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青少年在学习、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思考、自我管理、目标制订、就业、人际关系协调、团体合作等方面的技能愈显重要。
为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国外一些政府通过社会立法、政策倾斜和转换教育理念等方式,在青少年社会教育领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机制。如日本的青少年社会教育遵循三个原则,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青少年主体性原则、终身教育原则。“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特点,使得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式与一般社会教育的方式有所不同,也就是在青少年社会教育过程中更应强调以青少年的发展和青少年的主体性为优势视角来进行社会教育活动。”[1]青少年社会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从他们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培养青少年自主、自立、创新、合作和负责的基本能力及行为方式,将青少年的行为纳入社会所期望的轨道。[2]“青少年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在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性经验的总和,是社会提供给青少年所有教育性经验的总和。这样,就把青少年社会教育与一般社会教育区别开来。”[3]可见,青少年社会教育帮助青少年获得社会知识、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青少年在社会活动中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了解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模式,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对指导我国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大有裨益。
一、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发挥教育合力
当前,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校园枪击事件、青少年吸毒卖毒、酗酒、少女怀孕率居高不下等,为了弥补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而造成的青少年获得社会经验的缺失,一些国家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逐步职业化、专业化,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机制,发挥教育合力。
在美国,社区已成为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的良好平台。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统计,93%以上的青少年做过义工。在小布什政府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中,与家庭和社区的配合也是一条重要的改革思路。法案中还专门列出了关于“21世纪安全与无毒品社区”和“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的条款,并计划自2002年至2007年共拨款112.5亿美元用于社区学习中心的建立。[4]新世纪一次美国总统选举中,“鼓励儿童关心政治”组织动员全国各地100多万小学生参加政治活动,培养小政治家;“在中学里,‘鼓励儿童关心政治’组织向学生们推荐了有关公民教育的课程,讨论从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看到的政治漫画等”。[5]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把参与社区活动作为培养公民行动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让学生通过义务进行社区服务来感受作为公民的意义。社区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改善环境、帮助老人、支持慈善事业等。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社区服务信托法》(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 of 1990),把国民服务正式定为国家政策。1992年拨款7300万美元用于支持“边服务边学习”活动。
青少年社会教育应深入学校,与学校课程、校内课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俄罗斯,“低年级学生参加绘画和编织活动,四五年级学生在进行韵律操的训练,高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6]。在英国,政府颁发《技术和职业教育倡议书》,针对初中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的培训,这让学生为进入职业生活提前做好了准备。学生从14岁开始接受这类课程,四年后便可获得全国承认的资格。[7]
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会事务,通过观摩真实案例、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决策意识和参与能力。比如,纽约地方法院开庭审判一宗一名高中篮球队员强暴女同学的案件,当地老师杰克·马特希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与法院联系,带领学生前去旁听。返回学校后,杰克·马特希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公民学知识进行讨论,判断这位篮球队员是否有罪。他们讨论的题目是:假如我是法官,我该怎么判?显然,这个题目让学生们扮演法官的角色,以法官的身份公正地做出判决。后来,学生又参加了一场州议会听证会活动,探讨在本州荒园上筹建一所州立公园的事情。随后,班级举办了一场模拟听证会,一些学生扮演公园与野生动物委员会的立法人员,另一些学生扮演会议通知上所列的野生动物联合会、州森林看守人员工会、提倡儿童户外活动的公民等团体,并将向委员会作证。[8]
二、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扩充社会教育渠道
在美国,政府对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场所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给予了大量投入,扩充了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渠道,丰富了青少年的社会教育资源。例如美国的白宫、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国会图书馆、博物馆等,辅之以讲座、会议、媒体宣传等形式,成为中小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社会资源和生动教材,丰富了美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载体。2005年1月14日,总统布什公开强调需要为高中生的未来做更多的准备。他认为教育要保证每一个高中毕业生具有在大学和全球性竞争的工作场所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日本政府也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社会教育,通过公民馆、博物馆、图书馆、网络等多媒体载体强化社会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主体参与能力和责任意识。自1949年制定《社会教育法》以来,日本在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方面,除了政治团体外,还有公共团体、NPO(非营利组织)、NGO(非政府组织)、青年志愿者等,“教育分化产业和休闲教育等蓬勃发展”。[9]
