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学生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且心情十分迫切,让孩子学美术就是为了当画家、艺术家,一味地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技能,巴不得十天半个月就把孩子逼成画家。致使学生体验不到绘画的快乐,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个问题反映了当今一些家长,甚至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美术教育认识的误区。
美术教育的功能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这种功能已经被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所证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绘画心理环境,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束缚下,让学生在艺术的王国里尽情地挥洒,大胆地遨游,才能培养和保持学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达到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宋代程颐也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正因为对事物有了兴趣,爱迪生由学习鸡孵蛋开始,一步步钻研探索,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也正是因为有了兴趣,才有了任伯年夜半追猫,郑板桥无竹不入居之说。可见兴趣对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为创作提供不断的动力,使学生始终处于创作和欢乐之中,是我们美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教育方式和内容要灵活多样
儿童在不同时期对绘画不一定都有一样的热情和兴趣。热情和兴趣减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思路不宽广、眼界不开阔所导致的。
有的儿童绘画时只重模仿,就是传统机械的模式教学造成的。如果一味让儿童临摹成人的画,或者过早地训练精确的形体造型基本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扭曲儿童的个性发展,也容易使儿童对绘画丧失兴趣。为避免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
1.以新奇多变的形式刺激儿童获得新鲜的感觉。例如:改变作画的环境,从室内转到室外,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开阔视野,使他们获得新的生活感觉,产生新的创作灵感。
2.变换作画的内容和手法。这一时期作色彩画,下一阶段可作黑白画;这次画想象画,下次可以画故事画;这个题材用纸贴表现,那个题材用木刻表现,或用国画表现等等。这样儿童就不会感到乏味了。
3.鼓励儿童“扩大思维”,去想象那未知世界,大胆地画出心中所想。例如:宇宙大观、海底世界、神奇的童话世界等题材,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地得到升华。
4.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善于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采用多表扬、多肯定的方式引导儿童绘画。鼓励儿童多参加美术竞赛、书画展览等活动,让孩子体会创作的乐趣,保持创作的热情。
二、 美术课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
1.我们的美术课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允许和鼓励他们大胆地、别出心裁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所谓“自由”的含义既包括游戏般的活泼的教学方式,也包括创造形式上的灵活性。所以我们应改传统的死板模式为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2.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思维。教师要以开放的心理要求孩子,不强行规定学生的想法和限制他们的才能,可是有的老师经常让学生临摹,而且临摹得要像;有的老师对学生作业要求得太死板,规定画两个苹果就不能画三个,否则就不给好成绩;还有的老师竟让学生跟着他一笔一笔地画,使学生在美术课堂画得很累,没有欢乐没有活力。素质教育是一种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
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因此,在美术课中只有给孩子“松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独具慧眼、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到的,以创造的思维面向一切,才能让学生受到平等的教育、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给他们创设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并不等于让孩子放任自流。而是要在素质教育思想引导下,想方设法多给孩子一份自由创造的空间和学习的快乐。
三、家长选择美术兴趣班时要慎重
现在社会上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五花八门,家长在给孩子挑选美术班时要慎重。建议家长从两个方面去挑选美术班以减少失误:一是看教学是否尊重孩子的天性,是要求孩子画得像,还是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画自己感兴趣的,是否以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为办学宗旨;二是看教师是否让学生只临摹实物或老师的画法。这种教学不能发挥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对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利。
另一方面,对10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进行素描写生训练,素描写生训练讲究比例、透视、明暗,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方式,训练比较理性,知识难度大,儿童的年龄、文化、认知能力都不具备接受这些理性知识的条件。
如果老师不顾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一味追求“正规化”训练;家长又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学习是越正规越好,知识越深越好,要求给孩子加压。那么,作用只能适得其反,使一些原本喜欢画画的孩子感到太难,体验不到快乐,对画画失去兴趣而放弃学习。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做家长的最大失败。
