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与《分湖旧隐图》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eme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亚子先生有作图寄意的喜好,他常常把自己的回忆、思虑、憧憬等种种情思,化作形象的构思,请人绘成图画,然后征集题咏,汇集成册。他的一生此类作图有13件,最早的是《梦隐第二图》,作于1912年;最晚的是《东都谒庙图》,1944年开始酝酿,完成于1945年。《分湖旧隐图》是柳亚子请人所作的第二图,自1913年起至1920年止,7年之中,有图画21幅,题嵩38幅(斋,相当于头、首,指题写“分湖旧隐图”五字为题目),最多的是题咏,有234件,柳亚子先生将其装裱成293件册页,十分珍爱。
  《分湖旧隐图》问世至今,将近100年历史,可是此图此集到目前为止,仍旧养在深闺人未识。触发柳亚子作《分湖旧隐图》的动因是什么?作图之后为什么要广泛征集题咏?归隐就归隐,为什么要取名“旧隐”?这些题咏,包括作记撰跋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不同的声音?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南社研究者探究。
  
  一
  
  关于《分湖旧隐图》,最早的记载是1913年6月,当时南社社员、京剧演员陆子美在吴江芦墟演出,柳亚子以诗代简,请子美为他画一幅《分湖旧隐图》,诗中有句:“闻君踪迹滞菰芦,我亦烟波旧钓徒……耦耕倘遂他年约,雨笠烟蓑过此生。”1914年10月,柳亚子作了《分湖旧隐图记》,发表在《南社丛刻》第12集上,明确要求同社社友题咏及撰文。
  在酝酿《分湖旧隐图》的同时,柳亚子有自请出社和恢复南社社籍之举。那是1912年10月27日,南社举行第7次雅集。柳亚子主张改编辑员三人制为一人制,准备毛遂自荐,为了南社的前途,他觉得不用避什么大权独揽的嫌疑。但是,高天梅并不理解柳亚子的良苦用心,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付诸投票,结果反对票多,柳的提议未获通过。接下来,高说了一些话,嘲讽柳亚子,晚上聚餐时,高还在冷言冷语,自鸣得意。柳亚子非常难堪,喝了许多闷酒。10月28日,柳在《民立报》刊登《柳亚子脱离南社之通告》,声称“仆因多病,不能办事,自请出社”。
  接下来,南社同仁多次请柳复社,均遭到拒绝。一年半后,柳亚子对于南社组织体制又有了新主张,他认为必须改编辑员制为主任制,主任由全体南社社员通信选举,书记、会计和干事,由主任委托。姚石子等社友表示赞成,高天梅也不表示反对。于是,在南社第10次雅集时一致通过了柳亚子的意见,又通过通信选举柳亚子为主任,总揽社务。1914年5月24日,南社在上海愚园云起楼举行临时雅集,柳亚子复社。
  从上述时间来看,柳亚子自请出社在前,请人作图在后。因此,有人觉得《分湖旧隐图》的构思是由出社引发的,甚至有人认定此图之作,表明柳亚子不愿再引领南社社员奔走呼号了。
  柳亚子是宣布出社了,但他是不是真的与南社决裂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当时《南社丛刻》第7集已经付印,尚未正式出版,柳亚子有始有终,亲自校对,直到第7集问世才完全卸职。由此,我们觉得,尽管柳亚子拒绝南社友人的劝说,不肯复社,但他对南社毕竟存有情谊,第7集《南社丛刻》印刷问世就是证明。再则,我们应当看到,在参加第7次雅集之前,柳亚子在家里兢兢业业编辑第7集《南社丛刻》,他根本没有想到要登报出社,自请出社只是这位诗人一时愤激之举,不是什么深思熟虑的结果。柳亚子对南社实在是无法忘情的,在内心深处仍把自己当成是南社的一员。就在他出社的阶段,1913年5月26日,京剧演员陆子美填写南社人社书,人社号415,介绍人正是宣称自己不再是南社社员的柳亚子。再说,柳亚子提出的主张也都是为了南社的生存与发展,请看柳亚子的说法:“因为顾名思义,编辑员的权限,只是编辑而已,管不着其他的事情。而这时候的主张,以为对于南社,非用绝对的集权制,是无法把满盘散沙般的多数文人组织起来的。我就想进一步的改革,要把编辑员制改为主任制……还有,书记、会计和干事,都是担任事务方面的人材,在集权制范围以内,是不需要推举或选举,而应由主任委托,在必要时,还可以由主任自己兼职的。”(柳亚子:《我和南社的关系》,《南社纪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如此深深关切南社的人,怎么可能与南社彻底决裂呢?怎么会就此隐居了呢?
