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穿越千年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leeDak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分享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其中收录了他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期间写下的37篇作品。和大部分游记不同的是,这里很少有“轻快笔调”,反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苍老”是由于《文化苦旅》的起点和终点不止于地域和空间,而是穿越了千百年的历史,从莫高窟走到都江堰,从庐山走到长江三峡,从身体的艰难跋涉到心灵的强烈冲击,他对各个地方、各个文明进行历史审视与反思。《道士塔》写到了因为看守人愚昧导致文物外流的巨大遗憾,《江南小镇》则探讨了一代代文人的“归隐情结”……
  今天,我们很难坐在书斋中去漫想魏晋南北朝的豪迈雄厚,唐代的风姿无限,因为我们的心和那些朝代隔着一堵时光的“墙”,只有当我们循着那蛛丝马迹去苦苦追寻,发挥想象,才可能真正翻越它,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走到一起。《文化苦旅》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一代代的人看到了历史之美,也看到了行走的力量,再不愿坐在书斋里空谈文化,而是从一砖一石、一墙一塔间,亲自去触摸这个民族淬炼了几千年风雨的文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争论这两者究竟哪个更重要。余秋雨先生也经常被问起这个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没有两者,路,就是书。”书路归一,不可分割。“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选择、探寻、猜测、想象都生气勃勃;只有走在路上,使一切活动起来,我们才能凭借着山河找到大量真实细节,真切感受到在天地间活过一次。”

      写作缘起


  《文化苦旅》是文化学者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集。这本书是受了一位童心难泯的美国老教授的激发,这位教授虽然年老,却冒险般地游历了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这也让余秋雨萌生出重新认识祖国大地的愿景。所以,他在不惑之年,走出书斋,开始了这场“文化苦旅”。

