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贵州茅台酒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中国数以万计的白酒品牌中实现名酒评比五连冠的三个名白酒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四个名白酒之冠,因此她是中国白酒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民族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茅台酒不但由于她独特的优秀品质为自己赢得了荣誉,而且由于依靠科技进步,为中国白酒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茅台酒把传统与科技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自身,也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茅台虽然地处偏僻,生产工艺传统,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轻工业部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组织了多次科研攻关试点,对茅台酒和酿酒的机理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我国酿酒泰斗,如方心芳、朱宝镛、秦含章、周恒刚等专家都亲临茅台,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在我国白酒发展历程中影响广泛而深远,尤其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开创了把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古老传统的白酒业之先河,促进了行业以后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一定程度地促成了许多突破和飞跃。
二是发现了窖泥已酸菌和浓香酒的主体香以及其生产机理,从而奠定了以后人工老窖这一技术进步基础,大大地促进了浓香白酒的发展。
三是解开了许多茅台酒生产机理,通过去粗取精,促进了茅台酒的发展。
茅台酒能长盛不衰,应该说得益于科技的介入和技术进步的促进,正因如此,她古老又充满活力,因而质量一直保持高水准,风格一直独具一格。
茅台酒为白酒的香型区分和分香型评比做了原始启动和基础性的促进。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茅台酒厂工人出身的李兴发副厂长和其他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一道,通过反复品尝、反复研究、反复归纳和统计,提出了茅台酒有三种典型香气(香味),即酱香型、窖底香型、醇甜型,后来又提出了混合香,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兼香型。后经试点专家进行研究肯定了分型的正确。
这种分型成为香型典型区分的雏形,后经周恒刚等专家的悉心研究提高,1979年全国白酒评比就分了五种香型(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其它香),按五种香型酒的标准进行评比,评出了各香型酒的优秀品牌,使优秀品牌不因方法不科学而受到伤害。后来各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又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细致的科学研究,又划分了很多香型白酒,如药香型、风香型、豉香型、兼香型、特型、芝麻香型等等,一方面使白酒的香型划分更加科学合理,一方面为确保各香型白酒稳定提高产品质量作出了贡献,并促进了这些香型酒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各消费群体的需求和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茅台酒最早探索实践和提出白酒勾兑的基本概念。
茅台酒由于同一批原料要经八次摊凉、加曲、堆积发酵、入池发酵、取七次酒,由于基质的不同,产出的酒质决然不同;由于是看花量质接酒,因此酒精浓度也不同;由于采用不同材质的发酵池和在窖池中的不同部分产的酒质也有差异,再加上茅台酒要经三年以上的长期储存,有的甚至更长。为了确保出厂酒的质量稳定,1963年国家第二次评酒以后,茅台酒在分香型的前提下,在原有简单勾兑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了勾兑研究。1965年在全国第二届名白酒技术协作会上,茅台酒厂发表了研究成果《我们是如何勾兑的》。论文回答了为什么要勾兑和如何勾兑的问题。提出白酒如何勾兑的问题,在当时国内尚属首次,因此在白酒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为了有目的勾兑,为了提高勾兑质量,各企业和科研机构都高度重视产品成分的剖析。随着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微机勾兑技术也日臻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更加可喜的是很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四川省,进行香气成分的剖析,把香味物质对白酒质量的影响等等作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甚至对如何提高评酒人员、勾兑人员的品尝水平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勾兑质量,各企业一方面通过实践,培养勾兑人才,一方面随着分析水平的提高,随着全国评酒人员考试制度的改革等等,涌现了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品评队伍,有力地促进了勾兑技术的提高,使白酒的勾兑成为既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从而促进了白酒质量的稳定提高,也为白酒企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名白酒由四个增加到了八个,后来又增加到了十七个,优质酒也由九个增加到五十三个。在这方面,浓香型酒的研究尤为突出,而四川更为凸显,名白酒占了同香型的一半以上,成了浓香型酒的生产、勾兑基地。
茅台酒不断探索研究饮白酒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适量饮用有益健康的论点。
酒精伤肝,这是常识;白酒不等于酒精,啤酒不等于酒精,干红不等于酒精也是常识;啤酒进入中国市场时,说是液体面包,红酒进入中国市场时,说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并没有人反对。白酒是中国特有的宝贵的民族遗产,流传千年,长盛不衰,一定有它的内在因素,“酒是百药之长”,我们从发扬光大这个宝贵的民族遗产出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跟踪寻访,科学研究,成分分析,提出了有益健康的观念,由于茅台是酱香型的,白酒还有浓香、清香、米香、兼香、药香、豉香、芝麻香、风香、特香等等,由于各自的成分不同,对健康有何益处,需要白酒企业认真进行调研、实验、分析,一定要依靠科学技术来分析,甚至改进工艺来促进白酒业的发展。绝不贬低同行,绝不搞虚假宣传,茅台酒有以下特点有益健康供借鉴。