  《分湖旧隐图》的确是酝酿于柳亚子退出南社之后,不过,1913年6月,请陆子美作了第一幅《分湖旧隐图》之后,柳亚子没有张扬,直至1914年10月,已经复社近5个月之后,才刊出《分湖旧隐图记》,要求社友题咏及撰文。
  《分湖旧隐图》为何而作呢?我认为是柳亚子对国家时局的极度失望所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可是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氏上台后倒行逆施,甚至妄图以帝制取代共和。下面两案对柳亚子的刺激最烈。
  为了替淮南社社员周实、阮式复仇,惩办清末知县姚荣泽,柳亚子奔走呼号最为激烈,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这个时候,我是把全生命都交给周、阮一案的了。”(同上)柳亚子会同南社社友宁太一、朱少屏、高天梅、雷铁匪、沈道非六人,联名致电孙中山,要求将姚荣泽火速解来上海,柳亚子又与陈英士、蔡冶民会商,以沪军都督名义起草了一通致大总统以及司法部总长、次长的电文,要求将姚荣泽归案讯办,以伸国法。经过了无数道坎坷,终于在1912年3月31日,宣判姚贼死刑。可是业已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一纸赦令,减等治罪,于是立马改处监禁10年,事实上未足3个月,姚荣泽已经逍遥法外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此案真相大白,元凶竟然就是袁世凯。柳亚子早就认识了袁世凯,然而袁氏竟然如此卑劣,还是令他感到震惊。他写下了《哭宋遁初烈士》五律2首,内中有句:“忽复吞声哭,苍凉到九原。斯人如此死,吾党复何言!”
  这时的柳亚子,感到国事无可为,“我是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政客,更无直接参加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笔头,长歌当哭”(同上)。于是,他想回老家分湖归隐,才有陆子美所作的第一幅《分湖旧隐图》。柳亚子是刚刚从旧式士子走过来的知识分子,在他看来无法兼济天下时,只能独善其身。
  没多久,“二次革命”爆发。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根据孙中山指示,率先在江西宣布独立,举兵讨袁,随后江南各地相继独立。南社社员参加讨袁革命者众多,黄兴在南京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蔡冶民代理江苏省长,陈去病、庞檗子、庞树松、孙景贤等联袂赴宁,陈去病任秘书;陈英士任上海讨袁军总司令;居正任吴凇要塞司令;柏烈武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同时参加讨袁革命的社员还有范鸿仙、田桐、章木良等。
  更多的南社社员,拿起手中的笔,参加讨袁斗争。邵力子在《民立报》发表《讨袁之捷于应响》,胡朴安在《中华民报》发表《讨袁篇》,徐血儿在《民立报》发表《讨袁之真意义》,程善之在《中华民报》发表 《讨袁贼檄》,《民立报》发表宁太一武昌狱中诗七律2首,苏曼殊在《民立报》发表《释曼珠谨代十方法倡宣言》,一篇篇战斗檄文,激昂而慷慨,直指袁世凯种种罪恶。
  可是仅仅历时两个月,“二次革命”就失败了,长江流域重新论人袁世凯之手,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纷纷逃亡日本。刚刚有所振奋的柳亚子,顿时又沉寂下来,他蛰居家中,同亡命前来黎里的叶楚伧一起,杜门不出。
  镇压了“二次革命”,袁世凯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残害革命志士。
  1913年,高天梅联络众议院议员22人营救宁太一,结果宁于9月25日在武昌被黎元洪杀害。
  杨性恂因在“二次革命”时策划讨袁,被袁世凯的爪牙汤芗铭逮捕,1913年1 1月13日被害。
