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定市档案馆保存着一幅珍贵的“保定府全图”。
这是一幅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地图,用手工绘制而成,没有标注绘图者姓名和绘制年代,先是绘制在纸上,然后托裱在布上。地图为26幅拼成,以罗马数字排序,品相完好,拼接起来称得上是天衣无缝。该图没有图例,但标图规则与现代地图相似,有比例尺,标为“一寸等于五里”,按现在的标准为1:75000。全图面积约在4平方米左右。
“保定府全图”究竟绘制于什么时期?绘制者为何人?这个地图在今天还有些什么意义?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们对地图进行了初步的考证,并请教了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的专家孙进柱先生。
“保定府全图”应该是测绘于清末、成图于民国初年时期。保定建制历史悠久,元朝时为保定路,明朝改设保定府,清朝沿袭旧制仍称保定府,后称保定市。该图称保定为“府”,而且图上清晰地绘有北京通往易县的皇家祭祀专用铁路和北京到正定的铁路线。我们知道,保定境内的铁路是清朝晚期修建的。根据以上线索,我们推断该图绘制于清朝末年。为什么说成图于民国初年呢?我们是从图上所标注的涞源县和徐水县的称谓来推断的。涞源县在清朝时,称为广昌,而徐水县在清朝时称为安肃,现在的名称是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的。“保定府全图”上,涞源与广昌、徐水与安肃并称,因此,我们推断该图制成于民国初期。
“保定府全图”应为集体绘制。该图所标县界非常清晰、精确,山川、河流、村镇极为详尽,与一般的示意图截然不同。是我们所见过的第一份用较为科学方法测绘出的保定地图。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测量近2万平方公里的地形、地貌并准确地绘制出来,实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非一人能力所为,应是集体绘制。那么,是什么人牵头做的这件有意义的事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种可能:一是官方所为。官方可以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从事一项大的工程,并得到保定府所辖19个县的大力配合,这是不言而喻的。洋务运动后,西方的工业文明开始传入古老的中国,使精确测绘地图成为可能。二是西方传教士所为。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大门,在列强侵略和瓜分中国的同时,西方文化,包括宗教和科技也迅速向中国沿海和内地渗透。因保定府毗邻京津,一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保定,在带来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地图测绘技术。这些传教士为便于传教和渗透而绘制地图,并且在绘制过程中得到惧怕洋人的地方政府官员的配合,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三是日本人所为。日本侵占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便制订了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甲午战争后,日本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特权,为吞并中国做准备,他们派出特务深入中国城乡大量搜集政治和经济情报。这些日本人为大举侵略中国而绘制了一批地图。但是从“保定府全图”中,看不到外来因素。所以,我们认为该图是当时官方绘制的可能最大,但不论为何人所绘,我们都应该感谢前人通过辛勤劳动所留下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
这幅过时的“保定府全图”对今天还有些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可以见仁见智。我们认为:一是可以从中看出保定区划的演变。当时的保定府,辖有19个县,即涞源县(又称广昌)、涞水县、易县、唐县、定兴县、新城县(今高碑店市)、容城县、徐水县(又称安肃)、清苑县、安新县、雄县、完县(今顺平)、蠡县、望都县、博野县、安国县、高阳县、满城县、束鹿县(今属石家庄市管辖,当时为保定府的一块“飞地”)。今涿州市当时归属顺天府(今北京)。今定州市、曲阳县、阜平县当时归属正定府。“保定府全图”与今天的保定市行政区划图轮廓大体相同。但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易县面积要大于今天,新城县(今高碑店市)面积也明显大于今天,有些地名也有所变化。二是可以反映绘图史由近代向现代的演变。古代地图多为示意图,但“保定府全图”则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标出县界、铁路、大道(公路)、河流、山川等,且有比例尺,其精确度已非示意图可比,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地图的基本要素。总之,“保定府全图”对于研究保定行政区划的沿革和地图绘制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该图系手工绘制,没有印刷出版,很可能是孤本,由此显得弥足珍贵。
笔者才疏学浅,以上认识不一定正确、全面,如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倍感欣慰。希望有识之士,通过档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来资政惠民,以发挥好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为保定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悠悠岁月,沧桑百年。“保定府全图”历经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十年动乱而保存下来,真得感谢几代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这里,也衷心感谢为我们指点迷津的保定地方志专家孙进柱先生。
