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19日,昆明市宣威商会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昆举行,正式宣告昆明市宣威商会成立,这标志着在昆创业发展的宣威籍企业家,已经成长为有组织、讲团结、共谋发展的集体。目前,宣威籍在外投资、经商的人员已遍布云南全省各州市,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矿产开采、食品等行业。昆明市宣威商会成立后,将改变在昆宣威籍企业家单打独斗的现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商会将成为会员话乡谊、结乡情、谈创业、谋发展、划未来的“家”。
说起宣威籍企业家,孟德宽绝对是其中一个耀眼的标志性人物。从2013年孟德宽掌舵的云南盛达集团投资宣威北部新城建设以来,他的名字更是在家乡被广为传扬。据2013年宣威招商情况显示,截至当年9月末,宣威市引资百亿余元中,民资的份额占比超过了60%。对正在进行征地、搬迁和完善相关手续的北部新城,引进开发商仅云南盛达集团一家民营企业的投资开发金额就达200亿元,几乎占整个投资额的100%。而宣威北部新城开发,是一个城市多元化开发项目,涉及范围广,投资资金多,开发力度大。因此,宣威市在招商方面经多次探讨与筛选,最后与云南盛达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开发协议。
如此大手笔的操作,你无法想象是由孟德宽这样一位草根出身的企业家一手完成的。笔者此前曾经专访过他,然而也正是因为他在商界的低调,最终文字未能见刊。“孟董为人低调,很少在媒体上公开露面。”盛达集团的员工在面对记者的时候曾如是说。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风度和姿态;高调做事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修养和胸襟。“做人低调”的人往往严于律己,不事张扬;“做事高调”的人则常常追求卓越,务求实效。
作为入滇第一关的宣威,地处红土高原东北部,历史悠久,文物胜迹颇多,自秦时开通五尺道就写下了交通史上辉煌的一页。如今,贵昆铁路纵贯宣威,另有田煤、来宾煤矿、宣威电厂、云氮铁路支线4条,天杉干线公路与市内5条支线公路相连。应该说,宣威市具有很好的经商氛围和良好的商业环境。
1961年,孟德宽出生于宣威一个普通的农家。也许是受良好商业环境的影响,孟德宽这位农家子弟很早就在从商方面显示出了天赋,仅有高中学历的他从1979年起便开始从事建筑业。
他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建筑业。凭借自身的商业天赋,1995年,孟德宽组建了云南盛达贸易有限公司(云南盛达实业集团前身),随后,他又开发建设了云南盛达汽车配件城。由于经济环境好、选项准确以及建设的快速,盛达贸易有限公司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建成,当年回收投资”的骄人成绩。
兼并之举是孟德宽的神来之笔,当时反对的意见很多,很多人认为孟德宽要收购昆明钢窗厂是疯狂烧钱的举动,因为盛达集团当时还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冒这个风险,但是审时度势之后,孟德宽还是果断出手了。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打破僵化格局,孟德宽用他的行动阐释了这一格言。
1997年,云南盛达贸易有限公司及时出资2400万元兼并昆明市钢窗厂,并一次性清偿该厂500多万元的债务。昆明市钢窗厂是建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国企,兼并前有职工314人,固定资产480万元,占地18亩。1996年,企业职工有80%下岗,濒临破产。该厂被盛达集团兼并后,利用原有的设备,孟德宽让昆明市原钢窗厂的300多名职工重新上岗,还设立了1200万元的职工福利生活保证金。该厂职工的月工资由原来的200元左右提升到1000多元,而且新建了2152平米的职工住宅。随后成立的云南盛达房地产有限公司,将其兼并所得的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并在异地重建了昆明市钢窗厂。
盛达集团划出该厂部分场地开发商品房,仅上缴税收就达2000多万元。此举为孟德宽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赚得了一桶宝贵的资金,实现了“两个盘活”和“四赢局面”的目标。“两个盘活”就是盘活了闲置的国有资产、盘活了闲置的人力资源;“四赢局面”就是国家赢(解决了国有资产亏损问题)、社会赢(解决了社会稳定问题)、职工赢(解决了就业和收入问题)和企业赢(解决了发展问题)。这一“职工全包、债务全负、土地全要”,不仅“吃肉”也“啃骨头”的成功转制有偿兼并方式,当时在全国首开先河、当属首创,为非公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可以说,孟德宽此举开创了私企兼并国企的先例,也成就了著名的“昆明市钢窗厂模式”。“昆明市钢窗厂模式”在20世纪末在云南媒体上被广泛提及。盛达集团成功平稳兼并和收购困难国有企业的“昆明市钢窗厂模式”,与被国内财经界普遍认可的刘永好的“希望模式”、南存辉的“正泰模式”、段永基的“四通模式”一起并称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四大新模式”。此后,“盛达模式”还开创了民企投资建设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先河。
