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为了实现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集中社会主要资源大力培育国内经济发展增长极的重要举措。青海省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对目前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的问题。
目前青海省的行政区划分为8个州市和46个县级区划单位。目前青海省的行政区划是两个地级市(西宁市和海东市)、六个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这些县人口从1万多到30多万不等。
如果青海省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的话,势必使得一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地位极为重要、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口密度稀疏、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的自治州和区县的人口出现大量外迁到那些生态环境好、经济产业聚集度高、社会发展速度快的地方。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速度缓慢的地方的人口将迅速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自然条件比较好,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县城就很容易成为城市。这些地方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这些地方就很容易被中央和青海省升格为地级行政区划单位。而那些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大量外迁的地方的行政区划单位就很容易被中央和青海省因为这里的人口太少,经济总量太低而进行调整。
就青海省而言,兰州——西宁都市圈已经成为国家都市圈的发展战略,这样势必会增加西宁市在青海省未来城镇发展资源的集中度,会使西宁市的产业规模、产业复合度、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很强的聚集度。这就导致西宁市吸引了绝大多数青海省的人口,导致以湟水河谷西宁——海东都市群成为青海省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地。
由于湟水谷地西宁——海东段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西宁和海东市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立足原有的主城区进行发展,并且适当建立一些卫星城镇。
比如乐都区区政府所在地碾伯镇、贵德县县城河阴镇以及格尔木市、德令哈市等地方都有可能升格为地级城市,而平安区政府所在地平安镇、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桥头镇、湟中区政府所在地鲁沙尔镇和多巴镇、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城威远镇以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川垣镇等地方极有可能成为西宁市的卫星城;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城巴燕镇、群科新区、甘都镇、尖扎县的康扬镇、马克唐镇、贵德县县城河阴镇等地方很有可能成为以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为行政中心的卫星城。青海南部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省北部的祁连山等其他地方的部分县因为人口迅速减少,很容易被中央和青海省的有关部门进行合并成立新的行政区划单位。如果是这样发展的话,一些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外迁、财政长期依靠中央和青海省扶持的自治州和所辖县就很容易进行调整。那些人口大量外迁的乡镇都有可能面临被合并的命运。一些人口大量迁入的乡镇有可能升格为城市。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的话,青海省的行政区划建制将面临重大的变化。青海省在继续保持自治州的基础上,根据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地理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会加速青海省的城市化发展步伐,必然会大大增加地级单位的行政区划单位数量,科学合理规划青海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这对于精简青海省的政府机构是很有意义的。青海省是一个人口小省、土地大省、经济穷省、生态强省。青海省的各级政府是属于那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政府类型,青海省的各级政府虽然管辖地区的人口不一,经济总量差别巨大,但是政府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都很齐全。政府的运行费用都相差不大,而且政府运行经费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这样的情况下,青海省的各级政府的行政开支就面临很不科学合理的问题。这就必须进行改革。精简政府机构,减少行政层级和党政部门的规模,提高政府的服务社会的能力一直是青海省各级政府所要追求的目标。我们可以利用青海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契机,加快青海省的行政区划改革步伐。
青海省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改变一部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势必使得部分农牧民从传统农牧业转移到现代工商服务业。这些转移到城镇的农牧民在就业、居住等方面很自然的就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这些转移到城镇的农牧民为了适应全新的城镇生产生活方式,不得不重新学习掌握使自己能够在城市生存下去的知识和技能。而那些继续留在农牧区的农牧民也会因为所掌握的生产资料数量增加而不得不转变生产方式。比如发展现代设施农牧业,增加农牧业机械化、科技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农牧业生产方式由现在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势必会转变这些农牧民的生活方式,比如在业余时间迫使他们更多的花大力气学习现代化的农牧业知识,更加注重及时了解各种与自身生产关系密切的农牧产品的市场信息。更加注重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这对于他们的住房方式、生活习惯、婚育理念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他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很自然会导致他们的观念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根据青海省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要求,对青海省的行政区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对海东市进行拆分。建立以西宁市为中心的湟水谷地城市群、建立以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为中心的青海省沿黄河城市群、以格尔木市为中心的柴达木西部城镇群、以德令哈市为中心的柴达木东部城镇群、以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为中心的青海东南部城镇带、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为中心的青海南部城镇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第一、西宁市和海东市进行合并为大西宁市,所辖目前的西宁市城中区、城西区、城东区、城北区、湟中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源县和目前的海东市所辖的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与此同时,把成立不久的海东市河湟新区划归西宁市城东区管辖,形成与甘肃省兰州市关系密切的城市群。这个城市群将成为青海省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
第二、对青海省的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进行拆分为地级市格尔木市和新的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分别管辖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西部地区和祁连山地区。进行错位发展。格尔木市所辖目前的格尔木市、茫崖市、大柴旦行政行政委员会。新成立的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所辖目前的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天峻县以及海北藏族自治州所辖海晏县、刚察县、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
第三、以黄河沿岸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科新区为中心设立一个地级市,所辖目前海东市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贵南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县,把贵德县、贵南县和尖扎县变成藏族自治县。
第四、成立新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所辖目前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沁县、玛多县、久治县、班玛县、达日县、甘德县,继续保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行政区划单位,辖共和县、兴海县、同德县;
第五、继续保留现有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行政区划单位。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0年12月2日通过并发布的《青海省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促进条例》
[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于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3]2019年4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4]沈娉,张尚武,潘鑫.我国城市新区空间绿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研究[J],城市規划学刊,2020年(4).
