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改已经有几个年头了,按说目前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有了很大的改变,然而,事实情况不容乐观。纵观我县、我市的课堂教学现状,可以说“素质教育喊得热火朝天,应试教育仍然是涛声依旧”。是新课改本身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还是教师自身存在的惰性在作祟?二者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中考这根指挥棒出了问题。
不少老师对新课改的中考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我县从2003年就实行新课程改革,第一批毕业生2006年参加新的中考,老师们都觉得很新鲜,但中考的形式与结果却让广大教师们很失望。今年是新中考的第二年,6月13日,中考结束后,老师们看到今年的中考试题又大失所望。一位老师说,“我们进行了三年的新课程学习,教师对新课程教得认真,学生也学得努力,可是今年新中考的试题却与往年相差无几,试题的类型、题量,难度上几乎与往年一样。如果让往年的考生来做这一套试题,一样能取得好的成绩,这不是使新课改徒有虚名了吗?”“我不知道自己这样还能坚持多久,如果考试还是像原来那样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我们根本无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一位物理老师说,他觉得自己总是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来回折腾,自己和学生都快受不了了,一方面要应付要命的中考,另一方面还要应付新课改。上次市教研员来调研,评课时就大动胆火,“你们这是什么新课改,老一套,还中考升学连续9年全县第一,真不知道你们的第一是怎么来的?” 我们心里清楚得很啊,哪个老师不愿按新课改教啊,可中考不变我们敢按新课改来教吗?“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进行了这么长时间,可是我们还不能做到教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教什么,我们连教的和考的都做不到统一,这样的教育改革还不如不改”,一老师气愤地说。对此,部分家长也颇有怨言,“我也知道孩子为了考试而学习,不一定能真的有出息,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家庭来说,不敢冒险让自己的孩子只‘素质’不‘应试’,所以,只要最后绕不过中考,考不上重点高中,再多‘素质’的教育都是白搭。”一家长如是说。
中考的弊端可谓多多,“考”的观念、“考”的内容、“考”的形式、“评改”的形式等等不一而论。诸如,中考重考试评价,轻非考试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中考内容偏重知识和技能,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不足:一线教师基本游离于考试科研之外,在考试面前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自我反思考试的机制;缺乏保证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录取与维持社会公平的有效机制(如招生标准简单化、途径单一和加分录取的不公平性);特别是在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等考试中存在严重的因组织不力而导致考试不公平现象;其要指出的是,目前的中考多数是各地、市、州教研员自主命题,很多教研员脱离教学一线,对课改的研究并不很深,有的还囿于自身水平有限,年龄偏大,教育观念落后等客观因素,编不出高质量的能适合新课改的中考题。
种种弊病,集中到一点那就是,以考定学。它使教师们不能做到教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教什么,教和考难以和谐统一。这种“以考定学”的标准化考试,大大限制了孩子们学习的内容和范围的丰富性,扼杀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使广大老师们在教学中无所适从,只能围着考试指挥棒团团转,疲于应付。
评价和考试制度之弊年深日久,背后更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古代讲“学而优则仕”,这儿的“学”和“优”却大有问题。狭隘的甚至教条化的考试内容、单调而缺乏变化的考试形式以及僵化的评判原则,培养了一批批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从某个角度来说,以中考和高考为核心的现行考试评价制度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毋庸讳言,要彻底改变这一制度有相当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近年来,要求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央对评价和考试改革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深入、具体,特别是这次新课改的力度和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建立以师生的发展为本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已是全国上下的共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山:“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无疑,中央这些关于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精神是很好的,但在基层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而最直接的原因就出在中考“这只看不见的手”。
在现阶段,考试仍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手段,而且是重要的手段,世界各国也都有考试。关键是考什么、如何考,因为这决定了教学、教研、教改的方向。我们一线教师心目中的中考应是怎样的呢?,
我认为,中考必须向新课程靠拢并与之相适应,这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目标。要让教师们真正做到教了什么考什么,而不是现在的考什么教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考和教的和谐统一。具体说就是:在考试思想上由以分数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在命题内容上由以知识立意转化为以能力立意;在试题题型上由单纯型转化为多元化题型;在评价方面由一维评价转化为多维评价;在试题编制上由模仿过程转化为创新过程。
最关键的是,考,要体现三维目标。因为,新的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否符合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中考试题在出题、选材和考试手段上要渗透三维目标的考察标准。既考查学生的知识、文化积累,又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并且要体现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培养是灵魂的思想。
还有一个所期待的目标,那就是要建立考试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考核是选拔人才的辅助手段。考试体现了公平性、公正性、竞争性,但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而考核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但是考核又往往会出现主观性、情感性,有失公正、公平。因此中考应采取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考试加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这样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利于更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品质状况。这就如目前的国家公务员招考方式,采取的就是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制度。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都深深印记着教师、家长、学生的教学观、评价观、人才观问题,改革创新是必然的,把握好尺度和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热切期望把中考这把双刃剑举得更高,真正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剑锋直指素质教育:我们热切期盼新中考的春天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 钱家庆)