  程家柽秘密潜入北京,策划刺杀袁世凯,不幸事泄,于1914年9月23日被袁杀害。
  吴虎头在袁世凯图谋称帝时,愤然撰文抨击,又四处联络革命党人进行讨伐,不幸被捕,于1914年12月24日就义。
  周祥骏,于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后,在徐准一带从事讨袁活动,不幸被捕,1914年5月16日被张勋杀害于徐州。
  范鸿仙,“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任上海支部长,1914年9月20日被袁死党、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派人刺杀。
  姚勇忱,1915年5月,被袁世凯爪牙、督理浙江军务的朱瑞所杀。
  仇冥鸿,1915年6月9日,被袁世凯以“图谋内乱罪”杀害。
  陈仲权,1915年10月7日,袁世凯重金收买山东军阀张宗昌将陈杀害。
  陈其美,1915年10月,由孙中山委任为凇沪司令长官,积极反袁,12月与杨虎等发动肇和舰起义未果,遭袁世凯忌恨,1916年5月18日被张宗昌派人刺杀于上海寓所。
  刊登《分湖旧隐图记》,要求南社社友为之题咏及撰文,是在1914年的10月,那正是“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氏到处残害革命志士的岁月。
  这个时期的柳亚子,继陆子美的《分湖旧隐图》之后,又请其他善于丹青的社友描绘了多幅《分湖旧隐图》,《分湖旧隐图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撰写而刊登出来的,似乎真正归隐而忘情世事了。事实上,柳亚子早自少年时期就确立为国为民奉献自己才力的宗旨,他内心深处“将以有为”那4个大字,始终无法泯灭。
  复社后的柳亚子,加紧步伐,编辑出版《南社丛刻》,从1914年5月至1915年5月,一年之中,先后出皈了第9集到第14集总共6集《南社丛刻》。
  第9集刊登了宋教仁的遗像,有叶楚伧追悼宋教仁的《不尽的余哀》,有柳亚子写作的《孙君竹丹传》和《悼邹铨文》。
  第10集刊登的遗像更多,计有孙竹丹、陈勒生、邹亚云、宁太一、夏昕蕖、杜尚陵、周,中穆等7帧。
  第ll集,发表高天梅《南社哀吟》12章,悼念宋教仁、宁太一、周实丹、陈勒生、周仲穆、陈范、黄摩西、王无生、夏昕蕖、邹亚云、缍恭、岳麟书等12位社友。还有其他社友的《吊宁太一》《哭夏昕蕖》《哀陈蜕安》《悼周仲穆》等作品。
  第12集,首列张恭遗像,次页再列宁太一遗像。发表的诗歌大多是对袁世凯残杀革命党人的讨伐。
  第13集,刊登范鸿仙的遗像,再次刊登宁太一、陈勒生另一遗像。诗歌主要是刘谦的《哭太一》20章,加上注释,补充了烈士传记的不足。
  第14集,首列陆子美遗像,文录刊登了周仲穆的《长江赋》古韵,长达一千数百言,歌哭宋教仁、宁太一。
  南社每有一个社友牺牲,南社社刊都会刊登遗像,尽量收集、发表烈士的遗作,柳亚子等人努力撰写传记、收集烈士的诗文和书信。宁太一牺牲后,社刊先后发表社友沉痛悼念的诗歌~百几十首。柳亚子冒着生命危险写作了许多悲愤满腔、血泪交进的哀悼烈士、声讨民贼的诗文和传记。同时,柳联络南社成员,先后编辑、出版在反清、反袁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如周实、阮式、宁调元、陈子范、周仲穆等人的遗集。南社早期成员、知名革命家、同盟会安徽分会会长孙元,在辛亥革命前被人诬陷杀害,是当时革命党内的一大冤狱。柳亚子一再为他作传,并和许多南社成员及同盟会会员联名发表公启,出皈文集,为之平反昭雪。南社悼念战友的文字,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崇敬,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袁氏政权的愤怒控诉,从而成为提倡革命气节、激励革命壮志的最有力的教材。南社多数成员不屑投靠袁世凯和南北军阀,他们坚持革命,不断前进,这和社友们的互相砥砺是分不开的。
  柳亚子以上的所作所为,岂是一个归隐者的表现?