一是工艺特殊。茅台酒的酿制,同批原料要经九次蒸煮,八次摊凉,加曲、高温堆积、入池发酵,七次取酒,历时整整一年,然后要经三年以上贮存,再精心勾兑,方能包装出厂。一瓶酒从原料进厂到出厂,至少要经过五年。其香气成分极其复杂,使产品风格独特。
二是茅台酒中相对来说,易挥发物质少,所以对人体的刺激小,有利健康。
三是茅台酒的酸度高。茅台酒的标准规定酸度要在1.5—3.0克/升。茅台酒酸中,主要又是以乙酸、乳酸及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根据中医理论,酸主脾胃,保肝,能软化血管。西医也认为食醋有利健康,道教、佛教也很重视酸的养身功能。西方人喜欢喝酸奶,东方人喜欢吃泡菜,都是乳酸产品。资料显示,它们都有益于人体健康(比如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抑制血栓的形成)。
四是茅台酒的酚类化合物多。近年来,国内提倡喝干红葡萄酒,原因是干红葡萄酒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有专家指出,干红葡萄酒之所以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是由于干红葡萄酒中酚类化合物多。已故白酒专家周恒刚研究指出,茅台酒中的酚类化合物很高,与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是茅台酒的酒精浓度科学合理。茅台酒的酒精浓度53%(V/V)左右,而其它传统白酒接酒酒精浓度在60%(V/V)左右,有的高达65%(V/V),根据科学测定,酒精浓度在53度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得最牢固。有个经典试验,用53.94毫升纯酒精加上49.83毫升水,结果总容积不是l03.77毫升,而是100毫升。再加上茅台酒还要经过长期贮存,所以缔合更加牢固。实践证明,茅台酒的电导率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充分证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游离的酒精分子越来越少,对身体的刺激也越来越小,有利健康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喝酒时感到不辣喉,醇和回甜。
六是茅台酒是天然发酵产品,茅台酒工艺非常科学合理,其产品完全用不同轮次,不同香型,不同酒度,不同酒龄的酒,精心勾兑而成,香味成分及相互间的配比很科学合理,使茅台酒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目前,国内外分析水平尚不能达到检测出茅台酒所有成分的水平。不过,找到了主体香,这既是科学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主体香不够时可添加非发酵的香味物质,所以相应的香料厂、调酒液厂应运而生,这对茅台酒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茅台酒不准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物质!
七是茅台酒中含有SOD等物质和其它一些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尚未被认识的物质。1999年,中组部组织国内中青年专家作国情考察来到茅台酒厂,我向他们介绍了贵州茅台酒能治病保肝的情况,请他们指导。其中一位专家即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科研处长、内科肝病和病毒分子学专家王博士说:董事长介绍茅台酒具有保肝功能的说法是对医学界的挑战,但很有道理,人们所用的一些药品,保健品等相当一部分就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茅台酒综合了本地的水质、土质、微生物等,通过科学的、自然的发酵过程,就会产生一些非常复杂的化合物质,而这些化合物质在一般物质里是不存在的,这些东西很可能对人的健康有益处,如茅台酒里可能存在一种可以诱发肝脏产生大量的金属硫蛋白的物质等。通过医学专家的研究,也确实证实了SOD等物质存在。茅台酒香气成分的特点是相对的,其他白酒也有这些成分,可能对健康也有益。各企业应该自行归纳和总结,同时不断改进工艺,提高白酒中有益健康物质的比例,我们高兴的看到了四川剑南春酒厂发表了饮剑南春有益健康的文章。
茅台提出了离开了茅台就生产不了茅台酒的论断,既防止盲目照搬模仿的重复无功建设,又倡导了白酒原产地域保护。
1991年,茅台酒厂根据理论和实践提出了“离开茅台就生产不出茅台酒”的论断,这一论断是居于以下理论和实践的结果:
一是白酒生产,尤其是固态法生产的白酒,利用的是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而不是单一微生物。环境中的微生物群生长繁殖受环境影响。
二是全国优质酱香型酒都在长江以南,浓香型酒都是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清香型酒都在黄河以北,如: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沱牌曲酒、全兴大曲、洋河、双沟、古井、宋河粮液等。
三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酒厂都纷纷按照名酒企业的生产工艺仿制名酒,但实践结果无一仿制成功。尤其是茅台酒,最多时有40家企业学习和仿制,但无一成功。
这一理论的提出,提高了各名酒企业的垄断性和竞争优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中国名酒走向世界和提高对洋酒进入中国以后中国名酒的竞争力有着促进作用。贵州茅台酒根据这一理论,于2000年提出了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申请,并于2001年获得批准。现在还有水井坊、沱牌等获得批准。由于国际上通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做法,因此必将在国内提高与洋酒的竞争力,同时提高走向世界的竞争力。正如有的人在评介这一理论时说,这一理论的提出就像把几十亿元的一座金山定在名酒生产地。
这一理论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名白酒企业中的名酒产品。在白酒市场竞争极其剧烈的情况下,我认为只要继承传统工艺,保持名酒质量,适度宣传各自特点,申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一定能够提高名白酒企业的垄断性竞争力,必定能促进白酒企业的发展。
(本文系作者于2004年11月26日在成都举办的国际名酒论坛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