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与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TBA、PCⅢ、IV-C含量在肝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尤以肝硬化组(LC)和慢活肝组(CAH)升高明显。结论:血清TBA、PCⅢ与Ⅳ-C检测能可靠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炎活动性,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有用指标。
关键词:总胆汁酸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肝纤维化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肝病患者133例,年龄22~70岁,平均52岁。按2000年全国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划分:①急性肝炎组40例(男28,女12);②慢迁肝(CPH)组29例(男19,女10);③慢活肝(CAH)组33例(男24,女9);④肝硬化(Lc)组31例(男24,女7);⑤健康对照组50例(男32,女18),年龄26~64岁,平均42岁,均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肝功能正常,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阴性。
检测方法:检测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4ml,离心取血清标本备用。PCⅢ、Ⅳ-C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定量检测,TBA采用郎道公司试剂盒,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
数据分析: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与X2检验。
结果
各组血清TBA、Ⅳ-C、及PCⅢ含量比较:TBA、Ⅳ-C、PCIII含量(除Ⅳ-C在急性肝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在各肝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尤以CAH组和LC组增高明显。而TBA和PCⅢ的含量急性肝病组增高程度接近CAH组和LC组。见表1。
各组肝病患者3项指标阳性率(%):慢性肝病组和肝硬化组Ⅳ-C、PC12项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急性肝病组(P<0.05),尤以肝硬化(LC)组阳性率最高。CAH组次之。血清TBA阳性率在各类肝病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LC)组和急性肝炎阳性率最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
血清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细胞中合成与分泌并随胆汁分泌到肠道进行肝肠循环,经过门静脉时95%以上被重吸入肝,仅有微量进入血液。当肝功能受损时,可使胆汁酸代谢发生变化,使其直接进入血循环的量增加。血清TBA是一项反映肝功能损害比较敏感的指标。当肝细胞轻微损伤时,血清TBA即明显升高,尤其肝硬化者TBA异常率最高且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特别是肝功能常规指标改变不明显时,比其他肝功能指标反映肝损害更为明显。
本文结果显示,各组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而以急性肝炎组、CAH和LC组升高明显。说明TBA是反映肝细胞损伤非常灵敏的指标。可作为慢性肝细胞损害的指标之一。
IV-C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主要分布在血管、胆管的基底膜中。肝脏病变时基底膜破坏或改变,Ⅳ-C含量明显增加。据报道Ⅳ型胶原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非常适合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且Ⅳ-C浓度与肝纤维化程度有相关性。本文结果显示Ⅳ-C含量在慢性肝病组(CPH、CAH)和肝硬化组L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病程进展IV-c血清含量逐步升高。急性肝组和健康对照组无差异。
PCⅢ是肝纤维组织中胶原蛋白的主要类型,与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的合成及代谢密切相关。本文结果表明,PCⅢ含量在各类肝病组均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升高(各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1)。以肝硬化组、慢活肝组、急性肝炎组升高最显著。且三组间结果无差异。可能因为急性肝炎与慢活肝患者肝细胞内炎症浸润、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形成活跃所致。而肝硬化组尤其晚期肝硬化以I型胶原合成增多为主,Ⅲ型胶原合成主要在肝硬化早期。故LC组血清PCⅢ最适合于诊断早期肝纤维化。
TBA、Ⅳ-C、PCⅢ三项指标在各类肝病中的阳性率以肝硬化组为最高,分别为96.8%、96.8%、83.3%;CAH组次之,分别为91%、51.5%、72.7%;因此三项指标联合测定诊断早期肝纤维化敏感性高,结果可靠。
关键词:总胆汁酸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肝纤维化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肝病患者133例,年龄22~70岁,平均52岁。按2000年全国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划分:①急性肝炎组40例(男28,女12);②慢迁肝(CPH)组29例(男19,女10);③慢活肝(CAH)组33例(男24,女9);④肝硬化(Lc)组31例(男24,女7);⑤健康对照组50例(男32,女18),年龄26~64岁,平均42岁,均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肝功能正常,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阴性。
检测方法:检测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4ml,离心取血清标本备用。PCⅢ、Ⅳ-C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定量检测,TBA采用郎道公司试剂盒,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
数据分析: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与X2检验。
结果
各组血清TBA、Ⅳ-C、及PCⅢ含量比较:TBA、Ⅳ-C、PCIII含量(除Ⅳ-C在急性肝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在各肝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尤以CAH组和LC组增高明显。而TBA和PCⅢ的含量急性肝病组增高程度接近CAH组和LC组。见表1。
各组肝病患者3项指标阳性率(%):慢性肝病组和肝硬化组Ⅳ-C、PC12项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急性肝病组(P<0.05),尤以肝硬化(LC)组阳性率最高。CAH组次之。血清TBA阳性率在各类肝病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LC)组和急性肝炎阳性率最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
血清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细胞中合成与分泌并随胆汁分泌到肠道进行肝肠循环,经过门静脉时95%以上被重吸入肝,仅有微量进入血液。当肝功能受损时,可使胆汁酸代谢发生变化,使其直接进入血循环的量增加。血清TBA是一项反映肝功能损害比较敏感的指标。当肝细胞轻微损伤时,血清TBA即明显升高,尤其肝硬化者TBA异常率最高且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特别是肝功能常规指标改变不明显时,比其他肝功能指标反映肝损害更为明显。
本文结果显示,各组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而以急性肝炎组、CAH和LC组升高明显。说明TBA是反映肝细胞损伤非常灵敏的指标。可作为慢性肝细胞损害的指标之一。
IV-C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主要分布在血管、胆管的基底膜中。肝脏病变时基底膜破坏或改变,Ⅳ-C含量明显增加。据报道Ⅳ型胶原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非常适合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且Ⅳ-C浓度与肝纤维化程度有相关性。本文结果显示Ⅳ-C含量在慢性肝病组(CPH、CAH)和肝硬化组L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病程进展IV-c血清含量逐步升高。急性肝组和健康对照组无差异。
PCⅢ是肝纤维组织中胶原蛋白的主要类型,与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的合成及代谢密切相关。本文结果表明,PCⅢ含量在各类肝病组均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升高(各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1)。以肝硬化组、慢活肝组、急性肝炎组升高最显著。且三组间结果无差异。可能因为急性肝炎与慢活肝患者肝细胞内炎症浸润、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形成活跃所致。而肝硬化组尤其晚期肝硬化以I型胶原合成增多为主,Ⅲ型胶原合成主要在肝硬化早期。故LC组血清PCⅢ最适合于诊断早期肝纤维化。
TBA、Ⅳ-C、PCⅢ三项指标在各类肝病中的阳性率以肝硬化组为最高,分别为96.8%、96.8%、83.3%;CAH组次之,分别为91%、51.5%、72.7%;因此三项指标联合测定诊断早期肝纤维化敏感性高,结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