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妙导有效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只有激发探究兴趣,提供探究机会,教给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课堂教学才会收到实效,学生才会真正有所收获,我们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几点做法,与读者共享。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83-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课堂上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景和学习的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即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通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在讲《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先放映一些济南秀丽的山水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对济南山水景色特点探究的兴趣。
  二、设引导行,提供探究机会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充发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选探究材料,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些探究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教材中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教师如果抓住这些地方设引导行,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如教朱自清的《绿》时,学生提出:“梅雨潭的绿奇异在哪里?”针对学生质疑我们应组织学生读课文,讨论、查阅资料,发现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来表现梅雨潭的绿,表现对梅雨潭的喜爱之情。
  三、小组合作,找到探究伙伴
  按照构建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构建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所以,在自主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小组,大家共同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种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学习《春》时,引导学生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共同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同学间合作的成功意义。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四、弘扬个性,培养探究能力
  巴列班斯基曾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度的规律。”也有人说: “素质教育是回归生命本质的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教育。”的确,在语文教学中人格塑造是终极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例如教学《细菌的启示》时,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解,介绍有关细菌的知识,人菌斗法过程及很多科学故事、科幻作品等,同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世界没有细菌的情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作出评价。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求异的习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体验探究乐趣
  如今的教育已经在鼓励孩子们走出课堂,在社会这个大语文环境中通过实践自我学习。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讲究探索时空的开放性促使我们的练习设计已经没有必要拘泥于课堂上,完全可以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水之歌,水之思》是一篇环保意识极强的课文。根据本地实际,教师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自己确定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的内容,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一次环保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这次环保调查,学生亲眼目睹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严重性和毁坏性,意识到已经是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地球需要我们的关爱与保护。这次环境调查唤起了孩子们心灵深处对地球、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语文教师应该构建自主探究式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课改的百花园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三曹在乐府诗文人化进程中有着杰出贡献,若说曹植、曹丕有发展性的贡献,那么曹操则是乐府诗文人化进程中的先锋,有开创之功.一方面,曹操凭借着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掌握实
作为一个现代作家,在林语堂的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有小说作品几乎都是以女性作为故事的中心展开的,女主人公们身上掺杂着的西方新时代女性的独特气质,不
镜子自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探寻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一种工具.在西方,从古希腊时代直到当代的漫长理论传统中, “镜子”形象,作为展现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辅助手段,一直络绎不绝
法国的启蒙运动具备“理性”与“人性”的双重特征,其中的“人性”部分在理性主义席卷法国的时代背景下并未引起法国文学的重视,反而间接导致了浪漫主义在德国的兴起.而历来
《尔雅·释宫》的篇目内涵体现了古人对“宫”的独特定义,其词条释义又展现了古人设置室内所注意的祭祀、养生、光线等问题,但这些释义中仍有一些矛盾之处。《释宫》所释之词的
18世纪中叶,歌德笔下的绿蒂形象非常成功,她是聪慧、美丽和善良,博学多才与有思想的维特成了心灵的伴侣,她热爱生活、关爱老幼、勤劳又不失青春的气息,是自然、智慧和爱的使
学位
鲁迅的《野草》与屠格涅夫散文诗,在相似的情感体认下呈现的都是瑰丽多彩的艺术杰作.通过平行研究与文本对比的方法,在不同的时空之下,二者都展现了相似的篇目、艺术手法及主
在电影史上,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优秀的电影作品.但是小说与电影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体,改编定然会使两个作品之间产生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是由两种媒介特质所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客观上对教研教改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通过对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知识与实习操作“一体化”、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在职业教育中,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培养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