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判断单复句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aogu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你好!在语言表达与运用题中,常会遇到一些句式转换的题目。其中会涉及到单句、复句之间的转换。可是,我至今连单句、复句都不会判断,更不用说做这类句式转换的题目了。照理说,有关联词的应该是复句,可是有时我看到一个句子明明用了关联词,老师却说它是单句。单句和复句到底如何判断?请您帮我解答一下这方面的疑问谢谢!
  
  教师解惑
  
  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日常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同学问到类似的问题。高考的语言表达题常常会涉及到单句和复句的知识。例如,2006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第20题就要求考生将一组材料整合为一个长单句。不少同学由于整合的语句不是单句而失分。那么,如何判断和区别单句和复句,进而做好这方面的试题呢?
  
  一、定义法
  单句是只有一套主谓成分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单句与复句的转换类似长句与短句的转换。
  
  二、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例1]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解析]主干:这是教训。——因此这个句子是单句。
  [例2]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灿烂的光辉照亮了大地。
  [解析]主干:红日升起,光辉照大地。——这是复句。
  
  三、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
  [例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解析]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四、查谓语法
  在句间有标点(逗号或分号)的情况下,单句与复句的区别关键在谓语。只有一个谓语是单句;有两上或两个以上谓语是复句。
  [例4]我真诚地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要努力锻炼身体,还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解析]此句只有一个谓语“希望”,冒号后面的内容都是“希望”的宾语,因此是单句。
  [例5]她美丽,年轻,要强,勤劳。
  [解析]这个句子有四个谓语:美丽、年轻、要强、勤劳。此句是复句。
  区分单复句,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这些方法需要综合使用,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例5]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解析]冒号后的内容是“认为”的宾语,所以这个句子是单句。
  2.如果仅仅看到有句中有关联词就判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关键还是看有几个谓语。
  [例6]只有共产党,才是领导我们穷人闹翻身的大救星。
  [解析]句中的“只有……才……”这一关联词语,“只有”起了强调作用,全句只有一个谓语“是”,所以是单句。
  例如下面的句子虽然都用了关联词,但都只有一套主谓部分,都是单句,而不是复句。
  [例7]无论你还是我都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例81片面强调政治,而不注重学习,都是不对的。
  
  实战演练
  
  一、下面句子,不是复句的一项是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C.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有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二、下面四个句子里属于单句的是
  A.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
  B.不管天气是好是坏,我一直坚持体育锻炼,从未间断过。
  C.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D.窑洞的门前,平房的左右前后,河边,路边,甚至个别山头新开的土地都种了菜。
  
  三、判断下列语句是单句还是复句。
  ①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说,拥有隐私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②不甘平庸与浪漫的徐志摩注定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个辛苦的情人。
  ③无论是在跨国公司工作,还是创立自己的国际型企业,都必须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④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相互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答案]1.A;2.D;3.①③④是单句,②是复句。
其他文献
阅读现代文,对文本的解读是第一位的。然而对题干的解读、对答题模式的把握也很必要。    一、问某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1、如果这句话在文章末尾,可从内容角度考虑:“深化了中心”,“揭示整篇文章的主旨”或“照应了开头”。  2、如果这句话在史章中间,可从结构的角度思考:“承上启下”,“由前面的……过渡到对……的描写或论述”。  3、如果这句话在文章开头,可从结构的角度来思考:“统领下文”;也
期刊
考点精讲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指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核心意思进行归纳梳理,概括成简明扼要的语言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归纳段意  自然段是文章最小的表意层次,它由若干句子组成,这些句子意义互相联系,由一根红线贯串,有机地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要准确把握段意,就必须找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  [例1](2008年湖北卷第17题
期刊
词语部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
期刊
[美文展示]    藏獒  一切都来源于怀念——对父亲,也对藏獒。  在我七岁那年,父亲从三江源的玉树草原给我和哥哥带来一只小藏獒。父亲说,藏獒是藏民的宝。什么都能干,你们把它养大吧。  小藏獒对我们哥俩很冷漠,从来不会冲我们摇头摆尾。我们也不喜欢它。半个月以后用它换了一只哈巴狗。父亲很生气,却没有让我们换回它来。过了两天。小藏獒自己跑回来了。父亲咧嘴笑着对我们说:“我早就知道它会回来。这就叫忠诚
期刊
一株行走的草  简 媜    [美文展示]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来到广阔的草原上,被细微的声音吸引。  那是自草原底层所发出的,牧草舒络筋骨的声音;也是被风吹袭时,草尖与游云相互拥舞的声音。那是人声交错的世界里听不到的微语,人的眼眸与耳识总是停伫在尘世的荣华上,遗忘了草原上有更深奥的交谈。  我逐渐明了,其实人世的生灭故事早已蕴涵在大自然
期刊
这些年来,不少名噪一时的作家似乎已经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佳作。不少文学编辑们也常常叹息组不来好稿子,刊物的定数持续低迷。评论界还有人把国外“文学消亡论”搬来,预言文学即将死亡。乍一看去,文坛好像真是一派萧条景象!  可另一方面,当成千上万的青年在网络上开博客、在博客中展示自己文学化的人生心得、谈论他们心中的文学经典(从王小波到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时,当每年的高考作文都能涌现出
期刊
扩展语句这种题型经过几年发展,难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题目约束条件的设置日益巧妙,让人难以觉察。研究2008年高考试题中的语用题题干,发现其约束条件的设置有以下特点:    一、情景限制    [例1](2008年高考安徽卷)  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流水与树根的对话。  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根谦和地回答:_____________
期刊
美文欣赏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母亲赋予我生命。她只有我一个儿子,不可谓不疼,也不可谓不娇。然而好多年,母亲对我总是淡淡的。起初我不甚了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地对慈母之心有了一些理解。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开天辟地第一个。左邻右舍的道贺声中,一片“啧啧”,“啧啧”里还含着惊诧!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
期刊
[考点阐释]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近年来,修辞手法的考查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或者与仿写、补写等题型相结合,重点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理解
期刊
句子根据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主语的性质可分为主动句、被动句;根据结构的繁简可分为长句、短句;根据判断的性质可分为肯定句、否定句;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句的位置可分为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根据语体风格可分为口语句、书面句;根据句式整齐与否可分为整句、散句;根据句子数量可分为单句、复句。高考常用语意连贯衔接题的形式来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句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要符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