总之,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只有当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时,绘画教学才能得以继续,孩子潜在的创造能力才会得到最佳发掘。
(河北省 衡水市第十四中学)
美术教育的功能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这种功能已经被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所证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绘画心理环境,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束缚下,让学生在艺术的王国里尽情地挥洒,大胆地遨游,才能培养和保持学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达到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宋代程颐也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正因为对事物有了兴趣,爱迪生由学习鸡孵蛋开始,一步步钻研探索,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也正是因为有了兴趣,才有了任伯年夜半追猫,郑板桥无竹不入居之说。可见兴趣对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为创作提供不断的动力,使学生始终处于创作和欢乐之中,是我们美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教育方式和内容要灵活多样
儿童在不同时期对绘画不一定都有一样的热情和兴趣。热情和兴趣减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思路不宽广、眼界不开阔所导致的。
有的儿童绘画时只重模仿,就是传统机械的模式教学造成的。如果一味让儿童临摹成人的画,或者过早地训练精确的形体造型基本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扭曲儿童的个性发展,也容易使儿童对绘画丧失兴趣。为避免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
1.以新奇多变的形式刺激儿童获得新鲜的感觉。例如:改变作画的环境,从室内转到室外,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开阔视野,使他们获得新的生活感觉,产生新的创作灵感。
2.变换作画的内容和手法。这一时期作色彩画,下一阶段可作黑白画;这次画想象画,下次可以画故事画;这个题材用纸贴表现,那个题材用木刻表现,或用国画表现等等。这样儿童就不会感到乏味了。
3.鼓励儿童“扩大思维”,去想象那未知世界,大胆地画出心中所想。例如:宇宙大观、海底世界、神奇的童话世界等题材,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地得到升华。
4.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善于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采用多表扬、多肯定的方式引导儿童绘画。鼓励儿童多参加美术竞赛、书画展览等活动,让孩子体会创作的乐趣,保持创作的热情。
二、 美术课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
1.我们的美术课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允许和鼓励他们大胆地、别出心裁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所谓“自由”的含义既包括游戏般的活泼的教学方式,也包括创造形式上的灵活性。所以我们应改传统的死板模式为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2.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思维。教师要以开放的心理要求孩子,不强行规定学生的想法和限制他们的才能,可是有的老师经常让学生临摹,而且临摹得要像;有的老师对学生作业要求得太死板,规定画两个苹果就不能画三个,否则就不给好成绩;还有的老师竟让学生跟着他一笔一笔地画,使学生在美术课堂画得很累,没有欢乐没有活力。素质教育是一种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
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因此,在美术课中只有给孩子“松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独具慧眼、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到的,以创造的思维面向一切,才能让学生受到平等的教育、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当然,给他们创设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并不等于让孩子放任自流。而是要在素质教育思想引导下,想方设法多给孩子一份自由创造的空间和学习的快乐。
三、家长选择美术兴趣班时要慎重
现在社会上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五花八门,家长在给孩子挑选美术班时要慎重。建议家长从两个方面去挑选美术班以减少失误:一是看教学是否尊重孩子的天性,是要求孩子画得像,还是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画自己感兴趣的,是否以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为办学宗旨;二是看教师是否让学生只临摹实物或老师的画法。这种教学不能发挥人的潜在的创造能力,对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利。
另一方面,对10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进行素描写生训练,素描写生训练讲究比例、透视、明暗,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方式,训练比较理性,知识难度大,儿童的年龄、文化、认知能力都不具备接受这些理性知识的条件。
如果老师不顾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一味追求“正规化”训练;家长又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学习是越正规越好,知识越深越好,要求给孩子加压。那么,作用只能适得其反,使一些原本喜欢画画的孩子感到太难,体验不到快乐,对画画失去兴趣而放弃学习。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做家长的最大失败。
总之,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只有当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时,绘画教学才能得以继续,孩子潜在的创造能力才会得到最佳发掘。
(河北省 衡水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