网络、手机、电视、广播、电影等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青少年社会教育提供了便捷,同时也全方位渗透式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法国共设立了600多个网络点给青年人使用,也为经济状况较差的青年人利用高科技进行通讯提供便利”[10],为青年提供免费开放的公益场所无疑能够惠及更多的青少年,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传播与社会教育有关的信息资讯,提供社会教育资源和实现渠道。 三、实行教育改革与立法,
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
实行教育改革,鼓励政府、社区、社会团体、公司企业等为社会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可以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确立新世纪教育发展目标、进一步推进教育市场化进程、提高教育质量、增进教育公平、密切学校与社区关系、加强联邦政府的干预能力,[11]等等。1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签发了一份题为《美国2000:教育战略》的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确定了6项“国家教育目标”,文件中倡导“社会应成为学习的地方”,提出“教育不是为了活着,而是创造生活”的口号,为了将这六项目标落到实处,文件还具体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重要措施,即办好现有的11万所学校、建立1000所新型学校、让85%的成人回学校学习、通过改进社区生活建立学习化社会。
加强青年社会教育立法,保障青年人权益和青年成长,也是一些国家在青年社会教育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日本于1949年首次制定《社会教育法》,期间经过多次修订,在2006年新修订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了社会教育的相关内容,规定政府应给予社会教育以支持。日本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的国民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自杀人数增多。年轻人不能就业或者难以找到期望职位的人数已超过200万,其中不肯学习也不工作的“啃老族”达数十万人[12],青年失业问题成了全球共同的话题,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提升青年的职业能力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要目标。日本2003年实施《青年自立·挑战计划》,致力于修改和完善已有的从学校到工作过度体系(STW),为青年提供更多的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促使他们“成功过渡”。[13]
四、转变教育理念,
形成青少年社会教育新格局
青少年社会教育最初是对策性、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教育事业,使青少年社会教育成为一种福利帮助。青少年在获得国家社会的帮助以后,如何能够达到“自助”,社会教育运动主张“公共的青少年帮助,这种帮助是一种‘福利帮助’”。所以社会教育运动可以解释为“一种生活的运动”,也是“一种精神的运动”,这种“精神的运动”是青少年福利工作的方法,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14]而随着社会变迁,学习成为一种需要,逐渐发展到树立“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理念,提倡服务性学习。一些发达国家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如克林顿执政期间推行的教育改革—“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明确指出学习是终身的过程,并将建立“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会教育理念的新方向影响着青少年社会教育,理念的变化使人们逐渐淡化“学校中心”的旧观念,促使政府针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妇女、老人等,根据他们的需要和特点,制订相应的社会教育计划,保证社会教育的活力和实践活动的传承,这样能使人们形成一种“大教育观”,全面客观地认识青少年社会教育。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转变教育理念,逐渐形成青少年社会教育新格局,这些非常值得借鉴。如美国对青少年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主张“4-H理念”,即head,heart,health,hand。这个教育计划已经推行了100多年,旨在帮助青少年树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培养青少年的生存发展技能、领导才能和沟通能力,帮助青少年获取社会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在不断探索青年社会教育的合理路径,国外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实践经验包含着保障青少年权益、促进青少年发展、促使青少年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这些方面。我们应借鉴国外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优秀经验,树立科学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理念,有效解决青少年社会问题,加快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社会活动能力,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活动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3]佘双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与内涵[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5-10.
[2][8]王琪.美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1):128,144.
[4][11]项贤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5):23-28.
[5]陈冠任.美国人如何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EB/OL].http://www.chineseinla.com/f/page_viewtopic/t_5135/view_next.html.
[6]张丽宏.转型期俄罗斯青少年社会教育实践的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5) .
[7]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英国卷·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7.
[9]姚舜.日本社会教育:发展与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41-43.
[10]邓希泉.法国青年工作的成功经验[J].中国青年研究,2006(5):88-90.
[12]王国辉,杨红.21世纪日本社会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9(7):82-86.
[13]蒋将.日本《青年自立·挑战计划》的研究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7(1):56-59.
[14]詹栋梁.各国社会教育运动[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1(11):277.