  柳亚子的性格是一个多面体,其中主导面是积极用世,为国为民贡献才干。但每当国势颓危,柳亚子自感无力回天之际,他那独善其身的一面就显现出来了。不过,积极用世毕竟是他性格中的主导面。这就是柳亚子在作图作记、广征题咏的同时,又夜以继日地编辑《南社丛刻》、搜罗出版牺牲者的遗集,以求砥砺气节的缘故了。
  
  二
  
  柳亚子的《分湖旧隐图》,其中的“旧”字,自有渊源。原来,柳亚子的6世祖柳逊村始迁分湖,至今柳氏祖上流传下来的印谱《栗庐藏印》里还保留着二方印蜕,一颗为“我是柳州一愚石,特来湖上作愚公”,另一颗为“家在分湖十里间”,可作证明。不过,柳氏6世祖早已不在他们的郡望柳州,是由浙江慈溪迁移过来的。5世祖柳树芳,即柳亚子高祖,中过秀才,是柳氏一族第一个饱学之士,得中秀才之后,以书自娱,以“胜溪居士”“粥粥翁”自号,从此柳家世世代代边耕边读。由于柳家每一代都出一两个秀才,因而成为殷实之家。不过,除了曾祖柳时安进学后选为贡生,一度做过县教谕之外,其他各代都没有人人仕。出仕为“显”,安居为“隐”。旧,久也,有相当历史才可称之为久。这就是柳亚子取名“旧隐”的本意吧。柳亚子在征请《分湖旧隐图》题咏的同时,请松江籍南社社友费龙丁镌刻了一方“分湖旧隐”的寿山石章,时时钤用。
  “分湖旧隐”的主题确定之后,上文说过第一个为柳亚子描绘《分湖旧隐图》的是陆子美,接下来有余天遂、黄宾虹、楼辛壶、顾悼秋、朱剑芒、王大觉、蔡哲夫、周人菊、李涤、陆更存等,总共21人,各绘一图。题嵩的有傅屯艮、马君武、陈虑尊、余天遂、蔡寅、蔡冶民、顾悼秋、朱剑芒、陈陶遗、陈定、李涤、周承德等人,一共有38幅。题咏的诗词、撰写的序跋更多,达234件。
  柳亚子的《分湖旧隐图》给南社社友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
  赞成隐居的最多,大约有100多人,他们大多面对时局,陷入了迷茫。有的看到朋辈惨遭屠戮,只想洁身自好;有的妇人醇酒,沉溺于风月场中;有的遁入空门,以求与世无争。在题咏时,有大谈分湖风景如何美好迷人的;有回顾分湖历史,巨人长者时隐其间的;有预料柳亚子将是分湖隐者的赓续的。下面介绍数家,以见一斑。
  吴江芦墟沈次公:“羡煞君家好风景, 四围春水一床书。”他盛赞分湖好风景,也想请人描绘与此相仿的《北浜风景图》。
  柳亚子同乡黄娄生的《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追溯分湖代有闻人,柳亚子高祖粥粥翁,隐居分湖,“尝纂《分湖小志》6卷,又撰《胜溪竹枝词》千首,一时言文学者,翕然宗之”,此后柳家连续数代都在分湖边耕边读,“文采堪追粥粥翁,新图一幅表家风”,黄娄生希望柳亚子隐居分湖,接续家风。
  浙江嘉善的沈道非在《南社丛刻》第17集发表了一篇《分湖旧隐图后记》,列数分湖旧隐的历史名人吴长兴、徐俟斋、叶小鸾等,隐隐然柳亚子必将是分湖隐居的又一名人。
  湘阴朱静宜:“疏香芳雪惊鸿影,艳绝分湖五百年。好把新图继苍石,风流文采足留传。”朱静宜希望柳亚子承接分湖侧畔午梦堂叶氏,隐居著书,风雅流传,最终名垂千古。
  福建闽侯林之夏,半生戎马倥偬,读到《分湖旧隐图》,心生无限感慨:“镇日展军书,蒙头终莫理……回思作客悲,扰胜乡居喜。不知天壤间,尚有分湖美。一半屋容分,百万邻当买。袍剑定何须,引竿从此始。”林之夏艳羡亚子的归隐,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铸剑为锄,与亚子在分湖为邻。
  湖南醴陵刘泽湘认为:“人生在世须适意,局促勿为辕下驹。”他说柳亚子是天下奇男子,堪称当年的姜太公吕望,暂且于尚湖垂钓,以待来者。
  1915年,为柳亚子绘图的陆子美病逝,南社社友又多了一个追忆社友的话题。社友周人菊,本来因“崔灏在前,不可指数,因欲题而搁笔者屡,前忽奉亚子惠书,陆郎子美夭折,言之若有余痛,且云陆郎绘图者也,今死也,睹是图,倍增惆怅。予与子美有衔杯接席之缘,不可无题词,为陆郎悲,余何敢辞哉”!于是,周人菊不但题了长诗,而且也绘了一幅图。有的社友本来已经作了题咏,得知陆子美辞世,重新拾笔歌咏,比如魏塘周斌就有《重题亚子分湖旧隐图》等。
  《分湖旧隐图》也是个争鸣的平台。南社中人,毕竟多的是有思想有见地者,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江西清江的杨杏佛题了一阕《贺新郎》:“一勺分湖水。问年年扁舟选胜,俊游能几?乱世不容刘琨隐,满眼湖山杀气,更谁辨渔樵滋味?莫便声声亡国恨,运金戈返日男儿事。风与月,且丢起。”杨杏佛明确指出,而今中原板荡,岂是归隐之时?