不少老师对新课改的中考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我县从2003年就实行新课程改革,第一批毕业生2006年参加新的中考,老师们都觉得很新鲜,但中考的形式与结果却让广大教师们很失望。今年是新中考的第二年,6月13日,中考结束后,老师们看到今年的中考试题又大失所望。一位老师说,“我们进行了三年的新课程学习,教师对新课程教得认真,学生也学得努力,可是今年新中考的试题却与往年相差无几,试题的类型、题量,难度上几乎与往年一样。如果让往年的考生来做这一套试题,一样能取得好的成绩,这不是使新课改徒有虚名了吗?”“我不知道自己这样还能坚持多久,如果考试还是像原来那样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我们根本无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一位物理老师说,他觉得自己总是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来回折腾,自己和学生都快受不了了,一方面要应付要命的中考,另一方面还要应付新课改。上次市教研员来调研,评课时就大动胆火,“你们这是什么新课改,老一套,还中考升学连续9年全县第一,真不知道你们的第一是怎么来的?” 我们心里清楚得很啊,哪个老师不愿按新课改教啊,可中考不变我们敢按新课改来教吗?“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进行了这么长时间,可是我们还不能做到教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教什么,我们连教的和考的都做不到统一,这样的教育改革还不如不改”,一老师气愤地说。对此,部分家长也颇有怨言,“我也知道孩子为了考试而学习,不一定能真的有出息,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家庭来说,不敢冒险让自己的孩子只‘素质’不‘应试’,所以,只要最后绕不过中考,考不上重点高中,再多‘素质’的教育都是白搭。”一家长如是说。
中考的弊端可谓多多,“考”的观念、“考”的内容、“考”的形式、“评改”的形式等等不一而论。诸如,中考重考试评价,轻非考试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中考内容偏重知识和技能,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不足:一线教师基本游离于考试科研之外,在考试面前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自我反思考试的机制;缺乏保证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录取与维持社会公平的有效机制(如招生标准简单化、途径单一和加分录取的不公平性);特别是在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等考试中存在严重的因组织不力而导致考试不公平现象;其要指出的是,目前的中考多数是各地、市、州教研员自主命题,很多教研员脱离教学一线,对课改的研究并不很深,有的还囿于自身水平有限,年龄偏大,教育观念落后等客观因素,编不出高质量的能适合新课改的中考题。
种种弊病,集中到一点那就是,以考定学。它使教师们不能做到教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教什么,教和考难以和谐统一。这种“以考定学”的标准化考试,大大限制了孩子们学习的内容和范围的丰富性,扼杀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使广大老师们在教学中无所适从,只能围着考试指挥棒团团转,疲于应付。
评价和考试制度之弊年深日久,背后更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古代讲“学而优则仕”,这儿的“学”和“优”却大有问题。狭隘的甚至教条化的考试内容、单调而缺乏变化的考试形式以及僵化的评判原则,培养了一批批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从某个角度来说,以中考和高考为核心的现行考试评价制度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毋庸讳言,要彻底改变这一制度有相当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近年来,要求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央对评价和考试改革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深入、具体,特别是这次新课改的力度和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建立以师生的发展为本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已是全国上下的共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山:“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无疑,中央这些关于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精神是很好的,但在基层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而最直接的原因就出在中考“这只看不见的手”。
在现阶段,考试仍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手段,而且是重要的手段,世界各国也都有考试。关键是考什么、如何考,因为这决定了教学、教研、教改的方向。我们一线教师心目中的中考应是怎样的呢?,
我认为,中考必须向新课程靠拢并与之相适应,这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目标。要让教师们真正做到教了什么考什么,而不是现在的考什么教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考和教的和谐统一。具体说就是:在考试思想上由以分数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在命题内容上由以知识立意转化为以能力立意;在试题题型上由单纯型转化为多元化题型;在评价方面由一维评价转化为多维评价;在试题编制上由模仿过程转化为创新过程。
最关键的是,考,要体现三维目标。因为,新的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否符合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中考试题在出题、选材和考试手段上要渗透三维目标的考察标准。既考查学生的知识、文化积累,又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并且要体现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培养是灵魂的思想。
还有一个所期待的目标,那就是要建立考试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考核是选拔人才的辅助手段。考试体现了公平性、公正性、竞争性,但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而考核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但是考核又往往会出现主观性、情感性,有失公正、公平。因此中考应采取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考试加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这样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利于更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品质状况。这就如目前的国家公务员招考方式,采取的就是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制度。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都深深印记着教师、家长、学生的教学观、评价观、人才观问题,改革创新是必然的,把握好尺度和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热切期望把中考这把双刃剑举得更高,真正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剑锋直指素质教育:我们热切期盼新中考的春天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 钱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