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在理解“人文”的基础上,将结合自己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小学美术新教材中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在我国古代,“人文”是《易》学名词,《易·贲象》中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与“天文”相对,这里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带有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各种人际关系的伦理概念。因此,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是以伦理道德的教育为核心的。
在欧洲,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论雄辩家》一书中首次把humanitans(人文精神)列为一个辩论者的基本训练项目,并认为“humanitans”是指一种能够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又提出了人文主义(humanism)的理论,后来就成了文艺复兴时期“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注重人对于真与善的追求;重视人的价值。20世纪以后,伴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人文”一词又专指与科学相对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实证性的学科和事业,它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的学问。
小学美术新教材中的内容是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实施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培养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重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二是能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两者相互依存。
那么,应该如何实施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培养呢?
1. 教中渗透
传统的教学认为,美术教学仅仅是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或者作画能力,而忽视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内心体验。为此,我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重创设美的情境,营造审美化的课堂,以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作品、美的课件、美的教学手段等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以此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情感内化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动力,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美术与情感相连接,使学生逐步形成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并逐步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2. 学中体验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内在思想和情感可得到充分的表现,进而发展其个性,因此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对人性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现代美术教育的理念是跨学科的美术文化课程,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手段来拓宽、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让整个美术课堂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更富新意。
3. 练中融合
众所周知,完整的美术课堂学生练习的时间占了绝大多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体现学生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美术活动中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需要直觉、顿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由此,我们也充分体会到这样的课堂教学练习过程已经不是纯粹的学生动手学技巧、学制作的过程,更升华为一种内心的感受——对大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的美好体验,然后通过制作的过程加以表达。这也正是人文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4. 评中感受
现在的美术课堂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而且过于注重技能技巧方面的评价。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虽然学时不多,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业要精心评点,可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评点时要注意激发兴趣、激发潜能、激发上进、激发成功。同时既要体现“美术”的原则,也要结合人文思想。
所谓的“美术”,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之外,更要渗透一定的人文思想教育,这样的“美”才更深入,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也应面面俱到。要让学生感受到:仅仅画得好、做得好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思想意识,体现出高尚的人文素养。
三、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当代社会,人们对过于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所造成的不良现象,开始予以积极的反思,在科学中也开始注意渗入人文精神。早几年,我国有一本畅销的科学史著作《科学的历程》,正是因为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才获得巨大的成功,人们在阅读中,不仅对科学发展的史实了然于心,而且还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的震撼。我们一再强调,现代美术教育的理念是跨学科的美术文化课程,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手段来拓宽、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通过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学生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崇高品德,一个都不能少。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必将成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主流之一。
(乐清市虹桥镇三小)
一、认识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在我国古代,“人文”是《易》学名词,《易·贲象》中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与“天文”相对,这里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带有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各种人际关系的伦理概念。因此,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是以伦理道德的教育为核心的。
在欧洲,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论雄辩家》一书中首次把humanitans(人文精神)列为一个辩论者的基本训练项目,并认为“humanitans”是指一种能够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又提出了人文主义(humanism)的理论,后来就成了文艺复兴时期“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注重人对于真与善的追求;重视人的价值。20世纪以后,伴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人文”一词又专指与科学相对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实证性的学科和事业,它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的学问。
小学美术新教材中的内容是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实施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培养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重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二是能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两者相互依存。
那么,应该如何实施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培养呢?
1. 教中渗透
传统的教学认为,美术教学仅仅是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或者作画能力,而忽视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内心体验。为此,我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重创设美的情境,营造审美化的课堂,以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作品、美的课件、美的教学手段等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以此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情感内化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动力,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美术与情感相连接,使学生逐步形成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并逐步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2. 学中体验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内在思想和情感可得到充分的表现,进而发展其个性,因此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对人性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现代美术教育的理念是跨学科的美术文化课程,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手段来拓宽、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让整个美术课堂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更富新意。
3. 练中融合
众所周知,完整的美术课堂学生练习的时间占了绝大多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体现学生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美术活动中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需要直觉、顿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由此,我们也充分体会到这样的课堂教学练习过程已经不是纯粹的学生动手学技巧、学制作的过程,更升华为一种内心的感受——对大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的美好体验,然后通过制作的过程加以表达。这也正是人文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4. 评中感受
现在的美术课堂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而且过于注重技能技巧方面的评价。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虽然学时不多,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业要精心评点,可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评点时要注意激发兴趣、激发潜能、激发上进、激发成功。同时既要体现“美术”的原则,也要结合人文思想。
所谓的“美术”,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之外,更要渗透一定的人文思想教育,这样的“美”才更深入,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也应面面俱到。要让学生感受到:仅仅画得好、做得好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思想意识,体现出高尚的人文素养。
三、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当代社会,人们对过于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所造成的不良现象,开始予以积极的反思,在科学中也开始注意渗入人文精神。早几年,我国有一本畅销的科学史著作《科学的历程》,正是因为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才获得巨大的成功,人们在阅读中,不仅对科学发展的史实了然于心,而且还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的震撼。我们一再强调,现代美术教育的理念是跨学科的美术文化课程,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手段来拓宽、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通过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学生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崇高品德,一个都不能少。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必将成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主流之一。
(乐清市虹桥镇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