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挑战杯”和“大创项目”是目前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根据我国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开展情况,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就某一项课外学术活动开展的意义、现状、问题、原因、对策和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也有从某一特定的理论角度进行的微观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开展此类活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下一步研究的着力点一是整体性研究,二是对特定项目类型的深入研究,三是实证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述评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326-01
在为提高大学生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开展的课外学术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简称“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我国“挑战杯”首创于1989年,并列两个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包括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竞赛方式;另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大创项目”源于教育部2007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十二五”期间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类型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计划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无论是历时较长的“挑战杯”还是近年来实施的“大创项目”,均对大学生学术研究、创新实践、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提升具有明显意义,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1.现有研究取得的进展
我国学术界对“挑战杯”、“大创项目”这样特定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或项目研究较多,对整体状况的研究比较少。根据主体划分,集中在对高校、指导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讨论。
在高校层面,学者们分别从重视程度、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阐释了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从重视程度上看,各高校处于探索阶段,重视程度不够[1],缺少宣传、引导,对具体项目及其实施过程没有足够的跟踪了解[2]。对此,应加大宣传力度,适当定位对活动研究成果的要求,完善奖励制度,以提高活动的普及性和参与率[3]。从组织管理上看,学校有关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规章制度和科研经费制约了大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應完善活动管理机制,设立专门部门[5],重视学生社团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6]。从经费管理上看,经费报销难是项目结题后面临的普遍问题。尤其是经费报销比例的严格限制[7],给报账带来极大困难。对此,应增加经费报销的灵活性[8]。
在指导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指导经验不足[9]。二是指导方式不当,过分强调或者忽略学生在学术活动中的能力和作用[10]。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学科研任务重、缺乏专业的培训等原因造成专业指导老师匮乏[11]。四是对教师指导缺少监控。在签署个人意见的文档中,指导意见不具体、过于简单等情况暴露出指导老师的不良态度[12]。为激励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应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科研创新活动的工作折算成一定的教学科研工作量,对取得较好成绩的指导老师给予表彰奖励[13]。
在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参与动机的复杂性与功利性、学术知识能力不足、经验缺乏、团队分工不明确等方面。例如,有学者将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存在的问题归结为课题来源不清,选题不当,前期准备不足,缺乏撰写论文的基本知识[14]。有学者把大学生学术活动创新与学术素质的现状描述为大学生学术意识淡薄、学术氛围凝固、学术能力低下、学术实践单一,并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实现师生“研究共同体”、营造大学校园文化、开拓学术实践等方面探析了提高大学生学术创新和学术素质的路径[15]。还有学者认为,随着鼓励措施的增加,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动机很难判断[16],功利性突出。此外,有的项目负责人缺乏项目经验,参与者权利义务不明确、能力不足,项目质量难以保障[17]。根据大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可以尝试构建零起点、全程式科研训练教学体系[18],加强项目之间的交流,营造竞争氛围等[19]。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问题在于,上述研究结论零碎而分散,不足之处也颇为明显。
2.研究方向分析
从研究内容看,大多数学者都看到了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少有学者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未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研究水平看,数量较多但高质量的文献较少。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的相关文献显示,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比例不到20%。笔者在进一步阅读和分析这些文献以后,发现简单重复研究较多,理论创新极少。这也是本研究引用了较多非核心期刊论文的原因。
从研究角度看,以旁观者视角审视“问题”的较多,以参与主体的角度关心其“困难”的很少。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有一系列具体的步骤和程序,参与者面临的困难必然是具体的。大部分研究者并非参与活动的主体,难以切身体会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困难,另一部分论文的撰写者本身是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或指导教师,对“问题”的描述较为具象,但对问题出现的原因依然缺乏深入分析,也极少从活动过程本身展示参与主体的“困难”。
3.进一步研究的着力点
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着力点。第一,整体谋划,将各类具体项目纳入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总体框架进行研究,制定提升大学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系列方案。第二,分类施策,加强对特定项目类型的深入研究,比如社会调查类课外学术活动,提高研究问题的针对性。第三,以生为本,加强实证研究,了解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活动的困难和需求,防止问题跑偏。
参考文献
[1][8][9] 吉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时代金融,2016,(2):94,96.
[2][10] 侍松门,庄亚勤.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79-80.
[3][5] 张秀萍.关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 时代教育,2014,(12):59-60.
[4][6] 凤启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96-99.
[7][12][16][17] 孙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问题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1):44-46.
[11][13] 刘会军.对文史科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5,(35):51-53.
[14] 唐立华,张仲风.大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1):45-46.
[15] 杨瑞.大学生学术活动创新与学术素质的现象描述和前径探析[J].科技文汇,2014(4):41-42.
[18] 叶楠,翟靖轩.大学生科研训练现状分析及成效提升策略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92-94.
