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打算见家长的前一个星期.我的整个内心一直处在忐忑当中,原因有二:一是一个学生见陌生长辈总有一种不由自主的紧张感。二是.这次去教的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文科生,已有两年没有接触数学这门学科了,对于能否重新拾起,并把孩子教好是个未知数。
这两个重要原因使得我在上课的时候不得安宁.时常想着如何去做好这个责任重大的兼职,到底需要怎么样的素质,所以,重重疑惑席卷而来。比如:如何以自信大胆的形象向学生家长展现我胜任这个工作的决心;如何回答她对于我在数学方面熟悉程度的疑惑;如何跟学生来个亲切的第一次互动,也在担心家长比较严肃,交流不顺,以及学生性格是否过于淘气而不好教……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出人意料的是,当见面的星期六真正来临的时候,我反而有一种镇定自若的冷静。
在公交车缓缓驶向那个目的地时,内心却满是期待,期待着看看那个小姑娘是什么样子;期待知道她到底是哪里没学好;期待向长辈说出早已练习好几遍开场白,这个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兼职,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读大学期间做一个家庭教师,我需要很慎重地对待。
虽然从未听身边的友人提及过家庭教师的概念,也从未学习过怎样去教给一个学生她需要了解的课程。但是,从电视里面看那些大学生们做着家教兼职时候的那份美好却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播。于是,在还没有见到学生时候,以及没有顺利通过考核的同时,我内心却已绘制出了怎么样去做好它的蓝图。
终于在40分钟的车程后抵达了目的地。按响门铃,防盗门被打开,一位亲切的阿姨笑迎着我进门。接下来的事情都发生在我的预料之中,而对于准备好一切的我来说肯定是顺利过关了,所以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点也没错。
知已知彼,对症下“药”
通过这一次的交谈,我大概了解到了一些基本信息:我要教的学生叫小雨,是文科生,同时修美术专业——传说中的艺术生,小雨有着典型的文科生特征:数学差,英语语文却好的要让人羡慕嫉妒恨。再加上小雨的妈妈说她很内向,不擅长和陌生人说话。因而为小雨做了如下诊断:
内向的女孩大多是不擅长提问,数学这门学科单靠上课听讲根本就不能学好,对于不懂的地方不去主动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只会使得不懂的地方越积越多,到最后成绩越来越差,对数学的厌恶恐惧越来越深,恶性循环下去,失去信心,对之绝望,导致了数学简直是天敌一样的存在于小雨的生命里,这样的态度怎么会把数学真的学好呢。所以我需要为小雨创造一个对数学没有自卑感的世界,其实数学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于是,第一节课上我要证实我的诊断。在我询问她是否恐惧数学的时候,小女孩把低着的脑袋耷拉的更低了,也不回答我提的问题。经过几分钟的沉默,脾气不好的我心里有些毛了,正准备趁怒火好好教育这个不知礼貌的小女孩一番的时候,面向我这侧的红似血滴的耳垂如一记耳光,把脑袋猛热的我一下子打醒了,是啊,她该是自卑的,更不愿意回答这样直白而让人难堪的问题,我怎么可以这样去伤害她呢。
重新摆正我的态度和位置的时候,我试着用一个大姐姐的心态,使用关切的语气,再一次问她为什么没有学好数学的时候,她的肩膀小小的在颤动,是的,我知道她想说什么,可是就是表达不出来。
其实,我俩根本是心意想通的,因为,小雨有着曾经我的影子。曾经的我自卑、内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的数学到底有多差,整天困在为自己设置的小世界里,不与人交流,其实,这样只算是掩耳盗铃罢了。直到老师把数学课代表安排到我旁边座位上之后,一切得到了改变。她让我认识到了这样逃避只是在蒙骗自己,厚脸皮的把自己不知道的都问到脑袋里面,管他们嘲笑不嘲笑呢,知识是为自己学的,何必在乎别人的想法呢。并且,老师们还有大多数同学们其实是很希望为虚心求教的同学讲解他们所知道的内容的。