  广东梅县的林百举,于民国3年10月,到黎里拜访柳亚子。亚子“出示《分湖旧隐图》及记,属为题词,记中颇深移居之感。穷途客子读之增叹,窃以大丈夫志在四海,不妨自壮,故词反慰之”林百举:《百字令·题亚子分湖旧隐图》,《南社》合订本第13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年皈)。在百举心目中,大丈夫当志在四海,对隐居无法苟同。
  广东开平社友周明撰写了《题柳亚子(分湖旧隐图)后》,先赞扬柳亚子的人才,然后谈及《分湖旧隐图》,接下来明白指出:“且世会泯芬,民生水火,斯人不出,苍生奈何?今又岂隐之时哉!亚子勿肥遁鸣高,以分湖为终老之地。则千秋盛业,正当与湖水相辉映,共垂不朽耳。否则故国沦胥,舆图变色,何有梨川,更何有分湖哉?亚子大人善审于此,余何忧焉。”国家山河变色,哪里还能找得到什么黎里什么分湖?怎么隐居?大有天下兴亡、舍我其谁的气势。
  福建上杭的丘复与江苏高邮的曹凤笙等社友,对柳亚子的归隐都提出了质疑。
  上海金山的姚石子别有见地,他认为:“亚子抱负瑰奇,本横槊磨盾之才,而所谋不用,始愿莫偿,坐令神州涂炭,横渡满地。今者杜门削辙,息影蓬庐,不胜飘零湖海之感。然提倡南社,上追几复,以存告朔饩羊之意,其心亦未尝忘情于斯世也。《旧隐》一记,殆梁父之吟矣。或但以主盟风雅称之,犹浅之乎!测亚子也,我闻湖上居者,元有陆辅之,明有叶天寥,清有郭灵芬,皆文采照耀一世。然辅之、灵芬,亦未足以拟我亚子,惟天寥伤心人,别有无限之感,与亚子差堪仿佛耳。夫人杰地灵,古有明言。他日者,得金瓯再整,日月重光,亚子乃优游林泉,某山某水,忆游钓而徘徊,为故为亲,话桑麻而动色,则分湖之借亚子以重,何如哉?”姚光认为柳亚子不是元代陆辅之和清代郭频伽一类人物,如果以叶绍袁与柳亚子同列,勉强可以。姚光充分看到视天下为己任的柳亚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情家国与世事,认为亚子的《分湖旧隐图》就是当年孔明的《梁父吟》。
  
  三
  
  《分湖旧隐图》是历史的印记,是南社成员思想的汇集,也是艺术的集合体。绘图21幅,或水墨淋漓,或浓笔淡彩;题耑38幅,真篆隶草行,琳琅满目;诗词曲及序跋文章234首(篇),豪放婉约,各显神通。90%以上是南社社友的作品,也有少量来自南社以外的文人墨客,比如张天方、陈衡山、砻皆等,有题咏也有题耑。
  《分湖旧隐图》是不同画派的交流。这里只能略举几例,以见艺术之一斑。
  黄宾虹山水画的画风颇受李流芳、程正揆的影响,他又广泛师承,致力于宋元画风,屡经变革。他作《分湖旧隐图》时正好50岁,当时已经自成面目,墨法使用精当,纵逸而奇峭。
  楼辛壶水墨山水臻于“水晕墨章”的妙境,大有元气淋漓的感觉。他的《分湖旧隐图》并非纯用湿笔,有笔有墨,笔为主导,墨随笔出,墨色富于变化,焦、浓、重、淡、清、白六彩分明。干笔湿笔互用,皴擦多用干笔,自然逼真,又不乏艺术韵味。
  广东Ⅲ页德蔡哲夫的丹青与墨宝,劲健古逸,在南社中别自成家,他的《分湖旧隐图》基调是岭南画风,但有所突破。
  昆山的余天遂能画擅书,又能刻印,多才多艺,他的《分湖旧隐图》有颇深的姑苏墨韵。
  说到书法,南社是书法大家、名家荟萃之地,有临帖的,有尊碑的,也有碑、帖并重的。这里略略说一说题耑的几位书家。
  上海金山的陈陶遗是南社著名书法家,早年笃嗜隶篆,中年出入六朝碑版,力避唐宋的甜熟,更不喜欢赵子昂和董其昌的柔媚,屡变其体而不脱刚劲之气。陈氏“分湖旧隐图”五字,刚健有力,特别是飞白更显力度。