[19] 张建文,张琤,常晓明,张瑞,程永强.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35-138.
作者简介
刘达培 (1991—),男,籍贯:四川泸州,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述评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326-01
在为提高大学生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开展的课外学术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简称“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我国“挑战杯”首创于1989年,并列两个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包括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竞赛方式;另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大创项目”源于教育部2007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十二五”期间改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类型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计划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无论是历时较长的“挑战杯”还是近年来实施的“大创项目”,均对大学生学术研究、创新实践、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提升具有明显意义,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1.现有研究取得的进展
我国学术界对“挑战杯”、“大创项目”这样特定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或项目研究较多,对整体状况的研究比较少。根据主体划分,集中在对高校、指导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讨论。
在高校层面,学者们分别从重视程度、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阐释了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从重视程度上看,各高校处于探索阶段,重视程度不够[1],缺少宣传、引导,对具体项目及其实施过程没有足够的跟踪了解[2]。对此,应加大宣传力度,适当定位对活动研究成果的要求,完善奖励制度,以提高活动的普及性和参与率[3]。从组织管理上看,学校有关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规章制度和科研经费制约了大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應完善活动管理机制,设立专门部门[5],重视学生社团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6]。从经费管理上看,经费报销难是项目结题后面临的普遍问题。尤其是经费报销比例的严格限制[7],给报账带来极大困难。对此,应增加经费报销的灵活性[8]。
在指导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指导经验不足[9]。二是指导方式不当,过分强调或者忽略学生在学术活动中的能力和作用[10]。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学科研任务重、缺乏专业的培训等原因造成专业指导老师匮乏[11]。四是对教师指导缺少监控。在签署个人意见的文档中,指导意见不具体、过于简单等情况暴露出指导老师的不良态度[12]。为激励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应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科研创新活动的工作折算成一定的教学科研工作量,对取得较好成绩的指导老师给予表彰奖励[13]。
在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参与动机的复杂性与功利性、学术知识能力不足、经验缺乏、团队分工不明确等方面。例如,有学者将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存在的问题归结为课题来源不清,选题不当,前期准备不足,缺乏撰写论文的基本知识[14]。有学者把大学生学术活动创新与学术素质的现状描述为大学生学术意识淡薄、学术氛围凝固、学术能力低下、学术实践单一,并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实现师生“研究共同体”、营造大学校园文化、开拓学术实践等方面探析了提高大学生学术创新和学术素质的路径[15]。还有学者认为,随着鼓励措施的增加,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动机很难判断[16],功利性突出。此外,有的项目负责人缺乏项目经验,参与者权利义务不明确、能力不足,项目质量难以保障[17]。根据大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可以尝试构建零起点、全程式科研训练教学体系[18],加强项目之间的交流,营造竞争氛围等[19]。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问题在于,上述研究结论零碎而分散,不足之处也颇为明显。
2.研究方向分析
从研究内容看,大多数学者都看到了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少有学者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未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研究水平看,数量较多但高质量的文献较少。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的相关文献显示,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比例不到20%。笔者在进一步阅读和分析这些文献以后,发现简单重复研究较多,理论创新极少。这也是本研究引用了较多非核心期刊论文的原因。
从研究角度看,以旁观者视角审视“问题”的较多,以参与主体的角度关心其“困难”的很少。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有一系列具体的步骤和程序,参与者面临的困难必然是具体的。大部分研究者并非参与活动的主体,难以切身体会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困难,另一部分论文的撰写者本身是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或指导教师,对“问题”的描述较为具象,但对问题出现的原因依然缺乏深入分析,也极少从活动过程本身展示参与主体的“困难”。
3.进一步研究的着力点
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着力点。第一,整体谋划,将各类具体项目纳入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总体框架进行研究,制定提升大学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系列方案。第二,分类施策,加强对特定项目类型的深入研究,比如社会调查类课外学术活动,提高研究问题的针对性。第三,以生为本,加强实证研究,了解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活动的困难和需求,防止问题跑偏。
参考文献
[1][8][9] 吉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时代金融,2016,(2):94,96.
[2][10] 侍松门,庄亚勤.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79-80.
[3][5] 张秀萍.关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 时代教育,2014,(12):59-60.
[4][6] 凤启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96-99.
[7][12][16][17] 孙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问题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1):44-46.
[11][13] 刘会军.对文史科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5,(35):51-53.
[14] 唐立华,张仲风.大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1):45-46.
[15] 杨瑞.大学生学术活动创新与学术素质的现象描述和前径探析[J].科技文汇,2014(4):41-42.
[18] 叶楠,翟靖轩.大学生科研训练现状分析及成效提升策略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92-94.
[19] 张建文,张琤,常晓明,张瑞,程永强.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35-138.
作者简介
刘达培 (1991—),男,籍贯:四川泸州,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