从那以后,总能在教室里找到我捧着笔记本提问的身影,在请教的同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是这么的喜欢数学,每每独自解答一道题目都有获胜的优越感,让人振奋而又自豪。
再看看面前这个当年的“我”,不正是需要有一个人,给她一次鼓励,让她勇敢一次坚强一次么。我开始慢慢给她讲述当年我的故事,在谈及我最后让所有同学都刮目相看的时候,她那水汪汪的眼睛猛抬起来,第一次满怀期待的看着我,我也用眼睛坚定的直视她,因为这一切都是真的,只要努力,现在还不晚。
根据自己成功学好数学的例子,我给她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
不懂就问。主动去分析出题人到底想要怎么去考学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着也给别人讲解题目,在过程中找到自信和自我不足处的分析评估。
错了的题目题型记在改错本上,告诉自己绝对不错第二次;
就这样在讲故事中结束了,但是,我认为是值得的,虽然一道题目也没给她讲解。至少,一个怀满希望能把数学学好的学生,要比对之恐惧学习效率高的多。同时也让我和她有了融洽相处的基础。这第一次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感慨一定是万千的,责任感和角色错位感让人需要很认真的去对待这一份期待。
相互理解。打破内心隔阂
迎着这份两个人的期待,夏天悄然而至。即将进入夏季的下午,总是让人萌发昏昏欲睡的头重感,这让作为老师的我和作为学生的小雨都很为难。
又一个星期六的下午2点,我准时出现在小雨的房间里。不用问,她肯定又没有睡午觉,而赶公交的我也没有。只是由于角色的不同,频频点头睡过去的肯定是小雨,这也是千百个学校里的惯例,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打瞌睡,只听说过学生一不小心就被周公给叫去下棋,是因为自制能力吧,学生总是缺乏自制能力的,所以她还是倒在书桌上呼呼睡着了。留我在旁边傻眼的看着这个如此享受贪睡的美好时刻的小姑娘,仔细去想,她不睡午觉也许是在利用好不容易拥有的空闲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哪里还顾得上要午休呢。她肯定很累吧,中国的高中生好像从来没有安心的睡好过。
作为一个曾经是高中生的我,当然是理解她的辛苦,也很想允许她就这样睡一觉。但是作为老师的职责就是监督督促她学习,一个军师怎可以让需要奋战的战士在战场上中场休息呢。狠下心残忍的把小女孩的梦打破,懵懂睁开的她却还不好意思的对我笑,红着大“苹果”等我把刚刚讲的题目重新讲一遍。高中生的可爱,我懂得的。 几节课下来,渐渐的发现,小雨需要家教是有理由的。小雨的数学落下的太多了,基本公式会背不会用,基本定理常常弄混淆,更气人的是她还是个粗心的姑娘,经常在解题方法掌握后,最后一步的运算却弄错。要知道,在我读高中的时候,严厉的数学老师只看结果给分,如果是这样,努力半天却没有回报,只对了过程错了结果,对高中生来说损失是惨大的。每次看到她的解题结果是错的,我都会觉得莫名火大,总会一遍又一遍的让她重新计算,直到她算对为止。几次这样下来,再让她去重复计算算数的时候,她会不耐烦的扔掉笔,气呼呼的瞪着窗外,我知道,她不服气,为什么堂堂高中生还要去练习着小学就会的计算,不管不顾早已视之为好朋友的我在一边被冷落。
沉默的气氛使得我努力的去静静思考一番,如今,我是老师,怎能跟小姑娘一样闹情绪呢,用正确的办法去教学生才是我该做的。小心调整情绪后,我开始用缓和的语气告诉她我这样做真正的理由是什么,一遍一遍的计算并不是浪费时间,就是因为高中生都有这样的思想——看不起小小的计算题,所以很多大的应用题才会得零分,不是因为不会做,只是计算结果错了。负责任的老师会看一下过程怎么样,但是,谁能保证高考改卷老师每个都那么尽职尽责呢?只看结果给分的老师太多太多了,最后为之付代价的只有自己。一遍一遍要求重算并不是惩罚她,主要是想让傻瓜一样的小雨意识到如果想避免麻烦就一次算对,好士兵是绝对不会给能一次就消灭的敌人留有喘气的机会的。
