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评价颅内小动脉瘤中的价值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izui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二维重组技术评价颅内小动脉瘤(直径≤5mm)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3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其三维CT图像与常规DSA和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三维重组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结果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337例中的84例患者发现95个小动脉瘤。CTA漏诊4个小动脉瘤,DSA漏诊6个小动脉瘤。16层螺旋CTA对于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与DSA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层螺旋CT二三维重组图像可以史准确地显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用地高辛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高亲和力受体(Trk A)正、反义互补核糖核酸(cRNA)探针的研究.方法设计Trk A引物,构建pGEM-T Easy-Trk A重组质粒,分别用ApaⅠ和SacⅠ进行
血液生化指标是大鼠30 d喂养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1].每个实验室总结出各自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既能为今后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又能方便实验室之间工作信息的交流.
随着定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的出现,人们将定量PCR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为了解ELISA法检测抗-HCV与病毒RNA的定量关系,我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
目的探讨2,3,6,7-二苯并蒽对切除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和子宫雌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和放射配体受体法.结果 2,3,6,7-二苯并蒽在皮下注射5 d后,低及高剂量均
随着人类对基因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聚腺甘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在损伤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清晰,并且发现PARP是一个家族酶,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罕见病,属弥漫性肺病。笔者搜集了自1995年8月至2006年10年间3例PAP加以总结分析,并复习文献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目的应用三维纤维束成像技术,研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脱髓鞘斑块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资料与方法应用3T磁共振对34例MS患者和25名非MS健康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
锰(manganese,Mn)是正常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是体内多酶的活性基因或辅助因子,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Mn-SOD和精氨酸酶、脯氨酸酶、丙酮酸羧化酶等,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但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殊,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很高,影像检查是该病的重要诊断方法。现结合3例在我院证实的肺隐球菌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