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浩渺的海洋,其内容涵盖了主观与客观世界,其表达出神入化千姿百态。在这纷繁复杂中,可以称为提纲挈领的方法的,就是语法和修辞了。然而,近几年来,在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口号下,在“双基教学”日益淡出的时候,中考中语法修辞试题几乎无立锥之地了;而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语法修辞教学已微乎其微了。
其实,这是矫枉过正。在语文教学的确实曾出现过语法修辞半壁江山概念术语满天飞,而忽视理解和运用语言实际能力的错误。但现在抽走了语法修辞的语文教学,又将变得残缺浮泛混乱,因为它们是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本位内容和特征。
把话说对,说通顺,合乎规范,是语法;而把话说得清楚、生动、感人,是修辞。它们的价值,是应用,是为提高中学生的理解阅读写作水平,其作用:
一、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使读书更深入更细致,写作更熟练更准确。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在夜宿山寺中突现出几声嗒嗒的扣门声,显得格外幽远寂静,可“推”字喑哑无趣,真是此时有声胜无声,这就是对比修辞之妙。通过研究把握语言的精要细密,养成严格认真的习惯,从而自觉有效的听说读写,识得弦外之音其中三味。
二、有助于辨别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一个意思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比如说天气状况的“天气真好,不赖、确实不错、多好啊”大致相同,但或肯定或委婉或感叹或口语化情味有别。同样,一个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多种意思,如“吃了吗”除了本意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成了“你好”的代名词;“你真行”既可能是由衷敬佩也可能是像未庄人夸阿Q。只有加以区别分析,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
三、自觉抵制不规范用法,文白夹杂的、沿袭外语用法的、滥用方言的,应予以坚决杜绝。以言而论,“一个人”客家话为“一只人”;“不知道”河北方言为“知不道”;“我给他钱”“你吃过吗”广东话为“我给钱他”“你有吃吗”。这些方言滥用,将严重影响语言的纯洁健康发展,阻碍普通话的推广,也不利于各民族地区的沟通交流。
有鉴于此,语法修辞必不可少,而它又不是清规戒律高不可攀,也不是雕虫小技无师自通。讲究方法科学训练就可以服务让它们服务于语文学习。
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过于分散五花八门面面俱到一大堆,对提高能力极为不利,这就要求抓基本的,不去抠特殊的。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是:A语序和虚词是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我自己。”属倒装,渲染强化了悔和悲的沉重情绪。“哭他”和“他哭”,“情有可原,罪不容恕”和“罪不容恕,情有可原”迥然不同,而“虽然……但是……”的句式也是万万不可颠倒的。B 短语和句子结构原则基本一致,单词成句的很少。C量词十分丰富,语气词十分发达,利于表达细微差别,增加形象性和感情色彩。如“一弯新月”“一泓清水”后者如“小明今天没起晚嘛!他怎么还不来呢?他还能来吗?”另有“哪、喽、吧、呀、唉,啥”等。学习中可以以简驭繁,提高时效。像“甲是乙”“是”是判断动词,而在“好是好,就是太贵了点”“是人比他都强”中属于特殊用法,没有必要觉察细挖。
二、在阅读中体会用词的差别。试着分析某些句子的组织,如表意重要理解有些困难的词,长而复杂抓不住要领的句子。如“王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态度认真,经他教过的学生,从未出过‘废品’,一再被评为先进”前两句,第四句的主语是“王老师”,第三句省略主语“学生”造成歧义和混乱。再如“一……就……”可以表示承接,“东风一起,春天就到了”;表示条件,“一下课,他就兴奋起来了”表示因果,“他这么一闹,这事也就解决了。”又如,“我花了一小时才(就)到家了”意思迥然不同,真是“虚词不虚”。在训练中应注意:分析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已经好懂的,没必要深究。就不应再节生枝,像孔乙己的“回”字的四种写法,劳而无功。
三、多从运用入手,不要抠字眼概念,应努力解决实际问题,抓特点修辞效果用途范围,而纯理论的探讨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如“词组、短语”“正补短语后补短语”的名称问题,存现句的结构问题纠缠不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大的悲哀,也是语文教学越走越窄的祸根。
四、多做些组词造句,修改文章的练习。比如在写日记、文章后,空余的时间,试着用语法修辞的知识去检验,抽出几句,替换用词,将一长句组织为几个短句,或几个短句合并成一长句,看有无语病,是否可以更简洁、更生动,是否整散句结合,是否可以颠倒次序换个说法。在训练中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养成细致严密灵活的语言习惯。
