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对院外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种类心肺复苏机械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对院外心跳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骤停,OHCA)患者复苏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1年2月1日时所有比较机器胸外心脏按压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对OHCA患者心肺复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指标为:自主循环恢复率(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ate, ROSC rate)。在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估并总结结果后,使用Stata、ADDIS与R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14369例患者。在主要结果ROSC率及次要结果出院生存率方面,各干预措施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OHCA患者进行徒手或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对患者的ROSC率及出院生存率没有显著区别。但在院外环境下,胸外心脏按压装置对患者的转运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院外心跳骤停;胸外心脏按压;网状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001-03
  院外心跳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骤停, OHCA)是发生在医院外的突然心跳骤停和意识丧失。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OHCA患者的唯一有效方法,而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术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影响冠状动脉和颈总动脉灌注,最终影响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的预后,有研究报道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可以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恢复和生存率[1]。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 AHA)心肺复苏指南建议高质量的CPR具有以下特点:适当的频率,足够的深度,充分的胸廓回弹,最小的按压中断时间[2]。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优点是它可以在没有任何器械辅助的情况下快速抢救OHCA的患者,而缺点则是随着抢救时间的延长,按压的质量会由于疲劳显著下降[3]。
  目前,胸外心脏按压装置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单点式心肺复苏机,以LUCAS系列为代表。它主要是通过对胸骨的中下段实施单点式加压进行按压。另一类胸部加压型心肺复苏机(Load distributing band, LDB),以autopulse为代表。这种机器将压力均匀分布在整个胸部,实现三维按压。胸外心脏按压装置优点是可以持续实施高质量的按压[4]。一些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也表明,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可以达到比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更高的胸腔内压力,从而增加冠状动脉和体循环的血流和灌注压力[5-6],缺点则是需要人力搬运及组装后才能使用。对于OHCA患者的CPR,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和机械按压各有优缺点,对于其效果和结果尚无共识。最近进行的几项meta分析,包括Khan等人在2018年进行的网状meta分析[7],该项Meta分析纳入了7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是在30天或出院生存率方面,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要明显优于Auto-pulse以及LUCAS的机械按压。在这次Meta分析中我们检索了3个新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将研究分为单点式胸外心脏按压机,胸部加压型胸外心脏按压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进一步明确不同胸外心脏按压方式对O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ate, ROSC rate)的影响。
  1 方法
  1.1研究类型使用机械按压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治疗院外CA患者 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的患者必须是成年CA患者,结果指标为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 rate)。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①患者:纳入试验的患者为成年OHCA患者;②干预措施:机械加压与手动加压比较;③结局指标:结局指标为ROSC率;④研究类型:纳入的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排除标准:①本研究缺乏对照组或不属于随机对照试验,包括未满18岁的儿童、动物研究;②无法获得原文,可获得的信息不充分;③原始数据不能转换为可以统计分析的数据。具体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
  1.3文献检索 由两名作者独立进行。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知网、万方数据库,从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21年2月1日,比较机械压缩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对OHCA患者CPR影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关键词包括“Out-of-hospital cardia”,“mechanical”,“manual”,“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ardiac arrest”。數据提取两名独立的研究人员从纳入的研究中提取数据。如果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则通过讨论解决差异,或者在必要时通过将数据发送给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
  1.4结局指标 主要结果为自主循环恢复率(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ate, ROSC rate),次要结果为30 d或出院生存率。
  1.5文献质量 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由两名作者根据Cochrane合作工具进行独立评价,通过使用REVMAN软件评估随机序列的生成、随机隐蔽、盲法等方面评估文献质量
  1.6数据分析 采用R软件,ADDIS软件对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分析异质性。I2用于检验纳入研究之间的异质性。研究异质性采用χ2和I2统计进行测量,当P值<0.05和I2>50%表明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果不存在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据,数据汇报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8]。
