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在其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历史实践表明,党从革命到建设时期的文化目标始终一以贯之,就是要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虽然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需求,党的文化部署会作出相应调整,但这一任务和使命始终未变。实践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发展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文化;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从百废待兴走向举世瞩目,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从过去中汲取经验教训,本文拟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实践的视角总结经验教训,透过历史遥望未来。
一、建国以来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实践
建国以来党领导的文化建设走过三个阶段,按照对文化的功能和地位认知的转变,大体可分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建设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时期和“强调文化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的文化繁荣时期。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发展形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是在一般的知识范畴内认识文化的,而是将其作为政治目标的一部分”[1],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
(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化建设还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表现为仍旧坚持了党在革命时期提出的文化任务——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后,这一理想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被继承。为实现这一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文化部署,号召全党和广大群众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在文化政策方面,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大方针,1949年针对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提出了“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方针,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氛围;针对如何对待古代和外国的文化遗产的问题,1964年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学院的意见》批示中又提出了“古为中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建设主张。但1966至1976十年文革,“左”的思想占据主导,更是提出了文化工作必须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政治的激进主张,中国的文化事业遭到重创陷入黑暗的低谷期。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时期
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率先打破十年浩劫带来的黑暗,在党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全力支持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共识,文化建设也要遵循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则,实现对文化领域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文化建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文化建设一方面更侧重经济功能,注重文化产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针对享乐主义等新的社会问题,思想信仰何去何从也需要给出回答。党的文化部署也进行了创新性调整,1980年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旨在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需求的精神产品。在1982年中国共产党又把“两个文明一起抓”确立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政策,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齐头并进。本世纪之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集体在延续以往文化建设政策方针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中,对“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阐述表明了这一时期在文化领域建设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根据时代特征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人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此相应,“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5],更侧重于文化的亲和力和包容性,要兼收并蓄与共。
(三)强调文化全局性战略性地位的文化繁荣时期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发生了新转变,更注重其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这表明,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全局性整体性范畴内来考虑。基于对一定位,党领导的文化建设致力于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我的国主流价值形态凝结为24字基本内核。另一重要方面表现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我们党“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6]。十九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4]
二、建国以来党领导的文化建设经验总结
新中国成立70年以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文化领域实现从百废待兴到百废俱兴的历史转变,在古今中西文化碰撞中坚守民族本色,在时代浪潮滚滚前进中始终走在前列,70年的历史实践取得了以下重要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因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历史的实践已经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先进性,特别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确保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确保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的关键,也是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特别是在文化建设领域,党对文化工作的指导作用更是凸显,中国共产党进行文化部署,明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文化建设的路线方针,陆续出台各方面的文化政策,为适应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对党的政策作出适应性调整,并提出一系列创新性文化发展理念,才有了如今文化领域的丰硕成就和当前文化事业的全新格局。
(三)坚持文化发展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发展必须要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是文化领域同样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文化建设走过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鲜明特征,这是由该时期社会发展的实际所决定的,因此文化建设必须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往的文化产品已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文化发展需要切合实际,需要创作出更多能激发文化共鸣、增强文化自信的精品。因此,新时代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忱.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J].科学社会主义,2009(2):24-28.
[2]谌强.文化是软实力而不是软任务——文化部部长蔡武谈文化建设发展[N].光明日报,2010(05).
[3]郭超.用传统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述评[N].光明日报,201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谌强:《文化是软实力而不是软任务——文化部部长蔡武谈文化建设发展》,《光明日报》,2010年11月30日。
[6]郭超:《用传统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述评》,《光明日报》,2017.年9月21日。
关键词:文化;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从百废待兴走向举世瞩目,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从过去中汲取经验教训,本文拟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实践的视角总结经验教训,透过历史遥望未来。
一、建国以来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实践
建国以来党领导的文化建设走过三个阶段,按照对文化的功能和地位认知的转变,大体可分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建设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时期和“强调文化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的文化繁荣时期。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发展形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是在一般的知识范畴内认识文化的,而是将其作为政治目标的一部分”[1],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
(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化建设还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表现为仍旧坚持了党在革命时期提出的文化任务——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后,这一理想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被继承。为实现这一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文化部署,号召全党和广大群众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在文化政策方面,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大方针,1949年针对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提出了“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方针,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氛围;针对如何对待古代和外国的文化遗产的问题,1964年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学院的意见》批示中又提出了“古为中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建设主张。但1966至1976十年文革,“左”的思想占据主导,更是提出了文化工作必须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政治的激进主张,中国的文化事业遭到重创陷入黑暗的低谷期。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时期
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率先打破十年浩劫带来的黑暗,在党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全力支持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共识,文化建设也要遵循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则,实现对文化领域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文化建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文化建设一方面更侧重经济功能,注重文化产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针对享乐主义等新的社会问题,思想信仰何去何从也需要给出回答。党的文化部署也进行了创新性调整,1980年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旨在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需求的精神产品。在1982年中国共产党又把“两个文明一起抓”确立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政策,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齐头并进。本世纪之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集体在延续以往文化建设政策方针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中,对“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阐述表明了这一时期在文化领域建设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根据时代特征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人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此相应,“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5],更侧重于文化的亲和力和包容性,要兼收并蓄与共。
(三)强调文化全局性战略性地位的文化繁荣时期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发生了新转变,更注重其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这表明,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全局性整体性范畴内来考虑。基于对一定位,党领导的文化建设致力于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我的国主流价值形态凝结为24字基本内核。另一重要方面表现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我们党“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6]。十九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4]
二、建国以来党领导的文化建设经验总结
新中国成立70年以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文化领域实现从百废待兴到百废俱兴的历史转变,在古今中西文化碰撞中坚守民族本色,在时代浪潮滚滚前进中始终走在前列,70年的历史实践取得了以下重要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因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历史的实践已经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先进性,特别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确保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确保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的关键,也是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特别是在文化建设领域,党对文化工作的指导作用更是凸显,中国共产党进行文化部署,明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文化建设的路线方针,陆续出台各方面的文化政策,为适应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对党的政策作出适应性调整,并提出一系列创新性文化发展理念,才有了如今文化领域的丰硕成就和当前文化事业的全新格局。
(三)坚持文化发展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发展必须要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是文化领域同样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文化建设走过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鲜明特征,这是由该时期社会发展的实际所决定的,因此文化建设必须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往的文化产品已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文化发展需要切合实际,需要创作出更多能激发文化共鸣、增强文化自信的精品。因此,新时代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忱.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J].科学社会主义,2009(2):24-28.
[2]谌强.文化是软实力而不是软任务——文化部部长蔡武谈文化建设发展[N].光明日报,2010(05).
[3]郭超.用传统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述评[N].光明日报,201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谌强:《文化是软实力而不是软任务——文化部部长蔡武谈文化建设发展》,《光明日报》,2010年11月30日。
[6]郭超:《用传统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述评》,《光明日报》,2017.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