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马桩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娘再次睁开眼,说:“这两天,咱们娘仨该说的话都说了,我都快九十岁的人了,走是早晚的事。出去陪大家吧,你们给我打盆水过来,我洗洗脸。”
  遵从娘的嘱咐,我拿着脸盆,在外屋的自来水管下接了半盆清水,然后又把暖壶里的热水兑在里面,用手摸摸,再从衣架上拿下新买的毛巾进了屋。
  我哽咽着说:“娘,你伺候了我们一辈子,就让我和媳妇给你擦把脸吧!”
  娘说不用。说着伸出苍老的手,抓住媳妇的手交给我,“这些年,你们隔三岔五把我接到省城,照顾得不错,是我非要落叶归根。”娘说完摆摆手,“你们出去吧,我要静一静,和你爹说会儿话。”
  日上三竿,驱走了柴院里的寒冷。我紧握着当家氏族、乡里乡亲们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堂弟搬来了小凳子,要我和媳妇坐下,说,都是奔七十的人了,别累着。
  我执意不坐,心想,累与死不是一个概念。累了,可以歇过来;老娘走了,一辈子就再也见不到了。想到这里,我就想进里屋看娘。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她说话是算数的。娘这一辈子说话很少,而且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1940年,二十四歲的爹带领着回民支队二大队在青县与日本鬼子激战壮烈牺牲。二十二岁的娘大哭一场之后,三天三夜躺在炕上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亲人们都说她悲伤过度,傻了。第四天早晨,娘忽然从屋子里走出来,扑通一下跪在爷爷奶奶面前,只说了一句话:爹、娘,我对天发誓,一辈子不会改嫁,我要把儿子抚养成人。
  娘的话,四岁的我听到了,可我没记住。后来是爷爷奶奶重复给我的。他们还告诉我,在我出生的第三个月,也就是1937年的冬天,吕正操将军突然到了我家,后来爹就走了,一去就是三年多。再后来,爹打仗路过老家,趁着夜色和警卫员一起回来了一趟。可那时家里人口多,屋子又小又窄,所以爹和娘就站在院门外的拴马桩前互诉了一顿饭工夫的离别衷肠。
  “抗战形势越来越严峻,你要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这个家。”警卫员把两匹马拴在了拴马桩上,到一边放哨去了。爹伸手去抓娘的手,可娘的手死死抱着拴马桩不放。
  两匹马打着响鼻儿,在窃窃私语。娘的手生生把拴马桩捂热了。
  爹说:“你别总搂着拴马桩不撒手,就不想对我说句话吗?”
  娘用脚尖搓着散落在地上的草料,手心里冒汗了,其实她心里更热。当爹把娘拥到怀里的时候,娘说:“我就是这拴马桩,你就是这匹马。”
  这是他们三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从此爹和娘天各一方。
  娘把儿子和媳妇请出屋后,挣扎着坐起来,拉上窗帘, 然后把毛巾放进清水里拧干,擦拭起摆放在土炕上的那个又沉又重的拴马桩。拴马桩是用青石做的,有两米来长,三手粗,头上是一只蹲着的吼狮。娘侧着身,一手拄着炕,一手仔细地擦着狮子的眼睛、鼻孔、嘴巴,生怕有一丝的灰尘。其实,哪儿都是干净的,常年的盘摸,就像是抹了一层清油,油光水滑。娘擦拭了一遍又一遍,待一切在老花镜的透视下,感觉完美无缺了,她才颤颤巍巍地从炕柜里取出一块红绸子,非常有仪式感地系在狮子的脖颈上。他爹,我说过有拴马桩在,你就一定会回来。我知道,你的魂儿早就回来了,不然儿子不会有这么大出息。我要谢谢你!