【张春枝,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程 曦
为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国外一些政府通过社会立法、政策倾斜和转换教育理念等方式,在青少年社会教育领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机制。如日本的青少年社会教育遵循三个原则,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青少年主体性原则、终身教育原则。“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特点,使得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式与一般社会教育的方式有所不同,也就是在青少年社会教育过程中更应强调以青少年的发展和青少年的主体性为优势视角来进行社会教育活动。”[1]青少年社会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从他们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培养青少年自主、自立、创新、合作和负责的基本能力及行为方式,将青少年的行为纳入社会所期望的轨道。[2]“青少年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在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性经验的总和,是社会提供给青少年所有教育性经验的总和。这样,就把青少年社会教育与一般社会教育区别开来。”[3]可见,青少年社会教育帮助青少年获得社会知识、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青少年在社会活动中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了解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模式,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对指导我国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大有裨益。
一、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发挥教育合力
当前,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校园枪击事件、青少年吸毒卖毒、酗酒、少女怀孕率居高不下等,为了弥补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而造成的青少年获得社会经验的缺失,一些国家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逐步职业化、专业化,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机制,发挥教育合力。
在美国,社区已成为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的良好平台。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统计,93%以上的青少年做过义工。在小布什政府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中,与家庭和社区的配合也是一条重要的改革思路。法案中还专门列出了关于“21世纪安全与无毒品社区”和“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的条款,并计划自2002年至2007年共拨款112.5亿美元用于社区学习中心的建立。[4]新世纪一次美国总统选举中,“鼓励儿童关心政治”组织动员全国各地100多万小学生参加政治活动,培养小政治家;“在中学里,‘鼓励儿童关心政治’组织向学生们推荐了有关公民教育的课程,讨论从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看到的政治漫画等”。[5]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把参与社区活动作为培养公民行动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让学生通过义务进行社区服务来感受作为公民的意义。社区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改善环境、帮助老人、支持慈善事业等。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社区服务信托法》(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 of 1990),把国民服务正式定为国家政策。1992年拨款7300万美元用于支持“边服务边学习”活动。
青少年社会教育应深入学校,与学校课程、校内课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俄罗斯,“低年级学生参加绘画和编织活动,四五年级学生在进行韵律操的训练,高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6]。在英国,政府颁发《技术和职业教育倡议书》,针对初中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的培训,这让学生为进入职业生活提前做好了准备。学生从14岁开始接受这类课程,四年后便可获得全国承认的资格。[7]
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会事务,通过观摩真实案例、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决策意识和参与能力。比如,纽约地方法院开庭审判一宗一名高中篮球队员强暴女同学的案件,当地老师杰克·马特希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与法院联系,带领学生前去旁听。返回学校后,杰克·马特希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公民学知识进行讨论,判断这位篮球队员是否有罪。他们讨论的题目是:假如我是法官,我该怎么判?显然,这个题目让学生们扮演法官的角色,以法官的身份公正地做出判决。后来,学生又参加了一场州议会听证会活动,探讨在本州荒园上筹建一所州立公园的事情。随后,班级举办了一场模拟听证会,一些学生扮演公园与野生动物委员会的立法人员,另一些学生扮演会议通知上所列的野生动物联合会、州森林看守人员工会、提倡儿童户外活动的公民等团体,并将向委员会作证。[8]
二、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扩充社会教育渠道
在美国,政府对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场所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给予了大量投入,扩充了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渠道,丰富了青少年的社会教育资源。例如美国的白宫、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国会图书馆、博物馆等,辅之以讲座、会议、媒体宣传等形式,成为中小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社会资源和生动教材,丰富了美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载体。2005年1月14日,总统布什公开强调需要为高中生的未来做更多的准备。他认为教育要保证每一个高中毕业生具有在大学和全球性竞争的工作场所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日本政府也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社会教育,通过公民馆、博物馆、图书馆、网络等多媒体载体强化社会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主体参与能力和责任意识。自1949年制定《社会教育法》以来,日本在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方面,除了政治团体外,还有公共团体、NPO(非营利组织)、NGO(非政府组织)、青年志愿者等,“教育分化产业和休闲教育等蓬勃发展”。[9]