1998年,孟德宽向云南省政府提交了昆明汽车客运南站项目策划书,决心拿出1亿多元的资金,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汽车客运站,同时把汽车站和商业市场建在一起,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带动。云南省政府对这一项目高度认可,迅速批准。1988年前后,昆明还缺少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的大型客货中转交通枢纽。“既然政府投资有困难,由私企投资建 设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面对昆明陈旧落后的客运状况,孟德宽一直有个心愿:在昆明打造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汽车客运站,实现日发1200台中、长途客车。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孟德宽向云南省政府提交了昆明汽车客运南站项目策划书。项目一经提出,便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分管交通的云南省副省长还特别为此项目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该项目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了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激发了孟德宽的热情。
创业艰难百战多,盛达集团在孟德宽高瞻远瞩的应对时代发展潮流中游刃有余,屡创佳绩,财富的增长在盛达像玩转的魔方一样神奇。截至目前,盛达集团已拥有八个全资子公司及一家持股公司,注册资本达1.2亿元,企业资产数亿元,从业人员2000余人。盛达集团的经营项目涉及汽车客货运输、客运站务、物流仓储、货运信息、商贸市场、房地产开发及旅游、汽车修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汽车驾驶培训、宾馆等领域。
……
一个没有野心的企业家也许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是能宏图四海的企业家必然是怀揣雄心,精心做事、用心做事的人。孟德宽就是这样的人,雄图四海但从不显露自己的真实意图,记者从其言语中捕捉到的仅仅只是其治企方略中的一鳞半爪,远不及其精髓。孟德宽曾私下向记者透露,现在盛达集团已经不满足于在昆明的发展,其发展的链条在连接云南各州市的同时,物流产业的触角已经伸向东南亚等诸国。他的愿望在宣威北部新城的建设上已经得到了初步实现。
多年来,孟德宽的足迹遍布世界很多发达国家,他在行走中学习和揣摩,更在凝神思考。他能名列中国十大物流大亨之列,绝非浪得虚名。可即便如此,他的名字也很少在媒体上出现。低调做人是他一贯的主张,走在熙攘的人流中,他和普通大众一样平凡。很多人不明白孟德宽为什么这样简朴?其实,他的朴素一如他的深邃,鲜有人能读得懂。
他不仅架设了通达四海的物流之桥,更铸就了盛达更加辉煌的明天。关于孟德宽的草根传奇,记者在这里仅仅选取了其创业初期的一些片段,然而窥一斑而见全豹,在宣威造大城,为140多万宣威人民谋福利,这何尝不是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一个成功典范?“盛世齐家,达及天下”用在孟德宽身上绝非虚言。
责任编辑:张博雅
说起宣威籍企业家,孟德宽绝对是其中一个耀眼的标志性人物。从2013年孟德宽掌舵的云南盛达集团投资宣威北部新城建设以来,他的名字更是在家乡被广为传扬。据2013年宣威招商情况显示,截至当年9月末,宣威市引资百亿余元中,民资的份额占比超过了60%。对正在进行征地、搬迁和完善相关手续的北部新城,引进开发商仅云南盛达集团一家民营企业的投资开发金额就达200亿元,几乎占整个投资额的100%。而宣威北部新城开发,是一个城市多元化开发项目,涉及范围广,投资资金多,开发力度大。因此,宣威市在招商方面经多次探讨与筛选,最后与云南盛达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开发协议。
如此大手笔的操作,你无法想象是由孟德宽这样一位草根出身的企业家一手完成的。笔者此前曾经专访过他,然而也正是因为他在商界的低调,最终文字未能见刊。“孟董为人低调,很少在媒体上公开露面。”盛达集团的员工在面对记者的时候曾如是说。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风度和姿态;高调做事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修养和胸襟。“做人低调”的人往往严于律己,不事张扬;“做事高调”的人则常常追求卓越,务求实效。
作为入滇第一关的宣威,地处红土高原东北部,历史悠久,文物胜迹颇多,自秦时开通五尺道就写下了交通史上辉煌的一页。如今,贵昆铁路纵贯宣威,另有田煤、来宾煤矿、宣威电厂、云氮铁路支线4条,天杉干线公路与市内5条支线公路相连。应该说,宣威市具有很好的经商氛围和良好的商业环境。
1961年,孟德宽出生于宣威一个普通的农家。也许是受良好商业环境的影响,孟德宽这位农家子弟很早就在从商方面显示出了天赋,仅有高中学历的他从1979年起便开始从事建筑业。
他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建筑业。凭借自身的商业天赋,1995年,孟德宽组建了云南盛达贸易有限公司(云南盛达实业集团前身),随后,他又开发建设了云南盛达汽车配件城。由于经济环境好、选项准确以及建设的快速,盛达贸易有限公司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建成,当年回收投资”的骄人成绩。
兼并之举是孟德宽的神来之笔,当时反对的意见很多,很多人认为孟德宽要收购昆明钢窗厂是疯狂烧钱的举动,因为盛达集团当时还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冒这个风险,但是审时度势之后,孟德宽还是果断出手了。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打破僵化格局,孟德宽用他的行动阐释了这一格言。