听完这些,她终于被最后一个比喻给逗笑了,眨眨眼睛,默默的拾起扔掉的笔,在草稿纸上认真的把计算过程重新演算了一遍,最后把正确的结果写在了等号后面。虽然她没有说什么,但是,那个正确的答案早已代替一切谅解的话语,浓烈的欣慰在心头注入芳甜滋味,原来老师需要的也不多,只是学生的一个肯定的举动。
想当年,学生都像面对仇人一样的去讨厌老师,只是因为不能够谅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优秀呢?所以如果学生能够从老师的感受出发,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因为讨厌老师而厌学了;反之,老师能够更亲近学生一点,让他们知道他的目的,那么学生们肯定也会听从他的好建议。
也许是因为我打破了她内心的隔阂,小女孩开始主动向我问她在学校没有听懂的题目了,成功使得一个讨厌数学的学生主动去寻找解题答案,那个老师会有多开心。一串糖葫芦,一个可爱的笔记本,一瓶饮料都是奖励给她的主动提问。
青春需要奋斗
不过,事情总有好坏两个方面,我也为此而出糗过。那一次,她坏笑的拿出笔记本,一道复杂的反证公式把我难住了,平时马上能给她讲答案的范儿消失不见了。红着脸,埋着头,在草稿纸上拼命演算,十分钟过去,几经用招,还是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面对一个学生,老师居然算不出她问的题目,简直是丢死人了,我的脑袋瞬时轰轰发响,慌了神智,再看她那个等着看热闹的笑,于是,明白了一切。
小女孩正在挑战我的能力。其实,这道题目并不在一个文科生的掌握范围之内,她逗我呢。发现了真正原因之后,我开始冷静自己的思维,淡定的告诉她:这道题目是额外加分题,如果连这道题目都能够弄明白,那么学数学就会变得很简单了,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我有些生疏了,所以需要等下一次上课才能够给你讲解。她狡黠的冲我点点头。对于她想知道这么难题目的解答过程,说明了她是真的开始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又一个好的迹象,让我对她充满信心。
一回到学校,没顾上吃饭,我就开始了翻阅数学书,不断在草稿上演算推理,一直到凌晨,可是结果还是没有出来。第二天课上,我又开始算了起来,同桌好奇的瞅了几眼,笑说其实结果已经出来了,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听完这个,我换个思维,果然,几个简单的转化结果就在那里。
看着结果,多年不见的畅快重新在我心底表达的淋漓尽致,高考完以后,就再也没有接触数学了,当再次与难题交锋的时候,用尽全部心力战胜它的专注让我找到了战斗的激情。是啊,如今的大学生活这么闲适,当年高中幻想要完成的梦想都没有来得及去实现就已经被无限的睡觉、玩电脑此类“享受”给扼杀了,现在我更需要重新拾起并完成——青春需要奋斗!
最后的测验
日子过得飞快,即将来临的流火六月预示着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与小雨共同相处的日子只剩下最后一次了,我们在彼此促进成长的同时,一不小心,马上就要面对离别。这样离别让人不舍却又盼望,这样的结束预示着另一个新的开始的来临,让人不得不去怀有美好的期待。
这20周的相互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比如友谊,责任,成长,教育技巧等等。接下来的一次课,我打算通过一次测试来知道小雨收获的有什么,这份试卷是为她量身定制的,根据了解,我将我所教授的内容整编到那份试卷里面去了。我期待的是,卷面内容能够给她一份好的结束新的开始,同时也检阅这段日子里我所遗留的漏洞,以示总结。
在告知她这节课是考试的时候,她似乎安然接受了这样的一个结束方式,看着她面对试卷长长呼出的那一口气,我看出她也想证明这段日子她在不断成长。
考试正式开始,我在一旁与其说是监考,还不如说我在加油鼓气和窥探,我紧张的秉着呼吸看着她的每一次演算,填答案。其实,我还是没有把握,很害怕结果出来后,如果不像期待那样,如果是,她又失去信心了怎么办?