  名家解讀


  《文化苦旅》的篇章风格并不统一,但慢慢咀嚼后,你就会发现这些文章都有共同的“设计意象”:借山水古迹探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寻找那生生不息民族精神动力的源泉。民族精神是实物,可触碰、可追寻,它可以是一座寺庙,一座塔……行走中,风烟俱静,鲜活的历史在你眼前驻足,只剩下一个人、一颗单纯的心,慢慢感受民族文化及精神的积淀。
  我们都需要一趟苦旅,亦需要一次修行。追寻智者的脚步,走遍祖国的河山,探寻自己民族文化发展的步伐,你我在这途中不只是过客,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评论
  文字上的完美尽管艰难,但毕竟是“技”,可修炼、可学习,文字背后的真实社会责任感、紧迫感,一种超越了文字以上的思想提炼,一种愿意负重敢于吃苦的力量,这些,才是《文化苦旅》区别于其他散文的核心。这些,才让我这样对历史本来并不感兴趣的读者深切地悲痛敦煌文物的流失,才让我数次在梦中拜倒在天一阁朱红大门前虔诚地膜拜,不自觉地问:你来了吗,你又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
  文化,不管在哪个时代哪种文明下,都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感召,是超越一切政治因素与社会习惯真正为一个人的本源与根基写下定义的力量。
  文字,因为真,才会苦。
   ——艾小柯
其他文献
BBC的自然纪录片是很多人必追的剧集,今年最令人期待的肯定就是历时四年拍摄的《王朝》。影片的主角是帝企鹅。不过,片子还没播完,博客上就吵翻了天。  原来,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发现:在企鹅大部队的一侧,大约50只帝企鹅被困在一个冰坑里。想要从坑里出来就必须爬上周围的陡坡,可是面对又滑又陡的斜坡,刚向上爬两步,就往下滑三步。  平时看到企鹅脚底打滑摔倒时,你可能会被它们滑稽的样子逗笑,但如今看到它们歪歪
期刊
你有缺点,也有优点;但不都是缺点,也不全是优点。  请先记住这一点。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相貌不同,声音不同,性格不同,优缺点也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并不平等。  最近有人建议孩子们的运动会不要再排名次,我认为这是误解了平等的含义。  真正的平等,是從承认对方的能力开始。如果自己做不到的事对方能做到,就该承认对方的能力。反之,如果有你能做到的事而对方做不到,对方就该承认你的能力。  这才是真正
期刊
柬埔寨,是一个古树与寺庙缠绵千年的美丽佛国,但这里也有“地雷博物馆”的别名!因饱经战火摧残,柬埔寨地下至今埋藏着1500多万颗各式地雷。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为其提供排雷技术、资金、器材等人道主义援助。中国女生陈敏,在未婚夫不幸在柬埔寨雷区牺牲后,勇敢加入了国际排雷志愿者组织,在惊心动魄中谱写下人生传奇。  奔赴柬埔寨之前,陈敏加入了国际人道主义排雷志愿者组织MAG,并系统学习了专业的地雷清除方法和
期刊
国宝姓名:  《虢国夫人游春图》  收藏地:  辽宁省博物馆  前段时间,“名媛”一词引起热议,也让人开始好奇,在古代真正的名媛是如何生活的?古代也有名媛群吗?  大唐天宝年间,有这样一位名媛登上了历史舞台,她就是赫赫有名的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三姐。当时,杨贵妃思念姐姐,唐玄宗就把她的三个姐姐都接到了京城,赐予房屋和土地。除了三姐被封为虢国夫人,另两位姐姐也分别被封为秦国夫人和韩国夫人。 
期刊
刘新宇原来是《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多年来一直在做帮扶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  谈起做公益的初衷,他说,做新闻时,有机会接触到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后,被深深刺痛了。上小学时,他的父亲被公派出国,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也许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我对于留守儿童的事情更为关注,也更容易被觸碰到。因此,我们一开始做的时候,瞄准的就是心理问题。”  有一次,刘新宇去留守儿童家中探访,发现
期刊
普京曾在参观俄罗斯博物馆时,站在一张作品前不由感叹:拍得多美的雪景照!工作人员赶紧小声提醒:“这不是照片,而是黑白雪景画。”  让普京错认的,正是格鲁吉亚功勋画家:Guram Dolenjashvili。他外号“雪魔”,从13岁开始,默默画了一辈子雪。  他笔下的雪,不再是单纯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反而有一种壮美。在一片辽阔苍茫的天地中,不经意又透出几分静谧与温暖。所有的作品,对光影的掌控近乎完美
期刊
那一年,《纽约太阳报》一位年轻记者采访爱迪生:“爱迪生先生,您目前的发明(电灯)曾经失败过一万次,您对这些有什么看法?”  “年轻人,你的人生旅程才刚刚开始,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我没有失败过一万次,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大多数人每失败一次,做事的热度就会降低一格,直到丢失信心,失去勇气,放弃前进。真正的强者如爱迪生这般在每次失败中收获经验,从而站在更高处眺望。所以
期刊
小的时候,总有叔叔阿姨喜欢逗我,问我那个千古不变的考题:“小蕊蕊,你是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啊?”请注意,这个考题没有“坑”,因为没有问我“更喜欢谁”,可是我的回答从来就是坚定不移:“妈妈!”必须是妈妈,肯定是妈妈啊,因为工作的关系,那时候我和爸爸一年见面的次数,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上小学了,有一次爸爸回来,我面对陌生的他怯生生地喊了一声“叔叔”,他怔住了,久久,久久没有说话。没过多久,听说爸爸
期刊
树荫间缱绻着泛了黄的落叶,初秋的风张狂地吞噬着夏日的残温,最后一点点余热也渐渐散去,殆尽在缓缓飘落的树叶间,我不由得裹紧了略显单薄的外套,逆着风小跑进了书城,却不曾想,在繁华喧嚷的市中心,朴素而又感人的一幕撞进我的视线。  书城的门旁坐着一个卖杂货的老奶奶,她略显黝黑的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沟壑,坐着的身形有些佝偻。偶尔有路过的人驻足询问几句,她和人交流时,干瘪的嘴里已见不到几顆牙齿,光秃的牙床让发
期刊
钱盈盈的外婆华冠群是华派紫砂的传人,母亲钱秋虹也是一代名师。外婆和母亲做紫砂壶时,钱盈盈从小就跟在一边玩泥巴,捏一只小狗或一张桌子,有时还把紫砂泥塞在模子里,磕出来就是一朵梅花。长大后她才知道,从模子里磕出来的梅花,其实是外婆自创的紫砂烧制工艺中的“花薄嵌灵”经典技法,在贴花、薄胎工艺等方面都独树一帜。  虽然钱盈盈从小就沉浸在紫砂世界里,但母亲最初并没有想让她传承家族技艺。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