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海报是一部电影的“名片”,兼具设计和宣传的特点,既能传达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能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海报设计作为一种直观的传播信息、观念以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可以充分表现电影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发挥电影的宣传作用,增加票房收入。近几年为迎合大众市场需求,翻拍电影层出不穷,其海报设计也是异彩纷呈。本文通过不同时期的《简·爱》海报为例,浅析不同时期电影海报所具有的风格和特色,从而体现海报设计的时代性。
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变化,电影海报也呈现着自身的时代感。经典名著翻拍的热潮日益高涨,翻拍的名著普遍存在着特效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海报设计的文化性差强人意这一问题。笔者发现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课题集中在翻拍电影的利弊、电影海报设计的演变、电影海报中的色彩构成等领域,而对于海报的时代性却只是一笔带过。不同时期的电影海报都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特别是经典电影在不同时期的翻拍过程中,其海报中的文字、色彩、构图等都体现了大背景下的时代性。以《简·爱》为例,其前后翻拍了十余次,虽然几次翻拍且年代相差久远,但其海报的设计不仅体现着原著的浪漫爱情,同时也反映着不同时期的设计背景以及设计师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内心世界。推究海报与电影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紧密连接,缺一不可。因此经典海报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以及关注度并不亚于电影本身。
一、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经典电影海报设计的风格特点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这部经典的小说不止一次被搬上大荧幕,每每翻拍都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
(一)讲究插画风格和写实色彩的应用
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电影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电影得到了飞速发展,《简·爱》于1934年应运而生。在1934年这版海报中体现着时代大背景下的艺术风格。画面采用相当写实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发饰和服装,以浓烈烦琐的色彩充当背景,有着些许维多利亚时期的矫揉造作,又夹杂着“格拉斯哥派”的對称平面设计风格。当时所有的海报都由画家亲手绘制,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夸张的造型以及鲜艳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设计以写实性描绘为主,如影片的主人公和重要场景等都成为手绘对象,随意中张扬着自己的设计个性。1944年的《简·爱》海报采用插画的表现技法同时加入了一些影片中的小情节,激发人们的好奇欲望,如图1所示。但主体而言却没有改变整部影片的基调,都以两位主人公幽怨的眼神为主体,映射着这段凄美曲折的爱情,也映射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动荡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不安情绪。这一时期的写实表现手法和插画风格体现了设计者将个人主观意识与手绘技巧的充分结合。
(二)凸显人物在环境中的形象
时间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人对名著的热情不断增加,同时意识到只有能深刻反映英国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和文化,才有可能为国际观众所理解和接受,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70版和1983版的《简·爱》,在各种图片编辑技术下产生了。画面不再是以浓厚的彩绘构成,而是用照片编辑拼贴而成,同时发挥明星效应,将人物放在海报的显要位置,例如1970版以当时超人气明星苏珊娜·约克为主体,用一片深沉灰暗的海景作为场景,以此来衬托简·爱超凡脱俗的气质。而1983版则以当时红得发紫的提摩西·道尔顿为主体,其英俊硬朗的脸庞占据海报的主要位置,与片中男主角冷峻的性格相呼应。女主角奔跑的情景呈现了她对爱情的追寻。同时以一片清新美丽的庄园作为场景拼接到海报中,让整体风格显得清新淡雅,突出渲染了男女主角的形象,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原著中男女主人公之间浪漫的爱情桥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采用当时新鲜的摄影拼贴技巧,同时将明星效应与具有内涵意义的场景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得不说是宣传与设计的成功结合。同时以当时著名的建筑或风景充当场景,体现了当时对于场景的选择已有一定深刻的认识,不再是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手绘场景,而是选取符合当代人审美并在电影中出现的环境,这反映了为凸显人物形象而选用场景的时代性。