“这道题应该再斟酌一下的”
“题目看仔细啊”
我跟一个管家婆一样在心默念个没完,唉,小雨在关心某道题目到底使用什么方法解答的时候,孰不知,我在一旁心焦如焚。
做完后,她举着答卷让我检阅,面对一张即将决定信心和希望的试卷,我不知该给什么结果。但是总要给个答案的,于是拧着眉,在一个不让她看到的角度,开始在试卷上勾勾画画。刚刚开始看卷子的时候,我的嘴巴几欲张开指责,但是,见她水汪汪的眼睛实在不忍,选择继续往下看。后来,我却又笑了。十分钟过去了,她不眨眼的瞄着我的表情,想知道结果倒底怎么样。
等看完所有问题后,我偷笑着:哈哈……小家伙肯定是特疑惑我怎么又气又笑吧。正当她也凝眉思考到底怎么回事的时候,我把卷子摊开到她面前,一排红字罗列在眼前:“卷面分:63;应得分:107:可以得分:112”。
她抱着卷子前看看后看看,再算算,不一会儿她也笑了,指指前两句话点点头,算是明白她因为计算错误而做错了几道大题;指指最后一句摇摇头。于是,我拿红笔在一道画叉的题目上点了点,她低下头仔细看了看,恍然大悟的冲我吐吐舌头,原来啊,她错把“大于”看成了“小于”,所以选了与正确答案相反的选项,无辜丢了5分。
虽然只得了63分,但是这个特别的给分方式让她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小雨拿着一份没有及格的试卷却异常开心的去告诉她妈妈这个结果。在一边看着这对母女因此而展露的笑颜,让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拿有高分成绩的数学试卷给妈妈看的情节,那时妈妈满脸的欣慰和开心,感染了我更努力去奋斗的决心,而如今,我教好这个学生,应该也是让妈妈欣慰的吧。
整整20周过去了,小雨现在进步与否我没有进一步去问,因为我知道,她已经是大孩子了,一如当初勇敢去面对高考的我,不再是需要步步督促,事事过问的小女生了,相信她已经懂得了怎么去把握自己的未来了。
亲爱的小雨,放手去搏吧,等你顺利度过高考后,答应你体验一次大学生活的诺言人在这里一直为你守候,那时候我将告诉你一个跟高中生活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大学一个可以放飞很多梦想地方,这里是可以提供每一个有梦者自由翱翔的世界。
(编辑王琳琳)
这两个重要原因使得我在上课的时候不得安宁.时常想着如何去做好这个责任重大的兼职,到底需要怎么样的素质,所以,重重疑惑席卷而来。比如:如何以自信大胆的形象向学生家长展现我胜任这个工作的决心;如何回答她对于我在数学方面熟悉程度的疑惑;如何跟学生来个亲切的第一次互动,也在担心家长比较严肃,交流不顺,以及学生性格是否过于淘气而不好教……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出人意料的是,当见面的星期六真正来临的时候,我反而有一种镇定自若的冷静。
在公交车缓缓驶向那个目的地时,内心却满是期待,期待着看看那个小姑娘是什么样子;期待知道她到底是哪里没学好;期待向长辈说出早已练习好几遍开场白,这个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兼职,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读大学期间做一个家庭教师,我需要很慎重地对待。
虽然从未听身边的友人提及过家庭教师的概念,也从未学习过怎样去教给一个学生她需要了解的课程。但是,从电视里面看那些大学生们做着家教兼职时候的那份美好却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播。于是,在还没有见到学生时候,以及没有顺利通过考核的同时,我内心却已绘制出了怎么样去做好它的蓝图。
终于在40分钟的车程后抵达了目的地。按响门铃,防盗门被打开,一位亲切的阿姨笑迎着我进门。接下来的事情都发生在我的预料之中,而对于准备好一切的我来说肯定是顺利过关了,所以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点也没错。
知已知彼,对症下“药”
通过这一次的交谈,我大概了解到了一些基本信息:我要教的学生叫小雨,是文科生,同时修美术专业——传说中的艺术生,小雨有着典型的文科生特征:数学差,英语语文却好的要让人羡慕嫉妒恨。再加上小雨的妈妈说她很内向,不擅长和陌生人说话。因而为小雨做了如下诊断:
内向的女孩大多是不擅长提问,数学这门学科单靠上课听讲根本就不能学好,对于不懂的地方不去主动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只会使得不懂的地方越积越多,到最后成绩越来越差,对数学的厌恶恐惧越来越深,恶性循环下去,失去信心,对之绝望,导致了数学简直是天敌一样的存在于小雨的生命里,这样的态度怎么会把数学真的学好呢。所以我需要为小雨创造一个对数学没有自卑感的世界,其实数学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于是,第一节课上我要证实我的诊断。在我询问她是否恐惧数学的时候,小女孩把低着的脑袋耷拉的更低了,也不回答我提的问题。经过几分钟的沉默,脾气不好的我心里有些毛了,正准备趁怒火好好教育这个不知礼貌的小女孩一番的时候,面向我这侧的红似血滴的耳垂如一记耳光,把脑袋猛热的我一下子打醒了,是啊,她该是自卑的,更不愿意回答这样直白而让人难堪的问题,我怎么可以这样去伤害她呢。
重新摆正我的态度和位置的时候,我试着用一个大姐姐的心态,使用关切的语气,再一次问她为什么没有学好数学的时候,她的肩膀小小的在颤动,是的,我知道她想说什么,可是就是表达不出来。
其实,我俩根本是心意想通的,因为,小雨有着曾经我的影子。曾经的我自卑、内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的数学到底有多差,整天困在为自己设置的小世界里,不与人交流,其实,这样只算是掩耳盗铃罢了。直到老师把数学课代表安排到我旁边座位上之后,一切得到了改变。她让我认识到了这样逃避只是在蒙骗自己,厚脸皮的把自己不知道的都问到脑袋里面,管他们嘲笑不嘲笑呢,知识是为自己学的,何必在乎别人的想法呢。并且,老师们还有大多数同学们其实是很希望为虚心求教的同学讲解他们所知道的内容的。
从那以后,总能在教室里找到我捧着笔记本提问的身影,在请教的同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是这么的喜欢数学,每每独自解答一道题目都有获胜的优越感,让人振奋而又自豪。
再看看面前这个当年的“我”,不正是需要有一个人,给她一次鼓励,让她勇敢一次坚强一次么。我开始慢慢给她讲述当年我的故事,在谈及我最后让所有同学都刮目相看的时候,她那水汪汪的眼睛猛抬起来,第一次满怀期待的看着我,我也用眼睛坚定的直视她,因为这一切都是真的,只要努力,现在还不晚。
根据自己成功学好数学的例子,我给她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
不懂就问。主动去分析出题人到底想要怎么去考学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着也给别人讲解题目,在过程中找到自信和自我不足处的分析评估。
错了的题目题型记在改错本上,告诉自己绝对不错第二次;
就这样在讲故事中结束了,但是,我认为是值得的,虽然一道题目也没给她讲解。至少,一个怀满希望能把数学学好的学生,要比对之恐惧学习效率高的多。同时也让我和她有了融洽相处的基础。这第一次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感慨一定是万千的,责任感和角色错位感让人需要很认真的去对待这一份期待。
相互理解。打破内心隔阂
迎着这份两个人的期待,夏天悄然而至。即将进入夏季的下午,总是让人萌发昏昏欲睡的头重感,这让作为老师的我和作为学生的小雨都很为难。
又一个星期六的下午2点,我准时出现在小雨的房间里。不用问,她肯定又没有睡午觉,而赶公交的我也没有。只是由于角色的不同,频频点头睡过去的肯定是小雨,这也是千百个学校里的惯例,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打瞌睡,只听说过学生一不小心就被周公给叫去下棋,是因为自制能力吧,学生总是缺乏自制能力的,所以她还是倒在书桌上呼呼睡着了。留我在旁边傻眼的看着这个如此享受贪睡的美好时刻的小姑娘,仔细去想,她不睡午觉也许是在利用好不容易拥有的空闲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哪里还顾得上要午休呢。她肯定很累吧,中国的高中生好像从来没有安心的睡好过。
