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禅从陈家沟得到了什么?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F308440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颜紫元先生的这篇文章,当然是一家之言,但它为解开扑朔迷离的太极拳源流之谜,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希望对有兴趣研究太极拳源流的朋友,能有所启發。
  过去,人们总以为杨露禅改了陈长兴传他的拳而自成一派。那是因为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沟太极拳师纷纷著书及到各地传授太极拳以来,人们發现其动作形式及动作名称,与清道光年间三进陈沟从陈长兴学艺、后在京城传艺的杨露禅传的太极拳动作及动作名称,差异很大。陈沟的太极拳及动作名称与通背拳风格、名称相近,并与通背拳一样,以“缠”字为灵魂。而杨露禅传的太极拳则强调劲整,不妄动。
  可是,武氏太极创始人武禹襄之兄于咸丰年间在舞阳盐店發现的《太极拳谱》上的十三势太极拳动作名称及顺序,却与杨露禅传的一样,而与近代陈沟传的及其拳谱上记载的十三势太极拳有颇多差异,这又说明杨露禅传的拳架有渊源,非后经自我改创的拳。那么,除武氏咸丰年间發现的《太极拳谱》证明杨露禅的拳架是原传拳架外,是否还有其它旁证?
  到本世纪初的2004年,在与温县相邻的博爱县(原称“河内县”)唐村發现了清康熙五十五年的李氏家谱及乾隆年间的《太极拳谱》,其远早于武氏發现的《太极拳谱》的唐村之拳谱,其中的十三势太极动作名称也与杨露禅拳架的动作顺序名称一样,这便完全确定了杨露禅拳架是原始的,而在李氏家谱中又清楚地记载了李氏的八世祖李春茂及李仲、李信、外甥陈沟的陈奏庭均在唐村旁的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拜师学艺,所学有“十三势拳、剑、刀、枪、箭艺,还有无极养生功、通背拳、春秋刀”等。太极宫另一侧的王堡村九世祖王仲锦也是拜太极宫道人为师学十三势拳及六合枪棍。
  据李氏家谱、拳谱及王堡枪谱载:当时太极宫的老师有博公道长、董秉乾老道。可见,明末王堡、唐村、陈沟的十三势,来自道门是无疑的。
  那么,十三势与太极拳是否是两回事?陈沟的老拳谱对此有说明:“太极拳,一名十三势,一名十三折”。陈沟人清楚地说明十三势就是太极拳,与清末民国初杨露禅及其后人、弟子,在京城的说法一致。
  换而言之,太极拳或十三势不是陈奏庭创的,而是陈奏庭在明末学自太极宫道门的(入清后陈奏庭又从蒋發深造十三势),杨露禅在京城传艺,弟子拜门时不拜陈奏庭为祖师爷,是严守遵师重道的武林传统,而当代将陈奏庭说成是太极拳创始人,其他动机且不论,起码是对上述那一段史实不了解所致。。
  既然杨露禅从长兴公处所得是道家原传太极十三势,同时,也从未记载过杨露禅改创过拳架(除其子健候、孙澄甫外),那么历史上有否记载陈沟人改创拳架?回答是肯定的。据陈沟拳谱载,与长兴公同为陈氏十四世(太极拳六世)的陈氏族人陈有本曾创“陈有本小架”,也称“新架”,其后十五世陈耕耘、十七世陈發科均改创拳架。这就回答了为什么近代陈沟太极拳与杨露禅的拳架动作及动作名称不一样的原因了。
  很显然,长兴公传杨露禅的拳架是其九世祖陈奏庭得自道家的原传太极十三势,而陈有本、陈耕耘改创的陈沟太极拳,已是更改了的太极拳十三势,是结合了通背拳,并可能参照了戚继光编的“三十二势长拳”而改创的,已非纯道家原传太极拳了(笔者按:徐震在其《太极拳考信录》中说,其所收集的陈沟旧拳谱有不少戚继光的“二十四枪枪法”、“三十二势长拳”等篇章。笔者从“二十四枪”中“闯鸿门势”之“旁注”中推知,戚氏的著作,极可能由苌乃周携至陈沟,苌与陈沟太极拳第三世陈继夏有过交流)。
  那么,陈有本为何要改创拳?