(三)强调特效的合成技术
20世纪90年代是影片特效计算机化的发展时期,这些技术让从前仅仅生活在人们想象中的生物成为银幕中的现实。这10年中出现了2部影响最大的影片——《侏罗纪公园》和《永远的蝙蝠侠》。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对本土名著热爱的影响下,《简·爱》在1996年和1997年分别进行了翻拍,此时的海报已不是男女主人公的巨幅特写,背景也不是厚重的色彩,而是通过电脑特效技术将自然景物与主体人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海报中经典的桥段进行了色彩的过渡和虚化,从而突出了本片富有艺术感的色调,让人一看就如同身临其境。海报上的字体也不再是浓墨重彩的字母拼贴,而是对字体进行了多样化设计。1996版的片名字体是罗马字体,在末尾处加粗使得在视觉效果上更加庄重,呼应了本片女主角本身的性格特征以及此片本身文艺性的基调。1997版的海报采用了花体的设计,字母随意飘荡体现了设计师明快而又轻松的设计风格。
20世纪90年代的这两幅海报都在继承了原先海报特色的基础上,发展了自身个性,同时运用强大的合成技术使其具有时代感和文化性。
(四)注重视觉表现的设计
电影工业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21世纪的电影海报大多画面精美,同时还采用立体海报效果,使得影片在宣传方面起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创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2011年《简·爱》的海报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凸显出整体电影的特色与内涵,如图2所示。对于时代性很强的电影海报来说,独具特色的个性画面更易得到大众的关注和青睐。 海报中采用了现在流行的线性字体,简单而不失唯美,体现着当今返璞归真的设计风格。如今的商业海报无不将明星放在显要位置,并以人物脸部复杂的表情为中心,借鉴了20世纪80年代的设计风格,同时在电脑技术上不断思考,将男女主人公以不用的色调在同一版面上进行融和,充分体现了21世纪数码设计风格。设计师通过人物优雅的装扮和忧郁的眼神奠定了此部电影的整体基调,也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同时将小说中的诗意描写进行电子技术的融合,用自己特色的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2011版《简·爱》海报充分体现了21世纪先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二、对中国未来经典电影翻拍海报设计的发展和展望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出现在国际的舞台上,这是中国现代电影产业的进步,也是中国文化不断发展的证明。翻拍经典电影是一种商业运作模式,一部原创电影对于观众来说相当陌生,而翻拍电影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对票房有一定的保证,剧情有一定的市场,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影的翻拍依然将继续,电影海报也将更加精致且富有内涵,海报设计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
电影海报可以反映出电影的信息,更可以映射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电影海报设计师应将现代特效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产物,从而掀起一阵又一阵具有中国元素的经典电影浪潮。
(二)具有创意性和独特性
设计师只有不断地追求创新与个性,才能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和超凡品位的电影海报作品。同时创新是电影海报设计的生命,也是电影海报设计的载体,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要追求一个“新”字,否则将毫无生气。
(三)具有必要的流行要素
首先要有符合电影内涵和时代背景的色彩元素。色彩是最为敏感的视觉因素,它能够让观众领略到特定的情绪并改变其心理,甚至是对该部影片的看法,进而影响到观看欲望和消费行为。
其次是具有创意性和关联性的图形画面。通过设计师有意识地设计,创造出具有心理联想和诱导效果的图形画面,从而影响观者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碰撞”。
再次是具有设计感的文字设计。文字作为宣传电影和输送文化信息的语言载体,它在电影海报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体现着不同时期艺术设计风格的历史背景。笔者认为大多数专家学者对于时代性这一点的研究尚不够充分。
三、结语
不同时期的优秀电影海报一定程度上浓缩了电影中的精华,具有強烈的时代性,是场景和人物“珠联璧合”的完美结合,是创作者创意智慧和揣摩心境的必然结果,是具有创新主义与复古主义的碰撞火花,这样的作品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比影片更为深刻的记忆。在现在这样一个开放性时代,电影海报不再只是电影的宣传方式,而是电影艺术的延伸品。它作为电影的衍生物,不仅是推介电影的名片,更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在同一题材的经典之作的不断翻拍中,电影海报也在不断地变化、繁衍和强大。电脑3D、4D逼真刺激的效果技术不断发展充斥着观影者的眼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产电影的海报设计者应抑制住心中的浮躁,以平静的心态揣摩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特效合理结合,突破曾经技术的障碍,继承经典的内涵和主题,设计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电影海报。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世博艺术与传媒学院)
