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创伤性湿肺的发生机制及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创伤性湿肺43例患者的x线影像片,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结果43例患者中有间质型湿肺11例,云雾型湿肺8例,节段型湿肺7例,弥漫型湿肺17例,湿肺以中下野多见。结论结合创伤性湿肺的发生机制、创伤部位、x线表现对创伤性湿肺进行诊断,有助于临床对创伤性湿肺的治疗。
关键词 肺 创伤 X线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2
创伤性湿肺是胸部外伤导致肺内的液体分泌物增多而在肺泡和支气管中潴留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病变。如不及时诊疗,可致肺炎、肺不张、肺囊肿,甚至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疾病。因此,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近几年的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对象2006年7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创伤性湿肺的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2~79岁,平均37岁。
1.2临床表现砸伤11例,车祸致伤13例,钝器伤5例,坠落伤7例,跌伤3例,压伤4例。合并其它损伤:肋骨骨折23例,锁骨骨折6例,其它骨折3例。合并其它并发症:肺不张9例,皮下软组织积气6例,肺血肿3例。患者均在24小时内就诊,行x线检查时间最短40分钟,最长者1周。主要症状为胸痛、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
2 X线表现
2.1肺内病变分布与消散创伤部位以中下野多见,左胸15例,右胸21例,双侧7例。湿肺发生在左侧肺野13例,右侧肺野20例,双侧10例,中下野内中带可见湿肺病灶部位23例。患者经治疗一般在伤后24小时左右开始吸收,最长者在1周之后开始吸收,完全吸收在2—3周以上。
2.2病变形态43例患者中病变形态分为4种:肺纹理增多、增粗,并且模糊,纹理间夹有斑点状阴影,密度低17例,(间质型,图1A);单侧或双侧多发小斑片状和(或)斑点状阴影,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密度低而不均,部分融合或片状13例,(弥漫型,图1B);大片实变阴影、密度高、不均、边缘不整,分布于一叶或一肺段,类似大叶肺炎7例,(节段型,图lc);一侧或双侧磨玻璃样或云雾状,密度均匀的淡薄阴影5例(云雾型,图1D)见于较重创伤。
3 讨论
3.1创伤性湿肺的x线表现
x线胸片是诊断创伤性湿肺的重要手段,x线的表现主要为4种类型:间质型:肺纹影增浓、增粗、模糊且粗细不均,并出现网纹影,其病理改变为肺间质内的出血和渗出。本组17例,占39.53%,病灶消散均在5天之内。弥漫型:类似支气管肺炎的改变,沿肺纹影分布的小斑片影或斑点状阴影,病理改变为肺血管的小范围内的肺泡出血。本组13例,占30.23%,病灶消散时间相对较长,1~2周。云雾型:肺野呈较为均匀一致的云雾状淡薄阴影,病理改变为肺间质内或肺泡的弥漫渗出。本组5例,占11.28%,病灶消散时间在5~6天。节段型:局限于一肺叶或段,呈高密度片状阴影,其病理改变为肺组织内毛细血管损伤,肺泡和间质出血、水肿。本组7例,占16.29%,病灶消散时程较长,2例在2周以上,4例在3周以上,1例在4周以上。
3.2创伤性湿肺的机理
创伤性湿肺是胸部外伤出现的支气管反射性痉挛,分泌物增多;同时肺泡壁受损,血液一血浆进入肺泡,引起缺氧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肺内液体增加,而形成湿肺,也称湿性综合征。本病首先由Bufford等于1945年报告和命名。其发病机理主要是:1)肺循环障碍:肺循环障碍是湿肺形成的根本原因。当胸部受撞击后,肺和胸壁相撞,导致毛细血管广泛受损,血液於阻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使体液渗入间质及肺泡而形成湿肺。2)支气管一肺泡阻塞:胸部创伤后小支气管反射性痉挛,致使分泌物增加,阻止肺泡血氧交换引起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通气功能发生障碍,加重创伤性湿肺。3)颅脑损伤的影响:部分病例并发有颅脑损伤时,致使肺过度通气,肺的表面活性物质释放到肺泡,促使肺血管发生反射性挛缩,使体循环的液体移向肺组织,造成肺动脉高压,产生肺水肿。
3.3鉴别诊断
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主要与以下2种疾病诊断相鉴别。1)肺挫伤:与创伤性湿肺同属肺实质损伤,但是机理不同。肺挫伤是胸部突然受外力作用后,因胸廓缩小胸内压增高,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损伤,肺泡和间质出血、水肿,x线诊断肺间质损害所显示肺纹理粗细不均,大范围肺泡内出血所显示的大片状高密度影,小范围内肺泡内出血所显示的小斑点片状影。2)创伤性血肿:血肿为肺撕裂损伤血管,裂隙内进入血液形成肺内血肿,x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密度高。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创伤性湿肺43例患者的x线影像片,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结果43例患者中有间质型湿肺11例,云雾型湿肺8例,节段型湿肺7例,弥漫型湿肺17例,湿肺以中下野多见。结论结合创伤性湿肺的发生机制、创伤部位、x线表现对创伤性湿肺进行诊断,有助于临床对创伤性湿肺的治疗。
