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式英语,是一种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干扰,出现的不符合英语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的畸形英语表达方式。对此,笔者就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规避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1.搭配不当
在汉译英中,有些同学常常望文生义,生搬硬套,不顾英语的搭配习惯,想当然地按照中文意思逐字翻译,导致出现问题。如:“一场大雨”,有的同学按照汉语表达习惯,将其写成“a big rain”,然而在英语中,其习惯说法则是 “a heavy rain”。又如,“从长远来看,教育比金钱更有价值”,一看到“从”,不少同学就联想到了“from”,进而直译成“From the long run ,education is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实际上,在英语中,“in the long run”才是固定搭配,故正确表达是:In the long run, education is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
2.语态错误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态差异,不少同学在翻译时受汉语思维干扰,常忽略被动语态,导致出现了语态错误的中式英语。如:这些生日礼物是昨晚她的同学们送给她的。许多同学按照汉语直译为:These birthday presents are her classmates gave her last night.显然,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其语态有误,主语为“这些生日礼物”,是动作“送”的承受者,应用被动语态,故正确翻译应是:These birthday presents were given by her classmates last night.又如,“这本书必须在这个月底归还”,有的同学受汉语影响将其翻译为“The book has to return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實际上,书是“归还”的承受者,应使用被动语态,故正确表达是:The book has to be returned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
3.衔接词缺失
英语重形合,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依靠关联词显示出来,而汉语重意合,很多逻辑关系都是隐含在其中。这就导致许多同学在汉译英时,不注重过渡词的使用,致使所译句子之间衔接不连贯,过渡不自然,从而影响了表达效果。如:“面包把我吃胖了”,在翻译该句子时,很多同学按照汉语语序将其翻译成:Bread made me eat fat.很明显地,这样的翻译忽略了衔接词的使用,犯了中式英语错误。事实上,“面包”并不是句子逻辑主语,而是“吃的”宾语,真正的逻辑主语是“我”。此外“吃面包”与“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因为我吃了太多的面包,所以我变胖了”,故而需要添加连接词,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应是“I have become fat because I have eaten too much bread.” ,或“I have eaten so much bread that I have become fat.”
二、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规避策略
1.熟知汉英语言差异
熟知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解决“中式英语”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汉英语言差异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语态差异。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态均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不同的是,汉语中多使用主动语态,而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高。二是句子差异。英语句子主谓分明,除了祈使句外,任何一个单句均有主语,谓语动词也只有一个,而汉语句子主语可以省略,一个句子中有时会出现大量的动词;英语句子先总结,后说事,语义重心多在句首;而汉语句子则先说事,后总结,语义重心多在句末。三是语序差异。在汉语中,宾语前置现象较多,宾语常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而英语中则不存在宾语前置现象,宾语要置于主语、谓语之后;汉语中定语一般置于名词前面,而在英语中,定语则常放在名词之后。
2.掌握常见固定搭配和习惯表达
任何一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往往会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词组或常见搭配。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尽可能多地阅读英语书籍、杂志、报刊等原版材料,或看英文电影、电视等,加强英语词汇的学习,积累和掌握正确的英语词汇、固定搭配以及习惯表达,从而摆脱母语干扰,提高翻译的地道性和规范性。如:“学习知识”的正确搭配应是“gain/acquire knowledge”,而不是“learn/study knowledge ”;汉语中“喝汤”这一常用习语,在英语中的习惯说法是“eat soup”,而不是“drink soup”;“吃药”,英语习惯用语是“take medicine”,并非“eat medicine”。
3.形成英语逻辑思维习惯
汉英翻译实际上就是汉语与英语的思维转换过程,但这个转换并不是表层、随意、直接的转换,而是深层、富有逻辑性的语义转换。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翻译训练中,要尽量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养成英语思维习惯,注重句子结构的逻辑性,这样在翻译时才能有效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如:英语是很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好。仔细分析汉语句子,不难发现,该句两个短句暗含因果逻辑关系,在翻译成英语时需要运用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此句出现了省略成分,前半句省略了量词“一种”,后半句省略了宾语“它”,在翻译时需要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故此句应翻译成:Because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tool, we should learn it well.
