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肺大泡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都实施微创外科治疗。实验组患者运用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VAMT),对照组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手术治疗。结果: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以及一年后的随访进行记录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引流量与出血量以及平均盐酸哌替啶总量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肺大泡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结论: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都属于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创伤面小并且并发症也少以及患者手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可以根据患者治疗时的状况对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关键词】 肺大泡 微创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033-01
肺泡过度的膨胀,以致肺泡壁发生破裂后,并相互融合进而会形成肺大泡。通常是因为小支气管的活瓣性阻塞导致形成,慢性支气管疾病患者经常会出现这种疾病。患者呼吸困难时,多因为肺大泡增大、肺大泡较多形成。患者生命有时会因为肺大泡破裂,引发急性气胸或血气胸受到威胁。运用外科开胸肺大泡结扎切除术,治疗临床症状的肺大泡是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创伤面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并且并发症也较多。这种方法患者经济负担也比较大。而介入微创治疗方法治疗时,患者的创伤面较小,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进行治疗的22例肺大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2例患者都符合肺大泡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确诊。对2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23.22±2.8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21.76±2.44)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病情与病变部位进行统计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都实施微创外科手术。实验组运用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VAMT)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前都进行常规性检查,并进行凝血与肝肾功能以及空腹血糖与电解质常规检查。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抗炎与止血处理。如果患者没有特殊情况,手术后两到三天对胸部进行CT检查没有复发症状,一周后就能出院。
1.3 患者观察指标与统计学处理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引流量、出血量以及盐酸哌替啶总量进行记录比较。对患者的并发症以及一年后的随访情况进行统计。治疗过程中,运用的数据都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x±s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运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运用χ2进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引流量与出血量,以及平均盐酸哌替啶总量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没有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都有气胸、肺炎与肺不张等并发症,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一周内都治愈出院。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与随访一年的复发率进行比较,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表
3 讨论
肺大泡是一种临床经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晚期矽肺继发后的慢性肺部疾病。研究表明,患者由于细支气管炎症以及肺部水肿,就会造成部分瘢痕状态的细支气管阻塞性活瓣,进而致使肺泡腔进一步扩大,肺泡压也会进一步增大,结果就会使肺泡间形成较大的气泡。患者的年龄与病程不断延长,这种疾病也就会不断的严重。临床上依据肺大泡的病理形态将其分为三种类类型:位于肺表面,有一定的狭窄地带与肺部相连,定为Ⅰ型;位于宽基底部的表浅肺大泡,定为Ⅱ型;位于宽基底部的深位肺大泡,定为Ⅲ型。
为防止复发并根治气胸第一手术治疗手段,一般认为运用手术切除肺大泡,是比较快捷与有效的方法。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VAMT)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心胸外科微创新技术,具有创伤面小、手术时间短并且手术后复发几率低的优点。在临床上,作为实施肺大泡切除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年老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患者痛苦较小,很容易使患者接受。本次研究显示,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VAMT)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两种手术效果,都比较理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种手术是治疗肺大泡疾病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何文华.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切除肺大泡30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5:520.
[2]贾敬周,薛颢雨,杜佳辉.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切除肺大泡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25:146-147.
【关键词】 肺大泡 微创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033-01
肺泡过度的膨胀,以致肺泡壁发生破裂后,并相互融合进而会形成肺大泡。通常是因为小支气管的活瓣性阻塞导致形成,慢性支气管疾病患者经常会出现这种疾病。患者呼吸困难时,多因为肺大泡增大、肺大泡较多形成。患者生命有时会因为肺大泡破裂,引发急性气胸或血气胸受到威胁。运用外科开胸肺大泡结扎切除术,治疗临床症状的肺大泡是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创伤面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并且并发症也较多。这种方法患者经济负担也比较大。而介入微创治疗方法治疗时,患者的创伤面较小,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进行治疗的22例肺大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2例患者都符合肺大泡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确诊。对2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23.22±2.8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21.76±2.44)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病情与病变部位进行统计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都实施微创外科手术。实验组运用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VAMT)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前都进行常规性检查,并进行凝血与肝肾功能以及空腹血糖与电解质常规检查。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抗炎与止血处理。如果患者没有特殊情况,手术后两到三天对胸部进行CT检查没有复发症状,一周后就能出院。
1.3 患者观察指标与统计学处理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引流量、出血量以及盐酸哌替啶总量进行记录比较。对患者的并发症以及一年后的随访情况进行统计。治疗过程中,运用的数据都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x±s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运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运用χ2进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引流量与出血量,以及平均盐酸哌替啶总量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没有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都有气胸、肺炎与肺不张等并发症,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一周内都治愈出院。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与随访一年的复发率进行比较,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表
3 讨论
肺大泡是一种临床经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晚期矽肺继发后的慢性肺部疾病。研究表明,患者由于细支气管炎症以及肺部水肿,就会造成部分瘢痕状态的细支气管阻塞性活瓣,进而致使肺泡腔进一步扩大,肺泡压也会进一步增大,结果就会使肺泡间形成较大的气泡。患者的年龄与病程不断延长,这种疾病也就会不断的严重。临床上依据肺大泡的病理形态将其分为三种类类型:位于肺表面,有一定的狭窄地带与肺部相连,定为Ⅰ型;位于宽基底部的表浅肺大泡,定为Ⅱ型;位于宽基底部的深位肺大泡,定为Ⅲ型。
为防止复发并根治气胸第一手术治疗手段,一般认为运用手术切除肺大泡,是比较快捷与有效的方法。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VAMT)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心胸外科微创新技术,具有创伤面小、手术时间短并且手术后复发几率低的优点。在临床上,作为实施肺大泡切除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年老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患者痛苦较小,很容易使患者接受。本次研究显示,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VAMT)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两种手术效果,都比较理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种手术是治疗肺大泡疾病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何文华.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切除肺大泡30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5:520.
[2]贾敬周,薛颢雨,杜佳辉.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切除肺大泡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2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