作为一个曾经是高中生的我,当然是理解她的辛苦,也很想允许她就这样睡一觉。但是作为老师的职责就是监督督促她学习,一个军师怎可以让需要奋战的战士在战场上中场休息呢。狠下心残忍的把小女孩的梦打破,懵懂睁开的她却还不好意思的对我笑,红着大“苹果”等我把刚刚讲的题目重新讲一遍。高中生的可爱,我懂得的。 几节课下来,渐渐的发现,小雨需要家教是有理由的。小雨的数学落下的太多了,基本公式会背不会用,基本定理常常弄混淆,更气人的是她还是个粗心的姑娘,经常在解题方法掌握后,最后一步的运算却弄错。要知道,在我读高中的时候,严厉的数学老师只看结果给分,如果是这样,努力半天却没有回报,只对了过程错了结果,对高中生来说损失是惨大的。每次看到她的解题结果是错的,我都会觉得莫名火大,总会一遍又一遍的让她重新计算,直到她算对为止。几次这样下来,再让她去重复计算算数的时候,她会不耐烦的扔掉笔,气呼呼的瞪着窗外,我知道,她不服气,为什么堂堂高中生还要去练习着小学就会的计算,不管不顾早已视之为好朋友的我在一边被冷落。
沉默的气氛使得我努力的去静静思考一番,如今,我是老师,怎能跟小姑娘一样闹情绪呢,用正确的办法去教学生才是我该做的。小心调整情绪后,我开始用缓和的语气告诉她我这样做真正的理由是什么,一遍一遍的计算并不是浪费时间,就是因为高中生都有这样的思想——看不起小小的计算题,所以很多大的应用题才会得零分,不是因为不会做,只是计算结果错了。负责任的老师会看一下过程怎么样,但是,谁能保证高考改卷老师每个都那么尽职尽责呢?只看结果给分的老师太多太多了,最后为之付代价的只有自己。一遍一遍要求重算并不是惩罚她,主要是想让傻瓜一样的小雨意识到如果想避免麻烦就一次算对,好士兵是绝对不会给能一次就消灭的敌人留有喘气的机会的。
听完这些,她终于被最后一个比喻给逗笑了,眨眨眼睛,默默的拾起扔掉的笔,在草稿纸上认真的把计算过程重新演算了一遍,最后把正确的结果写在了等号后面。虽然她没有说什么,但是,那个正确的答案早已代替一切谅解的话语,浓烈的欣慰在心头注入芳甜滋味,原来老师需要的也不多,只是学生的一个肯定的举动。
想当年,学生都像面对仇人一样的去讨厌老师,只是因为不能够谅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优秀呢?所以如果学生能够从老师的感受出发,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因为讨厌老师而厌学了;反之,老师能够更亲近学生一点,让他们知道他的目的,那么学生们肯定也会听从他的好建议。
也许是因为我打破了她内心的隔阂,小女孩开始主动向我问她在学校没有听懂的题目了,成功使得一个讨厌数学的学生主动去寻找解题答案,那个老师会有多开心。一串糖葫芦,一个可爱的笔记本,一瓶饮料都是奖励给她的主动提问。
青春需要奋斗
不过,事情总有好坏两个方面,我也为此而出糗过。那一次,她坏笑的拿出笔记本,一道复杂的反证公式把我难住了,平时马上能给她讲答案的范儿消失不见了。红着脸,埋着头,在草稿纸上拼命演算,十分钟过去,几经用招,还是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面对一个学生,老师居然算不出她问的题目,简直是丢死人了,我的脑袋瞬时轰轰发响,慌了神智,再看她那个等着看热闹的笑,于是,明白了一切。
小女孩正在挑战我的能力。其实,这道题目并不在一个文科生的掌握范围之内,她逗我呢。发现了真正原因之后,我开始冷静自己的思维,淡定的告诉她:这道题目是额外加分题,如果连这道题目都能够弄明白,那么学数学就会变得很简单了,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我有些生疏了,所以需要等下一次上课才能够给你讲解。她狡黠的冲我点点头。对于她想知道这么难题目的解答过程,说明了她是真的开始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又一个好的迹象,让我对她充满信心。
一回到学校,没顾上吃饭,我就开始了翻阅数学书,不断在草稿上演算推理,一直到凌晨,可是结果还是没有出来。第二天课上,我又开始算了起来,同桌好奇的瞅了几眼,笑说其实结果已经出来了,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听完这个,我换个思维,果然,几个简单的转化结果就在那里。
看着结果,多年不见的畅快重新在我心底表达的淋漓尽致,高考完以后,就再也没有接触数学了,当再次与难题交锋的时候,用尽全部心力战胜它的专注让我找到了战斗的激情。是啊,如今的大学生活这么闲适,当年高中幻想要完成的梦想都没有来得及去实现就已经被无限的睡觉、玩电脑此类“享受”给扼杀了,现在我更需要重新拾起并完成——青春需要奋斗!