1997年,云南盛达贸易有限公司及时出资2400万元兼并昆明市钢窗厂,并一次性清偿该厂500多万元的债务。昆明市钢窗厂是建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国企,兼并前有职工314人,固定资产480万元,占地18亩。1996年,企业职工有80%下岗,濒临破产。该厂被盛达集团兼并后,利用原有的设备,孟德宽让昆明市原钢窗厂的300多名职工重新上岗,还设立了1200万元的职工福利生活保证金。该厂职工的月工资由原来的200元左右提升到1000多元,而且新建了2152平米的职工住宅。随后成立的云南盛达房地产有限公司,将其兼并所得的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并在异地重建了昆明市钢窗厂。
盛达集团划出该厂部分场地开发商品房,仅上缴税收就达2000多万元。此举为孟德宽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赚得了一桶宝贵的资金,实现了“两个盘活”和“四赢局面”的目标。“两个盘活”就是盘活了闲置的国有资产、盘活了闲置的人力资源;“四赢局面”就是国家赢(解决了国有资产亏损问题)、社会赢(解决了社会稳定问题)、职工赢(解决了就业和收入问题)和企业赢(解决了发展问题)。这一“职工全包、债务全负、土地全要”,不仅“吃肉”也“啃骨头”的成功转制有偿兼并方式,当时在全国首开先河、当属首创,为非公经济参与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可以说,孟德宽此举开创了私企兼并国企的先例,也成就了著名的“昆明市钢窗厂模式”。“昆明市钢窗厂模式”在20世纪末在云南媒体上被广泛提及。盛达集团成功平稳兼并和收购困难国有企业的“昆明市钢窗厂模式”,与被国内财经界普遍认可的刘永好的“希望模式”、南存辉的“正泰模式”、段永基的“四通模式”一起并称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四大新模式”。此后,“盛达模式”还开创了民企投资建设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先河。
1998年,孟德宽向云南省政府提交了昆明汽车客运南站项目策划书,决心拿出1亿多元的资金,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汽车客运站,同时把汽车站和商业市场建在一起,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带动。云南省政府对这一项目高度认可,迅速批准。1988年前后,昆明还缺少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的大型客货中转交通枢纽。“既然政府投资有困难,由私企投资建 设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面对昆明陈旧落后的客运状况,孟德宽一直有个心愿:在昆明打造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汽车客运站,实现日发1200台中、长途客车。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孟德宽向云南省政府提交了昆明汽车客运南站项目策划书。项目一经提出,便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分管交通的云南省副省长还特别为此项目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该项目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了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激发了孟德宽的热情。
创业艰难百战多,盛达集团在孟德宽高瞻远瞩的应对时代发展潮流中游刃有余,屡创佳绩,财富的增长在盛达像玩转的魔方一样神奇。截至目前,盛达集团已拥有八个全资子公司及一家持股公司,注册资本达1.2亿元,企业资产数亿元,从业人员2000余人。盛达集团的经营项目涉及汽车客货运输、客运站务、物流仓储、货运信息、商贸市场、房地产开发及旅游、汽车修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汽车驾驶培训、宾馆等领域。
……
一个没有野心的企业家也许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是能宏图四海的企业家必然是怀揣雄心,精心做事、用心做事的人。孟德宽就是这样的人,雄图四海但从不显露自己的真实意图,记者从其言语中捕捉到的仅仅只是其治企方略中的一鳞半爪,远不及其精髓。孟德宽曾私下向记者透露,现在盛达集团已经不满足于在昆明的发展,其发展的链条在连接云南各州市的同时,物流产业的触角已经伸向东南亚等诸国。他的愿望在宣威北部新城的建设上已经得到了初步实现。
多年来,孟德宽的足迹遍布世界很多发达国家,他在行走中学习和揣摩,更在凝神思考。他能名列中国十大物流大亨之列,绝非浪得虚名。可即便如此,他的名字也很少在媒体上出现。低调做人是他一贯的主张,走在熙攘的人流中,他和普通大众一样平凡。很多人不明白孟德宽为什么这样简朴?其实,他的朴素一如他的深邃,鲜有人能读得懂。
他不仅架设了通达四海的物流之桥,更铸就了盛达更加辉煌的明天。关于孟德宽的草根传奇,记者在这里仅仅选取了其创业初期的一些片段,然而窥一斑而见全豹,在宣威造大城,为140多万宣威人民谋福利,这何尝不是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一个成功典范?“盛世齐家,达及天下”用在孟德宽身上绝非虚言。
责任编辑:张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