  2 结果
  2.1文献检索 结果初检共检索出1290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后共筛选出9篇随机对照试验[9-17],文献筛选流程如图1。   2.2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纳入文献中8篇文献为英文文献,一篇为中文文献,均为双臂研究,纳入患者数量为14369例,基本特征见表1。


  2.3文献质量 评价采用REVMAN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见图2。
  2.4自主循环恢复率的网状Meta分析 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胸部加压型心肺复苏机与徒手胸外按压直接比较3次,单点式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直接比较5次,胸部加压型心肺复苏机与单点式心肺复苏机之间没有直接比较。
  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I2=65.5%,Q=17.45>6(d.f.),P=0.0078<0.05,存在异质性,因此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尽管结果显示成为最优措施概率排名最高的是胸部加压型心肺复苏机(SUCRA评分69.6),但OR值与95%置信区间显示三种干预措施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详见表2。




  2.530…d或出院生存率的网状Meta分析 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胸部加压型心肺复苏机与徒手胸外按压直接比较3次,单点式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直接比较5次,胸部加压型心肺复苏机与单点式心肺复苏机之间没有直接比较。
  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I2=50.9%,Q=12.22>6(d.f.),P=0.073>0.05,没有显著异质性,但为了结果可信度更高,因此仍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成为最优措施概率排名最高的是单点式心肺复苏机(SUCRA评分59.2),但OR值与95%置信区间显示三种干预措施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详见表3。


  3 讨论
  本次网状Meta分析共纳入9篇文献,14369例患者,但分析并没有能够证明机械按压装置具有更多的优势,但是,在之前的研究中,与徒手胸外按压相比,安装机械的过程可能会导致胸外按压的中断,继而延后首次除颤的时间,在一项研究中,Auto-pulse组的首次除颤平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被延长了2.1 min[9],另外,在Rubertsson等人的研究中,只有95%的患者只能接受Lucas心肺復苏机的救治,约5%的患者会因为体型与体重的问题无法安装机械。不同体型与体重的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延长心肺复苏机的安装。
  Khan等人[7]2018年的网状Meta分析也表明,与机械按压相比,徒手胸外按压所导致的气胸和血肿更少这一发现需要进一步的Meta分析或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同时,目前的机械按压装置也存在缺陷。虽然可以很好地模拟心脏泵血的机制,但从早期的Thumper系统到目前的Lucas,Auto-pulse系统,一直缺乏提示按压质量和安全性的机制。
  本次网状Meta分析也存在几个局限性,首先在于它是对原始文献的二次分析,虽然纳入的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但因为器械的关系,不可能实施盲法; 其次是每项研究中检查的医疗记录大部分来自欧洲和美国,这可能会对结果外延性造成限制。最后,纳入研究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基础疾病,不同个体OHCA的原因可能会影响个体的结局指标。同时,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机械按压和徒手按压在质量以及结局指标上,对患者都没有影响。
  4 总结
  OHCA患者进行徒手或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对患者的ROSC率及出院生存率没有显著区别。但在院外环境下,胸外心脏按压装置对患者的转运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IDRIS A H, GUFFEY D, PEPE P E, et al. Chest compression rates and survival following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 Crit Care Med, 2015, 43(4): 840-8.
  [2] PANCHAL A R, BARTOS J A, CABA?AS J G, et al. Part 3: Adult Basic and Advanced Life Support: 202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 2020, 142(16_suppl_2): S366-s468.
  [3] HIGHTOWER D, THOMAS S H, STONE C K, et al. Decay in quality of closed-chest compressions over time[J]. Ann Emerg Med, 1995, 26(3): 300-3.
  [4] LURIE K. Mechanical devic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 update[J]. Emerg Med Clin North Am, 2002, 20(4): 771-84.
  [5] IKENO F, KANEDA H, HONGO Y, et al. Augmentation of tissue perfusion by a novel compression device increases neurologically intact survival in a porcine model of prolonged cardiac arrest[J]. Resuscitation, 2006, 68(1): 109-18.   [6] CASNER M, ANDERSEN D, ISAACS S M. The impact of a new CPR assist device on rate of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 Prehosp Emerg Care, 2005, 9(1): 61-7.
  [7] KHAN S U, LONE A N, TALLURI S,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chanical versus manual compression in cardiac arrest-A 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 [J]. Resuscitation, 2018, 130(182-8.
  [8] HIGGINS J P T, THOMAS J, CHANDLER J, et al. 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M]. 2019.
  [9] HALLSTROM A, REA T D, SAYRE M R, et al. Manual chest compression vs use of an automated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 during resuscitation following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 randomized trial[J]. Jama, 2006, 295(22): 2620-8.
  [10] SMEKAL D, JOHANSSON J, HUZEVKA T, et al. A pilot study of mechanical chest compressions with the LUCAS? device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 Resuscitation, 2011, 82(6): 702-6.
