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有利于提升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念创新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积极心理学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6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研究人的积极品行和情绪情感的心理学思潮正为各国所关注。积极心理学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人固有的积极力量上,并通过不断地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促进人自身的健康发展并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旨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此,我们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当中,也就是把教育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塑造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生积极的力量上,从而促使学生乐学、善学,提升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幸福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除此之外,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功能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在动手动脑中提升能力收获成就感;关注人性发展的价值,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促进师生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发展等等。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推進人的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以警醒,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个体的成长,善于发现个体身上积极的个性品质和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拓展和延伸个体的积极品质,促进自身潜能的发挥和幸福感的提升。这种理论思想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定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实现学生幸福地学的同时,促进教师幸福地教,提升师生的幸福感。
二、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当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又不成熟,常常面临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同时,当代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予他们较大的压力,再加上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常常使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深陷不良诱惑而无法自拔,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出现一系列问题,自杀、犯罪事件也屡见不鲜。
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和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促进他们自尊、自信,学会宽容、孝敬父母,珍爱生命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服务社会的现代公民。
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发挥普通人的积极力量,强调通过对人性积极品质的培育,从而挖掘个体的潜能;通过积极的教育提升人的优秀品质,使个体能正确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以为了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当中,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念创新的需要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中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完全忽略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导致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同时,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实现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参与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才能真正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教育理念、积极观理念、幸福观理念等都给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契机。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可以借鉴的理念和方法既包括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包括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实现学生幸福地学的同时,实现教师幸福地教,最终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万美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范春林.青少年心理成长导航——积极心理学的视角[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杨晓萍.积极心理学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8(5).
(责任编辑 柳 紫)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积极心理学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6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研究人的积极品行和情绪情感的心理学思潮正为各国所关注。积极心理学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人固有的积极力量上,并通过不断地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促进人自身的健康发展并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旨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此,我们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当中,也就是把教育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塑造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生积极的力量上,从而促使学生乐学、善学,提升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幸福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除此之外,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功能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在动手动脑中提升能力收获成就感;关注人性发展的价值,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促进师生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发展等等。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推進人的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以警醒,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个体的成长,善于发现个体身上积极的个性品质和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拓展和延伸个体的积极品质,促进自身潜能的发挥和幸福感的提升。这种理论思想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定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实现学生幸福地学的同时,促进教师幸福地教,提升师生的幸福感。
二、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当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又不成熟,常常面临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同时,当代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予他们较大的压力,再加上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常常使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深陷不良诱惑而无法自拔,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出现一系列问题,自杀、犯罪事件也屡见不鲜。
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和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促进他们自尊、自信,学会宽容、孝敬父母,珍爱生命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服务社会的现代公民。
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发挥普通人的积极力量,强调通过对人性积极品质的培育,从而挖掘个体的潜能;通过积极的教育提升人的优秀品质,使个体能正确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以为了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当中,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念创新的需要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中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完全忽略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导致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同时,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实现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参与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才能真正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教育理念、积极观理念、幸福观理念等都给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契机。
总之,思想品德课程可以借鉴的理念和方法既包括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包括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实现学生幸福地学的同时,实现教师幸福地教,最终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万美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范春林.青少年心理成长导航——积极心理学的视角[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杨晓萍.积极心理学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8(5).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