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的发展脉络

来源 :启迪·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编钟是中国民族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关键词:钟鼓之乐 曾侯乙编钟 打击乐器
  一、编钟的起源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在不断增加,到了周代时,已有八枚一套的编钟,其中有六个钟可以在一个钟内体奏出小三度。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二、编钟的发展历史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的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它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多为三枚一组,能演奏旋律。商代编钟造型别致,钟柄部分是空心的,并与内腔相通,钟的表面有简单的兽面纹饰。近年来,在殷代大型王室墓中,又发现了有五枚一套的编钟,可构成四声音阶序列。
  西周中晚期,编钟已由三枚或五枚发展为八枚一组,其中有六个编钟可以在一个钟体内奏出小三度印成。当时的编钟经常用于宫庭宴会,被称为“钟鼓之乐”。至春秋中晚期,又增至为九枚一组或十三枚一组。
  秦汉以后,在历代宫廷雅乐中所使用的编钟多呈圆形,形制上有了很大改变,且每钟只能发出一个乐音。在经历了500多年黄金时代后,它由盛兴而衰退。
  到了隋唐时期,编钟不仅在“雅乐”中使用外,而且还用于隋代的“九部乐”和唐代的“十部乐”中,为宫廷音乐,很少在民间流传。唐代诗人在作品中曾描绘出编钟声音宏亮、铿锵悠扬、悦耳动听的妙响。
  自宋以后,迄止清代,编钟铸造技术鲜为人知,钟乐也渐被淘汰,清代宫廷中所铸编钟,不仅其形制与传统编钟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远。
  三、编钟的特点及用途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钟,但它们都没有成为乐器,这是因为,这些钟的截面是正圆形的,声音持续时间太长,唯独中国的编钟,它的截面象两片瓦合在一起,因为钟体扁圆,边角有棱,声音的衰减较快,所以能编列成组,作为旋律乐器使用。
  到了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中出土的编钟,它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全套编钟共64枚,钟架呈曲尺形,分上中下三层,工艺精美,总音域为A1—c4,达五个八度之广,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它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编钟,它的发现充分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在战国初期的高度发展水平,它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铸钟仍不是一件易事。有的编钟形体很大,高度超过一米五,制造时需要用136块陶制的模子组合成一个铸模,灌注摄氏近1000度的铜水才能得到。从出土得编钟来看,它们不仅音调准确,而且纹饰极为精细,这说明商周时期对青铜模具的制造技术运用的极为熟练。 编钟在铸造时,除了考虑钟的美观,还要注意它的声学特点。这钟被称为枚的突出,就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还能加快声音的衰减。
  四、结语
  编钟形象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充分显示了中国祖先伟大的创造力,使人大开眼界,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中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历史长河中、在四大文明古国中,这个流淌了2500年的编钟声,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保存的最为完整,这一切除了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的引领以外,更与许许多多的傳统文化继承人和爱好者离不开关系。在这个五彩纷呈、海纳百川的年代,传统文化也应该拥有它的一席之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任重而道远,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史》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年10月
  [2]《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年
  [3]《走进中国艺术殿堂》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
其他文献
摘要: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何在德育工作中渗透美育呢?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美、行为美和人格美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观美和组织学生创造美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育 语言 行为 人格 创造美  所谓美育,是指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与德、智、体、
期刊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JNC-7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前期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度对观察队列进行第2次健康体检,观察其血压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纳入最终观察队列的高血压前期者为25 474例,第2次体检时有8361例进展至高血压.男性与女性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35.3%、
目的 报道一组起源于左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9例患者中男性5例,平均年龄(21±9)岁,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证实为起源于左心耳的房速,对其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进行分析.结果 左心耳房速表现为无休止性或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程序刺激不能诱发或终止房速.左心耳房速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所有患者P波Ⅰ、aVL导为负向,Ⅱ、Ⅲ、aVF导联P波高而直立.
摘要:基于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技术也得到不断更新,对汽修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中职教育改革也带来极大程度推动。因此,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优化迫在眉睫,中职学校及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中职生成长需求和行业竞争趋势,紧抓时代特点,从多角度对教学进行优化,满足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需求,将中职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对汽车技术发展背景下汽车维修专业教学遇到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优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
期刊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β_1-AR)基因多态性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等心血管领域相关疾病易感性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众多的科学家近年来不断公布他们有关β_1-AR基因多态性研究的新发现。
期刊
由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亚太心脏联盟科学大会(APHF)、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或机构联合主办的第21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脏联盟科学大会(APHF.10)、ACC论坛和ESC论坛,将于2010年10月14—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SDYY18081,《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地方高校学位点布局与优化研究—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且综合的技术性人才的重要责任。青年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是伟大事业的构筑者、建设者。本文从辅导员视域下出发,基于充分的调研基础,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现狀进行
期刊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其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1000,以表型表达和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为特点--从完全无症状到猝死、疾病进展和心力衰竭相关并发症等~([1-3]).微血管水平的心肌缺血与疾病表达和临床后果密切相关,是一些致命性并发症,如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障碍的直接原因~([9-16])。
期刊
【摘 要】新时期我国的群众文化音乐迅速发展,朝阳地区的群众文化音乐开始活跃起来,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正能量。因此要努力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促进群众文化音乐不断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 音乐创作 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音乐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自娛自教为主要方式,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精神生活需要。新时期我国的群众文化音乐迅速发展,朝阳地区的群众文化音乐开始活跃起来,为文化建设和
期刊
患者女性,71岁,2008年11月12日因反复发热伴活动后胸闷气促3个月入院.发热多发生在午后和夜间,以低、中度发热为主,最高可达3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