  [11] RUBERTSSON S, LINDGREN E, SMEKAL D, et al. Mechanical chest compressions and simultaneous defibrillation vs 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the LINC randomized trial[J]. Jama, 2014, 311(1): 53-61.
  [12] WIK L, OLSEN J A, PERSSE D, et al. Manual vs. integrated automatic load-distributing band CPR with equal survival afte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The randomized CIRC trial [J]. Resuscitation, 2014, 85(6): 741-8.
  [13] PERKINS G D, LALL R, QUINN T, et al. Mechanical versus manual chest compression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PARAMEDIC): a pragmatic,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2015, 385(9972): 947-55.
  [14] GAO C, CHEN Y, PENG H,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AutoPulse automated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the northern district of Shanghai, China[J]. Arch Med Sci, 2016, 12(3): 563-70.
  [15] ANANTHARAMAN V, NG B L, ANG S H, et al. Prompt use of mechanic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the MECCA study report[J]. Singapore Med J, 2017, 58(7): 424-31.
  [16] HARDIG B M, LINDGREN E, ?STLUND O, et al. Outcome among VF/VT patients in the LINC (LUCAS IN cardiac arrest) trial—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Resuscitation, 2017, 115(155-62.
  [17] 黃淳君, 陈国锋, 叶森, 等. 第三代心肺复苏机在院外心脏骤停中的效果评价[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04): 415-8.
  作者简介:尹新博(1990.02-),男,汉族,湖南株洲人,硕士,护师,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护理学;
  *通信作者:黄也(1997.0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流行病学。E_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结合新办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提出新办普通高校到重点高校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科研水平的退休教授(称“外聘教授团队”)来校进行指导工作,并从组建“外聘教授团队”的必要性、定位、实施作用及实施途径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新办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质量、培养机制及具体措施,对加快青年教师创新培养工作及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卫生事业发展紧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基于互联网的《异常人体形态学实验》在线教学的应用。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医学本科口腔专业、中医专业、预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2018级学生为试验组,2017级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线上自学+直播教学+线上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86.49%的学生对在线授课和学习效果表示认可;试验组期末客观题机考成绩75.81±11.88,试卷的难度系数0.7581,区分度为0.2767;期末主观题数字切片读片测试成绩95.34±9.04,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药行业急需创新创业型人才。目前中药学教学模式多以传统方式为主,存在着较多问题,例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更给中药学的教学效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实现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中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基于翻转课堂适用于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结合在线教学平台、组织教学活动及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该新式的教学模式,将为中药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目的 探讨线上动漫视频为主的学习与线下床旁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临床关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6~12月,将在某三甲医院儿科护理轮转实习的137名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搜寻行为习惯,为更有针对性地服务附属医院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在北京市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临床教学医院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形势下不断创新,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固文化自信,成为全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主旋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个社会的文化议题,更是集历史、政治、艺术、文化等学科为一体的教育素材。研究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时代主题,探究医学类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和发展现状,分析医学公共教育的方法及特性,着重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医学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发展和创新,探索人才素质培养路径,鼓励医学人才承担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和使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高校紧急启动“停课不停学”预案,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在线教学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实施,保证了春季学期高校教学工作的顺利执行,然而紧急启动的在线教学必然引起诸多问题。为了及时了解特殊时期在线教学学生学习状况,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上海某医学院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能够适应当前开展的在线教学模式;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对在线教学看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今后的在线教学工作中应该重新设计课程、改革评价机制,并
随着医改的深入和国家对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要求,高水平的研究型医院是顺应时代要求,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对实现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某综合医院转型研究型医院的实践过程及效果,旨在探索研究型医院的发展路径。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7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组依照随机法(每组n=38),对比组采纳持续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病例组在对比组基础上采纳NIPPV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病例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比组(7
目的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发生了改变。众多短视频平台的涌现,也为公立医院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提供了新的机遇,利用好这个发展机遇是医院宣传工作值得探讨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某公立医院“快手”平台账号从开通至今的内容、特点和运营模式分析。结果从初期的“不定期、不定时”模式逐步探索出了适应平台和用户的标准化短视频发布流程。结论由于公立医院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健康领域内容具有一定权威性,短视频平台成为公立医院进行健康传播,树立医院形象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将是未来医院宣传工作的重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