总之,“中式英语”表现形式多样,已成为当前英语学习中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平时的初中英语学习中,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多读、多记、多积累,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了解汉英语言差异,学会用英语思维,从而摆脱母语干扰,远离中式英语。
一、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1.搭配不当
在汉译英中,有些同学常常望文生义,生搬硬套,不顾英语的搭配习惯,想当然地按照中文意思逐字翻译,导致出现问题。如:“一场大雨”,有的同学按照汉语表达习惯,将其写成“a big rain”,然而在英语中,其习惯说法则是 “a heavy rain”。又如,“从长远来看,教育比金钱更有价值”,一看到“从”,不少同学就联想到了“from”,进而直译成“From the long run ,education is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实际上,在英语中,“in the long run”才是固定搭配,故正确表达是:In the long run, education is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
2.语态错误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态差异,不少同学在翻译时受汉语思维干扰,常忽略被动语态,导致出现了语态错误的中式英语。如:这些生日礼物是昨晚她的同学们送给她的。许多同学按照汉语直译为:These birthday presents are her classmates gave her last night.显然,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其语态有误,主语为“这些生日礼物”,是动作“送”的承受者,应用被动语态,故正确翻译应是:These birthday presents were given by her classmates last night.又如,“这本书必须在这个月底归还”,有的同学受汉语影响将其翻译为“The book has to return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實际上,书是“归还”的承受者,应使用被动语态,故正确表达是:The book has to be returned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
3.衔接词缺失
英语重形合,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依靠关联词显示出来,而汉语重意合,很多逻辑关系都是隐含在其中。这就导致许多同学在汉译英时,不注重过渡词的使用,致使所译句子之间衔接不连贯,过渡不自然,从而影响了表达效果。如:“面包把我吃胖了”,在翻译该句子时,很多同学按照汉语语序将其翻译成:Bread made me eat fat.很明显地,这样的翻译忽略了衔接词的使用,犯了中式英语错误。事实上,“面包”并不是句子逻辑主语,而是“吃的”宾语,真正的逻辑主语是“我”。此外“吃面包”与“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因为我吃了太多的面包,所以我变胖了”,故而需要添加连接词,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应是“I have become fat because I have eaten too much bread.” ,或“I have eaten so much bread that I have become fat.”
二、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规避策略
1.熟知汉英语言差异
熟知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解决“中式英语”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汉英语言差异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语态差异。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态均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不同的是,汉语中多使用主动语态,而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高。二是句子差异。英语句子主谓分明,除了祈使句外,任何一个单句均有主语,谓语动词也只有一个,而汉语句子主语可以省略,一个句子中有时会出现大量的动词;英语句子先总结,后说事,语义重心多在句首;而汉语句子则先说事,后总结,语义重心多在句末。三是语序差异。在汉语中,宾语前置现象较多,宾语常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而英语中则不存在宾语前置现象,宾语要置于主语、谓语之后;汉语中定语一般置于名词前面,而在英语中,定语则常放在名词之后。
2.掌握常见固定搭配和习惯表达
任何一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往往会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词组或常见搭配。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尽可能多地阅读英语书籍、杂志、报刊等原版材料,或看英文电影、电视等,加强英语词汇的学习,积累和掌握正确的英语词汇、固定搭配以及习惯表达,从而摆脱母语干扰,提高翻译的地道性和规范性。如:“学习知识”的正确搭配应是“gain/acquire knowledge”,而不是“learn/study knowledge ”;汉语中“喝汤”这一常用习语,在英语中的习惯说法是“eat soup”,而不是“drink soup”;“吃药”,英语习惯用语是“take medicine”,并非“eat medicine”。
3.形成英语逻辑思维习惯
汉英翻译实际上就是汉语与英语的思维转换过程,但这个转换并不是表层、随意、直接的转换,而是深层、富有逻辑性的语义转换。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翻译训练中,要尽量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养成英语思维习惯,注重句子结构的逻辑性,这样在翻译时才能有效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如:英语是很重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好。仔细分析汉语句子,不难发现,该句两个短句暗含因果逻辑关系,在翻译成英语时需要运用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此句出现了省略成分,前半句省略了量词“一种”,后半句省略了宾语“它”,在翻译时需要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 故此句应翻译成:Because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tool, we should learn it well.
总之,“中式英语”表现形式多样,已成为当前英语学习中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平时的初中英语学习中,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多读、多记、多积累,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了解汉英语言差异,学会用英语思维,从而摆脱母语干扰,远离中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