关键词 肺 创伤 X线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2
创伤性湿肺是胸部外伤导致肺内的液体分泌物增多而在肺泡和支气管中潴留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病变。如不及时诊疗,可致肺炎、肺不张、肺囊肿,甚至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疾病。因此,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近几年的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对象2006年7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创伤性湿肺的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2~79岁,平均37岁。
1.2临床表现砸伤11例,车祸致伤13例,钝器伤5例,坠落伤7例,跌伤3例,压伤4例。合并其它损伤:肋骨骨折23例,锁骨骨折6例,其它骨折3例。合并其它并发症:肺不张9例,皮下软组织积气6例,肺血肿3例。患者均在24小时内就诊,行x线检查时间最短40分钟,最长者1周。主要症状为胸痛、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
2 X线表现
2.1肺内病变分布与消散创伤部位以中下野多见,左胸15例,右胸21例,双侧7例。湿肺发生在左侧肺野13例,右侧肺野20例,双侧10例,中下野内中带可见湿肺病灶部位23例。患者经治疗一般在伤后24小时左右开始吸收,最长者在1周之后开始吸收,完全吸收在2—3周以上。
2.2病变形态43例患者中病变形态分为4种:肺纹理增多、增粗,并且模糊,纹理间夹有斑点状阴影,密度低17例,(间质型,图1A);单侧或双侧多发小斑片状和(或)斑点状阴影,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密度低而不均,部分融合或片状13例,(弥漫型,图1B);大片实变阴影、密度高、不均、边缘不整,分布于一叶或一肺段,类似大叶肺炎7例,(节段型,图lc);一侧或双侧磨玻璃样或云雾状,密度均匀的淡薄阴影5例(云雾型,图1D)见于较重创伤。
3 讨论
3.1创伤性湿肺的x线表现
x线胸片是诊断创伤性湿肺的重要手段,x线的表现主要为4种类型:间质型:肺纹影增浓、增粗、模糊且粗细不均,并出现网纹影,其病理改变为肺间质内的出血和渗出。本组17例,占39.53%,病灶消散均在5天之内。弥漫型:类似支气管肺炎的改变,沿肺纹影分布的小斑片影或斑点状阴影,病理改变为肺血管的小范围内的肺泡出血。本组13例,占30.23%,病灶消散时间相对较长,1~2周。云雾型:肺野呈较为均匀一致的云雾状淡薄阴影,病理改变为肺间质内或肺泡的弥漫渗出。本组5例,占11.28%,病灶消散时间在5~6天。节段型:局限于一肺叶或段,呈高密度片状阴影,其病理改变为肺组织内毛细血管损伤,肺泡和间质出血、水肿。本组7例,占16.29%,病灶消散时程较长,2例在2周以上,4例在3周以上,1例在4周以上。
3.2创伤性湿肺的机理
创伤性湿肺是胸部外伤出现的支气管反射性痉挛,分泌物增多;同时肺泡壁受损,血液一血浆进入肺泡,引起缺氧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肺内液体增加,而形成湿肺,也称湿性综合征。本病首先由Bufford等于1945年报告和命名。其发病机理主要是:1)肺循环障碍:肺循环障碍是湿肺形成的根本原因。当胸部受撞击后,肺和胸壁相撞,导致毛细血管广泛受损,血液於阻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使体液渗入间质及肺泡而形成湿肺。2)支气管一肺泡阻塞:胸部创伤后小支气管反射性痉挛,致使分泌物增加,阻止肺泡血氧交换引起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通气功能发生障碍,加重创伤性湿肺。3)颅脑损伤的影响:部分病例并发有颅脑损伤时,致使肺过度通气,肺的表面活性物质释放到肺泡,促使肺血管发生反射性挛缩,使体循环的液体移向肺组织,造成肺动脉高压,产生肺水肿。
3.3鉴别诊断
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主要与以下2种疾病诊断相鉴别。1)肺挫伤:与创伤性湿肺同属肺实质损伤,但是机理不同。肺挫伤是胸部突然受外力作用后,因胸廓缩小胸内压增高,压迫肺脏引起肺实质损伤,肺泡和间质出血、水肿,x线诊断肺间质损害所显示肺纹理粗细不均,大范围肺泡内出血所显示的大片状高密度影,小范围内肺泡内出血所显示的小斑点片状影。2)创伤性血肿:血肿为肺撕裂损伤血管,裂隙内进入血液形成肺内血肿,x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密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