作者简介:李希(1991-),女,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创意设计。
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变化,电影海报也呈现着自身的时代感。经典名著翻拍的热潮日益高涨,翻拍的名著普遍存在着特效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海报设计的文化性差强人意这一问题。笔者发现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课题集中在翻拍电影的利弊、电影海报设计的演变、电影海报中的色彩构成等领域,而对于海报的时代性却只是一笔带过。不同时期的电影海报都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特别是经典电影在不同时期的翻拍过程中,其海报中的文字、色彩、构图等都体现了大背景下的时代性。以《简·爱》为例,其前后翻拍了十余次,虽然几次翻拍且年代相差久远,但其海报的设计不仅体现着原著的浪漫爱情,同时也反映着不同时期的设计背景以及设计师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内心世界。推究海报与电影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紧密连接,缺一不可。因此经典海报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以及关注度并不亚于电影本身。
一、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经典电影海报设计的风格特点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这部经典的小说不止一次被搬上大荧幕,每每翻拍都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
(一)讲究插画风格和写实色彩的应用
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电影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电影得到了飞速发展,《简·爱》于1934年应运而生。在1934年这版海报中体现着时代大背景下的艺术风格。画面采用相当写实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发饰和服装,以浓烈烦琐的色彩充当背景,有着些许维多利亚时期的矫揉造作,又夹杂着“格拉斯哥派”的對称平面设计风格。当时所有的海报都由画家亲手绘制,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夸张的造型以及鲜艳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设计以写实性描绘为主,如影片的主人公和重要场景等都成为手绘对象,随意中张扬着自己的设计个性。1944年的《简·爱》海报采用插画的表现技法同时加入了一些影片中的小情节,激发人们的好奇欲望,如图1所示。但主体而言却没有改变整部影片的基调,都以两位主人公幽怨的眼神为主体,映射着这段凄美曲折的爱情,也映射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动荡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不安情绪。这一时期的写实表现手法和插画风格体现了设计者将个人主观意识与手绘技巧的充分结合。
(二)凸显人物在环境中的形象
时间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人对名著的热情不断增加,同时意识到只有能深刻反映英国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和文化,才有可能为国际观众所理解和接受,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70版和1983版的《简·爱》,在各种图片编辑技术下产生了。画面不再是以浓厚的彩绘构成,而是用照片编辑拼贴而成,同时发挥明星效应,将人物放在海报的显要位置,例如1970版以当时超人气明星苏珊娜·约克为主体,用一片深沉灰暗的海景作为场景,以此来衬托简·爱超凡脱俗的气质。而1983版则以当时红得发紫的提摩西·道尔顿为主体,其英俊硬朗的脸庞占据海报的主要位置,与片中男主角冷峻的性格相呼应。女主角奔跑的情景呈现了她对爱情的追寻。同时以一片清新美丽的庄园作为场景拼接到海报中,让整体风格显得清新淡雅,突出渲染了男女主角的形象,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原著中男女主人公之间浪漫的爱情桥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采用当时新鲜的摄影拼贴技巧,同时将明星效应与具有内涵意义的场景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得不说是宣传与设计的成功结合。同时以当时著名的建筑或风景充当场景,体现了当时对于场景的选择已有一定深刻的认识,不再是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手绘场景,而是选取符合当代人审美并在电影中出现的环境,这反映了为凸显人物形象而选用场景的时代性。
(三)强调特效的合成技术