网络、手机、电视、广播、电影等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青少年社会教育提供了便捷,同时也全方位渗透式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法国共设立了600多个网络点给青年人使用,也为经济状况较差的青年人利用高科技进行通讯提供便利”[10],为青年提供免费开放的公益场所无疑能够惠及更多的青少年,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传播与社会教育有关的信息资讯,提供社会教育资源和实现渠道。 三、实行教育改革与立法,
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
实行教育改革,鼓励政府、社区、社会团体、公司企业等为社会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可以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确立新世纪教育发展目标、进一步推进教育市场化进程、提高教育质量、增进教育公平、密切学校与社区关系、加强联邦政府的干预能力,[11]等等。1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签发了一份题为《美国2000:教育战略》的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确定了6项“国家教育目标”,文件中倡导“社会应成为学习的地方”,提出“教育不是为了活着,而是创造生活”的口号,为了将这六项目标落到实处,文件还具体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重要措施,即办好现有的11万所学校、建立1000所新型学校、让85%的成人回学校学习、通过改进社区生活建立学习化社会。
加强青年社会教育立法,保障青年人权益和青年成长,也是一些国家在青年社会教育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日本于1949年首次制定《社会教育法》,期间经过多次修订,在2006年新修订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了社会教育的相关内容,规定政府应给予社会教育以支持。日本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的国民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自杀人数增多。年轻人不能就业或者难以找到期望职位的人数已超过200万,其中不肯学习也不工作的“啃老族”达数十万人[12],青年失业问题成了全球共同的话题,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提升青年的职业能力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要目标。日本2003年实施《青年自立·挑战计划》,致力于修改和完善已有的从学校到工作过度体系(STW),为青年提供更多的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促使他们“成功过渡”。[13]
四、转变教育理念,
形成青少年社会教育新格局
青少年社会教育最初是对策性、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教育事业,使青少年社会教育成为一种福利帮助。青少年在获得国家社会的帮助以后,如何能够达到“自助”,社会教育运动主张“公共的青少年帮助,这种帮助是一种‘福利帮助’”。所以社会教育运动可以解释为“一种生活的运动”,也是“一种精神的运动”,这种“精神的运动”是青少年福利工作的方法,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14]而随着社会变迁,学习成为一种需要,逐渐发展到树立“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理念,提倡服务性学习。一些发达国家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如克林顿执政期间推行的教育改革—“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明确指出学习是终身的过程,并将建立“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会教育理念的新方向影响着青少年社会教育,理念的变化使人们逐渐淡化“学校中心”的旧观念,促使政府针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妇女、老人等,根据他们的需要和特点,制订相应的社会教育计划,保证社会教育的活力和实践活动的传承,这样能使人们形成一种“大教育观”,全面客观地认识青少年社会教育。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转变教育理念,逐渐形成青少年社会教育新格局,这些非常值得借鉴。如美国对青少年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主张“4-H理念”,即head,heart,health,hand。这个教育计划已经推行了100多年,旨在帮助青少年树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培养青少年的生存发展技能、领导才能和沟通能力,帮助青少年获取社会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的迅速发展,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在不断探索青年社会教育的合理路径,国外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实践经验包含着保障青少年权益、促进青少年发展、促使青少年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这些方面。我们应借鉴国外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优秀经验,树立科学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理念,有效解决青少年社会问题,加快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社会活动能力,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活动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3]佘双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与内涵[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5-10.
[2][8]王琪.美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1):128,144.
[4][11]项贤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5):23-28.
[5]陈冠任.美国人如何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EB/OL].http://www.chineseinla.com/f/page_viewtopic/t_5135/view_next.html.
[6]张丽宏.转型期俄罗斯青少年社会教育实践的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5) .
[7]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英国卷·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7.
[9]姚舜.日本社会教育:发展与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41-43.
[10]邓希泉.法国青年工作的成功经验[J].中国青年研究,2006(5):88-90.
[12]王国辉,杨红.21世纪日本社会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9(7):82-86.
[13]蒋将.日本《青年自立·挑战计划》的研究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7(1):56-59.
[14]詹栋梁.各国社会教育运动[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1(11):277.
【张春枝,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程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