年曾为有这样的英勇不屈的战士而骄傲,今天又为能有记录这样的英勇战士一生的书而欣慰。
感谢作家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也很乐意推荐这本书。
魏巍
2005年1月2日
在序中,魏巍竟然称我为作家,我在激动不已的同时,也知道这是魏巍对我的尊重,我也不由打心里更加敬重魏巍了。书有了序,马上就要印刷,这时我又为谁题写书名犯起愁来。我想,一事不烦二主,还找魏巍吧。真的又没想到,魏巍不但写了书名,而且还一下子写了两款书名,一款是横排着写的“狼牙山壮士宋学义”,一款是竖排着写的“狼牙山壮士宋学义”。魏巍的心真细呀,他连书名是横排、竖排都想到了。
在魏巍的大力支持下,我的书《狼牙山壮士宋学义》终于赶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出版了。书出版后,我给魏巍寄去样书后,本想亲自去北京看望他,可由于我身体不太好一直没有成行。谁知现在他已经作古,连见上一面的机会也没有了,我只有赋诗一首来表达我对这位平易近人的大作家的思念:
文曲殒落天地悲,
日月掩面泪纷纷。
凤凰长舞红飘带,
东方屹立可爱人。
(李成杰,男,离休干部,原河南省沁阳报社副总编辑、河南省沁阳县宣传部副部长,离休后被评为河南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