最后的测验
日子过得飞快,即将来临的流火六月预示着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与小雨共同相处的日子只剩下最后一次了,我们在彼此促进成长的同时,一不小心,马上就要面对离别。这样离别让人不舍却又盼望,这样的结束预示着另一个新的开始的来临,让人不得不去怀有美好的期待。
这20周的相互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比如友谊,责任,成长,教育技巧等等。接下来的一次课,我打算通过一次测试来知道小雨收获的有什么,这份试卷是为她量身定制的,根据了解,我将我所教授的内容整编到那份试卷里面去了。我期待的是,卷面内容能够给她一份好的结束新的开始,同时也检阅这段日子里我所遗留的漏洞,以示总结。
在告知她这节课是考试的时候,她似乎安然接受了这样的一个结束方式,看着她面对试卷长长呼出的那一口气,我看出她也想证明这段日子她在不断成长。
考试正式开始,我在一旁与其说是监考,还不如说我在加油鼓气和窥探,我紧张的秉着呼吸看着她的每一次演算,填答案。其实,我还是没有把握,很害怕结果出来后,如果不像期待那样,如果是,她又失去信心了怎么办?
“这道题应该再斟酌一下的”
“题目看仔细啊”
我跟一个管家婆一样在心默念个没完,唉,小雨在关心某道题目到底使用什么方法解答的时候,孰不知,我在一旁心焦如焚。
做完后,她举着答卷让我检阅,面对一张即将决定信心和希望的试卷,我不知该给什么结果。但是总要给个答案的,于是拧着眉,在一个不让她看到的角度,开始在试卷上勾勾画画。刚刚开始看卷子的时候,我的嘴巴几欲张开指责,但是,见她水汪汪的眼睛实在不忍,选择继续往下看。后来,我却又笑了。十分钟过去了,她不眨眼的瞄着我的表情,想知道结果倒底怎么样。
等看完所有问题后,我偷笑着:哈哈……小家伙肯定是特疑惑我怎么又气又笑吧。正当她也凝眉思考到底怎么回事的时候,我把卷子摊开到她面前,一排红字罗列在眼前:“卷面分:63;应得分:107:可以得分:112”。
她抱着卷子前看看后看看,再算算,不一会儿她也笑了,指指前两句话点点头,算是明白她因为计算错误而做错了几道大题;指指最后一句摇摇头。于是,我拿红笔在一道画叉的题目上点了点,她低下头仔细看了看,恍然大悟的冲我吐吐舌头,原来啊,她错把“大于”看成了“小于”,所以选了与正确答案相反的选项,无辜丢了5分。
虽然只得了63分,但是这个特别的给分方式让她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小雨拿着一份没有及格的试卷却异常开心的去告诉她妈妈这个结果。在一边看着这对母女因此而展露的笑颜,让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拿有高分成绩的数学试卷给妈妈看的情节,那时妈妈满脸的欣慰和开心,感染了我更努力去奋斗的决心,而如今,我教好这个学生,应该也是让妈妈欣慰的吧。
整整20周过去了,小雨现在进步与否我没有进一步去问,因为我知道,她已经是大孩子了,一如当初勇敢去面对高考的我,不再是需要步步督促,事事过问的小女生了,相信她已经懂得了怎么去把握自己的未来了。
亲爱的小雨,放手去搏吧,等你顺利度过高考后,答应你体验一次大学生活的诺言人在这里一直为你守候,那时候我将告诉你一个跟高中生活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大学一个可以放飞很多梦想地方,这里是可以提供每一个有梦者自由翱翔的世界。
(编辑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