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开放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如果把学生框在教室里,局囿于教材中,每日在题海里翻滚,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够适应新课程体系下教学的要求。在现代信息时代,我们语文课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节奏,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便可使语文课上得生动且具感染力。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教师讲得是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很想睡觉。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限制了学生有效信息的吸收,导致了课堂效率很低。而现代多媒体的使用却可弥补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有助于调动学生全身的感观来完整准确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熟练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由远变近、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图像、声音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极强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学生对这一篇课文里所涉及的各种事物及颜色不太容易理解,因为它们有些是非常抽象的,但是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色彩鲜明的录像和图片可以让学生进入了美丽的色彩世界:春花的娇媚;春草的柔嫩;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细腻……尽可以让学生将其与课文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将现代多媒体引进课堂,可以使班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对语文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从不同的方面获取成就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主动学习。
  
  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因为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现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很好地理解把握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很重要,这时采用分段录像并辅以投影片的形式则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在不同的情境当中,他的语言及行为表现均不相同,多媒体手段则能淋漓尽致地展示该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他对待一件事情上的多次变化就可向学生揭示出他之所以变的根本原因,从而更能让学生总结出他的的确确是一条不打折扣的“变色龙”,并由此进一步把握全文的主旨。这样边讲解边加以演示,学生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
  
  四、有助于古诗词的理解
  
  古代诗词讲究的就是短小精悍,绝不冗长拖沓,它给人以广阔的空间和余地让人去体会它深刻的意境和内涵。一些词句或内容如果用现代的角度来看未免有些偏颇或不当,但如果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例如,在教学《蒹葭》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文章所展现的清幽画面和主人公那种缠绵绯测的情怀,在讲解前让同学们观看画面并聆听《在水一方》,让他们自己听后说出歌中所表现的感人之处,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美的享受,也了解到了全篇的主要意境;在讲解之后,再播放歌曲,对学生深入理解有很大益处。因此,在古诗词中利用多媒体,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并给其以美的陶冶。
  综上所述,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不单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而刻意采用的形式,而如果能够适时、准确、得当(也就是说不能滥用,要适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当用才用)地去运用它,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全部感观,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容。
  实践证明,现代多媒体的使用对于以上几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更有利于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基础教育、教学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课程改革推进的步伐。本文试对历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学历史 改革 问题    新世纪伊始,国家正式启动了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新的课程改革显示了其生机与活力,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然而,课程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
期刊
摘要:培养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    一、培养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敢于打破常规,破除陈旧观念,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充满精神活力的良好品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为他们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应有的权利,让其充分发挥主
期刊
鉴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抽象,缺乏形象性,难以记忆,加之中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对于一些政治经济中的常识现象缺乏感性了解,导致政治知识很难掌握。在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些教师还长期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理论思维习惯和方法的科学培养,脱离生活实际,使不少学生产生政治课枯燥乏味的不良印象,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政治教学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政治教
期刊
一、学习与情感的关系     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英语教学更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需要英语、使用英语的情感出发,振奋精神,踏踏实实学好英语。重视英语的情感教育,符合教学论的基本规律。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为教学的活动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教学中适时地
期刊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那么,如何通过课堂评价来培养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氛围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为安全,就是对儿童的独特想法不进行批评与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
期刊
农村中小学中大部分都离城市较远,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配置都相对薄弱。有一些弱智学生一般也都随班就读。弱智生随班就读促成了一种加快弱智教育发展步伐应运而生的办学形式。那么,我们面对现状,该如何调整我们的日常管理和着手我们的教学呢?今对此状,浅谈一下我的几点建议,以便和大家更好地研究交流。    一、两到位    1.领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思想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管理,
期刊
洋泾浜英语是指非正规的、不登大雅之堂的英语。它起源于鸦片战争时期的上海,它是当地人和外国商人、水手、传教士接触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英语。外国人为了使当地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往往简化自己的语言,同时夹带一些当地语言的成分;当地人在接受这种语言的同时又把母语的一些规则渗透进来,因此它成了母语与外语在语法、语音、词汇体系上的妥协的特殊语言形式。它的产生及流行说明了采用这种妥协的方式是学习、使用外语的
期刊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内容的本身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心理动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可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大胆猜测,勇于探索,深入研究,使学生产生爱学习、想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他们主动参与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我们沟通交流的一种工具。英语是世界上被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而且在好多国家都被作为官方语言使用。全世界大范围的人们都在努力学习英语,母语并非英语的国家都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编入教材来学习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2008年我们的北京奥运会圆满召开了,其中多数国家都以英语作为母语,我们的志愿者们个个也都是高水平的英语爱好者,并且贯穿大会整个过程其中的一种语言就是英语。现在我们的好多中学生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中的绝大多数知识都是前人从实验中得出的。另外,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卷中,高考化学实验部分赋值高(约20%)。再有,现在的素质教育更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将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    一、妨碍学生学习化学实验兴趣的原因分析    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