目前青海省行政区划现状
目前青海省的行政区划分为8个州市和46个县级区划单位。目前青海省的行政区划是两个地级市(西宁市和海东市)、六个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这些县人口从1万多到30多万不等。
新型城镇化过程对现有行政区划和行政层次的影响
如果青海省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的话,势必使得一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地位极为重要、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口密度稀疏、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的自治州和区县的人口出现大量外迁到那些生态环境好、经济产业聚集度高、社会发展速度快的地方。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速度缓慢的地方的人口将迅速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自然条件比较好,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县城就很容易成为城市。这些地方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这些地方就很容易被中央和青海省升格为地级行政区划单位。而那些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大量外迁的地方的行政区划单位就很容易被中央和青海省因为这里的人口太少,经济总量太低而进行调整。
就青海省而言,兰州——西宁都市圈已经成为国家都市圈的发展战略,这样势必会增加西宁市在青海省未来城镇发展资源的集中度,会使西宁市的产业规模、产业复合度、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很强的聚集度。这就导致西宁市吸引了绝大多数青海省的人口,导致以湟水河谷西宁——海东都市群成为青海省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地。
由于湟水谷地西宁——海东段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西宁和海东市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立足原有的主城区进行发展,并且适当建立一些卫星城镇。
比如乐都区区政府所在地碾伯镇、贵德县县城河阴镇以及格尔木市、德令哈市等地方都有可能升格为地级城市,而平安区政府所在地平安镇、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桥头镇、湟中区政府所在地鲁沙尔镇和多巴镇、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城威远镇以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川垣镇等地方极有可能成为西宁市的卫星城;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城巴燕镇、群科新区、甘都镇、尖扎县的康扬镇、马克唐镇、贵德县县城河阴镇等地方很有可能成为以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为行政中心的卫星城。青海南部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省北部的祁连山等其他地方的部分县因为人口迅速减少,很容易被中央和青海省的有关部门进行合并成立新的行政区划单位。如果是这样发展的话,一些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外迁、财政长期依靠中央和青海省扶持的自治州和所辖县就很容易进行调整。那些人口大量外迁的乡镇都有可能面临被合并的命运。一些人口大量迁入的乡镇有可能升格为城市。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的话,青海省的行政区划建制将面临重大的变化。青海省在继续保持自治州的基础上,根据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地理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会加速青海省的城市化发展步伐,必然会大大增加地级单位的行政区划单位数量,科学合理规划青海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这对于精简青海省的政府机构是很有意义的。青海省是一个人口小省、土地大省、经济穷省、生态强省。青海省的各级政府是属于那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政府类型,青海省的各级政府虽然管辖地区的人口不一,经济总量差别巨大,但是政府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都很齐全。政府的运行费用都相差不大,而且政府运行经费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这样的情况下,青海省的各级政府的行政开支就面临很不科学合理的问题。这就必须进行改革。精简政府机构,减少行政层级和党政部门的规模,提高政府的服务社会的能力一直是青海省各级政府所要追求的目标。我们可以利用青海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契机,加快青海省的行政区划改革步伐。
青海省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改变一部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势必使得部分农牧民从传统农牧业转移到现代工商服务业。这些转移到城镇的农牧民在就业、居住等方面很自然的就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这些转移到城镇的农牧民为了适应全新的城镇生产生活方式,不得不重新学习掌握使自己能够在城市生存下去的知识和技能。而那些继续留在农牧区的农牧民也会因为所掌握的生产资料数量增加而不得不转变生产方式。比如发展现代设施农牧业,增加农牧业机械化、科技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农牧业生产方式由现在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势必会转变这些农牧民的生活方式,比如在业余时间迫使他们更多的花大力气学习现代化的农牧业知识,更加注重及时了解各种与自身生产关系密切的农牧产品的市场信息。更加注重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这对于他们的住房方式、生活习惯、婚育理念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他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很自然会导致他们的观念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对青海省行政区划改革的几点设想
根据青海省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要求,对青海省的行政区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对海东市进行拆分。建立以西宁市为中心的湟水谷地城市群、建立以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为中心的青海省沿黄河城市群、以格尔木市为中心的柴达木西部城镇群、以德令哈市为中心的柴达木东部城镇群、以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为中心的青海东南部城镇带、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为中心的青海南部城镇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第一、西宁市和海东市进行合并为大西宁市,所辖目前的西宁市城中区、城西区、城东区、城北区、湟中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源县和目前的海东市所辖的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与此同时,把成立不久的海东市河湟新区划归西宁市城东区管辖,形成与甘肃省兰州市关系密切的城市群。这个城市群将成为青海省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
第二、对青海省的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进行拆分为地级市格尔木市和新的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分别管辖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西部地区和祁连山地区。进行错位发展。格尔木市所辖目前的格尔木市、茫崖市、大柴旦行政行政委员会。新成立的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所辖目前的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天峻县以及海北藏族自治州所辖海晏县、刚察县、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
第三、以黄河沿岸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科新区为中心设立一个地级市,所辖目前海东市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贵南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县,把贵德县、贵南县和尖扎县变成藏族自治县。
第四、成立新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所辖目前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沁县、玛多县、久治县、班玛县、达日县、甘德县,继续保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行政区划单位,辖共和县、兴海县、同德县;
第五、继续保留现有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行政区划单位。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0年12月2日通过并发布的《青海省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促进条例》
[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于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3]2019年4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4]沈娉,张尚武,潘鑫.我国城市新区空间绿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研究[J],城市規划学刊,2020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