  天色过了晌午,我在外屋坐立不安,聆听着里屋的动静。族长说,稍安勿躁,吉人自有天相。我说,我等不及了,还是进屋看看吧。
  族长见我一再坚持,轻轻地推开房门。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娘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安详地躺在了拴马桩身旁。
其他文献
小A坐在我的斜前方。她其实比我高半头,但因为怕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班主任把我们几个不听话的男生调到最后一排。这里是班里的一块“飞地”,我们可以传纸条、看闲书,或者趴着睡觉。当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从课桌上爬起来,揉揉发麻的胳膊,漫不经心地瞟了小A一眼。  她低头收拾好课桌上的书,然后直起身子等待老师下课的指令。我注视她的背影已经长达一年:我能捕捉到她肩膀的每一次轻微晃动,这晃动产生的余波让我心生涟漪;我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从明天开始起,每天早上签到后,咱部门开个晨会,每个人都要简要说一下当天的工作计划和内容……”谢主任正在布置工作。  我刚准备敲门进去。突然门开了,瞿副主任迎面走出来。我微笑着说:“瞿主任,听说你快要退休了,像你这样精通业务的人,肯定会返聘你的。”  他连忙把我拉到僻静处,脸上露出笑意,转而表情又凝重起来,“可能是因为我熟悉业务,胡子又长,别人会觉得碍手碍脚的,不会
期刊
老街的小巷窄窄的,長长的,廊檐接着廊檐。家家院落,起起伏伏,错落有致。  巷子的深处有这么两户人家,一家是胖婶,一家是老焉。  胖婶在巷子口东侧搭个帘篷,铁桶煨个火炉,置办了一个烧饼铺,做起了烧饼。胖婶做出来的烧饼,又薄又脆,焦香爽口,小巷的老街坊们都喜欢吃。老焉,自家责任田里种植蔬菜,在巷子口西侧摆个小菜摊,一杆老秤,一秤就是几十年。  每天老焉回家,对面的胖婶烧饼,总会给老伴带上两个。老焉的老
期刊
这个人叫老李,是宁夏人,一直北漂着。我二十年前考研住地下室,老李也住那个地下室,所以就认识了。  与老李同住的还有老钟。老钟是北京本地人,是个数学天才,高中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硕士读中科院物理专业,读硕时“不务物理”,专攻计算机编程,所以毕业后进了IT公司。  老钟毕业半年后换到IBM,月薪9000元。那时候有这么多工资,显得极有钱,所以房租其实是老钟交的,老李跟着住
期刊
其实,北街侯老五剃头的手艺真不怎么样。  开门立铺数十年,除了会推光瓢子,就是剃短得露着大片青皮的小平头。也难怪“侯老五剃头铺”门庭冷落,比起左边的美容店、右边的美发馆,实在有些寒酸。  所幸,有人喜荤,就有人喜素。  一批老哥们,过了爱美的年纪,就图光瓢子或是小平头舒坦,隔十天半月就会找上门来,让侯老五推推剪剪、洗洗刮刮,蔫儿吧唧地来,清清爽爽地走。侯老五总算没饿着。  这群老哥们里,就有南街彭
期刊
考場内一片哗啦哗啦翻动卷子的声音。  阳光照在监考老师老余的脸上,半明半暗。终于到期末了,考完了,寒假该好好歇歇了。老余望向逐渐发出混合动静的考场,清清沙哑的嗓子,顿了顿没做声。  虚掩的门被推开了。一个衣着光鲜的年轻人大摇大摆走了进来,见老余抬头注视,修长的手指捏住黑西服衣领,抻了抻,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向他微微点了点头。老余站起身子,直了直后背,冲着年轻人咧了咧嘴角。  啧啧,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巡
期刊
那一年,他从一所商业学校毕业,获得了中专文凭。想要做业务员,就来到省城找工作。他在人才市场转了几天,遇到好几个中意的职位,但人家要专科以上学历,所以他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天,他来到人才市场的时候,看到一家很著名的化妆品公司在招聘业务部部长助理,要求本科以上文凭,他知道自己只有中专文凭,不符合要求,但他特别想进这家公司工作,特别希望能得到这个职位。他思考了一会儿,终于想出了办法,于是就走上前
期刊
儿子感冒了,两天没去幼儿园。到下午,烧退咳止,小病猫立刻变成了活猴儿:身披床单吆喝着“大王叫我来巡山哪”,满屋子乱窜。  晚上,我和老公靠在沙发上,听儿子讲他自己编的故事。  门铃忽然响起来,我打开门一看,一个多好看的小女孩啊,像小仙子!小仙子有礼貌且大方:“阿姨,我叫黄丝丝,是伊文的同学。听说他病了,我拿药来给他吃。”她举着个绿色小纸袋,笑盈盈的。  我赶紧请小朋友进来,帮她脱下披风,又去找拖鞋
期刊
老人须发全白,红光满面,腰板硬朗。每当日落西山,他总会面朝东方,目光似有若无,并不时地取下腰间的葫芦,抿一口庄子道酒。蒙城人都叫他酒仙。  酒仙白头之前人们叫他酒鬼,他太能喝,但只在太阳落山时,面朝东方,一口接一口猛喝,直到一军用水壶酒喝干,没有人见他醉过。  为什么叫他酒鬼?我问父亲,父亲说只有爷爷知道。我又问爷爷,爷爷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酒仙喝酒时一言不发,平时对人和蔼,尤其喜欢小孩,高兴
期刊
很多领导退休后都有一个适应期,有些适应不好的还会生病。因为离开了岗位,也就离开了曾经掌握的权力,离开了曾经的生活方式。有时,失衡的还不仅仅是离退休的领导。  岳父是我们县财政局局长,上个月年满退休。我们本以为岳父退休后能在家安享晚年,不承想,卸任不到半个月,岳父“病”倒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和妻子带着岳父去县里最好的医院,医生检查半天,也没查出个结果。  医生对我们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