20世纪90年代是影片特效计算机化的发展时期,这些技术让从前仅仅生活在人们想象中的生物成为银幕中的现实。这10年中出现了2部影响最大的影片——《侏罗纪公园》和《永远的蝙蝠侠》。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对本土名著热爱的影响下,《简·爱》在1996年和1997年分别进行了翻拍,此时的海报已不是男女主人公的巨幅特写,背景也不是厚重的色彩,而是通过电脑特效技术将自然景物与主体人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海报中经典的桥段进行了色彩的过渡和虚化,从而突出了本片富有艺术感的色调,让人一看就如同身临其境。海报上的字体也不再是浓墨重彩的字母拼贴,而是对字体进行了多样化设计。1996版的片名字体是罗马字体,在末尾处加粗使得在视觉效果上更加庄重,呼应了本片女主角本身的性格特征以及此片本身文艺性的基调。1997版的海报采用了花体的设计,字母随意飘荡体现了设计师明快而又轻松的设计风格。
20世纪90年代的这两幅海报都在继承了原先海报特色的基础上,发展了自身个性,同时运用强大的合成技术使其具有时代感和文化性。
(四)注重视觉表现的设计
电影工业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21世纪的电影海报大多画面精美,同时还采用立体海报效果,使得影片在宣传方面起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创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2011年《简·爱》的海报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凸显出整体电影的特色与内涵,如图2所示。对于时代性很强的电影海报来说,独具特色的个性画面更易得到大众的关注和青睐。 海报中采用了现在流行的线性字体,简单而不失唯美,体现着当今返璞归真的设计风格。如今的商业海报无不将明星放在显要位置,并以人物脸部复杂的表情为中心,借鉴了20世纪80年代的设计风格,同时在电脑技术上不断思考,将男女主人公以不用的色调在同一版面上进行融和,充分体现了21世纪数码设计风格。设计师通过人物优雅的装扮和忧郁的眼神奠定了此部电影的整体基调,也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同时将小说中的诗意描写进行电子技术的融合,用自己特色的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2011版《简·爱》海报充分体现了21世纪先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二、对中国未来经典电影翻拍海报设计的发展和展望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出现在国际的舞台上,这是中国现代电影产业的进步,也是中国文化不断发展的证明。翻拍经典电影是一种商业运作模式,一部原创电影对于观众来说相当陌生,而翻拍电影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对票房有一定的保证,剧情有一定的市场,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影的翻拍依然将继续,电影海报也将更加精致且富有内涵,海报设计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
电影海报可以反映出电影的信息,更可以映射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电影海报设计师应将现代特效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产物,从而掀起一阵又一阵具有中国元素的经典电影浪潮。
(二)具有创意性和独特性
设计师只有不断地追求创新与个性,才能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和超凡品位的电影海报作品。同时创新是电影海报设计的生命,也是电影海报设计的载体,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要追求一个“新”字,否则将毫无生气。
(三)具有必要的流行要素
首先要有符合电影内涵和时代背景的色彩元素。色彩是最为敏感的视觉因素,它能够让观众领略到特定的情绪并改变其心理,甚至是对该部影片的看法,进而影响到观看欲望和消费行为。
其次是具有创意性和关联性的图形画面。通过设计师有意识地设计,创造出具有心理联想和诱导效果的图形画面,从而影响观者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碰撞”。
再次是具有设计感的文字设计。文字作为宣传电影和输送文化信息的语言载体,它在电影海报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体现着不同时期艺术设计风格的历史背景。笔者认为大多数专家学者对于时代性这一点的研究尚不够充分。
三、结语
不同时期的优秀电影海报一定程度上浓缩了电影中的精华,具有強烈的时代性,是场景和人物“珠联璧合”的完美结合,是创作者创意智慧和揣摩心境的必然结果,是具有创新主义与复古主义的碰撞火花,这样的作品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比影片更为深刻的记忆。在现在这样一个开放性时代,电影海报不再只是电影的宣传方式,而是电影艺术的延伸品。它作为电影的衍生物,不仅是推介电影的名片,更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在同一题材的经典之作的不断翻拍中,电影海报也在不断地变化、繁衍和强大。电脑3D、4D逼真刺激的效果技术不断发展充斥着观影者的眼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产电影的海报设计者应抑制住心中的浮躁,以平静的心态揣摩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特效合理结合,突破曾经技术的障碍,继承经典的内涵和主题,设计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电影海报。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世博艺术与传媒学院)
作者简介:李希(1991-),女,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创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