语法修辞的学习,和学习一门艺术或训练一种技巧一样,开始时完全不懂任意妄为,学些规范后即缩手脚,拘谨约束,最终才能达到下笔成章开口成腔,心中无法而处处合法的自由境界。
其实,这是矫枉过正。在语文教学的确实曾出现过语法修辞半壁江山概念术语满天飞,而忽视理解和运用语言实际能力的错误。但现在抽走了语法修辞的语文教学,又将变得残缺浮泛混乱,因为它们是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本位内容和特征。
把话说对,说通顺,合乎规范,是语法;而把话说得清楚、生动、感人,是修辞。它们的价值,是应用,是为提高中学生的理解阅读写作水平,其作用:
一、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使读书更深入更细致,写作更熟练更准确。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在夜宿山寺中突现出几声嗒嗒的扣门声,显得格外幽远寂静,可“推”字喑哑无趣,真是此时有声胜无声,这就是对比修辞之妙。通过研究把握语言的精要细密,养成严格认真的习惯,从而自觉有效的听说读写,识得弦外之音其中三味。
二、有助于辨别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一个意思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比如说天气状况的“天气真好,不赖、确实不错、多好啊”大致相同,但或肯定或委婉或感叹或口语化情味有别。同样,一个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多种意思,如“吃了吗”除了本意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成了“你好”的代名词;“你真行”既可能是由衷敬佩也可能是像未庄人夸阿Q。只有加以区别分析,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
三、自觉抵制不规范用法,文白夹杂的、沿袭外语用法的、滥用方言的,应予以坚决杜绝。以言而论,“一个人”客家话为“一只人”;“不知道”河北方言为“知不道”;“我给他钱”“你吃过吗”广东话为“我给钱他”“你有吃吗”。这些方言滥用,将严重影响语言的纯洁健康发展,阻碍普通话的推广,也不利于各民族地区的沟通交流。
有鉴于此,语法修辞必不可少,而它又不是清规戒律高不可攀,也不是雕虫小技无师自通。讲究方法科学训练就可以服务让它们服务于语文学习。
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过于分散五花八门面面俱到一大堆,对提高能力极为不利,这就要求抓基本的,不去抠特殊的。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是:A语序和虚词是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我自己。”属倒装,渲染强化了悔和悲的沉重情绪。“哭他”和“他哭”,“情有可原,罪不容恕”和“罪不容恕,情有可原”迥然不同,而“虽然……但是……”的句式也是万万不可颠倒的。B 短语和句子结构原则基本一致,单词成句的很少。C量词十分丰富,语气词十分发达,利于表达细微差别,增加形象性和感情色彩。如“一弯新月”“一泓清水”后者如“小明今天没起晚嘛!他怎么还不来呢?他还能来吗?”另有“哪、喽、吧、呀、唉,啥”等。学习中可以以简驭繁,提高时效。像“甲是乙”“是”是判断动词,而在“好是好,就是太贵了点”“是人比他都强”中属于特殊用法,没有必要觉察细挖。
二、在阅读中体会用词的差别。试着分析某些句子的组织,如表意重要理解有些困难的词,长而复杂抓不住要领的句子。如“王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态度认真,经他教过的学生,从未出过‘废品’,一再被评为先进”前两句,第四句的主语是“王老师”,第三句省略主语“学生”造成歧义和混乱。再如“一……就……”可以表示承接,“东风一起,春天就到了”;表示条件,“一下课,他就兴奋起来了”表示因果,“他这么一闹,这事也就解决了。”又如,“我花了一小时才(就)到家了”意思迥然不同,真是“虚词不虚”。在训练中应注意:分析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已经好懂的,没必要深究。就不应再节生枝,像孔乙己的“回”字的四种写法,劳而无功。
三、多从运用入手,不要抠字眼概念,应努力解决实际问题,抓特点修辞效果用途范围,而纯理论的探讨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如“词组、短语”“正补短语后补短语”的名称问题,存现句的结构问题纠缠不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大的悲哀,也是语文教学越走越窄的祸根。
四、多做些组词造句,修改文章的练习。比如在写日记、文章后,空余的时间,试着用语法修辞的知识去检验,抽出几句,替换用词,将一长句组织为几个短句,或几个短句合并成一长句,看有无语病,是否可以更简洁、更生动,是否整散句结合,是否可以颠倒次序换个说法。在训练中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养成细致严密灵活的语言习惯。
语法修辞的学习,和学习一门艺术或训练一种技巧一样,开始时完全不懂任意妄为,学些规范后即缩手脚,拘谨约束,最终才能达到下笔成章开口成腔,心中无法而处处合法的自由境界。