  据《焦作武术》一书载,陈长兴时,陈沟除通背拳外,太极十三势有二套拳架。笔者认为这二套拳架就是杨露禅进京时传的“外传大架”与“内传小架”。
  外传大架在陈沟有不少人学,与陈长兴非嫡支的陈有本也学得太极十三势外传大架及通背拳。同时,他自然听闻过还有“内传小架”,只是不得一见,长兴公不轻易示人,就同其弟子杨露禅在京城时,虽有众多弟子、学生,他除了教大架外,对内传小架从来不露。
  陈有本既然学不到,也见不到内传小架,便决定自创一套小架,即陈有本小架。自此,陈沟太极与道家原传太极十三势,便分道扬镳了。
  陈耕耘又为什么会改创拳?照理,陈耕耘若得“内传小架”,便会觉得不必要再去改创道家原传拳艺,可见他也未得父亲长兴公传道家原“内传小架”。这一点并不为怪,《焦作武术》第124页上说,陈奏庭的拳艺没有传给自己的三个儿子:汝为、汝弼,汝闻,而是传给了他一个亲侄汝信,一个族侄所乐。陈所乐的传人陈正如也非所乐之子,而正如与其传人陈继夏也不是父子或亲叔侄关系。长兴公伯父秉奇、秉壬及父亲秉旺也不是继夏之子,继夏是他们的族叔,而长兴公的拳技主要得自二伯父秉壬。
  这说明“道家内传小架,得人而传”的传统,在当时的陈沟已由来已久,陈耕耘未得父传,便很容易理解了。
  另一种可能就是陈耕耘向陈有本学其新架并自己改创拳后,忙着传自己创的拳而不及将道家原内传小架下传便亡故,如杨氏杨澄甫改创成自己的大架、及吴氏吴公仪在黄埔军校改创成自己的方架后,因忙于推广,未及传道家原内传小架便去世了,这二人的传人均未能学到。
  据《陈氏家乘》载:陈氏十五世陈花梅“字鹤斋,从学于长兴,功甚纯,子五常,五典,能滥其业,门人陈玺均从仲生战粤匪”。如陈沟以往各代祖师一样,极可能长兴公选择了族侄陈花梅传授,也将道家“内传小架”传了给他,可惜陈花梅这一支传人已绝传。
  陈耕耘或未得原“内传小架”,又见陈有本创了新“小架”,便去向有本学(后来赵堡张彦之传人陈清平也去向有本学),可能陈耕耘学后,觉得自己能创得更好,于是也创拳架,即陈氏大架一路。这便是现在陈氏太极小架、大架的源头。
  这种带着强烈通背拳风格的陈氏太极,很容易与广平县卢氏六合通背、济源四路神拳(源自通背)、焦作许氏通背柔拳、及内黄县通背相混,后四者通背拳常被误认为是陈氏太极。所以,陈氏太极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通背太极”,与道家原传太极拳已不是一回事了。
  不仅陈沟的道家原内传太极十三势小架失传,其动作名称也失传,并且陈奏庭在太极宫道人处学的“十三势剑、刀、枪艺”的原动作名称也俱失传。陈氏太极的器械,绝大部分是通背拳中的器械与动作名称,其余部分则是王堡枪谱、戚氏枪谱的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为什么陈沟没有“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十三势行功心解”之“经典太极十三势理论”了。因为这些拳论、内传小架、内传小架动作名称,均由长兴公秘传、独传给了杨露禅,所以陈沟老拳谱上不见。武术史先驱唐旁、徐震二先生推断,杨家太极拳谱得自武家。笔者认为这种推断不一定正确,可能一部分如唐村李氏十二世李鹤林大师乾隆年间写得“太极拳论”来自武谱,余则同十三势拳、械谱一样,是杨露禅一同得自长兴公的独授。试想,陈沟既能不得长兴公传内传小架及其动作名称,那么,其未得长兴公传那些拳论,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
  如此,陈氏太极拳、械的动作名称、练法,与长兴公独授杨露禅的道家原传十三势拳、械之为何有区别,已经明了。
其他文献
傩舞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就有关于“傩”的记录.傩舞俗称“跳傩”,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江西南丰傩舞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风险的影响,因而也开始逐渐重视管理与控制风险。尽管现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然而将来的必然趋势就是内部控制发展为风险管理导向型。   【关键词】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建议  21世纪初,由于一些财务欺诈事件的发生导致理论界与实务界尤为关注内部控制这一焦点;而随着日益加剧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和高速发展的社会
她失恋了,31岁,有点输不起的年龄,输给了一个比自己小7岁的女孩子!再不甘、再苦撑、再绝望--也挽回不了他的心.rn男人的心一旦离开了你,身体的走,是迟早的事情.rn“心会跟爱
期刊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学习过程是高中生计算思维养成的关键阶段.本文探讨对计算思维意义及内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高中信息
期刊
期刊
【摘要】本文对林业重点工程的资金稽查进行了概述,对林业重点工程的资金稽查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稽查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完善林业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稽查的措施。   【关键词】林业重点工程 资金稽查 措施  一、前言  林业工程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组成部分,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稽查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本文着重从该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林业重点工程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成长与性格形成非常关键,同情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多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的.幼儿园阶段是幼儿性格与基本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对其进行适当的情感教
实践教学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会计专业具有特殊性,要求实践教学要注意方式方法.从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表现着手,结合在实践教学环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