这是一幅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地图,用手工绘制而成,没有标注绘图者姓名和绘制年代,先是绘制在纸上,然后托裱在布上。地图为26幅拼成,以罗马数字排序,品相完好,拼接起来称得上是天衣无缝。该图没有图例,但标图规则与现代地图相似,有比例尺,标为“一寸等于五里”,按现在的标准为1:75000。全图面积约在4平方米左右。
“保定府全图”究竟绘制于什么时期?绘制者为何人?这个地图在今天还有些什么意义?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们对地图进行了初步的考证,并请教了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的专家孙进柱先生。
“保定府全图”应该是测绘于清末、成图于民国初年时期。保定建制历史悠久,元朝时为保定路,明朝改设保定府,清朝沿袭旧制仍称保定府,后称保定市。该图称保定为“府”,而且图上清晰地绘有北京通往易县的皇家祭祀专用铁路和北京到正定的铁路线。我们知道,保定境内的铁路是清朝晚期修建的。根据以上线索,我们推断该图绘制于清朝末年。为什么说成图于民国初年呢?我们是从图上所标注的涞源县和徐水县的称谓来推断的。涞源县在清朝时,称为广昌,而徐水县在清朝时称为安肃,现在的名称是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的。“保定府全图”上,涞源与广昌、徐水与安肃并称,因此,我们推断该图制成于民国初期。
“保定府全图”应为集体绘制。该图所标县界非常清晰、精确,山川、河流、村镇极为详尽,与一般的示意图截然不同。是我们所见过的第一份用较为科学方法测绘出的保定地图。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测量近2万平方公里的地形、地貌并准确地绘制出来,实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非一人能力所为,应是集体绘制。那么,是什么人牵头做的这件有意义的事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种可能:一是官方所为。官方可以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从事一项大的工程,并得到保定府所辖19个县的大力配合,这是不言而喻的。洋务运动后,西方的工业文明开始传入古老的中国,使精确测绘地图成为可能。二是西方传教士所为。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大门,在列强侵略和瓜分中国的同时,西方文化,包括宗教和科技也迅速向中国沿海和内地渗透。因保定府毗邻京津,一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保定,在带来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地图测绘技术。这些传教士为便于传教和渗透而绘制地图,并且在绘制过程中得到惧怕洋人的地方政府官员的配合,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三是日本人所为。日本侵占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便制订了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甲午战争后,日本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特权,为吞并中国做准备,他们派出特务深入中国城乡大量搜集政治和经济情报。这些日本人为大举侵略中国而绘制了一批地图。但是从“保定府全图”中,看不到外来因素。所以,我们认为该图是当时官方绘制的可能最大,但不论为何人所绘,我们都应该感谢前人通过辛勤劳动所留下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
这幅过时的“保定府全图”对今天还有些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可以见仁见智。我们认为:一是可以从中看出保定区划的演变。当时的保定府,辖有19个县,即涞源县(又称广昌)、涞水县、易县、唐县、定兴县、新城县(今高碑店市)、容城县、徐水县(又称安肃)、清苑县、安新县、雄县、完县(今顺平)、蠡县、望都县、博野县、安国县、高阳县、满城县、束鹿县(今属石家庄市管辖,当时为保定府的一块“飞地”)。今涿州市当时归属顺天府(今北京)。今定州市、曲阳县、阜平县当时归属正定府。“保定府全图”与今天的保定市行政区划图轮廓大体相同。但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易县面积要大于今天,新城县(今高碑店市)面积也明显大于今天,有些地名也有所变化。二是可以反映绘图史由近代向现代的演变。古代地图多为示意图,但“保定府全图”则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标出县界、铁路、大道(公路)、河流、山川等,且有比例尺,其精确度已非示意图可比,已经非常接近现代地图的基本要素。总之,“保定府全图”对于研究保定行政区划的沿革和地图绘制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该图系手工绘制,没有印刷出版,很可能是孤本,由此显得弥足珍贵。
笔者才疏学浅,以上认识不一定正确、全面,如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倍感欣慰。希望有识之士,通过档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来资政惠民,以发挥好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为保定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悠悠岁月,沧桑百年。“保定府全图”历经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十年动乱而保存下来,真得感谢几代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这里,也衷心感谢为我们指点迷津的保定地方志专家孙进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