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0-0218-0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新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发展壮大,城市建设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受“三农”政策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量农民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再加上中国固有的户籍制度不能使农民的政治身份得以改变,于是就出现了“农民工”这一中国特有的概念。
1 农民工发展与现状
我国农民工的产生与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改革。首先,农村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国家出台的激励机制,农民们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出现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
(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沿海地区开放,大量农民工涌向沿海城市,形成波澜壮阔的民工潮。
2 农民工生存状况分析
(1)新形势下就业情况
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受影响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金融风暴吹乱了他们像候鸟一样“东南飞”的迁徙节奏,给他们的生计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就业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全国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
(2)保障情况
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虽然国家没有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农民工已经开始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然而,由于制度门槛过高,不适应农民工的特点,实际进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农民工不仅数量非常有限,而且他们的权益依然得不到有效保护。
1)工伤保险权益
农民工往往从事较为危险有害的作业,又缺少较为全面的保障,往往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其结果,由于对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的无视,一旦发生了事故,他们可能会得到些微补偿或治疗,或者根本无人过问;发生死亡事故的,或者根据本非法的“生死合同”,给其家属一点补偿,或是“私了”。这种对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的无视,往往导致劳资纠纷,甚至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2)医疗保险权益
大部分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有可能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给其身心带来损害。这种损害会影响其寿命,带来或者诱发某些疾病。此外,农民既在城市打工,同样受到城市中各种致病因素的威胁,而且由于居住条件差、公共卫生及防疫无人问津,更有可能患上各种疾病。而农民工基本被排斥在医疗保险制度之外。农民工医疗保险权益的缺失,往往会导致他们有病不能就医,小病酿成大灾,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补偿。
3)养老保险权益
农民工即使参加了城镇的社会养老保险,往往也是“有始无终”,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工在春节前后办理退保手续,致使像早在1987年就实施社会保险的深圳这样的城市,虽然目前已经有4万多人符合退休条件,但实际缴纳保险费年限累计年满15年、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外来农民工至今还没有一个。
3 农民工生存状况研究对策
(1)农民工就业对策和建议
1)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富余选择职业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继续保持劳务输出的良好势头,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为劳务输出创造良好条件,多渠道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从业。
2)用好当前的惠农政策。把耕地流转政策、政府的财政支农政府策、扶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与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3)搞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目前,政府只注重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抓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及时完成从打工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2)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与建议
建立适合农民工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人数多,流动性强,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分类、分层次优先解决突出的基本保障问题。
首先要按照普遍性原则确立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这是当前最迫切的保障项目。
其次是建立农民工的疾病医疗保障尤其是大病保障制度。可以在对农民工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加以区别对待。
第三是把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纳入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对于有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固定的住所和单位,且已在城镇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应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新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发展壮大,城市建设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受“三农”政策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量农民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再加上中国固有的户籍制度不能使农民的政治身份得以改变,于是就出现了“农民工”这一中国特有的概念。
1 农民工发展与现状
我国农民工的产生与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改革。首先,农村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国家出台的激励机制,农民们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出现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
(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沿海地区开放,大量农民工涌向沿海城市,形成波澜壮阔的民工潮。
2 农民工生存状况分析
(1)新形势下就业情况
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受影响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金融风暴吹乱了他们像候鸟一样“东南飞”的迁徙节奏,给他们的生计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就业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全国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
(2)保障情况
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虽然国家没有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农民工已经开始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然而,由于制度门槛过高,不适应农民工的特点,实际进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农民工不仅数量非常有限,而且他们的权益依然得不到有效保护。
1)工伤保险权益
农民工往往从事较为危险有害的作业,又缺少较为全面的保障,往往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其结果,由于对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的无视,一旦发生了事故,他们可能会得到些微补偿或治疗,或者根本无人过问;发生死亡事故的,或者根据本非法的“生死合同”,给其家属一点补偿,或是“私了”。这种对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的无视,往往导致劳资纠纷,甚至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2)医疗保险权益
大部分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有可能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给其身心带来损害。这种损害会影响其寿命,带来或者诱发某些疾病。此外,农民既在城市打工,同样受到城市中各种致病因素的威胁,而且由于居住条件差、公共卫生及防疫无人问津,更有可能患上各种疾病。而农民工基本被排斥在医疗保险制度之外。农民工医疗保险权益的缺失,往往会导致他们有病不能就医,小病酿成大灾,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补偿。
3)养老保险权益
农民工即使参加了城镇的社会养老保险,往往也是“有始无终”,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工在春节前后办理退保手续,致使像早在1987年就实施社会保险的深圳这样的城市,虽然目前已经有4万多人符合退休条件,但实际缴纳保险费年限累计年满15年、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外来农民工至今还没有一个。
3 农民工生存状况研究对策
(1)农民工就业对策和建议
1)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富余选择职业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继续保持劳务输出的良好势头,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为劳务输出创造良好条件,多渠道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从业。
2)用好当前的惠农政策。把耕地流转政策、政府的财政支农政府策、扶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与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3)搞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目前,政府只注重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抓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及时完成从打工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2)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与建议
建立适合农民工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人数多,流动性强,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分类、分层次优先解决突出的基本保障问题。
首先要按照普遍性原则确立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这是当前最迫切的保障项目。
其次是建立农民工的疾病医疗保障尤其是大病保障制度。可以在对农民工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加以区别对待。
第三是把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纳入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对于有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固定的住所和单位,且已在城镇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应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