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使贫困大学生数量迅速增长,由此产生诸多问题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深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生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和谐校园;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73-01
高校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贫困生存在的问题不仅阻碍了他们本身的成熟和成长,也给整个大学生群体和高校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贫困生真正做到自尊、自立和自强,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一、目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应该是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贡献力量,但大部分高校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没有及时跟进,没有把这一内容纳入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究其根源,是较为陈旧的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有待加强
就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有待加强。如今网络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传统的方法仍停留在单纯的说教、简单灌输阶段,早已不能适应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带给大学生丰富、庞杂的文化,甚至混乱的信息,这对于辨别力不强的大学生影响很大。如果我们的思想教育还停留在表面和简单化,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发挥效应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但目前一些高校的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面对贫困生在学习、交往、心理等方面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给出的建议也显得苍白无力,严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强、政治觉悟高、组织纪律严、精力充沛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已成为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品质,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要以对今后十年乃至下个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广大青少年。”担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不仅涉及到自身发展,也涉及到社会的进步。贫困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安全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问题就是为大学生服务,对大学生的成长负责。贫困生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所以更需要得到学校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如果贫困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积极方面得不到弘扬,消极方面得不到纠正和引导,他们将会成为一个高文化素质却低道德素质的危险群体,将会危害到校园和谐。
(三)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2004年10月,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贫困生是大学生的一部分,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同样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多元化,各种矛盾将交织在一起,解决好贫困生的思想问题,会产生以点带面的效果,团结更多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三、新形势下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三观”教育,提高贫困生自身修养
“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应加强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到贫困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让他们真正做到自强不息,自主自立;让他们不断树立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生活、学习态度,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让他们明白出身不能选择,但未来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贫困生中树立优秀的典型,开展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鼓舞和勉励贫困生,让他们看到拼搏奋斗的美好前景。鼓励贫困生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作志愿者等,让他们体验付出和给与的快乐,在助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修养。
(二)以学生为本,培育贫困生积极人生态度
贫困生是高校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较之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关心和爱护。他们强烈的自尊,敏感的心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和细心体察。我们开展的一切教育都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宗旨,在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付出真心、爱心和耐心。当贫困生因为物质和经济上出现问题而自己不能加以解决的时候,要消除他们的自卑、消极的态度,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关怀,从而培育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贫困生形成健全人格
首先,在贫困生入学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总结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和个别治疗。让贫困生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常识,以避免贫困生心理问题恶化。其次,要对贫困生进行跟踪调查,应定期对他们开展心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总结规律,摸索方法,有效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通过努力,让贫困生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审视困难,悦纳自我,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增强贫困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高校应该营造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激发贫困生拼搏的热情。在营造校园氛围过程中,提高其他学生(指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学生)素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帮扶贫困生的过程中,他们的表现将直接影响贫困生的情绪。只有其他学生真正正视贫困生,并能时时关心和照顾他们,才能让贫困生感到温暖就在身边,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
(五)构建贫困生帮扶体系,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但仅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也是难以奏效的,为此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首先,高校要利用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其次,高校多渠道拓宽勤工俭学活动岗位,让更多的贫困生参与进来,既锻炼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解决了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再次,高校多渠道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让贫困生毕业前可以到这些单位去实习,毕业后可以到这些单位去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1]叶扶荣.高校贫困生研究述评[J].青年探索,2006,(03).
[2]郭涛.我国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1,(04).
[3]孙为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成功(教育),2011,(09).
[4]王微.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资困助学新思路[J].教书育人,2011,(21)
【关键词】和谐校园;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73-01
高校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贫困生存在的问题不仅阻碍了他们本身的成熟和成长,也给整个大学生群体和高校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贫困生真正做到自尊、自立和自强,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一、目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应该是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贡献力量,但大部分高校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没有及时跟进,没有把这一内容纳入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究其根源,是较为陈旧的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有待加强
就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有待加强。如今网络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传统的方法仍停留在单纯的说教、简单灌输阶段,早已不能适应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带给大学生丰富、庞杂的文化,甚至混乱的信息,这对于辨别力不强的大学生影响很大。如果我们的思想教育还停留在表面和简单化,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发挥效应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但目前一些高校的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面对贫困生在学习、交往、心理等方面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给出的建议也显得苍白无力,严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强、政治觉悟高、组织纪律严、精力充沛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已成为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品质,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要以对今后十年乃至下个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广大青少年。”担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不仅涉及到自身发展,也涉及到社会的进步。贫困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安全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问题就是为大学生服务,对大学生的成长负责。贫困生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所以更需要得到学校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如果贫困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积极方面得不到弘扬,消极方面得不到纠正和引导,他们将会成为一个高文化素质却低道德素质的危险群体,将会危害到校园和谐。
(三)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2004年10月,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贫困生是大学生的一部分,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同样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多元化,各种矛盾将交织在一起,解决好贫困生的思想问题,会产生以点带面的效果,团结更多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三、新形势下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三观”教育,提高贫困生自身修养
“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应加强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到贫困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让他们真正做到自强不息,自主自立;让他们不断树立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生活、学习态度,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让他们明白出身不能选择,但未来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贫困生中树立优秀的典型,开展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鼓舞和勉励贫困生,让他们看到拼搏奋斗的美好前景。鼓励贫困生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作志愿者等,让他们体验付出和给与的快乐,在助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修养。
(二)以学生为本,培育贫困生积极人生态度
贫困生是高校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较之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关心和爱护。他们强烈的自尊,敏感的心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和细心体察。我们开展的一切教育都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宗旨,在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付出真心、爱心和耐心。当贫困生因为物质和经济上出现问题而自己不能加以解决的时候,要消除他们的自卑、消极的态度,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关怀,从而培育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贫困生形成健全人格
首先,在贫困生入学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总结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和个别治疗。让贫困生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常识,以避免贫困生心理问题恶化。其次,要对贫困生进行跟踪调查,应定期对他们开展心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总结规律,摸索方法,有效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通过努力,让贫困生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审视困难,悦纳自我,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增强贫困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高校应该营造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激发贫困生拼搏的热情。在营造校园氛围过程中,提高其他学生(指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学生)素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帮扶贫困生的过程中,他们的表现将直接影响贫困生的情绪。只有其他学生真正正视贫困生,并能时时关心和照顾他们,才能让贫困生感到温暖就在身边,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
(五)构建贫困生帮扶体系,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但仅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也是难以奏效的,为此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首先,高校要利用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其次,高校多渠道拓宽勤工俭学活动岗位,让更多的贫困生参与进来,既锻炼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解决了他们经济上的困难。再次,高校多渠道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让贫困生毕业前可以到这些单位去实习,毕业后可以到这些单位去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1]叶扶荣.高校贫困生研究述评[J].青年探索,2006,(03).
[2]郭涛.我国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1,(04).
[3]孙为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成功(教育),2011,(09).
[4]王微.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资困助学新思路[J].教书育人,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