  湖南醴陵傅屯艮的书法,真篆隶行草,乃至甲骨、金文,各体皆备,尤以行书与指书为长。傅氏为《分湖旧隐图))既题了耑还题了诗,一手行书以颜、柳为基,下笔沉稳含蓄,用墨浓重饱满,多用藏锋,如绵裹铁,寓刚于柔;又参以二王笔法,点画秀劲飘逸,撇捺和垂笔极力延伸,舒展开朗,增加了透气感。通篇字形长者尽长,扁者任扁,洒脱而纵逸,给人以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的愉悦感。所题“分湖旧隐图”五字,隶书为基,融入楷书味道,敦厚而端庄。
  广西桂林马君武的书法主要源于北碑,“分湖旧隐图”五字并不斤斤于点画笔墨,而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任意挥洒,笔力雄健,纵横开阖,那深蕴着的奇宕之气,依稀就是《石门铭》及《龙门二十品》等北魏碑铭的影子。
  江苏吴江的朱剑芒和顾悼秋两人,都是既有“分湖旧隐图”题嵩又有题咏。朱的线条匀净温润,融入了钟鼎文的滋养,下笔从容不追而又落落大方;顾悼秋用他擅长的瘦金体和篆书,分别题诗题嵩。
  柳亚子的姨丈蔡寅对苏东坡十分钦佩,书法初宗苏轼,后学欧阳询。“分湖旧隐图”五字题首,用笔丰腴跌宕,平正中蕴含险绝之味。
  江苏昆山胡石予的题诗顿有二王之风,从容不迫,在章法和用笔方面独具匠心,字字独立,少有牵丝而气咏贯通,大有行云流水之妙,即使瘦劲绵长之笔仍然圆厚而醇和。
  还有一个李涤,此人本是湖南湘阴人,生活在吴江30多年,与柳亚子十分相,导,李氏的书法尊碑,他的“分湖旧隐图”五字隶书脱胎于《史晨碑》《礼器碑》,严整中见妩媚。
  最后说说柳亚子的书法,柳的书法不倚门户,直抒胸噫,自成一格,一般人目为无祖无师的才子字,其实,透过《分湖旧隐图记》的点画,仍能看出他在颜、柳二体上下过的工夫。柳亚子学养深厚,下笔重落轻收或浅入疾出,任情恣性而又犀利痛快,结字乱头粗服,不拘小节,多有出人意料的奇构妙造,笔画常有不到之处,柳自己说,是手笔跟不上纵逸的思维所致。南社好友楼辛壶评价为“意到笔不到”,可谓知其书。字如其人,柳亚子先生豪放不羁的诗人气质,直爽痛快的性情睥气,在字里行间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此外,《分湖旧隐图》里还有南社成员的各种印章,朱墨灿然,赏心而悦目。朱文、白文,浙派、皖派,篆刻艺术方面也是颇耐咀嚼。这些印章除了姓名、字号、别署、书斋之外,还有相当多的闲章,而闲章最能反映南社成员的思想侧面,大多可以补传记之不足。
  《分湖旧隐图》作成,柳亚子视同拱璧,装裱成多本册页,安置在特制的木匣内,宝藏于磨剑室书斋内。朋好到来,尤其是南社旧友前来,柳亚子总要拿出来一起观赏、回味。1958年柳亚子先生去世,1961年秋,南社旧侣、时任苏州市文化局局长的范烟桥亲往北京,向柳夫人郑佩宜征得了柳亚子的1000多件珍贵遗物,内中就有这《分湖旧隐图》。现在,此图此集完好地保存在苏州博物馆。
其他文献
通过对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除尘整流变多次发生偏励磁故障的原因分析,阐述了偏励磁故障点的查找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